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子時,燕軍的三座大營在櫻桃穀的夜幕中悄然無聲。對峙一個多月之後,大營四周的暗哨們似乎沒有剛開始那般積極放哨,不少負責暗哨的士卒都在這靜謐的夜色中昏昏欲睡。而大營了望塔中的明哨也好不到哪兒去,每個人都拖著疲憊的身軀,帶著一臉的困倦,機械地站在自己的哨位上。
雖然營中依然是燈火通明,但是大營的戒備相比一個月前已是鬆懈了不少。
自從兩軍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冒頓幾乎每天都會向燕軍的大營派出探馬刺探情報。不過,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獲。
之前由於燕軍大營戒備森嚴,匈奴的探馬不是被抓,就是無功而返。而今晚,幾個匈奴探馬的進展似乎非常順利,他們像往常一樣從山路進抵燕軍大營附近,但是這一次他們居然沒有被燕軍的暗哨發現,他們還趁著燕軍戒備相對鬆懈的時候,摸到了神武軍的大營一旁。
要說這些匈奴探馬的口味也是非常之重,他們每次刺探燕軍的大營首選的目標必定是燕軍大營的茅廁,因為這裏緊靠兩側的山坡,便於他們接近,同時也是大營中戒備最鬆懈的地方。而且,燕軍每次結伴蹲坑的時候,總免不了一番閑扯,匈奴的探馬偶爾能從燕軍的閑扯中偷聽到一些“小道消息”。
前幾次刺探時,匈奴就有好幾個探馬在茅廁附近被燕軍的巡邏兵活捉,更有甚者為了躲避燕軍巡邏兵的捉拿躲進了茅坑,被燕軍抓到的時候渾身都是大糞。
不過,這些匈奴探馬似乎並沒有吸取教訓,今晚的幾個探馬依舊把刺探的主要目標選在了神武軍大營北麵的茅廁。
他們忍著茅廁散發的惡臭,蹲在茅廁旁等了大約一個多時辰,終於等來了兩個到茅廁放水的神武軍士兵。
匈奴探馬聽到動靜後,急忙透過木牆的細縫向營內瞄去,發現前來放水的兩名神武軍士兵竟然是兩名將軍。這些匈奴探馬立即欣喜若狂地將耳朵貼在了牆縫上偷聽了起來。
原來,過來上茅房的兩名神武軍將軍正是王玄跟燕犇。
他們倆一來到茅廁後便開始放水,兩人的話匣子也同時打開。
燕犇問道:“喂,老王,你說主公他到底怎麽想的?現在匈奴明明處於弱勢,為什麽還要命我們撤兵呢?”
王玄漫不經心地迴道:“老燕,你有所不知啊,我們再不撤兵的話,麻煩可就大了!”
燕犇一聽,立即緊張地問道:“哦?你小子好像知道什麽內幕啊?快跟我說說,到底出什麽事了!?”
王玄抖了抖身子,一邊提著褲子,一邊警惕地打量了一圈四周。隨後才小心翼翼地說道:“老燕,你聲音小一點,小心隔牆有耳啊!”
此言一出,牆外的幾個匈奴探馬立即緊張地蹲到了地上,生怕被王玄、燕犇二人發現。
片刻之後,王玄才係好褲腰帶,鬼鬼祟祟地湊到燕犇耳邊小聲道:“老燕,我告訴你吧,前兩天我去找主公匯報步兵的整訓情況,無意中聽到了主公與軍師的對話。”
“啊!?”燕犇驚詫了一聲,啜道:“你敢偷聽主公的談話!?你小子膽子越來越肥啦!?”
“噓!”王玄見狀,急忙示意燕犇小聲一點。隨後,他又攤開雙手繼續說道:“我又不是故意的,這不正好趕上了嘛!你小子到底還聽不聽了!?再這麽咋咋唿唿的,老子不說了!”
燕犇見王玄來了脾氣,便急忙說道:“好好好!我聲音小點還不行嗎?你快告訴我吧!”
