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離崇明北上登萊
大明浮山軍從江陰撤退以後,計點軍士損失,陣亡了大量的精兵猛將,浮山軍的五協大軍,實際上已經完全被打殘,全不堪戰。
張鹿安為了重新鼓舞士氣,在崇明島上為在江陰戰死的軍民進行了招魂儀式,整座崇明島陷入了空前的悲傷的氣氛之中。
因為考慮到兵力的不足問題,張鹿安有意放棄靖江島,全力守護崇明島,隻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把靖江島上的秋糧給搶收完畢。
由於浮山軍各協損失嚴重,張鹿安提拔吳升嘉為靖江島的主將,帶著夏起隆、張逵和寧其愚等將,以義勇六千留守靖江,幫助靖江老百姓收割秋糧,然後再將願意一同離開的靖江百姓,給循序漸進轉運到崇明島。
與此同時,張鹿安也下定了決心,命令海運經驗豐富的黃蜚,重新管帶起薛去疾和唐世榮,三將以海船將大量的江陰逃出來的百姓給先行送迴登萊,同時指示登萊方麵提前準備好後續十餘萬人的居所,準備接收江南百姓的到來。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係統工程,必須要提前準備。
隻是畢竟海船的運力有限,一時半會無法將全部的物資和糧餉轉運完畢,所以也要做好崇明島的防守工作。
張鹿安因此將軍力主要放在了易於出海的長沙和南沙兩島上麵,將傷員安定下來以後,讓受損極其嚴重的陳利六的第一協、令狐雲湘的第二協和張華的第三協進入休整狀態,以仇有光的第十協和張勇的第九協負責主守崇明長沙島,以顧三麻子顧忠堅守南沙島。
隻是很快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所有的人都是大跌眼鏡。
在魯監國係統中鬱鬱不得誌的荊本徹,帶領所部人馬來到了舟山,但是舟山本島已經被隆武皇帝派來的肅虜伯黃斌卿所占據,受到黃斌卿所部驅趕的荊本徹父子,在舟山立不住腳,就將眼光放在了馬鞍群島上(注:即嵊泗列島)。
馬鞍群島本來就是顧忠的根據地,顧忠手下將士的家眷都是安置在馬鞍群島的,自從顧忠帶領大部分人馬來到崇明以後,馬鞍群島的防守就變得異常空虛,被荊本徹看準時機,直接攻下了馬鞍群島。
從馬鞍群島突圍而出的少量水手,將情況報告給了顧忠,顧忠一聽這還了得?
連忙派人跟張鹿安報告一聲後,立刻盡起大軍,返迴到馬鞍群島,對荊本徹所部發動進攻,希望盡快收複失地,搶迴自己和部下的親眷。
明軍的這次內亂,使得清軍很快就抓住了空子,清廷吳淞提督李成棟命令部下將領杜永和率領水師攻下了防備空虛的南沙島,並開始構築防禦工事,作長久防禦的準備。
而一旦失去了東南麵的崇明南沙島,崇明長沙島與舟山方麵的聯絡,無疑來說就被切斷了。
張鹿安收到顧忠的信件後,大驚不已,連忙命令周朝瑞組織戰船載著張勇所部前往南沙島。
周朝瑞和張勇聯手,趁著清軍剛剛進入南沙島,立足未穩之際,對南沙島的清軍發動了水陸連進,杜永和的兵少不敵,很快就敗下陣來,不得不撤迴吳淞口。
隻是李成棟在洪承疇和勒克德渾的嚴令下,很快籌措到船隻,組織水師力量,準備再次對崇明島發動反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崇明南沙島這邊剛剛穩定下來,靖江島方麵的警訊就傳到了崇明島:
就在明清大軍在崇明南沙島激戰的時候,清將宜永貴、祖澤遠率領清軍水陸大軍,在靖江島的西南麵登陸,據守此地的明將張逵戰死。
清軍得以迅速向靖江城進攻,嚴重幹擾了正在進行的秋收工作。
張鹿安接到消息後心急如焚,但是他的手裏已經沒有了多少兵力可以調派。
而且江對岸的太倉州七丫港和瀏河堡一帶的數萬清兵,正在抓緊打製船隻,每天都有少量的清軍對江麵的明軍水師發動襲擊。
張鹿安實在不敢再把仇有光所部調開了,情急之下,隻好下令陳利六、張華和令狐雲湘三協停止休整,將三協殘餘的未受傷的人馬兩千人,組成援兵,由陳利六和廖自忠兩人統帥,以張宿、程如風、吳成蝰、孫啟光為將,乘坐杜衡、湯之翰兩部的船隻,前往靖江島進行支援。
