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安定方顯菩薩心腸
邵伯鎮駐守川軍得知張鹿安到來後,頓時士氣高漲,隻是很多時候,戰場情勢變化萬千,轉瞬之間就會發生巨大的轉變。
川將沈應龍率領三百名精兵,來到惠政橋支援邵仲光部,並且通報了浮山伯已經親自前來支援的消息,明軍將士頓時士氣大振。
惠政橋陣地並不是一座簡單的橋梁的防守,而是涵蓋東西近一裏寬度的戰線,從西麵的高水橋石堤到東麵的惠政橋東南橋頭陣地,明、清雙方已經進行了持續數日的鏖戰,陣亡將士的屍體,不分你我,層層相疊,鮮血把南北河溝全都染紅了,血腥味飄到了十裏開外。
梵行寺裏的住持慧賢大師,再次聞到了濃重的血腥味傳來,他緊閉著雙眼,跪坐在蒲團之上,努力地克製著自己的內心情緒,麵對著近在咫尺的殺戮,所能做的實在不多,唯有整日裏帶著眾多寺僧一起念經祈禱,希望能夠保全這座千年古刹不被戰火所毀。
隻是情況看上去並不是很樂觀,寺廟裏就住著明軍的指揮部一群人,而且清軍的火炮時不時的還會落在附近,尤其看到對他很尊重的明將沈應龍帶著一幫明兵跑出去,聽說還有新的明軍主力來到,戰事規模可能又要擴大,這一切都令慧賢大師擔心不已。
事情果然如慧賢大師所想那樣,等到明將沈應龍率領的三百親兵突然以高昂的士氣衝過來時候,久戰疲憊的清軍將士再也支持不住,紛紛選擇向後撤退。
清將阮應兆大怒,拔出佩刀將撤退的士兵紛紛砍死,一邊砍一邊大吼道:
“傻瓜,你們以為退迴去就有活路嗎?還不是死路一條?”
阮應兆的話音未落,後方的清軍陣營中就傳來一陣放銃的聲音,一大群後逃的清軍將士紛紛倒地斃命。
柏永馥突然傳來軍令,讓阮應兆親自帶兵向前,他將會帶領主力前往接應。
阮應兆無奈,隻能帶著身邊的兩百餘人向前,與明將邵仲光和沈應龍率領的人馬廝殺在一起,明眼人很明顯看出來,明軍在戰場之上占有明顯的優勢,無論是士氣還是人數,都是略高一籌。
阮應兆心中悲苦,一直在心中默念,祈禱柏永馥承諾的援兵盡快前來接應,隻是他沒有等到援兵,卻等到了無數顆從天而降的炮彈。
一個個的炮彈看上去就像是絢爛的流星雨一般。
“柏永馥,你個王八蛋!”
這是阮應兆臨死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跟著阮應兆一同而死的,還有明將沈應龍和邵仲光。
柏永馥所采取的這種非常惡毒的打法,自傷八百,殺敵一千,直接導致了明軍將領沈應龍和邵仲光兩員戰將的陣亡。
而失去了部將指揮的明軍士兵,頓時一敗塗地,大家蜂擁著朝著惠政橋跑來,橋麵狹窄,很多人都被擠下了橋麵,會水的還能遊向岸邊,不會水的隻能撲打幾下,沉入水底。
清軍還不失時機地利用弓箭和火炮對密集的明軍人群發動打擊,造成了更多明軍士兵的死亡,惠政橋的明軍士兵的屍體堆積了半丈高,幾乎漫過了橋梁。
聽到前線傳來的敗報,張勇和韓尚諒同時震驚地站了起來,比他們更緊張的卻是慧賢,豎起耳朵努力想要聽清明軍的決定是不是要撤離。
張勇以川軍損失巨大為由,決定由他所率領的第二協參加戰鬥,針對清軍的野蠻戰法,決定以賀國勇營和李德營在橋北埋伏,待清軍清理完橋麵眾多屍體後,再對渡過惠政橋的清軍予以截殺,更可能多地殺傷清軍。
聽到此處的慧賢,內心又沉了下去,嘴邊的念經速度不自覺地又加快了起來,內心裏在不斷地做著鬥爭,思索著若是按照張勇的計劃實現,那麽供明軍躲藏的梵行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想到這裏慧賢決定找明將好好談談,先是找到了韓尚諒,但是韓尚諒表示撤離邵伯鎮的權限並不在自己這裏,要談就得跟浮山伯去談。
慧賢便央求去拜見浮山伯張鹿安,此時的張鹿安剛剛聽完牟國卿的報告,很明顯清軍的水師也在加強,明軍水師感覺到越來越吃力,加上茱萸灣也傳來消息,清軍的攻勢加強了,茱萸灣失而複得,雙方在進行反複的拚殺搶奪。
如果水師抵擋不住清軍水師,並且河心沙洲被清軍占據的話,那麽邵伯鎮就失去了任何意義。
張鹿安其實也在思索著如何結束邵伯鎮戰事,把這麽多將士和物資全部無損地帶迴去,也算是一種收縮戰線的方式。
正巧這個時候慧賢前來拜見,張鹿安便同意了。
張鹿安看著看上去虎背熊腰、年約四十來歲的一個和尚走進來,寒暄以後,開口詢問道:
“慧賢大師,此行何以教我?”