王玄聽罷,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後,小聲說道:“軍中缺糧啦!”
“什麽!?”燕犇一聽,立即驚叫了一聲。
王玄見狀,沒好氣地說道:“不是讓你小聲點嗎?你怎麽又來了!?”
燕犇立即像個犯了錯誤的孩子一般捂住了嘴,隨後才滿臉疑惑地問道:“老王啊,這可是天大的事啊!你是不是聽錯了!?”
王玄聽罷,立即迴道:“我沒騙你!那天我聽的很清楚!而且,我進帳的時候,主公與軍師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主公甚至連聽我匯報的心情都沒有,你說這事還能有假嗎!?”
燕犇聽罷,大吃一驚。他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真是糧草不足了!怪不得主公要撤兵!”驚訝了片刻之後,燕犇又問道:“那你可曾聽到我軍的糧草還能撐幾日?”
王玄仔細迴想了一番後,說道:“現在已經撐不到兩日了!”
“啊!?”燕犇再次驚詫一聲,隨即便疑惑道:“如此說來,我軍豈不是這兩日就得撤兵!?那主公為何不告訴我們具體的撤兵時間呢!?”
王玄聽罷,沒好氣地說道:“虧你小子也是個遊擊將軍!怎麽連這麽點道理都不明白!?”
燕犇皺眉道:“我說老王,你有話直說行不行!?別老在這拐彎抹角的啊!”
王玄撇了撇嘴,說道:“那還用問嗎?主公不言明撤兵之日,就是為了迷惑匈奴人啊!冒頓要是知道我們因軍中缺糧準備撤兵的話,還不得親率大軍掩殺過來呀!到時候,我們就是想撤都撤不了!”
燕犇聽罷,若有所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即說道:“老王,你所言甚是啊!還是我們家主公深謀遠慮!看來此事不能聲張,你我迴去之後,誰都不能講!”
王玄白了燕犇一眼,啜道:“那是自然,你當我傻呀!”
王玄話音剛落,燕犇便突然看向了茅廁後麵的木牆,片刻之後,他突然大喊一聲:“什麽人!”
牆外的匈奴探馬一聽,立馬就意識到自己的行蹤已經暴露。於是,幾人立即彈立起來,撒腿就往山上的樹林裏跑去。
與此同時,營外的燕軍巡邏兵在聽到動靜後也趕到了茅廁旁的木牆外,發現匈奴探馬的蹤跡後,他們便立即追了上去。
王玄與燕犇擔心人手不夠,又立即調派了兩隊巡邏兵前去追擊。
在三隊巡邏兵追入山中後,王玄與燕犇便衝著他們大喊道:“趕緊追!一個都不要放跑!”不過,說完之後,兩人卻相視一笑。
聽到王玄、燕犇的喊叫聲後,幾個匈奴探馬心中更加驚慌,他們撒開丫子,沿著山路不顧一切地向西狂奔。而神武軍的巡邏兵也緊緊跟在他們後麵,一點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
這幾個匈奴探馬此刻猶如驚弓之鳥,在倉皇逃竄了半個時辰之後,依舊沒有擺脫神武軍巡邏兵的追擊。
匈奴探馬意識到繼續這樣遲早會落入燕軍之手,所以幾人一邊奔跑一邊合計,最終決定由一人先將情報送迴,其他人則留下斷後。
在打定主意之後,拖在後麵的幾個探馬停下了腳步,轉身衝向了燕軍的巡邏兵。而跑在最前麵的一名探馬依舊一路向西狂奔。
一番不太激烈的戰鬥之後,幾名斷後的探馬全部被燕軍巡邏兵擊殺。隻剩向西逃竄的那名探馬僥幸逃過一劫。神武軍的巡邏兵見狀,也適時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那名探馬逃迴匈奴大營後,依然是心有餘悸。他意識到情況緊急,想第一時間就把燕軍準備撤離的消息告訴冒頓,於是,他也不顧衛兵的阻攔,徑直闖入了冒頓的中軍大帳。緊接著,他便將今晚刺探到的情報對冒頓全盤托出。
得到消息的冒頓,此刻已是睡意全無,他並沒有責罰拚死送來情報的探馬,而是立即派人傳召二十三長到大帳商議對策。
待二十三長齊聚大帳後,冒頓讓那名探馬又將刺探到的情報詳細講了一遍。隨後,他便開門見山地問道:“諸位,你們以為我軍該如何應對啊?”
