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軍事民事雙變革
張鹿安對所部人馬進行了自下而上的軍事建設,建立了靖北軍大元帥府,以大元帥張鹿安的命令為最高準則。
軍事上麵,在大元帥府下設置有三司:
總行政司、總讚畫司、總後勤司。
總行政司以應廷吉為總司正,總行政司下設鎮撫局、組織局、宣傳局、保衛局和財務局共五個職能下屬單位。
其中鎮撫局的職責是負責全軍係統的軍規製定、監督、執行、完善,對戰區的臨時占領管製工作等,以曾去垢為局正、潘鐵錘為局副;
組織局的職責是全軍的人事係統工作,包括招兵、建檔、幹部培訓、軍官選調、補充、傷患死者登記備案等等,以錢澄之為局正;
宣傳局的職責為按照大元帥張鹿安的意誌進行宣傳工作,同時受到總行政司和張鹿安本人的雙重領導,以宋光蘭為局正,下屬機構包括新任命的張可度(張鹿安的六堂叔)管理的《長江旬報》和新成立的蓼城戲劇團(以郭小文為團長、李漁為副團長);
保衛局的職責是負責保衛全軍上下所有將官的安全、在全域範圍內清查不穩定因素、調查敵人派來的細作等,以賈得文為局正,葉晟為局副,也是受到總司正和張鹿安的雙重領導;
財務局的職責是全軍的財務總核算、核查、核對、清查、上報、與行政對接等事,以倪本彝為局正。
總讚畫司以王征為總司正,總讚畫司下設作戰局、軍情局、訓練局、通信局、機要局共五個職能下屬單位。
其中作戰局的職責是製定作戰計劃、統計戰場繳獲和損失、審核核對戰果、緊急軍情的臨時應對等,抽調原陸師第二協參將令狐雲湘為局正,令狐雲湘留下的位置由近期表現突出的廖自忠繼任,廖自忠留下的第五步兵營遊擊的位置,由傷愈的索忠信繼任;
軍情局的職責為調查、統計、核實所有與軍事相關的情報,為了更加高效的探查軍情,特地將原來的見微社直接裁撤,以原來的見微社成員為新的軍情局成員,但是製定更加嚴格規範的規章製度,提供更加充沛的資金支持,以左忠禹為軍情局的局正,以郭亮為局副,受張鹿安的直接監督;
訓練局的職責是製定訓練大綱、執行從鄉村、到縣、府、省直到正規軍的訓練計劃,每年組織全域範圍內適齡男丁的訓練工作、對符合兵役年齡的壯丁進行加強訓練,訓練完成後,供正規軍或者其他各級軍事組織的挑選,以擅長軍事訓練的原黑衣劍士張雙為局正,以張貴為局副;
通信局的職責是傳令兵的選拔、培訓、通信器材的製造和選擇、通信方式的製定、養殖和培育信鴿、設立信鴿站、傳遞緊急軍情等職能,以張鹿安的家庭副管家張武出任局正一職;
機要局的職責是保管軍情機密檔案、確保軍事機密不被泄露,培訓可靠的機要專員,對通信密碼進行開發和保護等,由張鹿安的七堂叔張可久出任局正一職;
總後勤司則以賈名傑為總司正,總後勤司下設軍需局、裝備局、出納局、醫務局和輜重局共五個職能下屬單位,其中軍需局主要負責軍需物資如糧食、火藥、武器、銃彈、盔甲、頭盔、馬匹等的供給、儲備、發放、迴收等工作,以從南昌而來的原江西布政使夏萬亨為局正;
裝備局的職責為進行裝備研究、研發、開發、實驗、配備、維修等工作,以擅長武器研究製作的山西人韓霖出任局正。主要下屬單位有新成立的登州大學堂(以張鹿安的五堂叔張可仕為大學祭酒)、原有的芝罘船廠(錢老一為船廠督造使、錢大海為副督造)、登州火炮廠(薄玨為督造使)、芝罘火藥廠(負責人督造使為潘大)等單位。
