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王稟和王彥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老大領兵出野狐嶺,劉錡嶽飛兩路伐西夏,韓世忠收了獠牙,繼續在東京看著大宋各路援軍。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而王燁呢?
王燁選擇一路南下。
五月二十二,破雁門關。
五月二十三,破代州城,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王德為指揮,帶陌刀營,山地營一團,一路往東,攻繁畤,雁行寨(後世平型關),接應吳璘所部。
前後夾擊,兵無戰心,基本還是比較穩的。
五月二十六,王燁破忻州。
六月初一,破太原~
破太原的過程,乏善可陳,大軍壓境,城內內應起兵唿應,一陣搶攻,拿下太原城。
是的,王燁最終選擇了要河東。
秦檜算齊國兵馬的時候,是有疏漏的,這個疏漏倒不是說秦檜對齊國主力部隊少算了,而是對齊國戰爭的潛力少算了。
無論是從梁山時代,還是齊國建國之後,王燁一直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動預備役計劃。
預備役分很多種,最短的是三個月的,和徭役類似,屬於軍役,所有成年男子都有軍役義務,一生服役一次。
像現在負責西夏戰場物資轉運的輔兵,很多就是這種軍役。
這是打仗,不打仗的話,那這三個月基本上就是純訓練了。
三個月的脫產訓練可以得到什麽?
可以得到一個已經大略能聽懂軍令,服從指揮,知道家國理念的普通士卒了。
前麵說過,這個是所有成年男子,齊國有超過四千萬百姓,雖然有一波孩子潮,但是依然有許多丁,也就是成年男性,當這個群體足夠大,總有些想進步的,想向上管理的,身體素質又足夠優秀的那些人,就成了預備役。
預備役除了轉正的以及負責地區守備的,還有一些是長時間訓練的。
救災濟州島。
這個某種意義上來說,梁山發家的跳板,如今依然保持著最大規模的預備役隊伍。
齊國的地盤跨海,跨很長時間的海,當兵哪怕不是海軍,依然是要熟悉水上的事情的,會遊泳最好,如果不能遊泳,最起碼不能暈船。
所以濟州島就成了齊國最大的預備役訓練基地,而且,還能輻射到日本、高麗半島、琉球等各處統治邊緣地區的支援。
人的問題不是問題,剩下的武備也不是問題。
齊國工坊到工部,主持的人一直是湯隆,一直不變的主要工作有兩個。
一個是研發,比如神臂弩那種,怎麽能把滑輪組用上,然後更省力,威力更大,最好人手一個,跟人打仗一照麵就是一人先殺一個···
另一個就是儲備,武器甲胄一天打造不出來一萬件,這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齊國的武器儲備一直沒停過···
王燁是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的,現在雖然沒那個條件,但是能用來戰鬥的東西,越充足越好,這都是底蘊。
戰場一直優勢,或者說經常大勝,然後又一直有打造,這就是齊國軍備跨層領先的根本原因。
軍備富裕,軍餉充足,人的戰鬥意誌也算堅定,戰場上的表現自然不能說弱。
當然,齊國軍隊那麽強,主要還是同行襯托。
無論是金、夏還是宋,對比如今的齊國,或者說對比曆史上的各國精銳,都算不上強。
之所以無敵,全靠同行襯托。
如果如今的齊國士卒,麵上曾經巔峰時期的唐兵,那勝負,猶未可知~
也是在六月初一這一日,王燁宴請了兩個人,王稟和王彥,此戰的大功臣。
王稟沒啥說的,當初跟著童貫一起,護衛在側,然後被盧俊義生擒,在王燁身邊待了一段時間,又在齊國治下,看了看百姓生活,最後在許貫忠的指揮下,迴到了太原,等的就是這一天。
王彥不一樣,當年奉李彥,嗯這個靖康六賊之一的命令,找王燁認親,最後~
嗯,本來打算做臥底的,結果自己的上線死了,人生悲劇,莫過於此。
所以王燁拿下太原的過程,大概就是這麽樣的。
金國進攻太原,出現圍城半年,然後軍民彈盡糧絕的情況,但是在王燁這裏,不存在的。
或者說,齊國進攻宋國,大宋百姓的反抗之心,並沒有那麽的強烈。
這其中有許貫忠不遺餘力的宣傳,也有趙佶趙桓父子倆一脈相承的配合,也在於王燁處理內部矛盾的手段更高超~
簡單來說,就是大宋百姓生活的沒有齊國百姓的好,大宋的豪強也過的沒有齊國豪強安穩。
是的,齊國本來選擇的是得罪一波,拉攏一波,豪強屬於被得罪的那一波。但是建國之後,手段終歸是柔和了許多,王燁或許是個理想主義的憤青,但是宗澤是真正入世的大智慧選手。
王燁的【王道】光環都不太能影響到宗澤,呂好問評價宗澤的學問,已達返璞歸真境界,也是《大學》中說的“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也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體悟社會自然的真正規律,順應於這個規律,從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樣的人,大宋有嗎?
