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愁雲中,駕馭馬車的李大狗,跟隨同路的十來個人,一同進入了村子。
村子不大,一眼看去不過五十多戶人家,大概是因為都姓陳的緣故,所以村口道上立了一個簡易的牌樓,漆麵脫落的榆木板上,書有“陳家村”三字。
或許是因為村子臨近官道,又近府城,時常有人借宿,值此天色驟變的日子,早有村人在牌樓之前張望,希望在這大雨將至的時節裏,能有一份額外的收入。
瞧見李大狗一行十數人的臨近,皆是麵露喜色,一邊靠近,一邊揮著雙手指引他們入住,
而李大狗這輛顯眼的雙馬華蓋大車,縱然是在府城也不常見,自然引來了更多人的注意。
車轅右邊的朱權,身著一身裁剪得體的迴紋錦衣,頭戴一頂烏角襆帽,一對頗具精神的眼睛,平靜無波不顯傲氣,除了膚色不算白淨,一眼看去就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富家子弟。
更要緊的是,那馭馬的車夫,雖然麵容普通,卻是一身新製棉衣,腰杆挺直,不卑不亢。
對待下人尚且如此,可見這位富家公子必然是個出手大方的人物。
幾名衣著還算整潔的男子,小跑著過來,其中一個趕在最前麵的中年男子,一臉笑意的對著安居馬車的朱權,拱手行禮,口中招唿道:
“這位公子,秋雨將至,還請到寒舍下榻,有收拾幹淨的房間和燒好的熱水,雖然比不得尊客府宅,也能稍解公子行路的辛苦。”
這人行貌得體,用詞也算文雅,想必也是讀過幾本書的,在這村裏有些威望,其餘幾人都是在他說完之後,才學著他的樣子,紛紛向朱權拱了拱手,開口邀請:
“這位公子,我家院子還算寬闊,正好可以安放馬車,草料馬棚一應俱全,保管不會耽誤公子明日行程。”
“這位公子,不如到我家去,我兒今早剛剛網了一條大魚,現在還養在缸裏,我家自釀的酒水還算不錯,客人要選我家,正好殺魚佐酒。”
“公子不如到我家去歇腳,我那渾家燒得一手好菜,往常借宿的客人,吃了之後,沒有不說好的……”
三五個人全都站在朱權那邊,一個個說起各自長處,希望這位尊客能夠選擇自家住宿。
便是最先開口那人,還算矜持的外表之下,也在估算,若是這位年輕公子下榻自家,明早能得幾兩銀子。
這份敬業精神,比起朱權在樂居客棧做店小二時,也不遜色半分。
雖然十多天來,朱權已經慢慢習慣被人恭維,此時聽來,還是免不了心有愜懷。
正要開口迴應最先說話之人,身旁的李大狗突然馬鞭往村口右邊一指,道:“多謝各位盛情,我看那家房舍就很不錯,今晚就住那裏好了。”
馬鞭所指,卻是東邊一棟稍顯孤立的平房,從此處看去,隻有一字排開的四間瓦房,連個籬笆院子都沒有。
他這一插話,再見朱權雖有錯愕,卻沒有反對的意思,幾人自然明白,此前是自己看錯人了,原來這兩人不是主仆,而是同伴。
說不得這輛大車,還是這不顯山露水之人所有。
那位說有鮮魚的人,趕緊開口補救道:“這位尊客有所不知,那戶人家隻有老兩口在住,房舍狹小久未修繕,今夜大雨多半屋漏,實在不是一個好去處,還是到我家暫住一晚,隻需二兩……不,一兩銀子就好……”
其餘之人還要說話,李大狗卻一口迴絕道:“不用說了,我這人住宿慣住東邊,也喜歡臨近村口,其餘皆不在意,那戶人家正好合適,且都讓讓……”
言罷,也不管他們要說什麽,輕抖韁繩,馬車緩緩前行。
幾人見他態度堅決,也隻好放棄打算,另邀他人。
馬車駛過崎嶇不平的小徑,臨近那戶人家,許是離得近來了,聽見車輪吱呀聲響,一位腰背有些下彎的老嫗緩緩轉身,張著一對昏黃的眼睛向這邊看來,一時沒有其他舉動。
李大狗降低馬速,慢慢停了下來,跳下馬車低頭問道:“老婆婆家裏是否還有空房,今夜我想借宿一晚,不知是否方便。”
反應遲鈍的老嫗,先自點頭,才用蒼老的嗓音,迴應道:“要借住啊……有的,有的……這天都要下雨了,我家還有一隻雞沒迴來,你能等一會麽?”
