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撤離邵伯現蠹蟲
張鹿安想要撤離邵伯鎮,並不可能因為某一個人的說法,就擅自決定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
張鹿安剛到邵伯閘不久,就接到了茱萸灣的戰報,明軍的前沿陣地經曆了三次失而複得。
聽起來並不算好消息,說明邵伯鎮的後路陣地已經不太穩固。
更為嚴重的是西麵開始麵對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原本是劉良佐所部的人馬在進攻,但是最新的消息顯示已經有大量的滿、蒙、漢軍,甚至是原寧南軍人馬也都來到西麵,參與對戰略要地八裏橋的進攻。
馬應魁報告說敵人攻勢越來越強,明軍損失很大,兵力早就捉襟見肘。
這一切都說明一點,張鹿安必須盡快組織一次大反攻,徹底消滅或者打垮清軍一方人馬,才能夠為揚州府贏得一絲喘息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三十裏外的邵伯鎮就顯得有些雞肋了,張鹿安於是拍板,立刻開始執行邵伯鎮大撤退計劃。
先是將陳利六的人馬和傷員給撤離到瓜洲,讓陳利六負責瓜洲的守衛,把孟大江的水師主力給騰出來,然後北上與牟國卿和牟國俊兄弟一起,執行運送人員物資的行動。
而在邵伯鎮前線,一貫驕橫的柏永馥,果然如同慧賢所說的那樣,放慢了進攻的速度,以至於晚間的戰鬥完全停止,即使白日的作戰都像是在做樣子。
讓在前線執行防禦任務的張勇都感到非常震驚。
張勇把情況報告給張鹿安後,張鹿安卻覺得很正常,無非都是交易或者交換罷了,隻是彼此的籌碼不同。
利用慧賢爭取出來的一點時間,明軍晝夜行動,竟然在兩日一夜就將邵伯鎮的物資給搬空了。
張鹿安以張勇所部殿後,乘坐船隻來到了揚州城外,這才發現邵伯鎮的糧餉物資數量非常不對。
遍觀川軍的行李,一個個窮的叮當響,應該也不是被他們所貪墨。
張鹿安心中非常納悶,命人特地召來應廷吉詢問,應廷吉趕到後,對於轉運迴來的邵伯鎮的糧餉物資的數字也表示出了極大的疑問,表示之前此地的理餉通判就是黃日芳,估計被黃日芳給中飽私囊了。
“這個該死的黃日芳真的是罪不容誅,死了還令人憎恨!來人,去把黃忠信叫來,我有話問他。”
不大一會,黃忠信屁顛屁顛地來到張鹿安的麵前,笑著臉問道:
“大帥有何吩咐?”
張鹿安鐵青著臉,訓斥道:
“黃忠信,別說我沒給機會,說,黃日芳之前是如何在邵伯鎮中飽私囊的?之前為何沒有交代?”
“大帥,卑職確實不知啊,黃日芳去邵伯鎮從來都不帶卑職啊。”
“哼,你是他的管家,如果黃日芳中飽私囊的話,他會不告訴你?即使不告訴你,那麽多的金銀珠寶又會藏在何處?”
黃忠信已經跪在了地上不住地磕頭,還是表示自己不知道。
張鹿安看著黃忠信的額頭都已經磕出了血跡,看上去也確實不像說謊的樣子,張鹿安揮手召來了葉晟,吩咐道:
“葉晟,你去調查這件事。”
保衛局局副葉晟應命後,立刻帶著部下前往黃日芳的府邸,以及黃忠信的現在的住處進行搜索,兩個時辰後,葉晟前來複命,待張鹿安屏退左右以後,葉晟才開口向張鹿安稟報道:
“大帥,屬下已經將黃日芳的府邸和黃連……黃忠信的家裏全部都搜查了一遍,黃忠信應該是沒問題的,黃日芳的府邸從前到後被整體挖了一遍,除了發現一小箱金子以外,沒有其他財物,倒是在他的書房發現了黃日芳和邵伯鎮的書信,這封信是放在黃日芳書房牆壁上的夾縫當中的,非常隱秘,一般人輕易都發現不了。大帥,請過目。”
張鹿安伸手接過了信件,但見信封上寫著:
慧賢書,黃通判親啟
張鹿安突然心中一動,難道自己又被人給擺了一道?