大概是沒有的,或者說,就是有,沒有被發現也沒什麽用。
就像有人說的,中國的農民一輩子到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和貝多芬一樣的絕對音感~
世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是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被發現的,也不是說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的。
所以才有知遇之恩,以命相報的說法。
“陛下說,讓你我二人領兵,你怎麽看?”結束宴席的路上,王彥問王稟。
“人盡其用,我二人於領兵上有幾分心得,安排領兵,是應有之意。”王稟道。
“領兵的都是陛下心腹,我等這般新降之人,也能領兵的?”王彥道,“哦,也是,王稟兄弟不是新降,想來早已暗通款曲了。”
都姓王,都是一家人,還同病相憐,結果這話說的是一句比一句難聽,隻能說王彥這個人,實際上是個不太會聊天的。
王稟皺眉,想罵人,想了想,又止住了,算了,不與他一般計較。
王稟不說話,沉默著走了一陣,王彥叉手一禮,歉然道:“剛是我言辭不當,恕罪則個。”
王稟也不再沉默,連道無妨。
說到底,兩人天生的盟友,便是性格彼此有些不妥當,也不能弄的太僵硬的。
“若說我在齊國,嗯,那時候是梁山,卻是見識了許多不曾見過的,不曾見過的世界。”
王稟輕聲的說,王彥也便沉默的聽,隻是都放緩了腳步。
“陛下是個很不一樣的人,不禁言辭,和趙官家不罪言官有些不一樣,他是真的不在意。”
“那時候,我跟陛下白龍魚服,吃路邊攤,便聽到人說陛下敗家子,荒山野嶺沒事栽樹種草,不是閑的有毛病?”
“這不僅是指斥乘輿了,還非議國政,結果呢,陛下不曾動怒,一點都沒有,笑得,笑得跟二傻子似的~”
“慎言!”王彥皺眉道,卻是不由得看了看四周,“錦衣衛遍布天下,非同一般。”
“錦衣衛不一樣的,他們隻匯報,不執法的。”王稟搖搖頭,
王稟心中明白,自己眼中的錦衣衛和大宋傳的錦衣衛,完全就是兩個故事,想了想,王稟說了個故事。
“錦衣衛倒是也不能說不執法,隻是很多時候,他們做的一些事情,我們不太理解罷了。”
“哦,此話何解?”
