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守高郵戰場召迴
張鹿安收到消息後,感覺很為難。
自己剛向各營宣布死守高郵城,突然就收到了史可法的召迴令,有點朝令夕改的感覺。
張鹿安不得不將史可法的軍令公開,表示自己即將返迴揚州主持軍事。
為了保持高郵城將士們的防守信心,張鹿安把親信將領陳利六留下主持高郵州的防守,以張勇為陳利六的副手,留下陸師第一協人馬留守,同時還有張勇的寶應營、李德的德字營、李繼忠的忠字營、何大魁的魁字營、畢盛儀的盛字營,共計近五千人馬防守高郵州。
同時讓牟國卿和牟國俊撤離至高郵碼頭,將戰線南移到高郵城西,一定要保障好高郵水路的安全。
高郵到揚州府城不到百裏,坐船不到三個時辰即可到達揚州府城廣陵,張鹿安剛剛走下船隻,就看到應廷吉領銜,帶著揚州府的一眾文武大員站在碼頭邊迎接張鹿安,碼頭四周倒是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氣氛相當熱烈。
隻是一個個文武官員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笑容。
張鹿安也知道情況緊急,沒有任何客套,跟著應廷吉就來到了督師府,拜見了史可法。
“浮山伯,你終於來了,可法心神已亂,隻能寄希望於浮山伯,出麵主持軍事,還請浮山伯為這天下蒼生,千萬不要推辭!”
張鹿安聽到史可法這麽說,心中對於史可法的敬佩之情上升到頂峰。
一個人能夠真心實意放棄大權真的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尤其還是在被眾多的部屬賦予眾多的期望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非常可貴。
張鹿安連忙迴複道:
“鹿安多謝閣部大人認可,隻是鹿安才疏學淺,恐怕難以盡到保障揚州城安全的任務。閣部大人能否另請高明?”
史可法以為張鹿安是拒絕了,怔了怔,突然神情落寞地說道:
“試問此時除了浮山伯,可法又能信任誰呢?”
張鹿安見此,方才不再有其他說辭,直接開口說道:
“鹿安願意承接這項重任,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隻是這揚州城複雜異常,不知道閣部大人能否為我做主?”
“浮山伯的意思是?”
“我想要這揚州府的軍政全權,任何人不得掣肘,我有最高的獎懲權利,否則鹿安實在不敢奉令。”
史可法聽完後,指了指身邊的兩位文官,對張鹿安介紹道:
“浮山伯,這位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張伯鯨,另一位是揚州新任知府任民育。
文武官員盡在他們兩位的執掌之下。
張大人、任大人,還請兩位不再計較任何門戶之見、文武之見,全權配合浮山伯完成對揚州城的全麵整頓工作,可法在此,替天下蒼生和我大明天子拜托兩位了。”
“道鄰兄言重了,伯鯨與兄誌同道合,一定全力以赴輔助浮山伯,守住這揚州城。”
張伯鯨首先表態道。
“閣部大人,民育知道此時已經到了最為緊要的關頭,民育一定竭盡所能,為浮山伯做好後勤輔助工作。”
揚州知府任民育說道。
史可法滿意地點點頭,再次看向張鹿安說道:
“浮山伯,這下你滿意了嗎?放心去做吧!若是立下不世之功,那是你浮山伯的能耐;
倘若事有不諧,可法為汝兜著!
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全揚州府的八十萬百姓都翹首以待,等待浮山伯的大勝佳音。”
“鹿安感謝閣部大人的認可,一定全力以赴。”
張鹿安鄭重地承諾,內心裏早已經是激動萬分,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時間緊迫,張鹿安立刻正式走馬上任,在原督師府衙門,成立江淮大元帥府,以張鹿安為浮山伯、江淮大元帥;
以張伯鯨為左長史,負責軍事調動;
以任民育為右長史,負責民政事宜。
在左長史下設立左輔應廷吉,右輔錢澄之輔助;
在右長史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分別以督餉僉事黃配玄、通判吳道隆、江都知縣羅伏龍、兵科給事中施鳳儀、原任知縣周誌畏、監餉知縣吳道正六人,出任六科主事,將事務高度集中起來。
史可法原本推薦的吏科主事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黃配玄,一個是黃日芳。
史可法一度擔心張鹿安會找黃配玄的麻煩,畢竟兩人之前在安慶府發生了諸多不快的事情。
張鹿安最後在黃日芳和黃配玄兩人中間,選擇了黃配玄。
黃配玄雖然貪念重,但是在民族大義和大明的國事方麵,比黃日芳更有擔當一點,跟黃配玄聊過以後,雙方談到了為國犧牲的故人張亮和皮應舉,黃配玄也是潸然淚下,表達了自己發誓要與兩人為榜樣的誓言。
江淮大元帥府的文武機構設置完畢以後,張鹿安很快發布了第一條命令:
讓陳利六和張勇組織願意離開的高郵百姓南下,然後立刻放棄高郵城,撤迴邵伯鎮駐防。
(本章完)
張鹿安收到消息後,感覺很為難。
自己剛向各營宣布死守高郵城,突然就收到了史可法的召迴令,有點朝令夕改的感覺。
張鹿安不得不將史可法的軍令公開,表示自己即將返迴揚州主持軍事。
為了保持高郵城將士們的防守信心,張鹿安把親信將領陳利六留下主持高郵州的防守,以張勇為陳利六的副手,留下陸師第一協人馬留守,同時還有張勇的寶應營、李德的德字營、李繼忠的忠字營、何大魁的魁字營、畢盛儀的盛字營,共計近五千人馬防守高郵州。
同時讓牟國卿和牟國俊撤離至高郵碼頭,將戰線南移到高郵城西,一定要保障好高郵水路的安全。
高郵到揚州府城不到百裏,坐船不到三個時辰即可到達揚州府城廣陵,張鹿安剛剛走下船隻,就看到應廷吉領銜,帶著揚州府的一眾文武大員站在碼頭邊迎接張鹿安,碼頭四周倒是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氣氛相當熱烈。
隻是一個個文武官員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笑容。
張鹿安也知道情況緊急,沒有任何客套,跟著應廷吉就來到了督師府,拜見了史可法。
“浮山伯,你終於來了,可法心神已亂,隻能寄希望於浮山伯,出麵主持軍事,還請浮山伯為這天下蒼生,千萬不要推辭!”
