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京東路天下第一武道大會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你手下人足夠多的時候,許多人自然就占不了你心裏多重要的位置,甚至說關注的目光都沒有多少。
場麵活,誰都會做,場麵話,誰都會說。
呃~
也不一定,有些人,場麵話都未必能說的好。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齊國的大軍,從太原開始,開始逐步接管整個河東路了。
源源不斷的兵馬,從濟州島,從遼東,從燕京城,匯集到大同,然後過雁門關,一路到太原府。
而到了太原還不算完,在一個個新的、舊的都指揮使,比如姚平仲(姚古兒子),王貴(嶽飛結義兄弟),張柬(劉豫部將投誠),王稟,王彥等將統領,或三千或五千,簡單整編之後,便開往各處。
有南下的,自然也有往東和往西的。
太行山自古盜賊如韭菜一般,動不動就有驚天巨寇,這和太行山複雜的地勢和艱苦的環境有關,窮山惡水,真的會出刁民的。
當活著都已經萬分艱難的時候,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會更粗暴和原始。
先派出齊國大軍,就是告訴太行山和呂梁山之這一塊間的所有人,我齊國拳頭最大,你們最好老實點。
而大棒還沒打完,王燁的甜棗基本算是同步到了。
王燁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平凡的世界》,除了對那個千年一遇的賀秀蓮念念不忘之外,如今十多年過去,印象還深刻的,就是錘王他老爹吃白麵饅頭的場麵了,碎渣子都捏在嘴裏。
要知道,那已經是解放後的70年代了,白麵饅頭吃飽,依然是相當困難的一個事情。
至於那個因為拍的窮人太窮,而被下架的《隱入塵煙》,描述的更是2011年的故事。
許多人對貧窮的認知,是沒錢花,不能實現階級突破。
實際上,有自己的百十平的房子、大體講理的妻子、十來萬的車子,孩子親生,無大病大災,就已經是小縣城頂配的生活了,嗯,如果房子沒有貸款的話。
而現實的貧窮,要殘忍很多很多。
王燁當年剛穿越的時候,都被這世界給驚呆了,一個人隻是一個人,他不是神,哪怕開了掛,依然是個人,他在被這個世界不斷地同化,也在盡力做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對河東地區,缺水的事情王燁暫時解決不了,土地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變的肥沃,想吃饅頭,最簡單直接的是從外麵調糧食過來。
齊國不缺糧食。
高麗、日本、琉球、呂宋島的糧食都是供大於求的,再加上王垚在南洋一直在武力搶糧,開疆拓土的進展也不錯,糧食一直也通過琉球往北運,如今大宋境內,最大的糧食供應商就是齊國的。
而且,齊國的糧食是好糧食,新糧,小麥和大米,都是精糧。
運輸的問題?
從泰和三年十月開始搞,到現在也有八個月了,當王燁開始關注這個事情的時候,他的進度就會比較快,如今燕京城到大同這一段火車運輸基本沒有問題了。
至於燕京城,如今天津衛發展的很好,每天都有海船轉運,然後從海河到燕京,同時燕京城還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
雖然早些年這運河有些失修,但是從齊國建國之後,河北京東東路都在手裏,嚴格來說,一部分京東西路也在齊國手中,梁山泊就在京杭大運河上。
所以河北路的水利項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京杭大運河的重新疏通。
火車現在隻是起了個頭,大部分時候的物資運輸,還是靠海運和河運。
生產資料的交換,就是商業源頭,當然要先有產出,齊國百姓富裕,或者說顯得富裕的重要原因,就是土地資源足夠,在土地資源的開發上,王燁做的很好,人隻要有地,就不會懶惰。
勤勞不能致富,但是大體可以溫飽。
同時,對外戰爭的持續勝利,也讓齊國內部社會和治安環境穩定。
和平,從來都是遙不可及的概念~
對大部分百姓來說,自己生活能不受戰爭大的影響,就已經是頂好的了。
王燁又一直在吏治上嚴抓狠管,所以才造成齊國治下這般百姓安居樂業,基本實現脫貧的大好局麵。
而人總是趨利避害的,齊國百姓活得挺好,大宋治下民不聊生,這就是齊宋邊界,屢屢百姓偷渡的原因。
生而為人,不就求個活著。
大宋朝廷覺得太行山裏麵的百姓不好管,動輒揭竿而起,而王燁選擇用錢糧砸,所以隻用了五萬兵馬,再加上一人一年一石半的糧食,就讓整個河東徹底易主。
經過田虎作亂和唐斌當時不遺餘力的做“好人”救濟,整個河東路如今也不到二百萬百姓罷了。
王燁在太原一待,就是兩個月。
做元帥就要有做元帥的樣子,坐鎮指揮就可以了,不要閑著沒事衝鋒陷陣,那不是一國之君該做的事情。
唉~
一次戰場上大展神威,換來兩個月的社會性死亡。
許貫忠私下的文書寫的極為···嗯,極為情真意切,好吧,就是一點麵子沒留,諷刺挖苦一點不遮掩的,禦史言官也組團上書,連遠在南洋的李俊、袁朗、唐斌、卞祥都組團來信說這事,還說王垚有要學習他父親的傾向~
王燁還能說啥?