“首先為梵行寺而來,其次為施主你而來。”
“梵行寺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我不感興趣。直接說說我的事,到底是什麽事?”
“老衲希望施主能夠放棄邵伯鎮,老衲可以試著勸說對方給予大帥三日的時間不作攻擊行為,如何?”
“不行,邵伯鎮為我大明疆土,怎可隨便言棄?另外邵伯鎮存有那麽多物資,三天時間怎麽能夠運完?再說了,對方憑什麽會聽你的?”
張鹿安非常不屑地說道,總感覺眼前的老和尚有些神經兮兮的。
“老衲曾經與劉澤清、柏永馥、王遵坦為忘年交,他們這兩年每到木棉花開之際,總是會來鄙寺賞山茶飲茶湯。老衲還是能夠說上話的,隻是滿清軍法甚嚴,最多隻能給三天時間。施主如果耽誤,時間隻會還要縮短。”
“慧賢大師,你說的其實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正因為邵伯鎮糧草充足,所以我可以做長期守禦準備,想要我三日後帶人離開,隻有一個條件。”
“施主但說無妨。”
“我知道你是為了梵行寺這座千年古刹不受損害而來,保護文物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堅持在做的事。隻要你願意為我提供情報,作為交換,我可以在三日後,率領全軍離開。而且為了不讓你和柏永馥難堪,我還可以命令部下配合演戲給滿清人看。”
“老衲出家人,希望施主不要強人所難。”
“少來了,出家人本應該六根清淨,你還老是與達官貴人交流溝通,你就是這麽修行的嗎?”
“哎,安定方顯菩薩心腸,就這麽辦吧。”
“什麽意思?”
“如你所願。”
(本章完)
邵伯鎮駐守川軍得知張鹿安到來後,頓時士氣高漲,隻是很多時候,戰場情勢變化萬千,轉瞬之間就會發生巨大的轉變。
川將沈應龍率領三百名精兵,來到惠政橋支援邵仲光部,並且通報了浮山伯已經親自前來支援的消息,明軍將士頓時士氣大振。
惠政橋陣地並不是一座簡單的橋梁的防守,而是涵蓋東西近一裏寬度的戰線,從西麵的高水橋石堤到東麵的惠政橋東南橋頭陣地,明、清雙方已經進行了持續數日的鏖戰,陣亡將士的屍體,不分你我,層層相疊,鮮血把南北河溝全都染紅了,血腥味飄到了十裏開外。
梵行寺裏的住持慧賢大師,再次聞到了濃重的血腥味傳來,他緊閉著雙眼,跪坐在蒲團之上,努力地克製著自己的內心情緒,麵對著近在咫尺的殺戮,所能做的實在不多,唯有整日裏帶著眾多寺僧一起念經祈禱,希望能夠保全這座千年古刹不被戰火所毀。
隻是情況看上去並不是很樂觀,寺廟裏就住著明軍的指揮部一群人,而且清軍的火炮時不時的還會落在附近,尤其看到對他很尊重的明將沈應龍帶著一幫明兵跑出去,聽說還有新的明軍主力來到,戰事規模可能又要擴大,這一切都令慧賢大師擔心不已。
事情果然如慧賢大師所想那樣,等到明將沈應龍率領的三百親兵突然以高昂的士氣衝過來時候,久戰疲憊的清軍將士再也支持不住,紛紛選擇向後撤退。
清將阮應兆大怒,拔出佩刀將撤退的士兵紛紛砍死,一邊砍一邊大吼道:
“傻瓜,你們以為退迴去就有活路嗎?還不是死路一條?”
阮應兆的話音未落,後方的清軍陣營中就傳來一陣放銃的聲音,一大群後逃的清軍將士紛紛倒地斃命。
柏永馥突然傳來軍令,讓阮應兆親自帶兵向前,他將會帶領主力前往接應。
阮應兆無奈,隻能帶著身邊的兩百餘人向前,與明將邵仲光和沈應龍率領的人馬廝殺在一起,明眼人很明顯看出來,明軍在戰場之上占有明顯的優勢,無論是士氣還是人數,都是略高一籌。
阮應兆心中悲苦,一直在心中默念,祈禱柏永馥承諾的援兵盡快前來接應,隻是他沒有等到援兵,卻等到了無數顆從天而降的炮彈。
一個個的炮彈看上去就像是絢爛的流星雨一般。
“柏永馥,你個王八蛋!”