拆開信件後,裏麵的內容令張鹿安大驚失色,但見信中表示已經將邵伯鎮內存儲的一百多萬石糧食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王遵坦和柏永馥,而且這種事就沒有停止過,都是一直在進行的。
如果不是黃日芳被張鹿安繩之以法,假以時日,恐怕邵伯鎮就會被掏空的。
而賣出的銀兩的下落,也在信中得以確認,全部都是保存在寺廟的後院當中。
難怪黃日芳會選擇投降清廷,他其實早就為自己留足了後路。
隻是令張鹿安奇怪的是,一個千年古刹的得道高僧,為何會如此地拚命撈錢?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張鹿安下令道:
“葉晟,給黃忠信換一個住處,省得讓他發現你去搜他家了,讓他心裏不好受。再想辦法給人家娶個媳婦,家裏麵老是一個人也不合適;另外再次去把應廷吉大人給我叫過來。”
“是,大帥,屬下遵令。”
應廷吉很快再次到來,開口就詢問道:
“浮山伯,查清楚了嗎?是不是黃日芳那廝做的好事?”
“嗯,基本上可以確認就是黃日芳把我們的糧食給賣掉了,而且是賣給了清軍,這是明顯的資敵行為,再次證明咱們當初絕對沒有殺錯人!隻是贓款的去向目前還沒有查到。估計有可能是在梵行寺裏。”
“絕無可能!”
“應大人為何這麽說?”
“因為梵行寺的住持慧賢大師,是遠近有名的得道高僧,素來脾性倔強堅持原則,哪怕刀鋒架在脖子上,也休想讓他改變想法和做法。”
張鹿安的心中一動,這個時候才突然想起來,他看到的“慧賢大師”看上去油光滿麵,連忙詢問道:
“應大人是親眼見過慧賢大師?”
“浮山伯說笑了,如果沒有親眼見過慧賢大師,廷吉如何敢擅自評價他人?”
“你們上一次相見是什麽時候?”
“正月十六還去過呢,最近事務繁忙,已有多日未曾前往聆聽梵音了。”
“那麽慧賢大師年齒幾何?長相如何?”
張鹿安還不死心,想要進一步確認道。
“慧賢大師已經年過五十啦,長相清秀,眉發過鼻……”
應廷吉描述著,但是張鹿安已經聽不進去了,連忙站起身來下令道:
“傳令給張勇、韓尚諒,讓他們立刻返迴去,包圍梵行寺……”
“報,牟參將、張遊擊、韓總兵已經迴營,正在帳外求見。”
侍衛長吳鬆進來稟報道。
張鹿安跌坐在座位上,擺擺手,示意讓牟國卿、張勇和韓尚諒進帳。
張勇一進來就請韓尚諒先說,韓尚諒立刻稟報道:
“浮山伯,卑職與張遊擊、牟參將已經帶隊安然返迴……”
“韓總兵,你可認識慧賢大師?”
“迴浮山伯,卑職本月進駐梵行寺,自然是認識的。”
“之前就沒有去過梵行寺拜拜佛?”
“卑職軍務繁忙,一直未曾得閑,不曾去。”
“你們在梵行寺就沒有發現不一樣的地方?”
“浮山伯指的是哪一方麵?”
“比如什麽地方是不允許你們進入的?”
“除了後院藏經閣,其他地方不曾限製我等出入。”
“韓總兵,你來跟應大人說說,你所見到的慧賢大師年紀如何?到底長什麽樣?”
韓尚諒雖然不明所以,心想你張鹿安不也是見過嗎?但還是出言迴答道:
“慧賢大師大概四、五十歲,長得五大三粗,胳膊臂力強勁,看上去就是練武之人……”
“胡說八道!”
應廷吉突然站了起來駁斥道,然後好像想起來什麽似得,轉臉看向了張鹿安,張鹿安也是點點頭說道:
“韓總兵說的是實話,我見過的‘慧賢’也是如此,我猜想真正的慧賢大師估計已經被囚禁,或者更大的可能就是遇害了。眼下有個疑問就是,如果當前的‘慧賢’是王遵坦或者柏永馥的人,那麽為何他們沒有與清軍裏應外合?”
“浮山伯,我川軍還是防守嚴密的,估計他們是沒有機會。不過你這麽一說的話,卑職倒是想起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梵行寺應該是在清軍紅衣大炮的射程範圍內的,但是一直未曾有炮彈落下。”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梵行寺裏,藏有一些令王遵坦或者柏永馥投鼠忌器的東西,很大可能就是贓銀。”
張鹿安猜測道。
順著張鹿安的猜測,應廷吉忍不住罵道:
“這幫該死的國之蠹蟲!”