老實在太原待著唄。
南邊韓世忠又打散了江南來的朝廷援軍,西軍組織的兵馬呆在了西都洛陽不動,許貫忠依然在跟秦檜商量賠償的事情。
秦檜表麵沒急,許貫忠心裏沒急。
自王燁拿下太原之後,局麵就又不明朗了,就是自詡才智過人的秦檜,也說不準王燁拿下河東之後,會不會順勢南下兩麵夾擊···
呃~
用不著,一點都用不著,許貫忠這一路兵馬,已經把大宋京城打的透透的了。
破罐子破摔又越來越著急,大概就是現在東京朝廷的狀態。
韓世忠滅了東南援軍之後,生氣要打下東京,趙桓送了一個妹妹;
韓世忠閑得無聊,再請擒龍縛虎,趙桓又送一個妹妹~
嗯,趙佶生的閨女多,而且都長的還挺好看。
隻是咱韓世忠是誰?
這是送俺的嗎?
許軍師還在呢,這是要害我啊?!!!
轉手韓世忠就安排解元親自護送到太原去了。
韓世忠不知道王燁對這些公主是什麽想法,畢竟這腰細腿長胸大屁股翹···
嗯,韓世忠沒見過這倆公主,不知道是不是符合王燁的審美,送過去唄,咱現在已經是延安郡王了,做事一定要謹言慎行才行~
而許貫忠不急,自然不是因為趙桓送了倆妹妹的事。
而是許貫忠快把東京掏空了。
畢竟許貫忠除了打劫江南漕運糧食,救濟東京百姓之外,咱還是主持攻伐東京的齊國主帥,咱也不能白白救濟恁吧。
出於人道主義,救濟一下,是因為俺家陛下心善,不忍無辜百姓死傷,分屬敵對,總不能都是無辜的~
所以救誰不救誰的,不就看誰有用,誰對齊國更忠心?
南洋我還缺通判文書,我看你就挺合適,家眷我接去燕京城或者,你帶在身邊都可以,你看要不要去?
許貫忠表示,東京城真的是人才濟濟啊。
這是大宋的精華所在,除了金銀珠寶,這裏有最好的教育資源,百姓識字率最高,平均下來,也是最聰明的一群人,還最知法懂法有眼界~
圍城之下,許多中下層官吏已經開始活不下去了,東京大,居不易,大宋固然有殉國的硬骨頭,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要活下來的,而且,投降齊國,很難接收嗎?
這天下還有比王燁更仁慈的帝王嗎?
還有比齊國中軍更像王者之師的軍隊嗎?