跳下車轅,去往後麵解韁的朱權,有些哭笑不得,‘都有豪客上門,還在乎一兩隻雞幹嘛?這些天來,李大哥花錢特別大方,明早給你的錢,買上十來隻雞也是綽綽有餘。’
隻是他心裏這麽想來,卻也不會說出口去,心裏更多還在考慮,四匹健馬該怎麽安置才好。
馬車隻需放下車轅下的兩根支架,就能立住,四匹馬卻不能直接拴在外麵淋雨,多半還要額外花錢,找一家有馬棚的地方。
李大狗環視一周,笑道:“這位婆婆,你家還沒迴來的那隻母雞,可是黑色的麽?”
“對對對,是隻黑色母雞……”老嫗連連點頭,突而抬頭,狐疑問道:“你怎麽知道是隻黑色母雞?”
“你看那不就是……”
李大狗一笑,指向四步之外的草叢方向,那裏正有一隻低頭覓食的黑羽母雞,兩隻爪子劃開泥土,半個身子已經深入草叢。
隻露出一叢烏漆嘛黑的尾羽,天色昏暗之下,也難怪老嫗一時沒有發現。
老嫗定睛一看,哎呦一聲,從旁邊撿起一根棍子,就去趕雞,身體雖然佝僂,腳步居然不慢,口中還自說道:“你怎這麽貪吃,天都快黑了,還不迴籠,小心晚一些兒,被山精狐怪捉了去……”
李大狗哈哈一笑,覺得今晚的選擇還算不錯,至少這位老婆婆是個愛說話的人。
當下支起馬車,解下挽具,朱權主動牽過四匹健馬,往村裏尋地方安置,李大狗看著腳步輕快不少的老婆婆,很嫻熟的揮舞著棍子,東一下西一下,不過四五分鍾,就將母雞趕迴籠裏。
這才走上前去,說道:“今日天色暗得早些,您老仔細清點一下,要是還有遺漏,我也好幫你到各處找尋一下。”
老嫗聽到這話,果然低下腦袋,一二三的再次清點了一次。
一邊緊閉雞籠,一邊喃喃自語,“沒差,沒差,七隻母雞都在,一隻公雞也在,上個月的時候還有三隻公雞,現在隻剩下一隻,可不能再少了,這根獨苗要是沒了,幾隻母雞下再多的蛋,也沒法孵雞仔了。”
老婆婆細細碎碎說了一籮筐話,心疼損傷的同時,倒也沒有胡亂猜測的罵人,以她這個年歲,身處鄉野之間,實在少見的很。
李大狗是見過不少類似情況,家裏少了雞鴨,田裏缺了瓜果,有些性子潑辣的女人,能從村口罵到村尾,雖然不會指名道姓,卻免不了夾槍帶棒,指桑罵槐。
碰到這種情況,哪怕明知不是自己偷的,路過女人身邊都要溜邊兒走。
是以李大狗心情頗為愉快,開玩笑道:“白日裏母雞出籠,就算沒有這隻公雞,也不影響它們撒歡,雞仔孵化大可不必擔心。”
“那可不行,孩子是自家的好,雞仔也是一樣。”老婆婆拄著趕雞的棍子,邊走邊說,突然停步迴頭,用略帶審視的目光看向李大狗的麵容。
問道:“你不會是想吃我家那隻獨苗公雞了吧,這可不行,給錢也不行,還要留著打鳴孵蛋呢。”
李大狗隻好一臉苦笑。
老婆婆著重強調不行之後,她又折中說道:“不過你要是舍得花個三兩百文銅錢,今晚給你兩人殺隻老母雞也是可以的。”
“你也別嫌太貴,就剛才那隻貪吃不肯迴籠的烏毛雞,看起來長得肥大,也隻剛剛養滿一年,要是留著下蛋,還能下個三五百個不止。”
或許是自覺開價太高,她又解釋了一遍。
老婆婆腰背雖然佝僂,思路倒還清晰。
李大狗覺得,如果自己不加阻止,她能從“雞生蛋,蛋生雞”一直這樣說下去,到時候開價五兩銀子,也會是件物超所值的事兒。
趕忙插言迴道:“婆婆不用為難,我們自己攜帶了米糧肉幹,一會借您灶台鍋鏟用一下就好。”
“啥?你不吃雞了?”