張鹿安聽到史可法這麽說,心中對於史可法的敬佩之情上升到頂峰。
一個人能夠真心實意放棄大權真的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尤其還是在被眾多的部屬賦予眾多的期望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非常可貴。
張鹿安連忙迴複道:
“鹿安多謝閣部大人認可,隻是鹿安才疏學淺,恐怕難以盡到保障揚州城安全的任務。閣部大人能否另請高明?”
史可法以為張鹿安是拒絕了,怔了怔,突然神情落寞地說道:
“試問此時除了浮山伯,可法又能信任誰呢?”
張鹿安見此,方才不再有其他說辭,直接開口說道:
“鹿安願意承接這項重任,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隻是這揚州城複雜異常,不知道閣部大人能否為我做主?”
“浮山伯的意思是?”
“我想要這揚州府的軍政全權,任何人不得掣肘,我有最高的獎懲權利,否則鹿安實在不敢奉令。”
史可法聽完後,指了指身邊的兩位文官,對張鹿安介紹道:
“浮山伯,這位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張伯鯨,另一位是揚州新任知府任民育。
文武官員盡在他們兩位的執掌之下。
張大人、任大人,還請兩位不再計較任何門戶之見、文武之見,全權配合浮山伯完成對揚州城的全麵整頓工作,可法在此,替天下蒼生和我大明天子拜托兩位了。”
“道鄰兄言重了,伯鯨與兄誌同道合,一定全力以赴輔助浮山伯,守住這揚州城。”
張伯鯨首先表態道。
“閣部大人,民育知道此時已經到了最為緊要的關頭,民育一定竭盡所能,為浮山伯做好後勤輔助工作。”
揚州知府任民育說道。
史可法滿意地點點頭,再次看向張鹿安說道:
“浮山伯,這下你滿意了嗎?放心去做吧!若是立下不世之功,那是你浮山伯的能耐;
倘若事有不諧,可法為汝兜著!
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全揚州府的八十萬百姓都翹首以待,等待浮山伯的大勝佳音。”
“鹿安感謝閣部大人的認可,一定全力以赴。”
張鹿安鄭重地承諾,內心裏早已經是激動萬分,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時間緊迫,張鹿安立刻正式走馬上任,在原督師府衙門,成立江淮大元帥府,以張鹿安為浮山伯、江淮大元帥;
以張伯鯨為左長史,負責軍事調動;
以任民育為右長史,負責民政事宜。
在左長史下設立左輔應廷吉,右輔錢澄之輔助;
在右長史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分別以督餉僉事黃配玄、通判吳道隆、江都知縣羅伏龍、兵科給事中施鳳儀、原任知縣周誌畏、監餉知縣吳道正六人,出任六科主事,將事務高度集中起來。
史可法原本推薦的吏科主事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黃配玄,一個是黃日芳。
史可法一度擔心張鹿安會找黃配玄的麻煩,畢竟兩人之前在安慶府發生了諸多不快的事情。
張鹿安最後在黃日芳和黃配玄兩人中間,選擇了黃配玄。
黃配玄雖然貪念重,但是在民族大義和大明的國事方麵,比黃日芳更有擔當一點,跟黃配玄聊過以後,雙方談到了為國犧牲的故人張亮和皮應舉,黃配玄也是潸然淚下,表達了自己發誓要與兩人為榜樣的誓言。
江淮大元帥府的文武機構設置完畢以後,張鹿安很快發布了第一條命令:
讓陳利六和張勇組織願意離開的高郵百姓南下,然後立刻放棄高郵城,撤迴邵伯鎮駐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