扯遠了,說迴太原。
八月十五,嗯,還沒到。
太原城已經是相當熱鬧了。
傳聞齊國陛下在太原待得無聊,也沒什麽正事。
又因為這是個要夜禦五女的猛人,結果大宋朝廷不曉事,就送過來倆,還是嬌滴滴的公主,不堪撻伐,精力無處釋放,便廣邀京東路各方豪傑,要舉辦京東路天下第一武道大會~
這···
你要搞這事,咱可就真不困了,於是,太原城,這下就真的很熱鬧了~
場麵活,誰都會做,場麵話,誰都會說。
呃~
也不一定,有些人,場麵話都未必能說的好。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齊國的大軍,從太原開始,開始逐步接管整個河東路了。
源源不斷的兵馬,從濟州島,從遼東,從燕京城,匯集到大同,然後過雁門關,一路到太原府。
而到了太原還不算完,在一個個新的、舊的都指揮使,比如姚平仲(姚古兒子),王貴(嶽飛結義兄弟),張柬(劉豫部將投誠),王稟,王彥等將統領,或三千或五千,簡單整編之後,便開往各處。
有南下的,自然也有往東和往西的。
太行山自古盜賊如韭菜一般,動不動就有驚天巨寇,這和太行山複雜的地勢和艱苦的環境有關,窮山惡水,真的會出刁民的。
當活著都已經萬分艱難的時候,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會更粗暴和原始。
先派出齊國大軍,就是告訴太行山和呂梁山之這一塊間的所有人,我齊國拳頭最大,你們最好老實點。
而大棒還沒打完,王燁的甜棗基本算是同步到了。
王燁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平凡的世界》,除了對那個千年一遇的賀秀蓮念念不忘之外,如今十多年過去,印象還深刻的,就是錘王他老爹吃白麵饅頭的場麵了,碎渣子都捏在嘴裏。
要知道,那已經是解放後的70年代了,白麵饅頭吃飽,依然是相當困難的一個事情。
至於那個因為拍的窮人太窮,而被下架的《隱入塵煙》,描述的更是2011年的故事。
許多人對貧窮的認知,是沒錢花,不能實現階級突破。
實際上,有自己的百十平的房子、大體講理的妻子、十來萬的車子,孩子親生,無大病大災,就已經是小縣城頂配的生活了,嗯,如果房子沒有貸款的話。
而現實的貧窮,要殘忍很多很多。
王燁當年剛穿越的時候,都被這世界給驚呆了,一個人隻是一個人,他不是神,哪怕開了掛,依然是個人,他在被這個世界不斷地同化,也在盡力做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對河東地區,缺水的事情王燁暫時解決不了,土地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變的肥沃,想吃饅頭,最簡單直接的是從外麵調糧食過來。
齊國不缺糧食。
高麗、日本、琉球、呂宋島的糧食都是供大於求的,再加上王垚在南洋一直在武力搶糧,開疆拓土的進展也不錯,糧食一直也通過琉球往北運,如今大宋境內,最大的糧食供應商就是齊國的。
而且,齊國的糧食是好糧食,新糧,小麥和大米,都是精糧。
運輸的問題?
從泰和三年十月開始搞,到現在也有八個月了,當王燁開始關注這個事情的時候,他的進度就會比較快,如今燕京城到大同這一段火車運輸基本沒有問題了。
至於燕京城,如今天津衛發展的很好,每天都有海船轉運,然後從海河到燕京,同時燕京城還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
雖然早些年這運河有些失修,但是從齊國建國之後,河北京東東路都在手裏,嚴格來說,一部分京東西路也在齊國手中,梁山泊就在京杭大運河上。
所以河北路的水利項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京杭大運河的重新疏通。
火車現在隻是起了個頭,大部分時候的物資運輸,還是靠海運和河運。
生產資料的交換,就是商業源頭,當然要先有產出,齊國百姓富裕,或者說顯得富裕的重要原因,就是土地資源足夠,在土地資源的開發上,王燁做的很好,人隻要有地,就不會懶惰。
勤勞不能致富,但是大體可以溫飽。
同時,對外戰爭的持續勝利,也讓齊國內部社會和治安環境穩定。
和平,從來都是遙不可及的概念~
對大部分百姓來說,自己生活能不受戰爭大的影響,就已經是頂好的了。
王燁又一直在吏治上嚴抓狠管,所以才造成齊國治下這般百姓安居樂業,基本實現脫貧的大好局麵。
而人總是趨利避害的,齊國百姓活得挺好,大宋治下民不聊生,這就是齊宋邊界,屢屢百姓偷渡的原因。
生而為人,不就求個活著。
大宋朝廷覺得太行山裏麵的百姓不好管,動輒揭竿而起,而王燁選擇用錢糧砸,所以隻用了五萬兵馬,再加上一人一年一石半的糧食,就讓整個河東徹底易主。
經過田虎作亂和唐斌當時不遺餘力的做“好人”救濟,整個河東路如今也不到二百萬百姓罷了。
王燁在太原一待,就是兩個月。
做元帥就要有做元帥的樣子,坐鎮指揮就可以了,不要閑著沒事衝鋒陷陣,那不是一國之君該做的事情。
唉~
一次戰場上大展神威,換來兩個月的社會性死亡。
許貫忠私下的文書寫的極為···嗯,極為情真意切,好吧,就是一點麵子沒留,諷刺挖苦一點不遮掩的,禦史言官也組團上書,連遠在南洋的李俊、袁朗、唐斌、卞祥都組團來信說這事,還說王垚有要學習他父親的傾向~
王燁還能說啥?