曾經被張鹿安非常看重的徽州武器專家、自動燧發槍的研發者畢懋康,並沒有出現在登萊,當張鹿安委派南京的“朝陽”孫有地,前往徽州去聯絡畢懋康時,由於清軍已經開始攻城,畢懋康以身殉國,使張鹿安錯失了這個明末的武器發明的奇才畢懋康。
所以張鹿安給韓霖的第一個嚴峻的任務就是,讓裝備局製造出更為穩定、可靠、殺傷力更大的燧發槍和火炮。
出納局負責采購、金錢出賬等工作,由王家琛為局正;
醫務局的職責是製定醫療規範、對將士傷員進行治療、康複、療養,藥品的研發、配製,傳染病的防控、治療,醫護的選拔、培訓、考核等等工作,以醫士吳有中為局正,軍中名醫江大山為局副;
輜重局的職責主要就是軍需物資的出庫,組織、安排軍需輜重的運輸工作,以及與地方政府和負責施工工作的工署溝通,對相關沿途道路、橋梁、涵洞等進行修整、維護等工作,以於時煌為局正。
以上就是靖北軍大元帥府下轄的中央單位的橫向配製,縱向方麵,正規軍方麵有野戰軍陸師十協三萬人和水師四協兩萬人;
除了野戰軍外,還有邊防軍和省軍都屬於正規軍,邊防軍負責邊境防護,省軍負責地方留守;
省軍以下就是屬於地方兵種,常備的軍事集團分為各府府兵守備營和各縣民團,臨時的軍事組織有各縣以下的鄉鎮護衛隊。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套組織非常嚴密和完善的軍事係統,能夠有效做到如臂使指。
與軍事製度建設相配套,張鹿安在政治方麵,還單獨開設了幕府,仿照大明朝廷的六部規定,設置了吏、戶、禮、兵、刑、工六署。
按照張鹿安的意思,原本打算是以王公弼為靖北侯幕府長史,全權負責整個管轄區域內的政治工作,以劉廷桂為之副,負責協助工作。
但是王公弼卻向張鹿安提議道:
“大帥,屬下建議讓寓居在黃縣盧山的閣老範複粹出任長史一職,範閣老行政經驗豐富,甚至在崇禎十三年五月到崇禎十四年五月還擔任過大明的內閣首輔,以範閣老的威望,定將可以更好的號召遠近。”
“範閣老?他都多大了啊?”
“今年應該是六十有五……”
“那會不會太老了?”
“屬下親自去拜訪過,範閣老老當益壯,身體強健,得知大帥收複登萊,威名遠揚後,對大帥是不住地誇獎。隻是還望大帥能夠屈尊,親自前往迎接範閣老。”
張鹿安聽完王公弼的說辭後,看了看劉廷桂說道:
“三舅,如此一來,可就委屈你了。”
“大帥言重了,公事上麵一切以公家利益為上,屬下不敢淩駕於上。王大人說的非常有道理,範閣老的威望和名聲,非我等所能及,還請大帥聽從王大人的意見。”
劉廷桂鄭重地說道。
張鹿安這才決定,讓劉廷桂準備禮物,他在王公弼的帶領下,前往附近的登州府黃縣盧山範複粹的隱居之地,找到了範複粹,經過一番耐心地勸解,最終將範複粹迎迴到登州城,算是讓範複粹正式就任了靖北侯幕府長史兼任名義上的大明登萊巡撫一職,主要負責抓總務和應對朝廷來往的使者;
以王公弼為幕府副長史,負責協助範複粹進行內政管理工作,同時負責登萊防線的防禦;
劉廷桂則是從副長史的職位上降為吏署的署正,負責官員的選拔、管理等工作;
以劉佐臨為戶署的署正,負責錢糧的儲備和籌集工作;
罷軍中糧餉參謀徐起祚的職務,轉為禮署署正,負責全域學校建設、祭祀籌備、迎接外賓和上官等任務;
罷張大經登州同知的職務,改為兵署署正,主要負責軍隊的調遣、兵籍的記錄、撫恤的安排和發放、軍功的核對等等工作;
由於馬廷寶在軍中監紀一職上非常不稱職,特被張鹿安罷免,對他進行嚴厲地訓斥,但還是給了他一次機會,轉任為刑署的署正,負責全域範圍內刑事方麵的管理工作;
對於現階段非常重要的工署署正的人選,張鹿安力排眾議,任命了楊爾銘出任工署署正。