明軍援軍來的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靖江島上的義勇們敗的更快。
僅僅是一日一夜的功夫,明將吳升嘉率領的大軍就開始全線潰敗,竟然被清軍宜永貴所部攻入靖江城中。
吳升嘉、夏起隆和寧其愚等人也算是拚死作戰了,但是完全不是作戰勇猛的清軍精銳的對手,三將先後陣亡,靖江城失守。
所以當陳利六率領的援軍來到靖江城南的江麵時,靖江城頭已經飄揚起了清國的旗幟,城牆上到處站立著嚴防死守的清軍士兵。
陳利六知道大勢已去,不願意作無畏的犧牲,便率領援軍離開了靖江島,返迴崇明縣,向張鹿安報告了具體情況。
靖江島的陷落,造成了至少上萬名江南義勇和當地壯丁的喪生,更是有大量的靖江秋糧為清軍所擄獲,明軍方麵損失慘重。
而且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崇明南沙方麵的張勇很快傳來消息稱,顧忠已經在馬鞍群島被荊本徹所部擊敗,顧忠僅僅率領三條船並五十名親兵返迴南沙島,原本的麾下數千大軍全部丟失。
隻是擊敗了顧忠的荊本徹和荊元湘父子,在得到了馬鞍群島的人力物資後,誌得意滿,竟然敢於返迴舟山,對黃斌卿所部發動襲擊,誌大才疏的荊本徹很快被黃斌卿給擊敗,荊本徹父子也是死於亂軍之中。
一切的變化總是來的太快。
而僥幸逃迴的顧忠,也是被守將張勇給抓了起來,請示張鹿安的處罰意見。
張鹿安非常惱怒顧忠的擅離崇明,但是他知道,眼下明軍上下都是一片哀嚎、士氣極端低落之際,發生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顧忠畢竟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對於張鹿安未來設定的海洋戰略,還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的。
張鹿安於是下令張勇派人將顧忠及其部下送到崇明長沙島,對顧忠當麵嚴厲訓斥了一番,然後下令將顧忠暫時關押起來,並未給出明確的處理意見。
張鹿安接下來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整頓內部上麵來,希望能夠盡快恢複所部的戰鬥力和士氣。
但是重新安定了江南的清廷,注定不會讓張鹿安好過,江對岸是數十萬的清軍精銳在磨刀霍霍,每日都在進攻;
崇明兩島之上則是士氣低落的明軍將士,每日都有損傷。
這場仗是沒法再繼續打下去了。
為了給予大家希望,張鹿安當眾宣布,將會盡快撤離崇明島,全軍返迴登萊。
隻是崇明四島之上原本的二十餘萬人,是注定無法全部帶走的,張鹿安命令應廷吉和錢澄之負責統計人選,將願意跟隨大軍遠去的人,全部統計好後,暫時安頓在崇明碼頭,等待水師返航後,先行撤走。
但是就這麽直接走了,也算是平白便宜了清政府,張鹿安命令賈得文精挑細選了部分可靠的人員,在愛國商人程壁的帶領下,潛伏下來,利用做生意的機會,搜集清政府的情報,必要的時候為大軍提供消息;
以崇明人黃毓賢率領崇明本地人馬千餘人留下,向清軍投降,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再重新反正。
但是賈得文提出如果帶走黃毓賢的家人,會引起清政府的懷疑,但是不帶走人質吧,又會讓黃毓賢毫無顧忌,他建議將黃毓賢帶走。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這麽定了。賈局正,你這邊的任務的很重,一定要確保咱們帶走的人民百姓當中,沒有清人的探子。”
“是,屬下知道了。”
隆武元年九月底(即弘光元年九月底)
張鹿安命令水師將無法在海麵航行的小船,全部給黃毓賢留下,然後率領水、陸大軍載著最後的一批願意相隨的百姓,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向著登萊方向行駛而去。