老婆婆剛要轉身的動作立時停下,頗為意外。
“不用不用,還是留著下蛋吧。”
李大狗左手往前伸了一下,害怕她轉身太急,一個不小心跌倒在地。
“要是覺得貴了,可以便宜點,一百八十……嗯,一百五十文錢也行。”老婆婆遲疑半息,報了個半價。
李大狗覺得有些奇怪,他知道村裏人向來對家畜家禽頗為看重,很多時候缺現錢了,寧願花費大量時間,去山裏捕捉獐子野雞,也不會願意賣了家雞家狗。
遂好奇問道:“老婆婆為什麽賤賣自家母雞?留著下蛋半年時間也能賣出這麽多錢?”
“那得能留個半年才行?”老嫗感慨一聲,轉身向前,繼續說道:“你是不知道啊,這些日子以來,村子附近不知來了個什麽底細的山精狐怪,半個月的時間,村裏的雞鴨足足少了三成,再這樣下去,不消一個半月。我養的這些雞就全都要沒了。”
“還有這種事?”李大狗抬頭看了一眼村子後山,猜測問道:“莫非山裏來了一窩狐狸山貓?或是狼群猞猁?”
“狐狸山貓可沒有這麽大的本事,雞舍都關著呢,土狼倒是打了兩隻,猞猁是什麽?沒聽說過啊……”老嫗跨過門檻,屋裏還有一個安坐不動的老爺子。
李大狗搓了搓鼻翼,猞猁這種生物,在溫暖的南方確實少見,看到裏麵還有一個胡子花白的老爺爺,順嘴問道:
“大爺、婆婆,你們就沒聽人說起,是什麽東西叼走了這些雞鴨?”
許是年紀大了精力不濟,老漢瞟了李大狗一眼,又移開目光,一言不發,像是在打瞌睡。
老嫗拉開一條板凳,示意李大狗坐下,又自擺開四個粗瓷飯碗,搖頭道:
“沒看見,沒看見,村裏人說可能是誰招惹了邪祟,應該帶著三畜去山神廟裏拜一拜,求山神老爺讓邪祟早早離去,隻是沒人承認,這事就一直拖延著。”
“你們這的山神還有這個能耐?靈驗嗎?怎麽不去城裏找個道人試試?若是時間久了,傷了村人可怎麽辦?”