右穀蠡王在一番思索之後,率先站了出來,鞠躬迴道:“迴稟大單於,末將以為,燕軍要撤,讓他們撤便是了,倒省去了一番激戰。等他們撤了,我大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可突破櫻桃溝,等進入了東胡大平原,我軍想打哪裏就打哪裏,豈不快哉!?”
右穀蠡王話音剛落,左穀蠡王便站出來反對道:“啟稟大單於,末將以為右穀蠡王的話不妥!”
“哦?”冒頓疑惑了一聲,問道:“有何不妥?”
左穀蠡王鞠躬迴道:“末將以為,燕軍東撤並非敗逃,而是戰略性撤退,他們在糧草得到補充之後,依舊可以在克什克以東組織有效防禦,屆時,我軍若想突破燕軍的防禦,必定要大費周章。所以,末將建議,與其錯失良機,不如果斷出擊,趁燕軍東撤之際,打他個措手不及!”
冒頓聽完,默默地點了點頭,他並沒有急著做決定,而是耐心地等著聽其他人的建議。
果不其然,左穀蠡王說完沒多久,右大將便站出來對冒頓鞠躬說道:“啟稟大單於,末將以為,左右穀蠡王的話都有失偏頗,望大單於三思!”
冒頓端起酒杯品了一口,挑眉問道:“為何?”
右大將繼續說道:“末將以為,李憐雲其人,一向詭計多端!這次一定又是他的陰謀詭計,故意拋出撤兵的消息,妄圖引誘我軍深入,以便他合圍我軍。大單於!您萬萬不可中計啊!”
冒頓將右大將的話在腦中細細琢磨了一番後,深以為然地點頭道:“右大將的擔心不無道理。我軍若輕敵冒進,確有深陷埋伏之危!”
不過,就在冒頓即將打定按兵不動的主意時。左大將突然站出來反對道:“大單於!末將以為不妥!”
“嗯?”冒頓再次疑惑一聲,問道:“左大將,你又有什麽建議?”
左大將鞠躬道:“請大單於容末將問探馬幾句話。”
冒頓點頭道:“你問吧。”
“謝大單於!”左大將答謝一聲後,便對那名探馬問道:“本將問你,你可曾看清那談話二人的裝束?”
探馬聽罷,不敢隱瞞,他如實迴道:“看清了,是燕軍遊擊將軍的裝束!”
“好。”左大將應了一聲,繼續問道:“本將記得你方才說過那二人的姓氏,為防諸位大王和將軍沒有聽清,你可否再說一遍?”
“當然!”探馬猛地點了點頭,隨即對著二十三長鞠躬道:“他們兩人稱對方為‘老王’和‘老燕’。”
左大將聽罷,立即走到探馬麵前,厲聲問道:“你敢保證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探馬立即拍著胸脯保證道:“千真萬確!小人是拚死才將情報送迴,而且兄弟們為了掩護小人,全部都留下斷後,至今生死不明!小人又怎敢對大單於和諸位將軍謊報軍情呢!?”
左大將聽完,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隨後他便對冒頓鞠躬道:“大單於,探馬的話您都聽到了。那說話的二人,一個姓王,一個姓燕,而且他們還都是神武軍的遊擊將軍!”
冒頓皺眉思索了片刻後,仿佛也想到了什麽,於是他便疑惑地說道:“左大將,你的意思是,這兩個人是神武軍的······”
不等冒頓說完,左大將便接過話茬說道:“不錯!燕軍當中姓王和姓燕的遊擊將軍不就隻有王玄和燕犇二人嗎!?而他們兩個又都是李憐雲的得力臂助。所以,末將以為他們二人的話十有八九就是真的。既如此,那這次便是我軍千載難逢的戰機呀!”
