鉛雲低垂,秋風瑟瑟。
一輛華蓋大車,由兩匹棗紅色高頭大馬牽引著,行於官道之上。
身著一襲棉布衣裳的李大狗,一手端著手劄,一手持握馬鞭,熟練的趕著馬車,身旁是觀望雲天,想著還要多久就會下雨的朱權。
馬車身後還拴著一黑一黃兩匹好馬,馬鞍雨披之下,是幾捆尚有青色的苜蓿。
車輪沿著兩條寸許深的車轍,晃晃悠悠,李大狗右手偶爾揚起,輕抖鞭梢,每當這個時候,左邊那匹棗紅大馬,都會發出不屑的響鼻聲, 好似對他的鞭策不甚滿意,腳步也是不緊不慢。
李大狗也不以為意,甚至饒有興趣地甩著鞭花,目光從手劄之上收迴,嘴角含笑、雙目眺望官道兩邊的風景和道路前後的旅人。
今日已是九月十五,秋意正濃。
往日裏如傘如蓋的高大喬木,已經滿樹枯黃,凋零過半,唯有那不起眼的鬆柏香樟,雖是日日落葉,此刻卻還綠意猶然。
路邊的行人,無論是趕車的還是挑擔的,都已穿上了及膝外衣,區別隻在於挑擔之人的褐色麻衣肩部,通常都會多縫一塊厚布,這樣一來衣裳也能穿得久些。
這個年代道路不靖,車馬難行,除非必要,很少有人踏出自己的家鄉,遠行趕路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
朱權見他沒再看書,轉頭問道:“李大哥,要不你休息一下,或者在車廂裏坐一會,看看書,我來駕車?”
“不用,不用,這兩匹健馬訓練有素,隻需在有岔路的時候,把控一下方向,基本上就可以信馬由韁,也不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倒是官道不太平整,一路顛簸比較累人,我倆少出遠門,你又沒有學過武藝,還是我來趕車好些。”
李大狗左手持握手劄,小幅度的擺了擺,這本源自趙世海和趙行遠的武學手記,他已經看了很多遍了,早已明了,通往武學先天的路上,沒有什麽捷徑可言。
趙行遠作為長空劍法的創立者,驚才絕豔自不消說,二十多歲遊曆江湖,已是名聲大噪,某一日間,創作劍法之時,靈光乍現,抽劍起舞,收劍之時,已然躋身當時江湖最年輕的先天高手。
這般水到渠成,理所當然的突破,得益於趙行遠在武學之上的天賦,這是學武不過三月的李大狗,難以望其項背的事情。
想學也學不來。
而趙家最近的先天高手,三十多年前辭世的趙世海,年少之時,數十年遊曆南北,會遍襄薛兩國高手,在四十五歲那年,與好友談武論道之後,成就的先天之境。
趙行遠這種武學天才姑且不論,趙世海卻在手劄上明確寫出,一百零八式長空劍法,雖然在後天之時悉心鑽研也能練習。
最後的三十六式,卻隻有在先天之境,才能發揮出全部威力,趙家子弟在學習劍法之時,當切忌急躁,要耐得住性子,仔細揣摩,勤加練習自家劍法,別家劍法可看、可練、可學,不可深研。
要在積累之中見成效,於常習之間得真性,有朝一日揮出超越自己境界的一劍,便是成就先天之時。
屆時繁複龐博的長空劍法,就不再是窮盡心計,也難以明了的製約,而是信手拈來,揮灑自如,便有無窮無盡的招式,無論對手是用刀還是用劍,揮掌還是使拳,都有相應招式對敵。
這當然不是李大狗在倉促之間,就能滿足的條件,長空劍法講究個由繁入簡再至化境,先難而易而後又難,沒有足夠的時間打磨,是揮不出突破自身極限的一劍。
是以李大狗的武功,看似離先天之境不遠,以趙世海的說法來看,也遠不是三兩個月,甚至三兩年內,就可以突破的。
這也是為什麽,之前的趙雋,說他武功已然屬於先天之下第一檔,李大狗也沒有絲毫高興的緣故。
實在是學武時間有限,無論是武學見識,還是交手經驗,都遠遠不足。
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在使用係統升級武功之時,能在腦海之中觀摩當前武學境界,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這相當於在他腦海之中,複刻了一位宗師人物,一次武技演練的完美展現,雖然隻能觀摩,沒有詳解,也是彌足珍貴的。