依他看來,村裏人好像對這事情不太上心,也不知道是什麽心理。
老嫗指了指後山方向,歎了口氣道:“後山有間草堂屋子,擺了一個山神像,隻是一年到頭也沒見有誰去點上一香半燭,就算山神有些能耐,多半也不會靈驗的。要說找道士驅邪,可就要花大錢了,遠不是一個豬頭狗頭可以打發的,村裏的雞鴨都賣了,也不見得夠用,反正沒有傷到人,也就沒人牽頭去辦這事。”
老嫗連連搖頭,也不知是感慨人心不古,不敬山神,還是覺得沒人牽頭,事情難辦。
李大狗想起之前十來個村民在村口招唿行人的情形,心中一笑,靠近府城官道的人,生意經難免鑽研多些,又不是樵子獵戶,不敬山神也是尋常。
若是有個財神廟,說不定會更多香火。
老婆婆目光掃了一眼身前碗筷,雙手撐在四方桌上,就要起身。
桌上四個粗瓷飯碗擺了半天,旁邊也沒個水壺,李大狗猜測她是想去廚房倒水,趕緊阻止。
“婆婆你先不忙,我去廚房倒水。”
說完起身出門,轉向隔壁廚房。
停車之時,他就發現,這戶人家的四間房屋一字排開,中間的客廳除了與西邊一個臥房連通,剩下兩間屋子的門都開在外麵。
出得門來,看了一眼地麵,已經下起了黃豆大的雨滴,隻是稀稀拉拉,不算密集。
正要擔心朱權是否會遭雨淋,就看到他從西北方向走來,朝他揮了揮手,李大狗繼續走向東邊廚房。
心中思量,這陳家村裏,少說四五十戶人家,不說家家養雞,三四十戶也該有的。
一家十隻家禽,粗略算來三成之數,足有百十來隻,哪怕老嫗誇大一半數量,十來天裏,能吃五六十隻家禽,也不是狐狸山貓能做到的事。
除非是有老虎豹子之類的大型猛獸,可若這樣,村裏人肯定一早就能發現,涉及人身安全,報官也好,組織壯丁圍捕獵殺也罷,肯定不會讓它們在附近生存這麽長的時間。
何況十來天裏持續發生這種事,村民必然會多加防範,想要在這種情況下,不露痕跡的避過耳目,顯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那麽會是什麽東西?莫非真有邪祟?”
推開廚房門扉,在昏暗的光線中,看到角落有個水缸,李大狗從裏麵抓起一個葫蘆做的水瓢,裝了一瓢清水迴屋,老婆婆已經從壁櫃裏翻出一個陶罐,放在桌上,裏麵是一些粗沙炒製的黃豆。。
李大狗往四個粗瓷碗裏倒了半碗白水,將水瓢放迴廚房。
見朱權已經離得近了,他幹脆立在屋簷門口等待,招唿著道:
“快進來吧,要下大雨了,馬都寄放好了吧?”
“寄放好了,是村的大戶人家,就是開價黑了點,一晚上要收五百文錢。”
“不用在意,隻要馬匹得到照料,這些錢也是該出的。”李大狗咧嘴一笑,沒有立刻進屋。
“出錢事小,我是擔心今晚雨大,臥房屋頂漏雨,會很麻煩。”朱權抬頭看了一眼頭頂屋簷,覺得這房子比自家住的還要矮些。
想起那罐炒黃豆,李大狗擺手笑道:“沒太大問題,屋裏雖然隻有兩位老人,也該是有兒女的,隻是不知為何都沒在家,哪怕有些漏雨也不至於無法睡覺,我們進屋吧,晚些時候我們自己燒火做飯。”
大概是習慣了頭戴小帽,離開邽陽府後,朱權特意買了兩頂帽子,一頂青色遠遊冠,一頂烏角襆頭帽。
此時他正戴著後者,聞言點頭應答,摘下頭頂帽冠,抖了抖雨水,重新戴好,跟著李大狗進了屋子。
身後的雨勢忽得變大,地麵很快濕潤,不過幾個唿吸時間,雨滴敲擊黑瓦的聲音連成一片。
村口有一輛烏蓬馬車冒雨前行,西風馳卷之下雨水很快打濕了身子,駕車之人隻好急匆匆撥轉韁繩,往離得最近的屋子駛來。
李大狗停下腳步,迴頭望了一眼,是一位儒衫打扮的中年男子,見自家馬車沒有阻擋道路,便往桌前坐下等候。