“去歲我去河北辦事,我曾經在路邊河溝遇到一個死嬰,一看就是不足月的死嬰,早產或者其他原因,草草掩埋,遺棄在路邊,在大宋司空見慣的事情。”
王彥漠然點頭,活了那麽久,這種事卻是見了不少的。
“但是在齊國不行,在錦衣衛眼中不行。”
“有屍體,就要立案,就要破案。”王稟肅然道。
有些時候,我們可以不認同別人做的一些看上去不太聰明的做法,比如打假資本什麽的,但是我們要尊重,因為他們做的是真正正確的事情。
“我便看著他們逐家逐戶去問,誰家有要臨盆的婦人?如今情況如何等等。看著他們找到那戶人家,問婦人嬰兒出生之時死的,還是出生後遺棄死的?檢查孕婦是否有外傷?對了,死嬰和棄嬰不一樣的,齊國立法,不許棄嬰,若是不能養,可以送福利院,他們問了許多看似無用的廢話,問的一絲不苟。”
“若是每個死人都問,錦衣衛忙的過來?”王彥皺眉道。
“齊國死人是大事,一般死人,錦衣衛不插手的,由鎮長、村正、衙役三方複驗,是否病死?是否老人?是否有親眷未通知?多方核驗無誤,人死銷戶,延遲銷戶的,便追責鎮長,輕則罰俸,若是有知情不報,死因不明的,最低便是去職。”王稟解釋道。
“家務事呢?”王彥眉頭皺的更深。
民不告,官不究,丈夫打死妻子,若是沒有娘家人鬧,報個病亡故,也就過去了,這就是大宋。
“妻妾、仆役,死了都要報官,官府一年一普查人口,有人口對不上的,無論是失蹤,還是亡故未報,都要立案追查,同時追責相關知情人員。”
“那不得好多無頭公案?”王彥道,對主動報官這事,王彥並不看好,尤其是對衙役破案的水平。
“沒有太多,那個錦衣衛說,死了的人,隻要找到身份,然後把他\/她認識的人都問一遍,基本案件都能偵破,沒那麽多膽大心細的人,能不能破案,就看想不想而已。
哼,這未破案件關聯知縣升遷,若不立案瞞報錦衣衛上報之後,便不是前途問題,而是犯罪,錯案、冤案提刑司會複審,大體還是穩妥得。”王稟道。
王彥點點頭,有些事情,有些話,沒說,但是也和說了差不多。
隻看錦衣衛做事,便能看到齊國的官吏體係,這般做事,便是最吏治清明的時候,也不過如此了吧。
所以人家這格局,真的在乎你一個領兵的都指揮使,真的是不是降將嗎?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而王燁呢?
王燁選擇一路南下。
五月二十二,破雁門關。
五月二十三,破代州城,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王德為指揮,帶陌刀營,山地營一團,一路往東,攻繁畤,雁行寨(後世平型關),接應吳璘所部。
前後夾擊,兵無戰心,基本還是比較穩的。
五月二十六,王燁破忻州。
六月初一,破太原~
破太原的過程,乏善可陳,大軍壓境,城內內應起兵唿應,一陣搶攻,拿下太原城。
是的,王燁最終選擇了要河東。
秦檜算齊國兵馬的時候,是有疏漏的,這個疏漏倒不是說秦檜對齊國主力部隊少算了,而是對齊國戰爭的潛力少算了。
無論是從梁山時代,還是齊國建國之後,王燁一直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動預備役計劃。
預備役分很多種,最短的是三個月的,和徭役類似,屬於軍役,所有成年男子都有軍役義務,一生服役一次。
像現在負責西夏戰場物資轉運的輔兵,很多就是這種軍役。
這是打仗,不打仗的話,那這三個月基本上就是純訓練了。
三個月的脫產訓練可以得到什麽?