以上為中央行政機構的橫向設置,縱向方麵則是設置了中央--省--府--縣(州)--鄉(裏、鎮)--村(坊、莊、寨、集、洞等)六級行政體係。
按照張鹿安的設置藍圖,所謂的中央和省暫時為一套班子,首腦為長史範複粹兼任(登萊巡撫);
登萊省下設四府:萊州府、登州府、新設立的膠州府和新設立的文登府,分別以原桐城知縣張利民、陳利昭、原潛山知縣柯友桂和原寧海知州蔣淩為知府。
原來的膠州知府韓繼本則被調入登州,擔任登萊布政使,協助範複粹處理政務。
其中萊州府下轄掖縣、平度州、昌邑、濰縣、安丘(目前還在統治範圍內的,隻剩下掖縣和平度州);
登州府下轄招遠、黃縣、蓬萊、棲霞、長島、長海和東江縣;
膠州府下轄即墨、高密、諸城、靈山、膠縣、萊陽(目前僅保留即墨和萊陽,其餘四縣均為清軍所占);
新設立的文登府則是包含福山縣、牟平縣(撤銷了原來的寧海州)、芝罘縣(新設)、威海縣(新設)、成山縣(新設)、乳山縣(新設)、海陽縣(新設)。
鄉村級別以下略。
由於大量外地的人口湧入,極大地增加了整個登萊的人口規模,為了更好地對這些新的移民和地方進行規劃和管理,所以張鹿安才決定進行區劃調整。
隻是張鹿安的這種行為,在封建社會基本上與叛逆差不多了,被境內的各方勢力所誹謗不已。
張鹿安隻得表示這個方案,在崇明的時候跟隆武朝廷的欽差使者張家玉提到過,並且自己將會以奏折的形式,將情況向隆武皇帝進行稟報。
為此張鹿安不得不委派能文會武的鹽城人司石磐和孫光烈,攜帶著請示奏折,從海路前往福州進行請示。
司石磐和孫光烈兩人帶人剛剛離開不久,原本被張鹿安派去朝鮮和日本進行貿易的吳炳和吳石返迴到了登州。
(本章完)
張鹿安對所部人馬進行了自下而上的軍事建設,建立了靖北軍大元帥府,以大元帥張鹿安的命令為最高準則。
軍事上麵,在大元帥府下設置有三司:
總行政司、總讚畫司、總後勤司。
總行政司以應廷吉為總司正,總行政司下設鎮撫局、組織局、宣傳局、保衛局和財務局共五個職能下屬單位。
其中鎮撫局的職責是負責全軍係統的軍規製定、監督、執行、完善,對戰區的臨時占領管製工作等,以曾去垢為局正、潘鐵錘為局副;
組織局的職責是全軍的人事係統工作,包括招兵、建檔、幹部培訓、軍官選調、補充、傷患死者登記備案等等,以錢澄之為局正;
宣傳局的職責為按照大元帥張鹿安的意誌進行宣傳工作,同時受到總行政司和張鹿安本人的雙重領導,以宋光蘭為局正,下屬機構包括新任命的張可度(張鹿安的六堂叔)管理的《長江旬報》和新成立的蓼城戲劇團(以郭小文為團長、李漁為副團長);
保衛局的職責是負責保衛全軍上下所有將官的安全、在全域範圍內清查不穩定因素、調查敵人派來的細作等,以賈得文為局正,葉晟為局副,也是受到總司正和張鹿安的雙重領導;
財務局的職責是全軍的財務總核算、核查、核對、清查、上報、與行政對接等事,以倪本彝為局正。
總讚畫司以王征為總司正,總讚畫司下設作戰局、軍情局、訓練局、通信局、機要局共五個職能下屬單位。
其中作戰局的職責是製定作戰計劃、統計戰場繳獲和損失、審核核對戰果、緊急軍情的臨時應對等,抽調原陸師第二協參將令狐雲湘為局正,令狐雲湘留下的位置由近期表現突出的廖自忠繼任,廖自忠留下的第五步兵營遊擊的位置,由傷愈的索忠信繼任;
軍情局的職責為調查、統計、核實所有與軍事相關的情報,為了更加高效的探查軍情,特地將原來的見微社直接裁撤,以原來的見微社成員為新的軍情局成員,但是製定更加嚴格規範的規章製度,提供更加充沛的資金支持,以左忠禹為軍情局的局正,以郭亮為局副,受張鹿安的直接監督;
