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嶽飛的賬本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察哥死了?”嶽飛抬頭問道。
“高將軍派了兩撥斥候迴報,並有晉王李察哥之首級、旗幟。”張憲拱手道。
高寵去做斥候了,張憲便留在嶽飛身邊做親衛統領。
嶽飛哈哈一笑,旋即皺眉,起身。
“擂鼓聚將!”
打得慢有打的慢的好處,那就是大營中東西準備的充分。
嶽飛說今天中午開始拔營,直攻興慶府,那就不會拖到明天。
“兵貴神速,有勞二哥了。”嶽飛拱手一禮。
在這塊軍營,需要嶽飛這麽客氣的二哥,是阮小二。
阮家三兄弟,阮小五、阮小七都在大海上飄著,隻有阮小二一直在內陸河廝混。
阮小二今年已經四十六了,打小就在梁山泊邊長大,跟水打交道差不多四十年了,在梁山做水軍統領也做了十多年。
人隻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比如說這河上行船的事,哪怕是黃河,阮小二也能弄好。
便是因為興慶府在黃河邊上,所以嶽飛專門書信到樞密院,請阮小二過來的,原本是輔助運送糧草,也是嶽飛早有準備。
“嶽帥放心,自當用命。”阮小二一拱手道。
還是江湖習氣,拱手為禮。
“不敢當。”嶽飛卻是不敢在阮小二麵前拿大,不對,嶽飛在誰那也不拿大。
隻是對資曆、年齡、功勞都頂配的阮小二,便是不太通人情世故,也自當尊重的。
“這是犬子阮良,如今也在水軍廝混,以後你們多親近。”阮小二拉過身後一年輕後生。
孔武有力,皮膚黝黑,靦腆一笑,一口白牙,不然就和一般漁家兒郎差不多。
阮家三兄弟,如今也都已成家,但是隻有阮良成年,遺傳了阮小二的水性,臂力也過人,為人不曾沾染紈絝習氣,平日裏不怎麽言語,但是做事很有章法,屬於很多人都看好的梁山二代。
“見過嶽叔叔。”阮良叉手道。
嶽飛也是一愣,倒不是說阮小二帶著兒子來助陣有什麽問題,而是被這一聲叔叔弄的有些愣神。
自己好像也才二十一啊~
不過自己的長子嶽雲也已經七歲了,如此應一聲叔叔,倒是也···
且不提從梁山時代就開始亂的輩分,嶽飛到底是沒長歪的,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為人處事,雖然比不上王燁心中被神話的那個完美狀態,但是對比大部分將領,嶽飛還是很優秀的。
人品是模糊的概念,我們隻說能力。
嶽飛所部,有後軍第四團和左軍右軍各兩團,一共五團三萬精銳步兵,還有一萬負責協助的燕雲騎,由史文恭直接統領。
算上水軍和輔助兵種,總人數超過五萬人馬的調動,實際是相當考驗一個統領指揮本事的,打仗不是遊戲,對比一下現實,很多時候,能把人圈起來,然後a出去,就算是操作不錯了。
得益於齊國軍隊良好的軍紀,嶽飛還能實現不錯的操作。
沿著黃河右側,急行軍!
有多急呢?
第一日,半天行軍四十裏。
第二天,行軍九十裏。
第三天,行軍九十五裏~
第四日··· 行軍八十裏,此時,大軍離興慶府,隻有五十裏。
正常一日行軍多遠?
一日行軍30-40裏之間(15-20公裏,不同情況結果不同,這裏是先秦兵書記載數據,後麵史書一般也差不多),齊國行軍更慢,兩日行軍三十裏,結兩寨,就是齊國步兵日常的行軍方式。
這差不多也是齊國開疆拓土的速度,當初打日本還是打高麗,基本都是這個速度。
行軍速度能不能快?
能!