李大狗輕輕揮動馬鞭,將手劄放至旁邊,此物對他的最大作用,便是長空劍法最後三十六式的各種解析,可以映照係統灌輸給自己的那些映像。
偶有所得,腦海便能迴放相關招式,隻是不斷變化的動態劍法,落在筆墨文字上,實在難以述作十分之一的精要內容,沒有著書之人的親自教導,又是書麵文言,以李大狗的文化素養和武學積累,也很難觸動這種靈光。
手指在硬木車轅上,無意識的輕輕叩動,李大狗仔細思量自身條件的優劣,想要在踏出襄國地界之前,步入先天,無過於兩種路線。
一則和趙家兩位先祖一般,由武技入手,由外而內成就先天。
雖然李大狗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練劍萬千,積厚成器,最終揮出超越自身極限的一劍。
卻可以換一種方式,利用係統的能力,學習其他高深劍法,盡可能觀摩更多後天巔峰的完美招式,尋求突破自身極限的契機。
合理挖掘自身現有的條件,才是修行路上的不二選擇,在這方麵,他有不菲的經驗數值可以揮霍,也有掛在任務欄上,大半個月沒去學習的“風雲三十六式”劍法。
如果這還不夠,也可以拜會幾個成名人物,乃至武林大派,尋個理由找上門去,切磋一番。
以他現在的武功造詣,偷學別人看家本領的同時,說不定還能賺些經驗。
當然,做這事的時候,需要喬裝打扮一番,出手之時,也需掌握分寸,能不用自己的看家本領,就先別用。
畢竟偷學別人武藝,沒有自報家門的道理,切磋之時也容易打出真火,倘若有人落敗之後惱羞成怒,哪怕明知你是正陽山的預備成員,也架不住別人暗戳戳裏,尋你家人麻煩不是。
二則勤加修煉伏虎功和鎮山決,這兩門內功心法,雖然稍顯粗陋,無法突破到先天境界,卻可以配合溫玥珠,快速增進功力。
這幾日來,經過多次嚐試,已經卓有成效,無論是下雨天裏打坐調息,還是洗澡之時,在浴桶之內練功,都有不錯的增幅。
而前日裏的一次湖中嚐試,更是效果非凡,足有平時修煉的三倍功效,可惜他沒有練過龜息大法之類的內功,要不然潛入水中,以內息之法維持身體運行,完成內力周天搬運,六倍功效也是可以想象。
更關鍵的是如此練功,無需擔心操之過急會引發走火入魔,多番查看之後他已確認,那枚溫玥珠對於剛猛內力,有很好的調和作用。
使得他的內力,在威勢不減的之餘,更具堅韌與綿長,李大狗覺得,或許再有月餘,他就能發揮八卦遊龍步的全部威力,於空中無法借力的情況下,完成三次轉折。
雖然沒有直觀的數字表現,這種切身感受的進步,也讓他最近勤奮了不少。由原來勉強為之的一天兩次打坐,變成了一天三次,清晨之時還要尋個無人打擾的地方,練習刀法和劍法。
偶爾還要做飯和趕車,使得他的日子,又恢複到了黑風寨時,那種忙碌又充實的生活,隻是沒有生命危險,倒是顯得從容了許多。
利用好溫玥珠和係統能力,拿出了打怪升級的動力
哪怕他在武學才能上,比不上別人,李大狗也覺得,有不小的希望,能在半年之內,進階先天之境。
人類的適應能力,無疑是很強大的,不但能從擺爛中得到愉悅,也能從自律中得到成就。
這種日子隻要持續了十來天,他甚至打算,經過下一個府城之時,可以多買兩套書籍,學習一下這個時代的先賢文章。
積厚方能成器,免於被人吐槽是文盲的同時,還能增廣見識,豐富學識,至少,多讀幾篇文章,再迴頭來看這本手劄,就不會時常頭疼了。
無論學文、練武,還是其後的修行,書籍都是獲得前人經驗,最快捷的方式,李大狗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有風吹過,書頁嘩啦翻動。
朱權低下頭,看了一眼李大狗身旁的手劄,提醒說道:“李大哥,快要下雨了,把書放進車廂吧,我們是在前麵村莊歇腳?還是繼續趕路,到匯川府再說?”
