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整軍快刀斬亂麻
初步迴到登萊的張鹿安,麵對著一團亂麻的登萊局勢,根本來不及休息,很快便投入到了整頓內部的過程中來。
張鹿安最關心的無疑還是軍隊的建設,以及清軍的進軍進展情況如何,於是親自來到了平度州,召見了於七和王公弼。
先是由於七向張鹿安介紹了離開的這段時間,登萊發生的一係列戰事情況,於七說道:
“大帥離開之後,清軍在登萊巡撫陳錦和膠州總兵柯永盛的率領下,在得到了其他各部清軍的支援後,開始對登萊陣地發動猛攻。
弘光元年三月中旬,柯永盛聯合李率泰,對我突出點昌邑城發動進攻,我昌邑守將閻清宇在苦守了兩天兩夜以後,包括閻清宇在內全軍覆沒,昌邑城被敵人攻下;
四月初,清將鎮國恪僖公愛新覺羅巴布泰率領李際遇和王道善部,對我安丘縣發動進攻,安丘千總王爾璽不敵,不得不退入山中作戰,後來清軍投入大量的人馬進行搜山,王爾璽所部人馬不幸被搜出,包括王爾璽在內,大部分將士罹難;
四月中,清將綠旗營廣平總兵侯拱極率領本部並程繼孔和朱安時兩部人馬,對我日照一帶發動進攻,日照千總周六陣亡;
與此同時清將開州副將張立位和李燕青部對我諸城發動進攻,諸城城牆堅厚,千總丘尚佐率領全城軍民死守待援。
接到丘尚佐的告急文書後,我親自率領曹良臣的第四協和張輿的第六協前往支援,在交戰中擊斃清軍將領李燕青。
但是清軍調集了數萬大軍前來諸城混戰,並且一度切斷了我軍的後援路線,我不得不率領部下撤退,諸城千總丘尚佐、第六協第二十二步兵營遊擊徐振、第二十四步兵營遊擊黃宗賢等將領,在撤退之戰中戰死……”
“這些流水仗就不要再報了,對於犧牲的將士,一定要嚴格按照之前製定好的撫恤條例進行撫恤,不能讓烈士的家屬寒心。我想知道的是,雙方現在的戰線打到哪裏了?”
張鹿安打斷了於七的陳述詢問道。
“目前雙方主要是在膠萊運河一線激戰,有賴於之前所做的建設準備,加上清軍的火炮數量並不充足,我們現在還能守得住。”
“本爵已經得到了消息,清軍已經完全占領了江南,正在將大量的兵力和紅衣大炮北調,咱們這邊麵臨的局麵將會更加險惡。所以還請王大人一定要加強後方戰線的建設。於師兄也要做好,萬一膠萊防線失守的準備。
我們的底線是戰場放在萊州府和膠州府內,登州府是咱們的根據地,是絕對不能亂,更不能直接陷入戰火之中。”
“是。”
“王大人,這邊的軍民士氣如何?”