冒頓聽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沒有完全相信這個情報的真實性,於是便用遲疑的語氣說道:“左大將言之有理,隻不過······”
冒頓還沒講完,左大將便打斷他說道:“大單於!我軍此番進攻東胡,本已是勞師以遠,現在又與燕軍形成相持之勢,金銀糧草消耗巨甚!如此對峙下去,恐怕還沒等到擊敗李憐雲,我軍自己就要不戰而退了!如今戰機已現,為求速勝,末將以為大單於萬不可再有遲疑!”
聽到左大將的這番利害分析,原本已經決心按兵不動的冒頓再次改變了想法。不過,經過最近一個月的對峙,已經領教過李憐雲戰力的冒頓依然打不定出擊的主意。
經過一番左思右想,冒頓看向眾將問道:“諸位,現在右穀蠡王與左大將都主張出擊,而左穀蠡王與右大將都主張按兵不動,你們的意見呢!?”
冒頓話音剛落,久違言語的右賢王便站了出來,鞠躬說道:“大單於!末將以為,他們說的都在理。這個情報,我們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依末將之見,我們不如先派人前去打探燕軍的虛實,若是燕軍未撤,那我軍便按兵不動,若是燕軍真撤了,那我軍便揮兵大舉東進,掩殺燕軍!不知大單於意下如何!?”
“嗯。”冒頓聽罷,先是點頭應了一聲。在沉思了片刻之後,他又對眾將問道:“諸位愛卿,你們以為右賢王的意見如何!?”
討論到此時,二十三長幾乎也把整個情報了解得非常透徹了,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他們都覺得右賢王的建議最適合應對眼下的局勢。於是,他們便對冒頓附和道:“末將等附議!”
“嗯。”冒頓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依右賢王之計行事!隻是,不知諸位誰願擔任先鋒前去打探燕軍的虛實啊!?”
冒頓話音剛落,不等其他人迴話,左大將便自告奮勇地鞠躬道:“末將願往!”
雖然營中依然是燈火通明,但是大營的戒備相比一個月前已是鬆懈了不少。
自從兩軍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冒頓幾乎每天都會向燕軍的大營派出探馬刺探情報。不過,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獲。
之前由於燕軍大營戒備森嚴,匈奴的探馬不是被抓,就是無功而返。而今晚,幾個匈奴探馬的進展似乎非常順利,他們像往常一樣從山路進抵燕軍大營附近,但是這一次他們居然沒有被燕軍的暗哨發現,他們還趁著燕軍戒備相對鬆懈的時候,摸到了神武軍的大營一旁。
要說這些匈奴探馬的口味也是非常之重,他們每次刺探燕軍的大營首選的目標必定是燕軍大營的茅廁,因為這裏緊靠兩側的山坡,便於他們接近,同時也是大營中戒備最鬆懈的地方。而且,燕軍每次結伴蹲坑的時候,總免不了一番閑扯,匈奴的探馬偶爾能從燕軍的閑扯中偷聽到一些“小道消息”。
前幾次刺探時,匈奴就有好幾個探馬在茅廁附近被燕軍的巡邏兵活捉,更有甚者為了躲避燕軍巡邏兵的捉拿躲進了茅坑,被燕軍抓到的時候渾身都是大糞。
不過,這些匈奴探馬似乎並沒有吸取教訓,今晚的幾個探馬依舊把刺探的主要目標選在了神武軍大營北麵的茅廁。
他們忍著茅廁散發的惡臭,蹲在茅廁旁等了大約一個多時辰,終於等來了兩個到茅廁放水的神武軍士兵。
匈奴探馬聽到動靜後,急忙透過木牆的細縫向營內瞄去,發現前來放水的兩名神武軍士兵竟然是兩名將軍。這些匈奴探馬立即欣喜若狂地將耳朵貼在了牆縫上偷聽了起來。
原來,過來上茅房的兩名神武軍將軍正是王玄跟燕犇。
他們倆一來到茅廁後便開始放水,兩人的話匣子也同時打開。
燕犇問道:“喂,老王,你說主公他到底怎麽想的?現在匈奴明明處於弱勢,為什麽還要命我們撤兵呢?”