官道兩邊,禾葉枯黃,稻穗低垂,隻是稍顯稀疏,也不夠飽滿,前方隱約能見一個村莊,再有一些時日,裏麵的農人就要下田收割稻穀了,隻希望到時候不要有急雨才好。
李大狗望了眼路上行人,看見大家不自覺的加快了腳步,想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村裏歇腳,便點頭道:“趕路不在一時,我們也到前麵村莊尋戶人家,借宿一晚。”
“好,今晚也不用自己做飯了,李大哥可以多花些時間,讀書練武。”朱權拾取右手邊的手劄,撫了撫被風吹亂的書頁,掀開車簾,放在車廂裏的一張錦繡矮凳上麵。
隻覺得趙家父子,可真是想的周到,有這一輛大車,無論是趕路還是歇息,都讓兩人輕鬆許多。
秋風落葉中,前麵的村莊已然在望。
一輛華蓋大車,由兩匹棗紅色高頭大馬牽引著,行於官道之上。
身著一襲棉布衣裳的李大狗,一手端著手劄,一手持握馬鞭,熟練的趕著馬車,身旁是觀望雲天,想著還要多久就會下雨的朱權。
馬車身後還拴著一黑一黃兩匹好馬,馬鞍雨披之下,是幾捆尚有青色的苜蓿。
車輪沿著兩條寸許深的車轍,晃晃悠悠,李大狗右手偶爾揚起,輕抖鞭梢,每當這個時候,左邊那匹棗紅大馬,都會發出不屑的響鼻聲, 好似對他的鞭策不甚滿意,腳步也是不緊不慢。
李大狗也不以為意,甚至饒有興趣地甩著鞭花,目光從手劄之上收迴,嘴角含笑、雙目眺望官道兩邊的風景和道路前後的旅人。
今日已是九月十五,秋意正濃。
往日裏如傘如蓋的高大喬木,已經滿樹枯黃,凋零過半,唯有那不起眼的鬆柏香樟,雖是日日落葉,此刻卻還綠意猶然。
路邊的行人,無論是趕車的還是挑擔的,都已穿上了及膝外衣,區別隻在於挑擔之人的褐色麻衣肩部,通常都會多縫一塊厚布,這樣一來衣裳也能穿得久些。
這個年代道路不靖,車馬難行,除非必要,很少有人踏出自己的家鄉,遠行趕路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
朱權見他沒再看書,轉頭問道:“李大哥,要不你休息一下,或者在車廂裏坐一會,看看書,我來駕車?”
“不用,不用,這兩匹健馬訓練有素,隻需在有岔路的時候,把控一下方向,基本上就可以信馬由韁,也不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倒是官道不太平整,一路顛簸比較累人,我倆少出遠門,你又沒有學過武藝,還是我來趕車好些。”
李大狗左手持握手劄,小幅度的擺了擺,這本源自趙世海和趙行遠的武學手記,他已經看了很多遍了,早已明了,通往武學先天的路上,沒有什麽捷徑可言。
趙行遠作為長空劍法的創立者,驚才絕豔自不消說,二十多歲遊曆江湖,已是名聲大噪,某一日間,創作劍法之時,靈光乍現,抽劍起舞,收劍之時,已然躋身當時江湖最年輕的先天高手。
這般水到渠成,理所當然的突破,得益於趙行遠在武學之上的天賦,這是學武不過三月的李大狗,難以望其項背的事情。
想學也學不來。
而趙家最近的先天高手,三十多年前辭世的趙世海,年少之時,數十年遊曆南北,會遍襄薛兩國高手,在四十五歲那年,與好友談武論道之後,成就的先天之境。
趙行遠這種武學天才姑且不論,趙世海卻在手劄上明確寫出,一百零八式長空劍法,雖然在後天之時悉心鑽研也能練習。
最後的三十六式,卻隻有在先天之境,才能發揮出全部威力,趙家子弟在學習劍法之時,當切忌急躁,要耐得住性子,仔細揣摩,勤加練習自家劍法,別家劍法可看、可練、可學,不可深研。
要在積累之中見成效,於常習之間得真性,有朝一日揮出超越自己境界的一劍,便是成就先天之時。
屆時繁複龐博的長空劍法,就不再是窮盡心計,也難以明了的製約,而是信手拈來,揮灑自如,便有無窮無盡的招式,無論對手是用刀還是用劍,揮掌還是使拳,都有相應招式對敵。
這當然不是李大狗在倉促之間,就能滿足的條件,長空劍法講究個由繁入簡再至化境,先難而易而後又難,沒有足夠的時間打磨,是揮不出突破自身極限的一劍。
是以李大狗的武功,看似離先天之境不遠,以趙世海的說法來看,也遠不是三兩個月,甚至三兩年內,就可以突破的。
這也是為什麽,之前的趙雋,說他武功已然屬於先天之下第一檔,李大狗也沒有絲毫高興的緣故。
實在是學武時間有限,無論是武學見識,還是交手經驗,都遠遠不足。
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在使用係統升級武功之時,能在腦海之中觀摩當前武學境界,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這相當於在他腦海之中,複刻了一位宗師人物,一次武技演練的完美展現,雖然隻能觀摩,沒有詳解,也是彌足珍貴的。