人類最強輕步兵的行軍速度,應該是14小時145裏,這是有人驗證過的人類輕步兵巔峰。
嶽飛沒做到那種程度,因為局麵還沒到那種程度,連續行軍超過六十裏,已經是一個相當誇張的行軍速度了。
而為了實現這個連續高強度行軍,就需要阮小二領兵配合,和步兵嚴格同速,用船攜帶大部分糧草和軍械,以及一部分士卒。
當然,更需要的是史文恭。
大軍行軍,斥候三十裏,是常識,也是軍事行動的底線。
因為被突襲,尤其是行軍途中被突襲的時候,真的是神仙難救的。
所以一萬燕雲騎,便要在大軍行軍的右側和前後,以營為單位,大規模的撒出去,把所有的可能敵人,全部擊潰或擊退。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嶽飛才能做到這般快速行軍。
當然,能做到就很厲害,壓下內部的不同聲音,然後背負風險,本身就很不容易。
如果因為這種行軍戰敗甚至說軍事上吃了虧,對嶽飛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原地退役~
這就是突破常規的勇氣。
張憲就不明白,也不開口問,隻是看著這個年輕的元帥,眉頭緊皺的,多少有些心疼~
自打做了元帥親衛統領,張憲就很少看見這個年輕的元帥笑,講道理,少年得誌,十三四歲便上梁山領兵,還是陛下同門師兄弟,應該是鋒芒畢露,甚至囂張跋扈才合理的。
嗯~
就像他喝了酒之後,跟師兄史文恭說拳怕少壯,自己槍法已經大成的時候,那種酒後的囂張勁兒才是真的嶽元帥吧~
“今日史將軍那裏傷亡如何?”嶽飛問道。
如果張憲隻是親衛統領,嶽飛不會問這些事情,或者說,這些類似的軍報,張憲也不會接觸到,比如說王石頭就不看王燁的軍報,而是一般交給徐進。
“今日史將軍所部燕雲騎,陣亡三百二十六,重傷一百三十七,輕傷四百二十五。”
“算上前兩日,減員已經接近兩成了~”嶽飛微微皺眉。
減員和傷亡不一樣,這個是指的不能繼續戰鬥的人員比例。
不是問話,張憲就沒有發表意見。
“下一步就是進攻興慶府,你覺得史將軍所部還有幾成戰力?”嶽飛問道。
張憲想了想,道:“還有八成戰力。”
十成,減員兩成,剩八成。
嗯,張憲的數學還是不錯的。
嶽飛搖搖頭,道:“便是咱們燕雲騎能戰至一兵一卒,行軍布陣也不能這般安排的。”
張憲話比嶽飛還少,嶽飛也習慣了,自顧自又道:“明日行軍一日,便在興慶府外安營紮寨,燕雲騎守備咱們身後,如此安排可好?”
張憲又想了想,皺眉道:“如此燕雲騎恐怕有意見~”
這就是做元帥麻煩的地方,指揮使甚至都指揮使,隻要完成既定的軍事目標就可以,而作為元帥,排兵布陣還得考慮下各部情緒···
“你說的也有道理,破城之後的追擊,還要由燕雲騎來的,如此軍功不會少的。”
燕雲騎如今是打了這幾日行軍最艱難的戰鬥,或者說承受了西夏最後的應激反應,已經虛弱不堪的西夏,跟燕雲騎在河套之地,打的很是慘烈。
西夏騎兵是慘,燕雲騎打的烈。
硬實力上燕雲騎確實更強,而且強的多,西夏騎兵隻是人多勢眾罷了。
對燕雲騎來說,死傷那麽多,至少一半原因,是騎兵連續行軍作戰,導致戰鬥力下降。
“你有話說便是。”嶽飛看著麵無表情的張憲問道。
“元帥為何這般急行軍突襲興慶府?”張憲問道,你叫我問,我就問了。
“怎麽?你覺得我是為了跟劉錡元帥一較高下?”嶽飛皺眉問道。
“嶽帥不至於此。”張憲道,軍中確實有聲音,是嶽飛和劉錡作為一時瑜亮,拿興慶府比個高下。
“我覺得穩紮穩打,死人更多,所以速攻,如此而已。”嶽飛道。
“西夏亡國之勢已顯,末將不懂。”張憲道。
“許是大宋打到興慶府幾次,給了他們錯覺,便是他們總能絕地反擊,繼而保留國祚。”嶽飛歎口氣道:“所以西夏諸部或許戰力不及當年,但是一直不能逼降。”
“不能逼降,那便要打到他們滅國。後勤補給線上,每日因為運送補給,修建營寨,再加上西夏輕騎騷擾,也總是要死人,所以既然有機會,那就速戰速決。”
張憲默然,機會確實是機會,李察哥意外死在高寵手中,李乾順調整需要時間,所以前三日的行軍才這麽順利。
至於說西夏騎兵騷擾補給線,這是一直存在的事情,西夏騎兵傳統技能了。
因為嶽飛一路營寨修的緊密,再加上齊國輔兵也多是經過訓練的預備役,麵對騷擾,整體也是占優。
隻是總有些漏網之魚,一旦突破到修築營寨的民夫那裏,總會有不少死傷···
所以~
嶽元帥的賬本裏麵,死去的民夫和精銳騎兵,都是一般人命嗎?
