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勇冠三軍張堯中
清軍對於明軍即將到來的反攻,並不是毫無預見,而是在清軍南線統帥庫爾瞻的率領下,沿著登萊運河進行設防。
庫爾瞻在自己的防區內,為了躲避運河之中不斷航行而過的明軍船隻上的火炮,主動將戰線後移,然後強迫山東的地方老百姓,幫助清軍挖掘了數道漫長的壕溝,以壕溝內的土修建了三道垣牆,並在部分重點區域埋設了石塊加強防禦,進行嚴防死守。
等到清軍將領李茂、佟國蔭、金世昌和王天相等率領的後續火炮完全到位後,庫爾瞻將就火炮布置好,以射程較遠的火炮打擊運河內航行的船隻,以中短射程的火炮設置在各處大營陣地旁,對試圖登岸的明軍進行不斷的打擊。
再加上躲到塹壕垣牆後的清軍神射手的狙殺,明軍的登岸人馬損失很大。
張鹿安也想不到此地的清軍竟然會如此頑強,在談家集向西麵發動的十餘次進攻,均被清軍所擊潰。
明眼人都知道不能再這樣打下去。
張鹿安便命令負責探查的夜不收人馬,分別前往南北,試圖尋找清軍的薄弱點。
明軍的夜不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後,很快便發現駐紮在膠州城南三十裏外的逢猛堡的清將朱安時部實力較弱。
朱安時本就江淮本土流寇出身,陳錦被清廷逮拿入京以後,失去了陳錦支持的朱安時根本就不入庫爾瞻的法眼,庫爾瞻打發他來到了逢猛小城駐紮,負責防衛區域為靈山、薛家島和黃島(再次強調此時的黃島還是一座小島,並沒有與大陸相連)一帶。
明軍水師到來後攻下了黃島,庫爾瞻則是嚴令朱安時迅速地拿下黃島,取得向東岸進攻的前沿陣地。
朱安時的手下根本就沒有水師,本來想要索取膠州的清軍船隻,也被庫爾瞻給直接拒絕,讓他自己想辦法打造船隻。
這種“既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飽”的做法,徹底惹怒了朱安時,加上與自己一同投靠清政府的王道善和程繼孔都被靖北軍殺死,甚至連一向高高在上的柯永盛在敗在了明國靖北軍的手上,這一切讓朱安時覺得“大明還有救”,便派人向張鹿安尋求有條件的投降。
張鹿安本來就已經陷入了困境當中,眼下看到朱安時的來信,張心裏還是非常開心的,為了安定朱安時的心,張鹿安直接明確同意將會以靖北侯的名義,向朝廷申請以投降後的朱安時為青州總兵。
但是為了驗證朱安時是否為真心投降,張鹿安要求朱安時將所部人馬後撤二十裏,並且幫忙掩護,讓明軍能夠在運河西岸的橋頭堡站穩腳跟。
但就朱安時這樣的人而說,他之所以想要投靠張鹿安,並不是出於大義或者內心之中某種堅定的意誌力或者想法,而是實事所迫之後的臨時起意,這種情況之下,即使張鹿安將其接收下來,對於登萊來說,可能也是給自己留了一顆“定時炸彈”。
正好這時總讚畫司的總司正王征也向張鹿安提出建議利用清軍來削弱朱安時的勢力,正好也減輕明軍的負擔。
於是在王征的策劃下,等到朱安時所部撤退以後,明軍開始在運河西麵建立了橋頭堡以後,王征從清軍的俘虜中挑出一人,讓他身上攜帶張鹿安給朱安時的迴信,然後故意讓人駕駛小舟,從四十裏以北的清將戴都的防區通過。
對於如此雕蟲小技的反間計,正常人都是不會選擇相信的,但是戴都不一樣,他對於朱安時的為人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他覺得朱安時絕對有投降明軍的可能。
清將戴都在繳獲了“來往密信”以後,一麵向清軍統帥庫爾瞻報告,一麵派人通知朱安時前往膠州城參與軍事會議。
朱安時既然已經決定了倒向登萊,對於戴都的命令自然是嗤之以鼻,選擇了置之不理。
朱安時的行為讓戴都確信他已經投靠了明軍。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清將戴都在征得庫爾瞻的同意以後,親自率領李登龍和佟保貴二將,突然向南襲擊了朱安時所部。
朱安時對於戴都的來襲雖然有所準備,但是出於一種僥幸的心態,很明顯做出的防禦措施並不充足,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戴都僅僅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將朱安時所部給徹底擊潰,朱安時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率領親兵二十人,快馬加鞭來到了逢猛南麵的明軍大營,哭著請求張鹿安出兵。