王玄漫不經心地迴道:“老燕,你有所不知啊,我們再不撤兵的話,麻煩可就大了!”
燕犇一聽,立即緊張地問道:“哦?你小子好像知道什麽內幕啊?快跟我說說,到底出什麽事了!?”
王玄抖了抖身子,一邊提著褲子,一邊警惕地打量了一圈四周。隨後才小心翼翼地說道:“老燕,你聲音小一點,小心隔牆有耳啊!”
此言一出,牆外的幾個匈奴探馬立即緊張地蹲到了地上,生怕被王玄、燕犇二人發現。
片刻之後,王玄才係好褲腰帶,鬼鬼祟祟地湊到燕犇耳邊小聲道:“老燕,我告訴你吧,前兩天我去找主公匯報步兵的整訓情況,無意中聽到了主公與軍師的對話。”
“啊!?”燕犇驚詫了一聲,啜道:“你敢偷聽主公的談話!?你小子膽子越來越肥啦!?”
“噓!”王玄見狀,急忙示意燕犇小聲一點。隨後,他又攤開雙手繼續說道:“我又不是故意的,這不正好趕上了嘛!你小子到底還聽不聽了!?再這麽咋咋唿唿的,老子不說了!”
燕犇見王玄來了脾氣,便急忙說道:“好好好!我聲音小點還不行嗎?你快告訴我吧!”
王玄聽罷,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後,小聲說道:“軍中缺糧啦!”
“什麽!?”燕犇一聽,立即驚叫了一聲。
王玄見狀,沒好氣地說道:“不是讓你小聲點嗎?你怎麽又來了!?”
燕犇立即像個犯了錯誤的孩子一般捂住了嘴,隨後才滿臉疑惑地問道:“老王啊,這可是天大的事啊!你是不是聽錯了!?”
王玄聽罷,立即迴道:“我沒騙你!那天我聽的很清楚!而且,我進帳的時候,主公與軍師都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主公甚至連聽我匯報的心情都沒有,你說這事還能有假嗎!?”
燕犇聽罷,大吃一驚。他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真是糧草不足了!怪不得主公要撤兵!”驚訝了片刻之後,燕犇又問道:“那你可曾聽到我軍的糧草還能撐幾日?”
王玄仔細迴想了一番後,說道:“現在已經撐不到兩日了!”
“啊!?”燕犇再次驚詫一聲,隨即便疑惑道:“如此說來,我軍豈不是這兩日就得撤兵!?那主公為何不告訴我們具體的撤兵時間呢!?”
王玄聽罷,沒好氣地說道:“虧你小子也是個遊擊將軍!怎麽連這麽點道理都不明白!?”
燕犇皺眉道:“我說老王,你有話直說行不行!?別老在這拐彎抹角的啊!”
王玄撇了撇嘴,說道:“那還用問嗎?主公不言明撤兵之日,就是為了迷惑匈奴人啊!冒頓要是知道我們因軍中缺糧準備撤兵的話,還不得親率大軍掩殺過來呀!到時候,我們就是想撤都撤不了!”
燕犇聽罷,若有所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即說道:“老王,你所言甚是啊!還是我們家主公深謀遠慮!看來此事不能聲張,你我迴去之後,誰都不能講!”
王玄白了燕犇一眼,啜道:“那是自然,你當我傻呀!”
王玄話音剛落,燕犇便突然看向了茅廁後麵的木牆,片刻之後,他突然大喊一聲:“什麽人!”