可以得到一個已經大略能聽懂軍令,服從指揮,知道家國理念的普通士卒了。
前麵說過,這個是所有成年男子,齊國有超過四千萬百姓,雖然有一波孩子潮,但是依然有許多丁,也就是成年男性,當這個群體足夠大,總有些想進步的,想向上管理的,身體素質又足夠優秀的那些人,就成了預備役。
預備役除了轉正的以及負責地區守備的,還有一些是長時間訓練的。
救災濟州島。
這個某種意義上來說,梁山發家的跳板,如今依然保持著最大規模的預備役隊伍。
齊國的地盤跨海,跨很長時間的海,當兵哪怕不是海軍,依然是要熟悉水上的事情的,會遊泳最好,如果不能遊泳,最起碼不能暈船。
所以濟州島就成了齊國最大的預備役訓練基地,而且,還能輻射到日本、高麗半島、琉球等各處統治邊緣地區的支援。
人的問題不是問題,剩下的武備也不是問題。
齊國工坊到工部,主持的人一直是湯隆,一直不變的主要工作有兩個。
一個是研發,比如神臂弩那種,怎麽能把滑輪組用上,然後更省力,威力更大,最好人手一個,跟人打仗一照麵就是一人先殺一個···
另一個就是儲備,武器甲胄一天打造不出來一萬件,這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齊國的武器儲備一直沒停過···
王燁是有火力不足恐懼症的,現在雖然沒那個條件,但是能用來戰鬥的東西,越充足越好,這都是底蘊。
戰場一直優勢,或者說經常大勝,然後又一直有打造,這就是齊國軍備跨層領先的根本原因。
軍備富裕,軍餉充足,人的戰鬥意誌也算堅定,戰場上的表現自然不能說弱。
當然,齊國軍隊那麽強,主要還是同行襯托。
無論是金、夏還是宋,對比如今的齊國,或者說對比曆史上的各國精銳,都算不上強。
之所以無敵,全靠同行襯托。
如果如今的齊國士卒,麵上曾經巔峰時期的唐兵,那勝負,猶未可知~
也是在六月初一這一日,王燁宴請了兩個人,王稟和王彥,此戰的大功臣。
王稟沒啥說的,當初跟著童貫一起,護衛在側,然後被盧俊義生擒,在王燁身邊待了一段時間,又在齊國治下,看了看百姓生活,最後在許貫忠的指揮下,迴到了太原,等的就是這一天。
王彥不一樣,當年奉李彥,嗯這個靖康六賊之一的命令,找王燁認親,最後~
嗯,本來打算做臥底的,結果自己的上線死了,人生悲劇,莫過於此。
所以王燁拿下太原的過程,大概就是這麽樣的。
金國進攻太原,出現圍城半年,然後軍民彈盡糧絕的情況,但是在王燁這裏,不存在的。
或者說,齊國進攻宋國,大宋百姓的反抗之心,並沒有那麽的強烈。
這其中有許貫忠不遺餘力的宣傳,也有趙佶趙桓父子倆一脈相承的配合,也在於王燁處理內部矛盾的手段更高超~
簡單來說,就是大宋百姓生活的沒有齊國百姓的好,大宋的豪強也過的沒有齊國豪強安穩。
是的,齊國本來選擇的是得罪一波,拉攏一波,豪強屬於被得罪的那一波。但是建國之後,手段終歸是柔和了許多,王燁或許是個理想主義的憤青,但是宗澤是真正入世的大智慧選手。
王燁的【王道】光環都不太能影響到宗澤,呂好問評價宗澤的學問,已達返璞歸真境界,也是《大學》中說的“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也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體悟社會自然的真正規律,順應於這個規律,從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樣的人,大宋有嗎?
大概是沒有的,或者說,就是有,沒有被發現也沒什麽用。
就像有人說的,中國的農民一輩子到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和貝多芬一樣的絕對音感~
世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是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被發現的,也不是說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的。
所以才有知遇之恩,以命相報的說法。
“陛下說,讓你我二人領兵,你怎麽看?”結束宴席的路上,王彥問王稟。
“人盡其用,我二人於領兵上有幾分心得,安排領兵,是應有之意。”王稟道。
“領兵的都是陛下心腹,我等這般新降之人,也能領兵的?”王彥道,“哦,也是,王稟兄弟不是新降,想來早已暗通款曲了。”
都姓王,都是一家人,還同病相憐,結果這話說的是一句比一句難聽,隻能說王彥這個人,實際上是個不太會聊天的。
王稟皺眉,想罵人,想了想,又止住了,算了,不與他一般計較。
王稟不說話,沉默著走了一陣,王彥叉手一禮,歉然道:“剛是我言辭不當,恕罪則個。”
王稟也不再沉默,連道無妨。
說到底,兩人天生的盟友,便是性格彼此有些不妥當,也不能弄的太僵硬的。
“若說我在齊國,嗯,那時候是梁山,卻是見識了許多不曾見過的,不曾見過的世界。”
王稟輕聲的說,王彥也便沉默的聽,隻是都放緩了腳步。
“陛下是個很不一樣的人,不禁言辭,和趙官家不罪言官有些不一樣,他是真的不在意。”
“那時候,我跟陛下白龍魚服,吃路邊攤,便聽到人說陛下敗家子,荒山野嶺沒事栽樹種草,不是閑的有毛病?”