(本章完)
張鹿安想要撤離邵伯鎮,並不可能因為某一個人的說法,就擅自決定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
張鹿安剛到邵伯閘不久,就接到了茱萸灣的戰報,明軍的前沿陣地經曆了三次失而複得。
聽起來並不算好消息,說明邵伯鎮的後路陣地已經不太穩固。
更為嚴重的是西麵開始麵對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原本是劉良佐所部的人馬在進攻,但是最新的消息顯示已經有大量的滿、蒙、漢軍,甚至是原寧南軍人馬也都來到西麵,參與對戰略要地八裏橋的進攻。
馬應魁報告說敵人攻勢越來越強,明軍損失很大,兵力早就捉襟見肘。
這一切都說明一點,張鹿安必須盡快組織一次大反攻,徹底消滅或者打垮清軍一方人馬,才能夠為揚州府贏得一絲喘息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三十裏外的邵伯鎮就顯得有些雞肋了,張鹿安於是拍板,立刻開始執行邵伯鎮大撤退計劃。
先是將陳利六的人馬和傷員給撤離到瓜洲,讓陳利六負責瓜洲的守衛,把孟大江的水師主力給騰出來,然後北上與牟國卿和牟國俊兄弟一起,執行運送人員物資的行動。
而在邵伯鎮前線,一貫驕橫的柏永馥,果然如同慧賢所說的那樣,放慢了進攻的速度,以至於晚間的戰鬥完全停止,即使白日的作戰都像是在做樣子。
讓在前線執行防禦任務的張勇都感到非常震驚。
張勇把情況報告給張鹿安後,張鹿安卻覺得很正常,無非都是交易或者交換罷了,隻是彼此的籌碼不同。
利用慧賢爭取出來的一點時間,明軍晝夜行動,竟然在兩日一夜就將邵伯鎮的物資給搬空了。
張鹿安以張勇所部殿後,乘坐船隻來到了揚州城外,這才發現邵伯鎮的糧餉物資數量非常不對。
遍觀川軍的行李,一個個窮的叮當響,應該也不是被他們所貪墨。
張鹿安心中非常納悶,命人特地召來應廷吉詢問,應廷吉趕到後,對於轉運迴來的邵伯鎮的糧餉物資的數字也表示出了極大的疑問,表示之前此地的理餉通判就是黃日芳,估計被黃日芳給中飽私囊了。
“這個該死的黃日芳真的是罪不容誅,死了還令人憎恨!來人,去把黃忠信叫來,我有話問他。”
不大一會,黃忠信屁顛屁顛地來到張鹿安的麵前,笑著臉問道:
“大帥有何吩咐?”
張鹿安鐵青著臉,訓斥道:
“黃忠信,別說我沒給機會,說,黃日芳之前是如何在邵伯鎮中飽私囊的?之前為何沒有交代?”
“大帥,卑職確實不知啊,黃日芳去邵伯鎮從來都不帶卑職啊。”
“哼,你是他的管家,如果黃日芳中飽私囊的話,他會不告訴你?即使不告訴你,那麽多的金銀珠寶又會藏在何處?”
黃忠信已經跪在了地上不住地磕頭,還是表示自己不知道。
張鹿安看著黃忠信的額頭都已經磕出了血跡,看上去也確實不像說謊的樣子,張鹿安揮手召來了葉晟,吩咐道:
“葉晟,你去調查這件事。”
保衛局局副葉晟應命後,立刻帶著部下前往黃日芳的府邸,以及黃忠信的現在的住處進行搜索,兩個時辰後,葉晟前來複命,待張鹿安屏退左右以後,葉晟才開口向張鹿安稟報道:
“大帥,屬下已經將黃日芳的府邸和黃連……黃忠信的家裏全部都搜查了一遍,黃忠信應該是沒問題的,黃日芳的府邸從前到後被整體挖了一遍,除了發現一小箱金子以外,沒有其他財物,倒是在他的書房發現了黃日芳和邵伯鎮的書信,這封信是放在黃日芳書房牆壁上的夾縫當中的,非常隱秘,一般人輕易都發現不了。大帥,請過目。”
張鹿安伸手接過了信件,但見信封上寫著:
慧賢書,黃通判親啟
張鹿安突然心中一動,難道自己又被人給擺了一道?