張鹿安當即命令丁維嶽率領本部人馬,立刻上前迎戰清將戴都所部。
丁維嶽首先以騎兵將領彭心見率領第七騎兵營對清軍所部進行了衝擊,清將李登龍上前迎戰,經過一番拚殺以後,清將李登龍被戰鬥素養極高的彭心見給直接砍死。
彭心見隨即率領所部人馬對清軍大軍進行了不斷地襲擾,本來就剛剛打過仗的清兵本身就有些疲憊,被彭心見給折磨的更加難受,露出了一絲疲憊之態。
丁維嶽趁機下令全協人馬全線出擊。
其中第二十六步兵營遊擊張堯中早就按耐不住了,聽到命令後,命令自己的副官統領後隊步兵盡快跟上,他自己親自率領擁有戰馬的二十名部下,頭也不迴地衝進了清軍的大營。
丁維嶽見此情形,連忙帶著其他各部人馬,隨後壓上,對張堯中進行支援。
張堯中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清軍陣營之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得清兵是鬼哭狼嚎,很多清兵都是剛從明兵轉過來不久,被勇冠三軍的張堯中嚇的已經失去了分寸,不住地大叫道:
“虯髯漢子惹不得,大家快逃命吧!”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清兵開始四散逃離,清將戴都無論如何都喝止不住,關鍵之時,張堯中發現了戴都,立刻挺著長矛直取戴都。
戴都旁邊的佟保貴急忙揮刀上前迎戰,戰不過三合,被張堯中一矛給戳中眼睛,佟保貴在劇疼之下跌落戰馬,被張堯中的親兵下馬給剁了腦袋。
正是借著佟保貴死前的阻撓,戴都得以率領親兵向後逃去。
明軍全線壓上,戴都不得不率領殘兵撤入了膠州城。
正當明軍主力準備對膠州城發動全麵進攻的時候,清軍統帥庫爾瞻突然調集了數萬大軍,從北、西和西南三個方向,向張鹿安率領的明軍主力包抄而來。
原本麵對戴都處於優勢地位的明軍,麵對著實力更為占優的庫爾瞻統帥的清軍人馬,再度陷入了眾多清軍的三麵包圍之中。
如果與庫爾瞻率領的數萬清軍硬拚,張鹿安率領的不到兩萬明軍,壓根就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戰場的整體形勢又變得特別危急起來。
(本章完)
清軍對於明軍即將到來的反攻,並不是毫無預見,而是在清軍南線統帥庫爾瞻的率領下,沿著登萊運河進行設防。
庫爾瞻在自己的防區內,為了躲避運河之中不斷航行而過的明軍船隻上的火炮,主動將戰線後移,然後強迫山東的地方老百姓,幫助清軍挖掘了數道漫長的壕溝,以壕溝內的土修建了三道垣牆,並在部分重點區域埋設了石塊加強防禦,進行嚴防死守。
等到清軍將領李茂、佟國蔭、金世昌和王天相等率領的後續火炮完全到位後,庫爾瞻將就火炮布置好,以射程較遠的火炮打擊運河內航行的船隻,以中短射程的火炮設置在各處大營陣地旁,對試圖登岸的明軍進行不斷的打擊。
再加上躲到塹壕垣牆後的清軍神射手的狙殺,明軍的登岸人馬損失很大。
張鹿安也想不到此地的清軍竟然會如此頑強,在談家集向西麵發動的十餘次進攻,均被清軍所擊潰。
明眼人都知道不能再這樣打下去。
張鹿安便命令負責探查的夜不收人馬,分別前往南北,試圖尋找清軍的薄弱點。
明軍的夜不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後,很快便發現駐紮在膠州城南三十裏外的逢猛堡的清將朱安時部實力較弱。
朱安時本就江淮本土流寇出身,陳錦被清廷逮拿入京以後,失去了陳錦支持的朱安時根本就不入庫爾瞻的法眼,庫爾瞻打發他來到了逢猛小城駐紮,負責防衛區域為靈山、薛家島和黃島(再次強調此時的黃島還是一座小島,並沒有與大陸相連)一帶。
明軍水師到來後攻下了黃島,庫爾瞻則是嚴令朱安時迅速地拿下黃島,取得向東岸進攻的前沿陣地。
朱安時的手下根本就沒有水師,本來想要索取膠州的清軍船隻,也被庫爾瞻給直接拒絕,讓他自己想辦法打造船隻。
這種“既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飽”的做法,徹底惹怒了朱安時,加上與自己一同投靠清政府的王道善和程繼孔都被靖北軍殺死,甚至連一向高高在上的柯永盛在敗在了明國靖北軍的手上,這一切讓朱安時覺得“大明還有救”,便派人向張鹿安尋求有條件的投降。
張鹿安本來就已經陷入了困境當中,眼下看到朱安時的來信,張心裏還是非常開心的,為了安定朱安時的心,張鹿安直接明確同意將會以靖北侯的名義,向朝廷申請以投降後的朱安時為青州總兵。