訓練局的職責是製定訓練大綱、執行從鄉村、到縣、府、省直到正規軍的訓練計劃,每年組織全域範圍內適齡男丁的訓練工作、對符合兵役年齡的壯丁進行加強訓練,訓練完成後,供正規軍或者其他各級軍事組織的挑選,以擅長軍事訓練的原黑衣劍士張雙為局正,以張貴為局副;
通信局的職責是傳令兵的選拔、培訓、通信器材的製造和選擇、通信方式的製定、養殖和培育信鴿、設立信鴿站、傳遞緊急軍情等職能,以張鹿安的家庭副管家張武出任局正一職;
機要局的職責是保管軍情機密檔案、確保軍事機密不被泄露,培訓可靠的機要專員,對通信密碼進行開發和保護等,由張鹿安的七堂叔張可久出任局正一職;
總後勤司則以賈名傑為總司正,總後勤司下設軍需局、裝備局、出納局、醫務局和輜重局共五個職能下屬單位,其中軍需局主要負責軍需物資如糧食、火藥、武器、銃彈、盔甲、頭盔、馬匹等的供給、儲備、發放、迴收等工作,以從南昌而來的原江西布政使夏萬亨為局正;
裝備局的職責為進行裝備研究、研發、開發、實驗、配備、維修等工作,以擅長武器研究製作的山西人韓霖出任局正。主要下屬單位有新成立的登州大學堂(以張鹿安的五堂叔張可仕為大學祭酒)、原有的芝罘船廠(錢老一為船廠督造使、錢大海為副督造)、登州火炮廠(薄玨為督造使)、芝罘火藥廠(負責人督造使為潘大)等單位。
曾經被張鹿安非常看重的徽州武器專家、自動燧發槍的研發者畢懋康,並沒有出現在登萊,當張鹿安委派南京的“朝陽”孫有地,前往徽州去聯絡畢懋康時,由於清軍已經開始攻城,畢懋康以身殉國,使張鹿安錯失了這個明末的武器發明的奇才畢懋康。
所以張鹿安給韓霖的第一個嚴峻的任務就是,讓裝備局製造出更為穩定、可靠、殺傷力更大的燧發槍和火炮。
出納局負責采購、金錢出賬等工作,由王家琛為局正;
醫務局的職責是製定醫療規範、對將士傷員進行治療、康複、療養,藥品的研發、配製,傳染病的防控、治療,醫護的選拔、培訓、考核等等工作,以醫士吳有中為局正,軍中名醫江大山為局副;
輜重局的職責主要就是軍需物資的出庫,組織、安排軍需輜重的運輸工作,以及與地方政府和負責施工工作的工署溝通,對相關沿途道路、橋梁、涵洞等進行修整、維護等工作,以於時煌為局正。
以上就是靖北軍大元帥府下轄的中央單位的橫向配製,縱向方麵,正規軍方麵有野戰軍陸師十協三萬人和水師四協兩萬人;
除了野戰軍外,還有邊防軍和省軍都屬於正規軍,邊防軍負責邊境防護,省軍負責地方留守;
省軍以下就是屬於地方兵種,常備的軍事集團分為各府府兵守備營和各縣民團,臨時的軍事組織有各縣以下的鄉鎮護衛隊。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套組織非常嚴密和完善的軍事係統,能夠有效做到如臂使指。
與軍事製度建設相配套,張鹿安在政治方麵,還單獨開設了幕府,仿照大明朝廷的六部規定,設置了吏、戶、禮、兵、刑、工六署。
按照張鹿安的意思,原本打算是以王公弼為靖北侯幕府長史,全權負責整個管轄區域內的政治工作,以劉廷桂為之副,負責協助工作。
但是王公弼卻向張鹿安提議道:
“大帥,屬下建議讓寓居在黃縣盧山的閣老範複粹出任長史一職,範閣老行政經驗豐富,甚至在崇禎十三年五月到崇禎十四年五月還擔任過大明的內閣首輔,以範閣老的威望,定將可以更好的號召遠近。”
“範閣老?他都多大了啊?”