“士氣尚可,畢竟大家都明白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鬥,隻是長時間的戰鬥,士兵們都是比較疲憊,需要進行一定的休整。”
“嗯,好,我將會從東江那邊調遣部分生力軍前來,另外我這次帶迴來部分百戰精兵,經過半個月的休整補充之後,應該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也都將部署到前線,希望我們能夠抵擋住清軍的這波進攻。”
張鹿安與王公弼和於七談過話後,在所統治的全境範圍內,正式宣揚了隆武皇帝繼位的消息,並且將張鹿安已經晉升為靖北侯的消息公之於眾。
而有了新的皇帝,使得諸位文武大臣暫時有了一個共同的效忠對象,整個登萊大地上的士氣頓時恢複了不少。
加上小冰河期已經結束,糧食的產出已經步入正軌,老百姓能夠活得下去,政權整體上還算是比較穩定。
張鹿安趁著清軍主力還沒有到達前線的機會,對現有的部隊進行了補充,以陣亡的畢盛儀部將孫啟光繼任第二十二步兵營遊擊,以原江陰參將張宿繼任為第二十四步兵營遊擊,以原黃得功部將吳成蝰繼任為第三十八步兵營遊擊,調乞活營將領宋世堯為第四十四步兵營遊擊,以乞活營將領馬遠功為第十一步兵營遊擊,以親將馬遠龍為第七步兵營遊擊,升萊州守備郭爾標為第八步兵營遊擊。
如此一來,將十協損失的將官全部補充完畢,再從登萊本地招兵,補充進正規軍中,使得十協大軍逐漸齊裝滿員。
張鹿安命令各協參將趁著清軍沒有發起全麵進攻的時機,抓緊進行所部將士的軍事訓練工作。
理順了陸師的工作後,張鹿安對全部的水師人馬進行了全麵的整編,將所部水師劃分為四協。以新加入的黃蜚為水師副將,負責統領四協水師:
四協水師的統兵參將按照順序分別為牟國卿、薛去疾、孟大江和周朝瑞,其中牟國卿的水師第一協,下轄牟國俊的第二營、黃玉龍的第三營和尹尚德的第四營;
薛去疾的水師第二協下轄唐世榮的第七營、顧國棟的第八營、吳炳的第九營和王廷瑞的第十營;
孟大江的水師第三協下轄孟大廣的第一營、程如風的第五營(原水師第五營遊擊楊文科陣亡,以原江陰海防遊擊程如風接任)和李霞的第六營(原第六營遊擊王桂陣亡,由李霞接任並重組第六營);
周朝瑞的水師第四協下轄的杜衡的第十一營、王權的第十二營、湯之翰的第十三營和顧忠的第十四營。
張鹿安還對整編好的四協水師駐紮母港進行了分配,以水師第一協駐紮登州水城;
以水師第二協駐紮長海廣鹿島;
以水師第三協駐紮石島;
以水師第四協駐紮膠州灣黃島。
張鹿安還特意將隆武皇帝的聖旨公之於眾,正式將所部的軍旗由“浮山鎮”改為了“靖北軍”旗幟,正式在登州城內,設置靖北軍大元帥府,對所部水陸大軍進行統一指揮管理。
(本章完)
初步迴到登萊的張鹿安,麵對著一團亂麻的登萊局勢,根本來不及休息,很快便投入到了整頓內部的過程中來。
張鹿安最關心的無疑還是軍隊的建設,以及清軍的進軍進展情況如何,於是親自來到了平度州,召見了於七和王公弼。
先是由於七向張鹿安介紹了離開的這段時間,登萊發生的一係列戰事情況,於七說道:
“大帥離開之後,清軍在登萊巡撫陳錦和膠州總兵柯永盛的率領下,在得到了其他各部清軍的支援後,開始對登萊陣地發動猛攻。
弘光元年三月中旬,柯永盛聯合李率泰,對我突出點昌邑城發動進攻,我昌邑守將閻清宇在苦守了兩天兩夜以後,包括閻清宇在內全軍覆沒,昌邑城被敵人攻下;
四月初,清將鎮國恪僖公愛新覺羅巴布泰率領李際遇和王道善部,對我安丘縣發動進攻,安丘千總王爾璽不敵,不得不退入山中作戰,後來清軍投入大量的人馬進行搜山,王爾璽所部人馬不幸被搜出,包括王爾璽在內,大部分將士罹難;
四月中,清將綠旗營廣平總兵侯拱極率領本部並程繼孔和朱安時兩部人馬,對我日照一帶發動進攻,日照千總周六陣亡;
與此同時清將開州副將張立位和李燕青部對我諸城發動進攻,諸城城牆堅厚,千總丘尚佐率領全城軍民死守待援。
接到丘尚佐的告急文書後,我親自率領曹良臣的第四協和張輿的第六協前往支援,在交戰中擊斃清軍將領李燕青。
但是清軍調集了數萬大軍前來諸城混戰,並且一度切斷了我軍的後援路線,我不得不率領部下撤退,諸城千總丘尚佐、第六協第二十二步兵營遊擊徐振、第二十四步兵營遊擊黃宗賢等將領,在撤退之戰中戰死……”
“這些流水仗就不要再報了,對於犧牲的將士,一定要嚴格按照之前製定好的撫恤條例進行撫恤,不能讓烈士的家屬寒心。我想知道的是,雙方現在的戰線打到哪裏了?”