拆開信件後,裏麵的內容令張鹿安大驚失色,但見信中表示已經將邵伯鎮內存儲的一百多萬石糧食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王遵坦和柏永馥,而且這種事就沒有停止過,都是一直在進行的。
如果不是黃日芳被張鹿安繩之以法,假以時日,恐怕邵伯鎮就會被掏空的。
而賣出的銀兩的下落,也在信中得以確認,全部都是保存在寺廟的後院當中。
難怪黃日芳會選擇投降清廷,他其實早就為自己留足了後路。
隻是令張鹿安奇怪的是,一個千年古刹的得道高僧,為何會如此地拚命撈錢?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張鹿安下令道:
“葉晟,給黃忠信換一個住處,省得讓他發現你去搜他家了,讓他心裏不好受。再想辦法給人家娶個媳婦,家裏麵老是一個人也不合適;另外再次去把應廷吉大人給我叫過來。”
“是,大帥,屬下遵令。”
應廷吉很快再次到來,開口就詢問道:
“浮山伯,查清楚了嗎?是不是黃日芳那廝做的好事?”
“嗯,基本上可以確認就是黃日芳把我們的糧食給賣掉了,而且是賣給了清軍,這是明顯的資敵行為,再次證明咱們當初絕對沒有殺錯人!隻是贓款的去向目前還沒有查到。估計有可能是在梵行寺裏。”
“絕無可能!”
“應大人為何這麽說?”
“因為梵行寺的住持慧賢大師,是遠近有名的得道高僧,素來脾性倔強堅持原則,哪怕刀鋒架在脖子上,也休想讓他改變想法和做法。”
張鹿安的心中一動,這個時候才突然想起來,他看到的“慧賢大師”看上去油光滿麵,連忙詢問道:
“應大人是親眼見過慧賢大師?”
“浮山伯說笑了,如果沒有親眼見過慧賢大師,廷吉如何敢擅自評價他人?”
“你們上一次相見是什麽時候?”
“正月十六還去過呢,最近事務繁忙,已有多日未曾前往聆聽梵音了。”
“那麽慧賢大師年齒幾何?長相如何?”
張鹿安還不死心,想要進一步確認道。
“慧賢大師已經年過五十啦,長相清秀,眉發過鼻……”
應廷吉描述著,但是張鹿安已經聽不進去了,連忙站起身來下令道:
“傳令給張勇、韓尚諒,讓他們立刻返迴去,包圍梵行寺……”
“報,牟參將、張遊擊、韓總兵已經迴營,正在帳外求見。”
侍衛長吳鬆進來稟報道。
張鹿安跌坐在座位上,擺擺手,示意讓牟國卿、張勇和韓尚諒進帳。
張勇一進來就請韓尚諒先說,韓尚諒立刻稟報道:
“浮山伯,卑職與張遊擊、牟參將已經帶隊安然返迴……”
“韓總兵,你可認識慧賢大師?”
“迴浮山伯,卑職本月進駐梵行寺,自然是認識的。”
“之前就沒有去過梵行寺拜拜佛?”
“卑職軍務繁忙,一直未曾得閑,不曾去。”
“你們在梵行寺就沒有發現不一樣的地方?”
“浮山伯指的是哪一方麵?”
“比如什麽地方是不允許你們進入的?”
“除了後院藏經閣,其他地方不曾限製我等出入。”
“韓總兵,你來跟應大人說說,你所見到的慧賢大師年紀如何?到底長什麽樣?”
韓尚諒雖然不明所以,心想你張鹿安不也是見過嗎?但還是出言迴答道:
“慧賢大師大概四、五十歲,長得五大三粗,胳膊臂力強勁,看上去就是練武之人……”
“胡說八道!”
應廷吉突然站了起來駁斥道,然後好像想起來什麽似得,轉臉看向了張鹿安,張鹿安也是點點頭說道:
“韓總兵說的是實話,我見過的‘慧賢’也是如此,我猜想真正的慧賢大師估計已經被囚禁,或者更大的可能就是遇害了。眼下有個疑問就是,如果當前的‘慧賢’是王遵坦或者柏永馥的人,那麽為何他們沒有與清軍裏應外合?”
“浮山伯,我川軍還是防守嚴密的,估計他們是沒有機會。不過你這麽一說的話,卑職倒是想起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梵行寺應該是在清軍紅衣大炮的射程範圍內的,但是一直未曾有炮彈落下。”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梵行寺裏,藏有一些令王遵坦或者柏永馥投鼠忌器的東西,很大可能就是贓銀。”
張鹿安猜測道。
順著張鹿安的猜測,應廷吉忍不住罵道:
“這幫該死的國之蠹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