“高將軍派了兩撥斥候迴報,並有晉王李察哥之首級、旗幟。”張憲拱手道。
高寵去做斥候了,張憲便留在嶽飛身邊做親衛統領。
嶽飛哈哈一笑,旋即皺眉,起身。
“擂鼓聚將!”
打得慢有打的慢的好處,那就是大營中東西準備的充分。
嶽飛說今天中午開始拔營,直攻興慶府,那就不會拖到明天。
“兵貴神速,有勞二哥了。”嶽飛拱手一禮。
在這塊軍營,需要嶽飛這麽客氣的二哥,是阮小二。
阮家三兄弟,阮小五、阮小七都在大海上飄著,隻有阮小二一直在內陸河廝混。
阮小二今年已經四十六了,打小就在梁山泊邊長大,跟水打交道差不多四十年了,在梁山做水軍統領也做了十多年。
人隻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比如說這河上行船的事,哪怕是黃河,阮小二也能弄好。
便是因為興慶府在黃河邊上,所以嶽飛專門書信到樞密院,請阮小二過來的,原本是輔助運送糧草,也是嶽飛早有準備。
“嶽帥放心,自當用命。”阮小二一拱手道。
還是江湖習氣,拱手為禮。
“不敢當。”嶽飛卻是不敢在阮小二麵前拿大,不對,嶽飛在誰那也不拿大。
隻是對資曆、年齡、功勞都頂配的阮小二,便是不太通人情世故,也自當尊重的。
“這是犬子阮良,如今也在水軍廝混,以後你們多親近。”阮小二拉過身後一年輕後生。
孔武有力,皮膚黝黑,靦腆一笑,一口白牙,不然就和一般漁家兒郎差不多。
阮家三兄弟,如今也都已成家,但是隻有阮良成年,遺傳了阮小二的水性,臂力也過人,為人不曾沾染紈絝習氣,平日裏不怎麽言語,但是做事很有章法,屬於很多人都看好的梁山二代。
“見過嶽叔叔。”阮良叉手道。
嶽飛也是一愣,倒不是說阮小二帶著兒子來助陣有什麽問題,而是被這一聲叔叔弄的有些愣神。
自己好像也才二十一啊~
不過自己的長子嶽雲也已經七歲了,如此應一聲叔叔,倒是也···
且不提從梁山時代就開始亂的輩分,嶽飛到底是沒長歪的,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為人處事,雖然比不上王燁心中被神話的那個完美狀態,但是對比大部分將領,嶽飛還是很優秀的。
人品是模糊的概念,我們隻說能力。
嶽飛所部,有後軍第四團和左軍右軍各兩團,一共五團三萬精銳步兵,還有一萬負責協助的燕雲騎,由史文恭直接統領。
算上水軍和輔助兵種,總人數超過五萬人馬的調動,實際是相當考驗一個統領指揮本事的,打仗不是遊戲,對比一下現實,很多時候,能把人圈起來,然後a出去,就算是操作不錯了。
得益於齊國軍隊良好的軍紀,嶽飛還能實現不錯的操作。
沿著黃河右側,急行軍!
有多急呢?
第一日,半天行軍四十裏。
第二天,行軍九十裏。
第三天,行軍九十五裏~
第四日··· 行軍八十裏,此時,大軍離興慶府,隻有五十裏。
正常一日行軍多遠?
一日行軍30-40裏之間(15-20公裏,不同情況結果不同,這裏是先秦兵書記載數據,後麵史書一般也差不多),齊國行軍更慢,兩日行軍三十裏,結兩寨,就是齊國步兵日常的行軍方式。
這差不多也是齊國開疆拓土的速度,當初打日本還是打高麗,基本都是這個速度。
行軍速度能不能快?
能!