村子不大,一眼看去不過五十多戶人家,大概是因為都姓陳的緣故,所以村口道上立了一個簡易的牌樓,漆麵脫落的榆木板上,書有“陳家村”三字。
或許是因為村子臨近官道,又近府城,時常有人借宿,值此天色驟變的日子,早有村人在牌樓之前張望,希望在這大雨將至的時節裏,能有一份額外的收入。
瞧見李大狗一行十數人的臨近,皆是麵露喜色,一邊靠近,一邊揮著雙手指引他們入住,
而李大狗這輛顯眼的雙馬華蓋大車,縱然是在府城也不常見,自然引來了更多人的注意。
車轅右邊的朱權,身著一身裁剪得體的迴紋錦衣,頭戴一頂烏角襆帽,一對頗具精神的眼睛,平靜無波不顯傲氣,除了膚色不算白淨,一眼看去就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富家子弟。
更要緊的是,那馭馬的車夫,雖然麵容普通,卻是一身新製棉衣,腰杆挺直,不卑不亢。
對待下人尚且如此,可見這位富家公子必然是個出手大方的人物。
幾名衣著還算整潔的男子,小跑著過來,其中一個趕在最前麵的中年男子,一臉笑意的對著安居馬車的朱權,拱手行禮,口中招唿道:
“這位公子,秋雨將至,還請到寒舍下榻,有收拾幹淨的房間和燒好的熱水,雖然比不得尊客府宅,也能稍解公子行路的辛苦。”
這人行貌得體,用詞也算文雅,想必也是讀過幾本書的,在這村裏有些威望,其餘幾人都是在他說完之後,才學著他的樣子,紛紛向朱權拱了拱手,開口邀請:
“這位公子,我家院子還算寬闊,正好可以安放馬車,草料馬棚一應俱全,保管不會耽誤公子明日行程。”
“這位公子,不如到我家去,我兒今早剛剛網了一條大魚,現在還養在缸裏,我家自釀的酒水還算不錯,客人要選我家,正好殺魚佐酒。”
“公子不如到我家去歇腳,我那渾家燒得一手好菜,往常借宿的客人,吃了之後,沒有不說好的……”
三五個人全都站在朱權那邊,一個個說起各自長處,希望這位尊客能夠選擇自家住宿。
便是最先開口那人,還算矜持的外表之下,也在估算,若是這位年輕公子下榻自家,明早能得幾兩銀子。
這份敬業精神,比起朱權在樂居客棧做店小二時,也不遜色半分。
雖然十多天來,朱權已經慢慢習慣被人恭維,此時聽來,還是免不了心有愜懷。
正要開口迴應最先說話之人,身旁的李大狗突然馬鞭往村口右邊一指,道:“多謝各位盛情,我看那家房舍就很不錯,今晚就住那裏好了。”
馬鞭所指,卻是東邊一棟稍顯孤立的平房,從此處看去,隻有一字排開的四間瓦房,連個籬笆院子都沒有。
他這一插話,再見朱權雖有錯愕,卻沒有反對的意思,幾人自然明白,此前是自己看錯人了,原來這兩人不是主仆,而是同伴。
說不得這輛大車,還是這不顯山露水之人所有。
那位說有鮮魚的人,趕緊開口補救道:“這位尊客有所不知,那戶人家隻有老兩口在住,房舍狹小久未修繕,今夜大雨多半屋漏,實在不是一個好去處,還是到我家暫住一晚,隻需二兩……不,一兩銀子就好……”
其餘之人還要說話,李大狗卻一口迴絕道:“不用說了,我這人住宿慣住東邊,也喜歡臨近村口,其餘皆不在意,那戶人家正好合適,且都讓讓……”
言罷,也不管他們要說什麽,輕抖韁繩,馬車緩緩前行。
幾人見他態度堅決,也隻好放棄打算,另邀他人。
馬車駛過崎嶇不平的小徑,臨近那戶人家,許是離得近來了,聽見車輪吱呀聲響,一位腰背有些下彎的老嫗緩緩轉身,張著一對昏黃的眼睛向這邊看來,一時沒有其他舉動。
李大狗降低馬速,慢慢停了下來,跳下馬車低頭問道:“老婆婆家裏是否還有空房,今夜我想借宿一晚,不知是否方便。”
反應遲鈍的老嫗,先自點頭,才用蒼老的嗓音,迴應道:“要借住啊……有的,有的……這天都要下雨了,我家還有一隻雞沒迴來,你能等一會麽?”
