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驟然襲來的箭雨,冒頓隻能揮刀奮力格擋。在一番猛砍之後,冒頓成功擋住了第一波箭雨的攻擊。
不過,他身後的士兵們可就遭了殃了。由於他們一手舉著火把,難以發揮全力,再加之黑夜之中,看不清利箭,所以很多士兵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利箭射殺。第一輪的箭雨過後,他們便陣亡了數百人。
冒頓見狀,急忙指揮部隊後撤,但是撤了不到五十步,第二波箭雨便飛速襲來。這一波攻擊再次擊殺了數百名匈奴騎兵。
等冒頓帶著居前的騎兵撤迴到安全區域時,他們已經被擊殺了上千人。而朝著匈奴騎兵放箭的,正是神武軍與蒼狼軍的弓箭手。
原來,李憐雲為了順利圍剿匈奴的先鋒部隊,便提前將燕軍的步兵分成了兩部埋伏在大營兩側的山坡中。一部由神武軍的一萬長槍兵與蒼狼軍的兩萬長槍兵組成,總計三萬人,負責包抄匈奴先鋒部隊後路。另一部由神武軍的一萬刀盾兵,一萬弓箭手,以及蒼狼軍的兩萬刀盾兵,一萬弓箭手組成,總計五萬人,負責阻擋冒頓大軍的增援。
按照李憐雲的計劃,當左大將率領五千餘人的先鋒部隊通過大營之後,負責抄後的三萬燕軍步兵率先殺出,與李憐雲親率的騎兵一道,圍住左大將的先鋒部隊。而另一部的五萬步兵,則趁著這個機會重新進駐了大營,並依托大營的防禦工事,阻擋冒頓大軍東進增援。
在用密集的箭雨逼退了冒頓的大軍後,五萬燕軍步兵已經在燕犇、山羊胡子與夏千凡三人的指揮下擺好了防禦陣型。
兩萬弓箭手分成兩部,每部一萬人分列於神武軍大營與東胡軍大營的中心,隨時準備射擊進犯的匈奴騎兵。刀盾兵分成三部,每部一萬人。其中兩部分別把守神武軍大營與東胡軍大營,另一部則列陣於兩座大營之間的巨流河之上,堵住了匈奴大軍的去路。
聽著遠處匈奴先鋒的慘叫聲不斷傳來,冒頓此刻是心急如焚,來不及半點猶豫,他當即就舉起彎刀,準備率領大軍向燕軍的防禦陣地發起衝鋒。
一旁的右賢王見狀,急忙上前勸阻道:“大單於!萬萬不可!”
冒頓皺起眉頭,厲聲嗬斥道:“你休要阻攔!先鋒部隊危在旦夕,此時不救,更待何時!?”
右賢王急忙勸諫道:“大單於,請聽末將一言,我軍此次出兵既無先登隊,又無投石手,現在,燕軍大營緊閉,牆高壁堅,實難突破!如果我軍強行進攻,隻會是徒增傷亡啊!”
冒頓聽罷,雖然也認可右賢王的說法,但是並沒有放棄救援左大將的念頭。他指著燕軍兩座大營之間的通道,大聲道:“那我軍就從中路突破!防守中路的燕軍不過區區萬人,我軍隻要一個衝鋒便可將其擊潰!”
冒頓話音剛落,右大將便上前勸諫道:“大單於!此法亦非萬全之策呀!”
接連聽到兩個反對聲,冒頓不由地有些惱怒了起來,他瞪著右大將厲聲道:“你們今天這一個個的是怎麽迴事!?為何都要反對本單於!?你們是想造反嗎!?”
右賢王與右大將聽罷立即翻下馬背,跪倒地上對冒頓叩首道:“末將萬萬不敢,末將隻是一時心急才衝撞了大單於,還請大單於息怒!”
緊接著,右大將便對冒頓解釋道:“大單於,末將實在是為我大軍著想,並非有意冒犯天威!”
冒頓聽罷,依舊怒氣未消,他擺了擺手說道:“右大將,那你就說說你的理由吧,不過,你今天要不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本單於定叫你人頭落地!”
“多謝大單於!”右大將聽罷,終於鬆了一口氣,此時他已經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片刻之後,右大將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解釋道:“迴稟大單於,末將理由有三。其一,燕軍中路雖然隻有一萬刀盾兵,但他們全部列陣於巨流河之上,河水湍急,我軍騎兵涉水衝鋒,兵鋒必然頓挫。其二,燕軍兩座大營之間的通道狹窄,不利於我軍騎兵展開隊形,如此一來,我軍的進攻便成了添油戰術,恐怕難收成效。其三,末將觀燕軍步兵陣型緊密,嚴絲合縫,幾乎沒有漏洞。而中原步兵方陣的厲害大單於您也是知道的,我軍不占地利,空有兵力優勢亦無法突破這麽嚴密的陣型。所以,依末將之見,冒然進攻,非但不能取勝,反而會徒增傷亡,還望大單於三思!”