(本章完)
大明浮山軍從江陰撤退以後,計點軍士損失,陣亡了大量的精兵猛將,浮山軍的五協大軍,實際上已經完全被打殘,全不堪戰。
張鹿安為了重新鼓舞士氣,在崇明島上為在江陰戰死的軍民進行了招魂儀式,整座崇明島陷入了空前的悲傷的氣氛之中。
因為考慮到兵力的不足問題,張鹿安有意放棄靖江島,全力守護崇明島,隻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把靖江島上的秋糧給搶收完畢。
由於浮山軍各協損失嚴重,張鹿安提拔吳升嘉為靖江島的主將,帶著夏起隆、張逵和寧其愚等將,以義勇六千留守靖江,幫助靖江老百姓收割秋糧,然後再將願意一同離開的靖江百姓,給循序漸進轉運到崇明島。
與此同時,張鹿安也下定了決心,命令海運經驗豐富的黃蜚,重新管帶起薛去疾和唐世榮,三將以海船將大量的江陰逃出來的百姓給先行送迴登萊,同時指示登萊方麵提前準備好後續十餘萬人的居所,準備接收江南百姓的到來。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係統工程,必須要提前準備。
隻是畢竟海船的運力有限,一時半會無法將全部的物資和糧餉轉運完畢,所以也要做好崇明島的防守工作。
張鹿安因此將軍力主要放在了易於出海的長沙和南沙兩島上麵,將傷員安定下來以後,讓受損極其嚴重的陳利六的第一協、令狐雲湘的第二協和張華的第三協進入休整狀態,以仇有光的第十協和張勇的第九協負責主守崇明長沙島,以顧三麻子顧忠堅守南沙島。
隻是很快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所有的人都是大跌眼鏡。
在魯監國係統中鬱鬱不得誌的荊本徹,帶領所部人馬來到了舟山,但是舟山本島已經被隆武皇帝派來的肅虜伯黃斌卿所占據,受到黃斌卿所部驅趕的荊本徹父子,在舟山立不住腳,就將眼光放在了馬鞍群島上(注:即嵊泗列島)。
馬鞍群島本來就是顧忠的根據地,顧忠手下將士的家眷都是安置在馬鞍群島的,自從顧忠帶領大部分人馬來到崇明以後,馬鞍群島的防守就變得異常空虛,被荊本徹看準時機,直接攻下了馬鞍群島。
從馬鞍群島突圍而出的少量水手,將情況報告給了顧忠,顧忠一聽這還了得?
連忙派人跟張鹿安報告一聲後,立刻盡起大軍,返迴到馬鞍群島,對荊本徹所部發動進攻,希望盡快收複失地,搶迴自己和部下的親眷。
明軍的這次內亂,使得清軍很快就抓住了空子,清廷吳淞提督李成棟命令部下將領杜永和率領水師攻下了防備空虛的南沙島,並開始構築防禦工事,作長久防禦的準備。
而一旦失去了東南麵的崇明南沙島,崇明長沙島與舟山方麵的聯絡,無疑來說就被切斷了。
張鹿安收到顧忠的信件後,大驚不已,連忙命令周朝瑞組織戰船載著張勇所部前往南沙島。
周朝瑞和張勇聯手,趁著清軍剛剛進入南沙島,立足未穩之際,對南沙島的清軍發動了水陸連進,杜永和的兵少不敵,很快就敗下陣來,不得不撤迴吳淞口。
隻是李成棟在洪承疇和勒克德渾的嚴令下,很快籌措到船隻,組織水師力量,準備再次對崇明島發動反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崇明南沙島這邊剛剛穩定下來,靖江島方麵的警訊就傳到了崇明島:
就在明清大軍在崇明南沙島激戰的時候,清將宜永貴、祖澤遠率領清軍水陸大軍,在靖江島的西南麵登陸,據守此地的明將張逵戰死。
清軍得以迅速向靖江城進攻,嚴重幹擾了正在進行的秋收工作。
張鹿安接到消息後心急如焚,但是他的手裏已經沒有了多少兵力可以調派。
而且江對岸的太倉州七丫港和瀏河堡一帶的數萬清兵,正在抓緊打製船隻,每天都有少量的清軍對江麵的明軍水師發動襲擊。
張鹿安實在不敢再把仇有光所部調開了,情急之下,隻好下令陳利六、張華和令狐雲湘三協停止休整,將三協殘餘的未受傷的人馬兩千人,組成援兵,由陳利六和廖自忠兩人統帥,以張宿、程如風、吳成蝰、孫啟光為將,乘坐杜衡、湯之翰兩部的船隻,前往靖江島進行支援。