跳下車轅,去往後麵解韁的朱權,有些哭笑不得,‘都有豪客上門,還在乎一兩隻雞幹嘛?這些天來,李大哥花錢特別大方,明早給你的錢,買上十來隻雞也是綽綽有餘。’
隻是他心裏這麽想來,卻也不會說出口去,心裏更多還在考慮,四匹健馬該怎麽安置才好。
馬車隻需放下車轅下的兩根支架,就能立住,四匹馬卻不能直接拴在外麵淋雨,多半還要額外花錢,找一家有馬棚的地方。
李大狗環視一周,笑道:“這位婆婆,你家還沒迴來的那隻母雞,可是黑色的麽?”
“對對對,是隻黑色母雞……”老嫗連連點頭,突而抬頭,狐疑問道:“你怎麽知道是隻黑色母雞?”
“你看那不就是……”
李大狗一笑,指向四步之外的草叢方向,那裏正有一隻低頭覓食的黑羽母雞,兩隻爪子劃開泥土,半個身子已經深入草叢。
隻露出一叢烏漆嘛黑的尾羽,天色昏暗之下,也難怪老嫗一時沒有發現。
老嫗定睛一看,哎呦一聲,從旁邊撿起一根棍子,就去趕雞,身體雖然佝僂,腳步居然不慢,口中還自說道:“你怎這麽貪吃,天都快黑了,還不迴籠,小心晚一些兒,被山精狐怪捉了去……”
李大狗哈哈一笑,覺得今晚的選擇還算不錯,至少這位老婆婆是個愛說話的人。
當下支起馬車,解下挽具,朱權主動牽過四匹健馬,往村裏尋地方安置,李大狗看著腳步輕快不少的老婆婆,很嫻熟的揮舞著棍子,東一下西一下,不過四五分鍾,就將母雞趕迴籠裏。
這才走上前去,說道:“今日天色暗得早些,您老仔細清點一下,要是還有遺漏,我也好幫你到各處找尋一下。”
老嫗聽到這話,果然低下腦袋,一二三的再次清點了一次。
一邊緊閉雞籠,一邊喃喃自語,“沒差,沒差,七隻母雞都在,一隻公雞也在,上個月的時候還有三隻公雞,現在隻剩下一隻,可不能再少了,這根獨苗要是沒了,幾隻母雞下再多的蛋,也沒法孵雞仔了。”
老婆婆細細碎碎說了一籮筐話,心疼損傷的同時,倒也沒有胡亂猜測的罵人,以她這個年歲,身處鄉野之間,實在少見的很。
李大狗是見過不少類似情況,家裏少了雞鴨,田裏缺了瓜果,有些性子潑辣的女人,能從村口罵到村尾,雖然不會指名道姓,卻免不了夾槍帶棒,指桑罵槐。
碰到這種情況,哪怕明知不是自己偷的,路過女人身邊都要溜邊兒走。
是以李大狗心情頗為愉快,開玩笑道:“白日裏母雞出籠,就算沒有這隻公雞,也不影響它們撒歡,雞仔孵化大可不必擔心。”
“那可不行,孩子是自家的好,雞仔也是一樣。”老婆婆拄著趕雞的棍子,邊走邊說,突然停步迴頭,用略帶審視的目光看向李大狗的麵容。
問道:“你不會是想吃我家那隻獨苗公雞了吧,這可不行,給錢也不行,還要留著打鳴孵蛋呢。”
李大狗隻好一臉苦笑。
老婆婆著重強調不行之後,她又折中說道:“不過你要是舍得花個三兩百文銅錢,今晚給你兩人殺隻老母雞也是可以的。”
“你也別嫌太貴,就剛才那隻貪吃不肯迴籠的烏毛雞,看起來長得肥大,也隻剛剛養滿一年,要是留著下蛋,還能下個三五百個不止。”
或許是自覺開價太高,她又解釋了一遍。
老婆婆腰背雖然佝僂,思路倒還清晰。
李大狗覺得,如果自己不加阻止,她能從“雞生蛋,蛋生雞”一直這樣說下去,到時候開價五兩銀子,也會是件物超所值的事兒。
趕忙插言迴道:“婆婆不用為難,我們自己攜帶了米糧肉幹,一會借您灶台鍋鏟用一下就好。”
“啥?你不吃雞了?”