“這不僅是指斥乘輿了,還非議國政,結果呢,陛下不曾動怒,一點都沒有,笑得,笑得跟二傻子似的~”
“慎言!”王彥皺眉道,卻是不由得看了看四周,“錦衣衛遍布天下,非同一般。”
“錦衣衛不一樣的,他們隻匯報,不執法的。”王稟搖搖頭,
王稟心中明白,自己眼中的錦衣衛和大宋傳的錦衣衛,完全就是兩個故事,想了想,王稟說了個故事。
“錦衣衛倒是也不能說不執法,隻是很多時候,他們做的一些事情,我們不太理解罷了。”
“哦,此話何解?”
“去歲我去河北辦事,我曾經在路邊河溝遇到一個死嬰,一看就是不足月的死嬰,早產或者其他原因,草草掩埋,遺棄在路邊,在大宋司空見慣的事情。”
王彥漠然點頭,活了那麽久,這種事卻是見了不少的。
“但是在齊國不行,在錦衣衛眼中不行。”
“有屍體,就要立案,就要破案。”王稟肅然道。
有些時候,我們可以不認同別人做的一些看上去不太聰明的做法,比如打假資本什麽的,但是我們要尊重,因為他們做的是真正正確的事情。
“我便看著他們逐家逐戶去問,誰家有要臨盆的婦人?如今情況如何等等。看著他們找到那戶人家,問婦人嬰兒出生之時死的,還是出生後遺棄死的?檢查孕婦是否有外傷?對了,死嬰和棄嬰不一樣的,齊國立法,不許棄嬰,若是不能養,可以送福利院,他們問了許多看似無用的廢話,問的一絲不苟。”
“若是每個死人都問,錦衣衛忙的過來?”王彥皺眉道。
“齊國死人是大事,一般死人,錦衣衛不插手的,由鎮長、村正、衙役三方複驗,是否病死?是否老人?是否有親眷未通知?多方核驗無誤,人死銷戶,延遲銷戶的,便追責鎮長,輕則罰俸,若是有知情不報,死因不明的,最低便是去職。”王稟解釋道。
“家務事呢?”王彥眉頭皺的更深。
民不告,官不究,丈夫打死妻子,若是沒有娘家人鬧,報個病亡故,也就過去了,這就是大宋。
“妻妾、仆役,死了都要報官,官府一年一普查人口,有人口對不上的,無論是失蹤,還是亡故未報,都要立案追查,同時追責相關知情人員。”
“那不得好多無頭公案?”王彥道,對主動報官這事,王彥並不看好,尤其是對衙役破案的水平。
“沒有太多,那個錦衣衛說,死了的人,隻要找到身份,然後把他\/她認識的人都問一遍,基本案件都能偵破,沒那麽多膽大心細的人,能不能破案,就看想不想而已。
哼,這未破案件關聯知縣升遷,若不立案瞞報錦衣衛上報之後,便不是前途問題,而是犯罪,錯案、冤案提刑司會複審,大體還是穩妥得。”王稟道。
王彥點點頭,有些事情,有些話,沒說,但是也和說了差不多。
隻看錦衣衛做事,便能看到齊國的官吏體係,這般做事,便是最吏治清明的時候,也不過如此了吧。
所以人家這格局,真的在乎你一個領兵的都指揮使,真的是不是降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