牆外的匈奴探馬一聽,立馬就意識到自己的行蹤已經暴露。於是,幾人立即彈立起來,撒腿就往山上的樹林裏跑去。
與此同時,營外的燕軍巡邏兵在聽到動靜後也趕到了茅廁旁的木牆外,發現匈奴探馬的蹤跡後,他們便立即追了上去。
王玄與燕犇擔心人手不夠,又立即調派了兩隊巡邏兵前去追擊。
在三隊巡邏兵追入山中後,王玄與燕犇便衝著他們大喊道:“趕緊追!一個都不要放跑!”不過,說完之後,兩人卻相視一笑。
聽到王玄、燕犇的喊叫聲後,幾個匈奴探馬心中更加驚慌,他們撒開丫子,沿著山路不顧一切地向西狂奔。而神武軍的巡邏兵也緊緊跟在他們後麵,一點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
這幾個匈奴探馬此刻猶如驚弓之鳥,在倉皇逃竄了半個時辰之後,依舊沒有擺脫神武軍巡邏兵的追擊。
匈奴探馬意識到繼續這樣遲早會落入燕軍之手,所以幾人一邊奔跑一邊合計,最終決定由一人先將情報送迴,其他人則留下斷後。
在打定主意之後,拖在後麵的幾個探馬停下了腳步,轉身衝向了燕軍的巡邏兵。而跑在最前麵的一名探馬依舊一路向西狂奔。
一番不太激烈的戰鬥之後,幾名斷後的探馬全部被燕軍巡邏兵擊殺。隻剩向西逃竄的那名探馬僥幸逃過一劫。神武軍的巡邏兵見狀,也適時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那名探馬逃迴匈奴大營後,依然是心有餘悸。他意識到情況緊急,想第一時間就把燕軍準備撤離的消息告訴冒頓,於是,他也不顧衛兵的阻攔,徑直闖入了冒頓的中軍大帳。緊接著,他便將今晚刺探到的情報對冒頓全盤托出。
得到消息的冒頓,此刻已是睡意全無,他並沒有責罰拚死送來情報的探馬,而是立即派人傳召二十三長到大帳商議對策。
待二十三長齊聚大帳後,冒頓讓那名探馬又將刺探到的情報詳細講了一遍。隨後,他便開門見山地問道:“諸位,你們以為我軍該如何應對啊?”
右穀蠡王在一番思索之後,率先站了出來,鞠躬迴道:“迴稟大單於,末將以為,燕軍要撤,讓他們撤便是了,倒省去了一番激戰。等他們撤了,我大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可突破櫻桃溝,等進入了東胡大平原,我軍想打哪裏就打哪裏,豈不快哉!?”
右穀蠡王話音剛落,左穀蠡王便站出來反對道:“啟稟大單於,末將以為右穀蠡王的話不妥!”
“哦?”冒頓疑惑了一聲,問道:“有何不妥?”
左穀蠡王鞠躬迴道:“末將以為,燕軍東撤並非敗逃,而是戰略性撤退,他們在糧草得到補充之後,依舊可以在克什克以東組織有效防禦,屆時,我軍若想突破燕軍的防禦,必定要大費周章。所以,末將建議,與其錯失良機,不如果斷出擊,趁燕軍東撤之際,打他個措手不及!”
冒頓聽完,默默地點了點頭,他並沒有急著做決定,而是耐心地等著聽其他人的建議。
果不其然,左穀蠡王說完沒多久,右大將便站出來對冒頓鞠躬說道:“啟稟大單於,末將以為,左右穀蠡王的話都有失偏頗,望大單於三思!”
冒頓端起酒杯品了一口,挑眉問道:“為何?”
右大將繼續說道:“末將以為,李憐雲其人,一向詭計多端!這次一定又是他的陰謀詭計,故意拋出撤兵的消息,妄圖引誘我軍深入,以便他合圍我軍。大單於!您萬萬不可中計啊!”
冒頓將右大將的話在腦中細細琢磨了一番後,深以為然地點頭道:“右大將的擔心不無道理。我軍若輕敵冒進,確有深陷埋伏之危!”