老實在太原待著唄。
南邊韓世忠又打散了江南來的朝廷援軍,西軍組織的兵馬呆在了西都洛陽不動,許貫忠依然在跟秦檜商量賠償的事情。
秦檜表麵沒急,許貫忠心裏沒急。
自王燁拿下太原之後,局麵就又不明朗了,就是自詡才智過人的秦檜,也說不準王燁拿下河東之後,會不會順勢南下兩麵夾擊···
呃~
用不著,一點都用不著,許貫忠這一路兵馬,已經把大宋京城打的透透的了。
破罐子破摔又越來越著急,大概就是現在東京朝廷的狀態。
韓世忠滅了東南援軍之後,生氣要打下東京,趙桓送了一個妹妹;
韓世忠閑得無聊,再請擒龍縛虎,趙桓又送一個妹妹~
嗯,趙佶生的閨女多,而且都長的還挺好看。
隻是咱韓世忠是誰?
這是送俺的嗎?
許軍師還在呢,這是要害我啊?!!!
轉手韓世忠就安排解元親自護送到太原去了。
韓世忠不知道王燁對這些公主是什麽想法,畢竟這腰細腿長胸大屁股翹···
嗯,韓世忠沒見過這倆公主,不知道是不是符合王燁的審美,送過去唄,咱現在已經是延安郡王了,做事一定要謹言慎行才行~
而許貫忠不急,自然不是因為趙桓送了倆妹妹的事。
而是許貫忠快把東京掏空了。
畢竟許貫忠除了打劫江南漕運糧食,救濟東京百姓之外,咱還是主持攻伐東京的齊國主帥,咱也不能白白救濟恁吧。
出於人道主義,救濟一下,是因為俺家陛下心善,不忍無辜百姓死傷,分屬敵對,總不能都是無辜的~
所以救誰不救誰的,不就看誰有用,誰對齊國更忠心?
南洋我還缺通判文書,我看你就挺合適,家眷我接去燕京城或者,你帶在身邊都可以,你看要不要去?
許貫忠表示,東京城真的是人才濟濟啊。
這是大宋的精華所在,除了金銀珠寶,這裏有最好的教育資源,百姓識字率最高,平均下來,也是最聰明的一群人,還最知法懂法有眼界~
圍城之下,許多中下層官吏已經開始活不下去了,東京大,居不易,大宋固然有殉國的硬骨頭,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要活下來的,而且,投降齊國,很難接收嗎?
這天下還有比王燁更仁慈的帝王嗎?
還有比齊國中軍更像王者之師的軍隊嗎?
扯遠了,說迴太原。
八月十五,嗯,還沒到。
太原城已經是相當熱鬧了。
傳聞齊國陛下在太原待得無聊,也沒什麽正事。
又因為這是個要夜禦五女的猛人,結果大宋朝廷不曉事,就送過來倆,還是嬌滴滴的公主,不堪撻伐,精力無處釋放,便廣邀京東路各方豪傑,要舉辦京東路天下第一武道大會~
這···
你要搞這事,咱可就真不困了,於是,太原城,這下就真的很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