“今年應該是六十有五……”
“那會不會太老了?”
“屬下親自去拜訪過,範閣老老當益壯,身體強健,得知大帥收複登萊,威名遠揚後,對大帥是不住地誇獎。隻是還望大帥能夠屈尊,親自前往迎接範閣老。”
張鹿安聽完王公弼的說辭後,看了看劉廷桂說道:
“三舅,如此一來,可就委屈你了。”
“大帥言重了,公事上麵一切以公家利益為上,屬下不敢淩駕於上。王大人說的非常有道理,範閣老的威望和名聲,非我等所能及,還請大帥聽從王大人的意見。”
劉廷桂鄭重地說道。
張鹿安這才決定,讓劉廷桂準備禮物,他在王公弼的帶領下,前往附近的登州府黃縣盧山範複粹的隱居之地,找到了範複粹,經過一番耐心地勸解,最終將範複粹迎迴到登州城,算是讓範複粹正式就任了靖北侯幕府長史兼任名義上的大明登萊巡撫一職,主要負責抓總務和應對朝廷來往的使者;
以王公弼為幕府副長史,負責協助範複粹進行內政管理工作,同時負責登萊防線的防禦;
劉廷桂則是從副長史的職位上降為吏署的署正,負責官員的選拔、管理等工作;
以劉佐臨為戶署的署正,負責錢糧的儲備和籌集工作;
罷軍中糧餉參謀徐起祚的職務,轉為禮署署正,負責全域學校建設、祭祀籌備、迎接外賓和上官等任務;
罷張大經登州同知的職務,改為兵署署正,主要負責軍隊的調遣、兵籍的記錄、撫恤的安排和發放、軍功的核對等等工作;
由於馬廷寶在軍中監紀一職上非常不稱職,特被張鹿安罷免,對他進行嚴厲地訓斥,但還是給了他一次機會,轉任為刑署的署正,負責全域範圍內刑事方麵的管理工作;
對於現階段非常重要的工署署正的人選,張鹿安力排眾議,任命了楊爾銘出任工署署正。
以上為中央行政機構的橫向設置,縱向方麵則是設置了中央--省--府--縣(州)--鄉(裏、鎮)--村(坊、莊、寨、集、洞等)六級行政體係。
按照張鹿安的設置藍圖,所謂的中央和省暫時為一套班子,首腦為長史範複粹兼任(登萊巡撫);
登萊省下設四府:萊州府、登州府、新設立的膠州府和新設立的文登府,分別以原桐城知縣張利民、陳利昭、原潛山知縣柯友桂和原寧海知州蔣淩為知府。
原來的膠州知府韓繼本則被調入登州,擔任登萊布政使,協助範複粹處理政務。
其中萊州府下轄掖縣、平度州、昌邑、濰縣、安丘(目前還在統治範圍內的,隻剩下掖縣和平度州);
登州府下轄招遠、黃縣、蓬萊、棲霞、長島、長海和東江縣;
膠州府下轄即墨、高密、諸城、靈山、膠縣、萊陽(目前僅保留即墨和萊陽,其餘四縣均為清軍所占);
新設立的文登府則是包含福山縣、牟平縣(撤銷了原來的寧海州)、芝罘縣(新設)、威海縣(新設)、成山縣(新設)、乳山縣(新設)、海陽縣(新設)。
鄉村級別以下略。
由於大量外地的人口湧入,極大地增加了整個登萊的人口規模,為了更好地對這些新的移民和地方進行規劃和管理,所以張鹿安才決定進行區劃調整。
隻是張鹿安的這種行為,在封建社會基本上與叛逆差不多了,被境內的各方勢力所誹謗不已。
張鹿安隻得表示這個方案,在崇明的時候跟隆武朝廷的欽差使者張家玉提到過,並且自己將會以奏折的形式,將情況向隆武皇帝進行稟報。
為此張鹿安不得不委派能文會武的鹽城人司石磐和孫光烈,攜帶著請示奏折,從海路前往福州進行請示。
司石磐和孫光烈兩人帶人剛剛離開不久,原本被張鹿安派去朝鮮和日本進行貿易的吳炳和吳石返迴到了登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