不過,就在冒頓即將打定按兵不動的主意時。左大將突然站出來反對道:“大單於!末將以為不妥!”
“嗯?”冒頓再次疑惑一聲,問道:“左大將,你又有什麽建議?”
左大將鞠躬道:“請大單於容末將問探馬幾句話。”
冒頓點頭道:“你問吧。”
“謝大單於!”左大將答謝一聲後,便對那名探馬問道:“本將問你,你可曾看清那談話二人的裝束?”
探馬聽罷,不敢隱瞞,他如實迴道:“看清了,是燕軍遊擊將軍的裝束!”
“好。”左大將應了一聲,繼續問道:“本將記得你方才說過那二人的姓氏,為防諸位大王和將軍沒有聽清,你可否再說一遍?”
“當然!”探馬猛地點了點頭,隨即對著二十三長鞠躬道:“他們兩人稱對方為‘老王’和‘老燕’。”
左大將聽罷,立即走到探馬麵前,厲聲問道:“你敢保證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探馬立即拍著胸脯保證道:“千真萬確!小人是拚死才將情報送迴,而且兄弟們為了掩護小人,全部都留下斷後,至今生死不明!小人又怎敢對大單於和諸位將軍謊報軍情呢!?”
左大將聽完,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隨後他便對冒頓鞠躬道:“大單於,探馬的話您都聽到了。那說話的二人,一個姓王,一個姓燕,而且他們還都是神武軍的遊擊將軍!”
冒頓皺眉思索了片刻後,仿佛也想到了什麽,於是他便疑惑地說道:“左大將,你的意思是,這兩個人是神武軍的······”
不等冒頓說完,左大將便接過話茬說道:“不錯!燕軍當中姓王和姓燕的遊擊將軍不就隻有王玄和燕犇二人嗎!?而他們兩個又都是李憐雲的得力臂助。所以,末將以為他們二人的話十有八九就是真的。既如此,那這次便是我軍千載難逢的戰機呀!”
冒頓聽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沒有完全相信這個情報的真實性,於是便用遲疑的語氣說道:“左大將言之有理,隻不過······”
冒頓還沒講完,左大將便打斷他說道:“大單於!我軍此番進攻東胡,本已是勞師以遠,現在又與燕軍形成相持之勢,金銀糧草消耗巨甚!如此對峙下去,恐怕還沒等到擊敗李憐雲,我軍自己就要不戰而退了!如今戰機已現,為求速勝,末將以為大單於萬不可再有遲疑!”
聽到左大將的這番利害分析,原本已經決心按兵不動的冒頓再次改變了想法。不過,經過最近一個月的對峙,已經領教過李憐雲戰力的冒頓依然打不定出擊的主意。
經過一番左思右想,冒頓看向眾將問道:“諸位,現在右穀蠡王與左大將都主張出擊,而左穀蠡王與右大將都主張按兵不動,你們的意見呢!?”
冒頓話音剛落,久違言語的右賢王便站了出來,鞠躬說道:“大單於!末將以為,他們說的都在理。這個情報,我們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依末將之見,我們不如先派人前去打探燕軍的虛實,若是燕軍未撤,那我軍便按兵不動,若是燕軍真撤了,那我軍便揮兵大舉東進,掩殺燕軍!不知大單於意下如何!?”
“嗯。”冒頓聽罷,先是點頭應了一聲。在沉思了片刻之後,他又對眾將問道:“諸位愛卿,你們以為右賢王的意見如何!?”
討論到此時,二十三長幾乎也把整個情報了解得非常透徹了,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他們都覺得右賢王的建議最適合應對眼下的局勢。於是,他們便對冒頓附和道:“末將等附議!”
“嗯。”冒頓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便依右賢王之計行事!隻是,不知諸位誰願擔任先鋒前去打探燕軍的虛實啊!?”
冒頓話音剛落,不等其他人迴話,左大將便自告奮勇地鞠躬道:“末將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