明軍援軍來的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靖江島上的義勇們敗的更快。
僅僅是一日一夜的功夫,明將吳升嘉率領的大軍就開始全線潰敗,竟然被清軍宜永貴所部攻入靖江城中。
吳升嘉、夏起隆和寧其愚等人也算是拚死作戰了,但是完全不是作戰勇猛的清軍精銳的對手,三將先後陣亡,靖江城失守。
所以當陳利六率領的援軍來到靖江城南的江麵時,靖江城頭已經飄揚起了清國的旗幟,城牆上到處站立著嚴防死守的清軍士兵。
陳利六知道大勢已去,不願意作無畏的犧牲,便率領援軍離開了靖江島,返迴崇明縣,向張鹿安報告了具體情況。
靖江島的陷落,造成了至少上萬名江南義勇和當地壯丁的喪生,更是有大量的靖江秋糧為清軍所擄獲,明軍方麵損失慘重。
而且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崇明南沙方麵的張勇很快傳來消息稱,顧忠已經在馬鞍群島被荊本徹所部擊敗,顧忠僅僅率領三條船並五十名親兵返迴南沙島,原本的麾下數千大軍全部丟失。
隻是擊敗了顧忠的荊本徹和荊元湘父子,在得到了馬鞍群島的人力物資後,誌得意滿,竟然敢於返迴舟山,對黃斌卿所部發動襲擊,誌大才疏的荊本徹很快被黃斌卿給擊敗,荊本徹父子也是死於亂軍之中。
一切的變化總是來的太快。
而僥幸逃迴的顧忠,也是被守將張勇給抓了起來,請示張鹿安的處罰意見。
張鹿安非常惱怒顧忠的擅離崇明,但是他知道,眼下明軍上下都是一片哀嚎、士氣極端低落之際,發生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顧忠畢竟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對於張鹿安未來設定的海洋戰略,還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的。
張鹿安於是下令張勇派人將顧忠及其部下送到崇明長沙島,對顧忠當麵嚴厲訓斥了一番,然後下令將顧忠暫時關押起來,並未給出明確的處理意見。
張鹿安接下來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整頓內部上麵來,希望能夠盡快恢複所部的戰鬥力和士氣。
但是重新安定了江南的清廷,注定不會讓張鹿安好過,江對岸是數十萬的清軍精銳在磨刀霍霍,每日都在進攻;
崇明兩島之上則是士氣低落的明軍將士,每日都有損傷。
這場仗是沒法再繼續打下去了。
為了給予大家希望,張鹿安當眾宣布,將會盡快撤離崇明島,全軍返迴登萊。
隻是崇明四島之上原本的二十餘萬人,是注定無法全部帶走的,張鹿安命令應廷吉和錢澄之負責統計人選,將願意跟隨大軍遠去的人,全部統計好後,暫時安頓在崇明碼頭,等待水師返航後,先行撤走。
但是就這麽直接走了,也算是平白便宜了清政府,張鹿安命令賈得文精挑細選了部分可靠的人員,在愛國商人程壁的帶領下,潛伏下來,利用做生意的機會,搜集清政府的情報,必要的時候為大軍提供消息;
以崇明人黃毓賢率領崇明本地人馬千餘人留下,向清軍投降,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再重新反正。
但是賈得文提出如果帶走黃毓賢的家人,會引起清政府的懷疑,但是不帶走人質吧,又會讓黃毓賢毫無顧忌,他建議將黃毓賢帶走。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這麽定了。賈局正,你這邊的任務的很重,一定要確保咱們帶走的人民百姓當中,沒有清人的探子。”
“是,屬下知道了。”
隆武元年九月底(即弘光元年九月底)
張鹿安命令水師將無法在海麵航行的小船,全部給黃毓賢留下,然後率領水、陸大軍載著最後的一批願意相隨的百姓,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向著登萊方向行駛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