老婆婆剛要轉身的動作立時停下,頗為意外。
“不用不用,還是留著下蛋吧。”
李大狗左手往前伸了一下,害怕她轉身太急,一個不小心跌倒在地。
“要是覺得貴了,可以便宜點,一百八十……嗯,一百五十文錢也行。”老婆婆遲疑半息,報了個半價。
李大狗覺得有些奇怪,他知道村裏人向來對家畜家禽頗為看重,很多時候缺現錢了,寧願花費大量時間,去山裏捕捉獐子野雞,也不會願意賣了家雞家狗。
遂好奇問道:“老婆婆為什麽賤賣自家母雞?留著下蛋半年時間也能賣出這麽多錢?”
“那得能留個半年才行?”老嫗感慨一聲,轉身向前,繼續說道:“你是不知道啊,這些日子以來,村子附近不知來了個什麽底細的山精狐怪,半個月的時間,村裏的雞鴨足足少了三成,再這樣下去,不消一個半月。我養的這些雞就全都要沒了。”
“還有這種事?”李大狗抬頭看了一眼村子後山,猜測問道:“莫非山裏來了一窩狐狸山貓?或是狼群猞猁?”
“狐狸山貓可沒有這麽大的本事,雞舍都關著呢,土狼倒是打了兩隻,猞猁是什麽?沒聽說過啊……”老嫗跨過門檻,屋裏還有一個安坐不動的老爺子。
李大狗搓了搓鼻翼,猞猁這種生物,在溫暖的南方確實少見,看到裏麵還有一個胡子花白的老爺爺,順嘴問道:
“大爺、婆婆,你們就沒聽人說起,是什麽東西叼走了這些雞鴨?”
許是年紀大了精力不濟,老漢瞟了李大狗一眼,又移開目光,一言不發,像是在打瞌睡。
老嫗拉開一條板凳,示意李大狗坐下,又自擺開四個粗瓷飯碗,搖頭道:
“沒看見,沒看見,村裏人說可能是誰招惹了邪祟,應該帶著三畜去山神廟裏拜一拜,求山神老爺讓邪祟早早離去,隻是沒人承認,這事就一直拖延著。”
“你們這的山神還有這個能耐?靈驗嗎?怎麽不去城裏找個道人試試?若是時間久了,傷了村人可怎麽辦?”