但是為了驗證朱安時是否為真心投降,張鹿安要求朱安時將所部人馬後撤二十裏,並且幫忙掩護,讓明軍能夠在運河西岸的橋頭堡站穩腳跟。
但就朱安時這樣的人而說,他之所以想要投靠張鹿安,並不是出於大義或者內心之中某種堅定的意誌力或者想法,而是實事所迫之後的臨時起意,這種情況之下,即使張鹿安將其接收下來,對於登萊來說,可能也是給自己留了一顆“定時炸彈”。
正好這時總讚畫司的總司正王征也向張鹿安提出建議利用清軍來削弱朱安時的勢力,正好也減輕明軍的負擔。
於是在王征的策劃下,等到朱安時所部撤退以後,明軍開始在運河西麵建立了橋頭堡以後,王征從清軍的俘虜中挑出一人,讓他身上攜帶張鹿安給朱安時的迴信,然後故意讓人駕駛小舟,從四十裏以北的清將戴都的防區通過。
對於如此雕蟲小技的反間計,正常人都是不會選擇相信的,但是戴都不一樣,他對於朱安時的為人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他覺得朱安時絕對有投降明軍的可能。
清將戴都在繳獲了“來往密信”以後,一麵向清軍統帥庫爾瞻報告,一麵派人通知朱安時前往膠州城參與軍事會議。
朱安時既然已經決定了倒向登萊,對於戴都的命令自然是嗤之以鼻,選擇了置之不理。
朱安時的行為讓戴都確信他已經投靠了明軍。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清將戴都在征得庫爾瞻的同意以後,親自率領李登龍和佟保貴二將,突然向南襲擊了朱安時所部。
朱安時對於戴都的來襲雖然有所準備,但是出於一種僥幸的心態,很明顯做出的防禦措施並不充足,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戴都僅僅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將朱安時所部給徹底擊潰,朱安時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率領親兵二十人,快馬加鞭來到了逢猛南麵的明軍大營,哭著請求張鹿安出兵。
張鹿安當即命令丁維嶽率領本部人馬,立刻上前迎戰清將戴都所部。
丁維嶽首先以騎兵將領彭心見率領第七騎兵營對清軍所部進行了衝擊,清將李登龍上前迎戰,經過一番拚殺以後,清將李登龍被戰鬥素養極高的彭心見給直接砍死。
彭心見隨即率領所部人馬對清軍大軍進行了不斷地襲擾,本來就剛剛打過仗的清兵本身就有些疲憊,被彭心見給折磨的更加難受,露出了一絲疲憊之態。
丁維嶽趁機下令全協人馬全線出擊。
其中第二十六步兵營遊擊張堯中早就按耐不住了,聽到命令後,命令自己的副官統領後隊步兵盡快跟上,他自己親自率領擁有戰馬的二十名部下,頭也不迴地衝進了清軍的大營。
丁維嶽見此情形,連忙帶著其他各部人馬,隨後壓上,對張堯中進行支援。
張堯中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清軍陣營之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得清兵是鬼哭狼嚎,很多清兵都是剛從明兵轉過來不久,被勇冠三軍的張堯中嚇的已經失去了分寸,不住地大叫道:
“虯髯漢子惹不得,大家快逃命吧!”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清兵開始四散逃離,清將戴都無論如何都喝止不住,關鍵之時,張堯中發現了戴都,立刻挺著長矛直取戴都。
戴都旁邊的佟保貴急忙揮刀上前迎戰,戰不過三合,被張堯中一矛給戳中眼睛,佟保貴在劇疼之下跌落戰馬,被張堯中的親兵下馬給剁了腦袋。
正是借著佟保貴死前的阻撓,戴都得以率領親兵向後逃去。
明軍全線壓上,戴都不得不率領殘兵撤入了膠州城。
正當明軍主力準備對膠州城發動全麵進攻的時候,清軍統帥庫爾瞻突然調集了數萬大軍,從北、西和西南三個方向,向張鹿安率領的明軍主力包抄而來。
原本麵對戴都處於優勢地位的明軍,麵對著實力更為占優的庫爾瞻統帥的清軍人馬,再度陷入了眾多清軍的三麵包圍之中。
如果與庫爾瞻率領的數萬清軍硬拚,張鹿安率領的不到兩萬明軍,壓根就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戰場的整體形勢又變得特別危急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