張鹿安打斷了於七的陳述詢問道。
“目前雙方主要是在膠萊運河一線激戰,有賴於之前所做的建設準備,加上清軍的火炮數量並不充足,我們現在還能守得住。”
“本爵已經得到了消息,清軍已經完全占領了江南,正在將大量的兵力和紅衣大炮北調,咱們這邊麵臨的局麵將會更加險惡。所以還請王大人一定要加強後方戰線的建設。於師兄也要做好,萬一膠萊防線失守的準備。
我們的底線是戰場放在萊州府和膠州府內,登州府是咱們的根據地,是絕對不能亂,更不能直接陷入戰火之中。”
“是。”
“王大人,這邊的軍民士氣如何?”
“士氣尚可,畢竟大家都明白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鬥,隻是長時間的戰鬥,士兵們都是比較疲憊,需要進行一定的休整。”
“嗯,好,我將會從東江那邊調遣部分生力軍前來,另外我這次帶迴來部分百戰精兵,經過半個月的休整補充之後,應該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也都將部署到前線,希望我們能夠抵擋住清軍的這波進攻。”
張鹿安與王公弼和於七談過話後,在所統治的全境範圍內,正式宣揚了隆武皇帝繼位的消息,並且將張鹿安已經晉升為靖北侯的消息公之於眾。
而有了新的皇帝,使得諸位文武大臣暫時有了一個共同的效忠對象,整個登萊大地上的士氣頓時恢複了不少。
加上小冰河期已經結束,糧食的產出已經步入正軌,老百姓能夠活得下去,政權整體上還算是比較穩定。
張鹿安趁著清軍主力還沒有到達前線的機會,對現有的部隊進行了補充,以陣亡的畢盛儀部將孫啟光繼任第二十二步兵營遊擊,以原江陰參將張宿繼任為第二十四步兵營遊擊,以原黃得功部將吳成蝰繼任為第三十八步兵營遊擊,調乞活營將領宋世堯為第四十四步兵營遊擊,以乞活營將領馬遠功為第十一步兵營遊擊,以親將馬遠龍為第七步兵營遊擊,升萊州守備郭爾標為第八步兵營遊擊。
如此一來,將十協損失的將官全部補充完畢,再從登萊本地招兵,補充進正規軍中,使得十協大軍逐漸齊裝滿員。
張鹿安命令各協參將趁著清軍沒有發起全麵進攻的時機,抓緊進行所部將士的軍事訓練工作。
理順了陸師的工作後,張鹿安對全部的水師人馬進行了全麵的整編,將所部水師劃分為四協。以新加入的黃蜚為水師副將,負責統領四協水師:
四協水師的統兵參將按照順序分別為牟國卿、薛去疾、孟大江和周朝瑞,其中牟國卿的水師第一協,下轄牟國俊的第二營、黃玉龍的第三營和尹尚德的第四營;
薛去疾的水師第二協下轄唐世榮的第七營、顧國棟的第八營、吳炳的第九營和王廷瑞的第十營;
孟大江的水師第三協下轄孟大廣的第一營、程如風的第五營(原水師第五營遊擊楊文科陣亡,以原江陰海防遊擊程如風接任)和李霞的第六營(原第六營遊擊王桂陣亡,由李霞接任並重組第六營);
周朝瑞的水師第四協下轄的杜衡的第十一營、王權的第十二營、湯之翰的第十三營和顧忠的第十四營。
張鹿安還對整編好的四協水師駐紮母港進行了分配,以水師第一協駐紮登州水城;
以水師第二協駐紮長海廣鹿島;
以水師第三協駐紮石島;
以水師第四協駐紮膠州灣黃島。
張鹿安還特意將隆武皇帝的聖旨公之於眾,正式將所部的軍旗由“浮山鎮”改為了“靖北軍”旗幟,正式在登州城內,設置靖北軍大元帥府,對所部水陸大軍進行統一指揮管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