依他看來,村裏人好像對這事情不太上心,也不知道是什麽心理。
老嫗指了指後山方向,歎了口氣道:“後山有間草堂屋子,擺了一個山神像,隻是一年到頭也沒見有誰去點上一香半燭,就算山神有些能耐,多半也不會靈驗的。要說找道士驅邪,可就要花大錢了,遠不是一個豬頭狗頭可以打發的,村裏的雞鴨都賣了,也不見得夠用,反正沒有傷到人,也就沒人牽頭去辦這事。”
老嫗連連搖頭,也不知是感慨人心不古,不敬山神,還是覺得沒人牽頭,事情難辦。
李大狗想起之前十來個村民在村口招唿行人的情形,心中一笑,靠近府城官道的人,生意經難免鑽研多些,又不是樵子獵戶,不敬山神也是尋常。
若是有個財神廟,說不定會更多香火。
老婆婆目光掃了一眼身前碗筷,雙手撐在四方桌上,就要起身。
桌上四個粗瓷飯碗擺了半天,旁邊也沒個水壺,李大狗猜測她是想去廚房倒水,趕緊阻止。
“婆婆你先不忙,我去廚房倒水。”
說完起身出門,轉向隔壁廚房。
停車之時,他就發現,這戶人家的四間房屋一字排開,中間的客廳除了與西邊一個臥房連通,剩下兩間屋子的門都開在外麵。
出得門來,看了一眼地麵,已經下起了黃豆大的雨滴,隻是稀稀拉拉,不算密集。
正要擔心朱權是否會遭雨淋,就看到他從西北方向走來,朝他揮了揮手,李大狗繼續走向東邊廚房。
心中思量,這陳家村裏,少說四五十戶人家,不說家家養雞,三四十戶也該有的。
一家十隻家禽,粗略算來三成之數,足有百十來隻,哪怕老嫗誇大一半數量,十來天裏,能吃五六十隻家禽,也不是狐狸山貓能做到的事。
除非是有老虎豹子之類的大型猛獸,可若這樣,村裏人肯定一早就能發現,涉及人身安全,報官也好,組織壯丁圍捕獵殺也罷,肯定不會讓它們在附近生存這麽長的時間。
何況十來天裏持續發生這種事,村民必然會多加防範,想要在這種情況下,不露痕跡的避過耳目,顯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那麽會是什麽東西?莫非真有邪祟?”
推開廚房門扉,在昏暗的光線中,看到角落有個水缸,李大狗從裏麵抓起一個葫蘆做的水瓢,裝了一瓢清水迴屋,老婆婆已經從壁櫃裏翻出一個陶罐,放在桌上,裏麵是一些粗沙炒製的黃豆。。
李大狗往四個粗瓷碗裏倒了半碗白水,將水瓢放迴廚房。
見朱權已經離得近了,他幹脆立在屋簷門口等待,招唿著道:
“快進來吧,要下大雨了,馬都寄放好了吧?”
“寄放好了,是村的大戶人家,就是開價黑了點,一晚上要收五百文錢。”
“不用在意,隻要馬匹得到照料,這些錢也是該出的。”李大狗咧嘴一笑,沒有立刻進屋。
“出錢事小,我是擔心今晚雨大,臥房屋頂漏雨,會很麻煩。”朱權抬頭看了一眼頭頂屋簷,覺得這房子比自家住的還要矮些。
想起那罐炒黃豆,李大狗擺手笑道:“沒太大問題,屋裏雖然隻有兩位老人,也該是有兒女的,隻是不知為何都沒在家,哪怕有些漏雨也不至於無法睡覺,我們進屋吧,晚些時候我們自己燒火做飯。”
大概是習慣了頭戴小帽,離開邽陽府後,朱權特意買了兩頂帽子,一頂青色遠遊冠,一頂烏角襆頭帽。
此時他正戴著後者,聞言點頭應答,摘下頭頂帽冠,抖了抖雨水,重新戴好,跟著李大狗進了屋子。
身後的雨勢忽得變大,地麵很快濕潤,不過幾個唿吸時間,雨滴敲擊黑瓦的聲音連成一片。
村口有一輛烏蓬馬車冒雨前行,西風馳卷之下雨水很快打濕了身子,駕車之人隻好急匆匆撥轉韁繩,往離得最近的屋子駛來。
李大狗停下腳步,迴頭望了一眼,是一位儒衫打扮的中年男子,見自家馬車沒有阻擋道路,便往桌前坐下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