人類最強輕步兵的行軍速度,應該是14小時145裏,這是有人驗證過的人類輕步兵巔峰。
嶽飛沒做到那種程度,因為局麵還沒到那種程度,連續行軍超過六十裏,已經是一個相當誇張的行軍速度了。
而為了實現這個連續高強度行軍,就需要阮小二領兵配合,和步兵嚴格同速,用船攜帶大部分糧草和軍械,以及一部分士卒。
當然,更需要的是史文恭。
大軍行軍,斥候三十裏,是常識,也是軍事行動的底線。
因為被突襲,尤其是行軍途中被突襲的時候,真的是神仙難救的。
所以一萬燕雲騎,便要在大軍行軍的右側和前後,以營為單位,大規模的撒出去,把所有的可能敵人,全部擊潰或擊退。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嶽飛才能做到這般快速行軍。
當然,能做到就很厲害,壓下內部的不同聲音,然後背負風險,本身就很不容易。
如果因為這種行軍戰敗甚至說軍事上吃了虧,對嶽飛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原地退役~
這就是突破常規的勇氣。
張憲就不明白,也不開口問,隻是看著這個年輕的元帥,眉頭緊皺的,多少有些心疼~
自打做了元帥親衛統領,張憲就很少看見這個年輕的元帥笑,講道理,少年得誌,十三四歲便上梁山領兵,還是陛下同門師兄弟,應該是鋒芒畢露,甚至囂張跋扈才合理的。
嗯~
就像他喝了酒之後,跟師兄史文恭說拳怕少壯,自己槍法已經大成的時候,那種酒後的囂張勁兒才是真的嶽元帥吧~
“今日史將軍那裏傷亡如何?”嶽飛問道。
如果張憲隻是親衛統領,嶽飛不會問這些事情,或者說,這些類似的軍報,張憲也不會接觸到,比如說王石頭就不看王燁的軍報,而是一般交給徐進。
“今日史將軍所部燕雲騎,陣亡三百二十六,重傷一百三十七,輕傷四百二十五。”
“算上前兩日,減員已經接近兩成了~”嶽飛微微皺眉。
減員和傷亡不一樣,這個是指的不能繼續戰鬥的人員比例。
不是問話,張憲就沒有發表意見。
“下一步就是進攻興慶府,你覺得史將軍所部還有幾成戰力?”嶽飛問道。
張憲想了想,道:“還有八成戰力。”
十成,減員兩成,剩八成。
嗯,張憲的數學還是不錯的。
嶽飛搖搖頭,道:“便是咱們燕雲騎能戰至一兵一卒,行軍布陣也不能這般安排的。”
張憲話比嶽飛還少,嶽飛也習慣了,自顧自又道:“明日行軍一日,便在興慶府外安營紮寨,燕雲騎守備咱們身後,如此安排可好?”
張憲又想了想,皺眉道:“如此燕雲騎恐怕有意見~”
這就是做元帥麻煩的地方,指揮使甚至都指揮使,隻要完成既定的軍事目標就可以,而作為元帥,排兵布陣還得考慮下各部情緒···
“你說的也有道理,破城之後的追擊,還要由燕雲騎來的,如此軍功不會少的。”
燕雲騎如今是打了這幾日行軍最艱難的戰鬥,或者說承受了西夏最後的應激反應,已經虛弱不堪的西夏,跟燕雲騎在河套之地,打的很是慘烈。
西夏騎兵是慘,燕雲騎打的烈。
硬實力上燕雲騎確實更強,而且強的多,西夏騎兵隻是人多勢眾罷了。
對燕雲騎來說,死傷那麽多,至少一半原因,是騎兵連續行軍作戰,導致戰鬥力下降。
“你有話說便是。”嶽飛看著麵無表情的張憲問道。
“元帥為何這般急行軍突襲興慶府?”張憲問道,你叫我問,我就問了。
“怎麽?你覺得我是為了跟劉錡元帥一較高下?”嶽飛皺眉問道。
“嶽帥不至於此。”張憲道,軍中確實有聲音,是嶽飛和劉錡作為一時瑜亮,拿興慶府比個高下。
“我覺得穩紮穩打,死人更多,所以速攻,如此而已。”嶽飛道。
“西夏亡國之勢已顯,末將不懂。”張憲道。
“許是大宋打到興慶府幾次,給了他們錯覺,便是他們總能絕地反擊,繼而保留國祚。”嶽飛歎口氣道:“所以西夏諸部或許戰力不及當年,但是一直不能逼降。”
“不能逼降,那便要打到他們滅國。後勤補給線上,每日因為運送補給,修建營寨,再加上西夏輕騎騷擾,也總是要死人,所以既然有機會,那就速戰速決。”
張憲默然,機會確實是機會,李察哥意外死在高寵手中,李乾順調整需要時間,所以前三日的行軍才這麽順利。
至於說西夏騎兵騷擾補給線,這是一直存在的事情,西夏騎兵傳統技能了。
因為嶽飛一路營寨修的緊密,再加上齊國輔兵也多是經過訓練的預備役,麵對騷擾,整體也是占優。
隻是總有些漏網之魚,一旦突破到修築營寨的民夫那裏,總會有不少死傷···
所以~
嶽元帥的賬本裏麵,死去的民夫和精銳騎兵,都是一般人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