這是阮應兆臨死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跟著阮應兆一同而死的,還有明將沈應龍和邵仲光。
柏永馥所采取的這種非常惡毒的打法,自傷八百,殺敵一千,直接導致了明軍將領沈應龍和邵仲光兩員戰將的陣亡。
而失去了部將指揮的明軍士兵,頓時一敗塗地,大家蜂擁著朝著惠政橋跑來,橋麵狹窄,很多人都被擠下了橋麵,會水的還能遊向岸邊,不會水的隻能撲打幾下,沉入水底。
清軍還不失時機地利用弓箭和火炮對密集的明軍人群發動打擊,造成了更多明軍士兵的死亡,惠政橋的明軍士兵的屍體堆積了半丈高,幾乎漫過了橋梁。
聽到前線傳來的敗報,張勇和韓尚諒同時震驚地站了起來,比他們更緊張的卻是慧賢,豎起耳朵努力想要聽清明軍的決定是不是要撤離。
張勇以川軍損失巨大為由,決定由他所率領的第二協參加戰鬥,針對清軍的野蠻戰法,決定以賀國勇營和李德營在橋北埋伏,待清軍清理完橋麵眾多屍體後,再對渡過惠政橋的清軍予以截殺,更可能多地殺傷清軍。
聽到此處的慧賢,內心又沉了下去,嘴邊的念經速度不自覺地又加快了起來,內心裏在不斷地做著鬥爭,思索著若是按照張勇的計劃實現,那麽供明軍躲藏的梵行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想到這裏慧賢決定找明將好好談談,先是找到了韓尚諒,但是韓尚諒表示撤離邵伯鎮的權限並不在自己這裏,要談就得跟浮山伯去談。
慧賢便央求去拜見浮山伯張鹿安,此時的張鹿安剛剛聽完牟國卿的報告,很明顯清軍的水師也在加強,明軍水師感覺到越來越吃力,加上茱萸灣也傳來消息,清軍的攻勢加強了,茱萸灣失而複得,雙方在進行反複的拚殺搶奪。
如果水師抵擋不住清軍水師,並且河心沙洲被清軍占據的話,那麽邵伯鎮就失去了任何意義。
張鹿安其實也在思索著如何結束邵伯鎮戰事,把這麽多將士和物資全部無損地帶迴去,也算是一種收縮戰線的方式。
正巧這個時候慧賢前來拜見,張鹿安便同意了。
張鹿安看著看上去虎背熊腰、年約四十來歲的一個和尚走進來,寒暄以後,開口詢問道:
“慧賢大師,此行何以教我?”
“首先為梵行寺而來,其次為施主你而來。”
“梵行寺的事情就不用說了,我不感興趣。直接說說我的事,到底是什麽事?”
“老衲希望施主能夠放棄邵伯鎮,老衲可以試著勸說對方給予大帥三日的時間不作攻擊行為,如何?”
“不行,邵伯鎮為我大明疆土,怎可隨便言棄?另外邵伯鎮存有那麽多物資,三天時間怎麽能夠運完?再說了,對方憑什麽會聽你的?”
張鹿安非常不屑地說道,總感覺眼前的老和尚有些神經兮兮的。
“老衲曾經與劉澤清、柏永馥、王遵坦為忘年交,他們這兩年每到木棉花開之際,總是會來鄙寺賞山茶飲茶湯。老衲還是能夠說上話的,隻是滿清軍法甚嚴,最多隻能給三天時間。施主如果耽誤,時間隻會還要縮短。”
“慧賢大師,你說的其實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正因為邵伯鎮糧草充足,所以我可以做長期守禦準備,想要我三日後帶人離開,隻有一個條件。”
“施主但說無妨。”
“我知道你是為了梵行寺這座千年古刹不受損害而來,保護文物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堅持在做的事。隻要你願意為我提供情報,作為交換,我可以在三日後,率領全軍離開。而且為了不讓你和柏永馥難堪,我還可以命令部下配合演戲給滿清人看。”
“老衲出家人,希望施主不要強人所難。”
“少來了,出家人本應該六根清淨,你還老是與達官貴人交流溝通,你就是這麽修行的嗎?”
“哎,安定方顯菩薩心腸,就這麽辦吧。”
“什麽意思?”
“如你所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