李大狗輕輕揮動馬鞭,將手劄放至旁邊,此物對他的最大作用,便是長空劍法最後三十六式的各種解析,可以映照係統灌輸給自己的那些映像。
偶有所得,腦海便能迴放相關招式,隻是不斷變化的動態劍法,落在筆墨文字上,實在難以述作十分之一的精要內容,沒有著書之人的親自教導,又是書麵文言,以李大狗的文化素養和武學積累,也很難觸動這種靈光。
手指在硬木車轅上,無意識的輕輕叩動,李大狗仔細思量自身條件的優劣,想要在踏出襄國地界之前,步入先天,無過於兩種路線。
一則和趙家兩位先祖一般,由武技入手,由外而內成就先天。
雖然李大狗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練劍萬千,積厚成器,最終揮出超越自身極限的一劍。
卻可以換一種方式,利用係統的能力,學習其他高深劍法,盡可能觀摩更多後天巔峰的完美招式,尋求突破自身極限的契機。
合理挖掘自身現有的條件,才是修行路上的不二選擇,在這方麵,他有不菲的經驗數值可以揮霍,也有掛在任務欄上,大半個月沒去學習的“風雲三十六式”劍法。
如果這還不夠,也可以拜會幾個成名人物,乃至武林大派,尋個理由找上門去,切磋一番。
以他現在的武功造詣,偷學別人看家本領的同時,說不定還能賺些經驗。
當然,做這事的時候,需要喬裝打扮一番,出手之時,也需掌握分寸,能不用自己的看家本領,就先別用。
畢竟偷學別人武藝,沒有自報家門的道理,切磋之時也容易打出真火,倘若有人落敗之後惱羞成怒,哪怕明知你是正陽山的預備成員,也架不住別人暗戳戳裏,尋你家人麻煩不是。
二則勤加修煉伏虎功和鎮山決,這兩門內功心法,雖然稍顯粗陋,無法突破到先天境界,卻可以配合溫玥珠,快速增進功力。
這幾日來,經過多次嚐試,已經卓有成效,無論是下雨天裏打坐調息,還是洗澡之時,在浴桶之內練功,都有不錯的增幅。
而前日裏的一次湖中嚐試,更是效果非凡,足有平時修煉的三倍功效,可惜他沒有練過龜息大法之類的內功,要不然潛入水中,以內息之法維持身體運行,完成內力周天搬運,六倍功效也是可以想象。
更關鍵的是如此練功,無需擔心操之過急會引發走火入魔,多番查看之後他已確認,那枚溫玥珠對於剛猛內力,有很好的調和作用。
使得他的內力,在威勢不減的之餘,更具堅韌與綿長,李大狗覺得,或許再有月餘,他就能發揮八卦遊龍步的全部威力,於空中無法借力的情況下,完成三次轉折。
雖然沒有直觀的數字表現,這種切身感受的進步,也讓他最近勤奮了不少。由原來勉強為之的一天兩次打坐,變成了一天三次,清晨之時還要尋個無人打擾的地方,練習刀法和劍法。
偶爾還要做飯和趕車,使得他的日子,又恢複到了黑風寨時,那種忙碌又充實的生活,隻是沒有生命危險,倒是顯得從容了許多。
利用好溫玥珠和係統能力,拿出了打怪升級的動力
哪怕他在武學才能上,比不上別人,李大狗也覺得,有不小的希望,能在半年之內,進階先天之境。
人類的適應能力,無疑是很強大的,不但能從擺爛中得到愉悅,也能從自律中得到成就。
這種日子隻要持續了十來天,他甚至打算,經過下一個府城之時,可以多買兩套書籍,學習一下這個時代的先賢文章。
積厚方能成器,免於被人吐槽是文盲的同時,還能增廣見識,豐富學識,至少,多讀幾篇文章,再迴頭來看這本手劄,就不會時常頭疼了。
無論學文、練武,還是其後的修行,書籍都是獲得前人經驗,最快捷的方式,李大狗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有風吹過,書頁嘩啦翻動。
朱權低下頭,看了一眼李大狗身旁的手劄,提醒說道:“李大哥,快要下雨了,把書放進車廂吧,我們是在前麵村莊歇腳?還是繼續趕路,到匯川府再說?”
官道兩邊,禾葉枯黃,稻穗低垂,隻是稍顯稀疏,也不夠飽滿,前方隱約能見一個村莊,再有一些時日,裏麵的農人就要下田收割稻穀了,隻希望到時候不要有急雨才好。
李大狗望了眼路上行人,看見大家不自覺的加快了腳步,想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村裏歇腳,便點頭道:“趕路不在一時,我們也到前麵村莊尋戶人家,借宿一晚。”
“好,今晚也不用自己做飯了,李大哥可以多花些時間,讀書練武。”朱權拾取右手邊的手劄,撫了撫被風吹亂的書頁,掀開車簾,放在車廂裏的一張錦繡矮凳上麵。
隻覺得趙家父子,可真是想的周到,有這一輛大車,無論是趕路還是歇息,都讓兩人輕鬆許多。
秋風落葉中,前麵的村莊已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