聽完右大將的解釋,冒頓心中的怒氣消退了不少,畢竟右大將句句說中了要害。
當冒頓還是匈奴左賢王的時候,他就沒少與秦、趙兩國交手。也正因如此,他才十分清楚中原步兵方陣的厲害。再加上燕軍大營布局巧妙,完全占據了地形優勢,所以他們想要衝破五萬燕軍的防線確實很難。
不過,雖然右賢王與右大將的話都很有道理,但冒頓還是不想就此作罷。他心有不甘地指著遠處被燕軍圍困的先鋒部隊說道:“你們兩個說的固然在理,但是左大將他們身陷重圍!難道我們就這麽見死不救嗎!?”
右賢王聽罷,立即鞠躬迴道:“大單於!不是不救,確實是救不了啊!”
右大將也跟著附和道:“左大將不聽將令,輕敵冒進,這才中了燕軍的埋伏!大單於,您萬不可再以身犯險了!為今之計,須以大局為重,保全主力才是啊!”
在右賢王與右大將勸諫冒頓之際,李憐雲率領的燕軍已經對左大將的先鋒部隊展開了無情的殺戮。
所謂擒賊先擒王,李憐雲在輕鬆擊殺了數百人之後,便提槍躍馬直奔左大將而去。
左大將見狀,心中大駭不已,但此時他已經無處可逃,隻得握緊彎刀準備與李憐雲殊死一搏。
在衝到左大將身前之時,李憐雲提槍便刺,龍騎尖直撲左大將麵門。左大將見狀,立即歪頭閃避,躲過一擊。
不等左大將把頭迴正,李憐雲立即以迅疾之勢改刺為劈。頃刻間,三百餘斤重的龍騎尖便重重地砸在了左大將的肩膀上。直接將左大將連人帶馬砸趴在地上。
左大將掙紮著站起身來,隨即便感覺到右肩傳來一陣劇痛。在摸了摸右肩之後,左大將驚恐地發現,李憐雲剛才輕描淡寫的一擊,已經將他右肩的骨頭砸成碎渣。此刻他的右半身已經完全喪失戰力。
不等左大將從驚恐中緩過來,李憐雲便再次刺出龍騎尖,這一槍李憐雲使出了三成力道,槍勢迅疾剛猛,直奔左大將的胸膛。
麵對這一擊,左大將已經來不及也沒有能力阻擋。電光火石之間,龍騎尖直直穿透了他的胸膛,槍尖勾出的血液潑灑了一地。左大將甚至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便一命嗚唿。
李憐雲並未抽出龍騎尖,而是直接挑起左大將的屍首,猛地一揮,將屍首甩進了匈奴先鋒騎兵的陣中。一時間,十幾名匈奴騎兵竟被巨大的衝擊力撞飛,摔倒在地上。
此時,幸存的匈奴先鋒騎兵僅剩不到一千人,在看到慘死的左大將後,他們非但沒有一絲的怒火,反而變得十分驚懼。麵對兇神惡煞的燕軍,他們已經沒有了一絲抵抗的勇氣。
片刻之後,他們紛紛扔掉了手中的彎刀,高舉雙手,跪地乞降。
燕軍士卒見狀,便暫停了殺戮。隨後,他們都看向李憐雲,等待著李憐雲的指示。
要是放在以前,按照李憐雲一貫的行事風格,對於這些降卒他要麽收編,要麽發配為奴,並不會趕盡殺絕。但是這一次,李憐雲並不打算這麽做。畢竟,現在軍中缺糧,他不想再增加幾百張吃飯的嘴,而且,他心中也很清楚,隻要冒頓不死,這些匈奴人是絕對不會真心投降的。
思索片刻之後,李憐雲眼中閃過一絲殺意,隨後他便朝著燕軍士卒大手一揮。
燕軍士卒見狀,立即明白了李憐雲的意思。他們再次舉起兵器,展開屠戮。過了沒多久,這些幸存的匈奴騎兵便被斬殺殆盡。
隨著匈奴先鋒部隊的全軍覆沒,櫻桃溝東側的戰鬥終於結束。原本充斥著喊殺聲與哀嚎聲的櫻桃溝也瞬間沉寂了下來。
急於率兵增援的冒頓正大聲嗬斥著冒死諫言的右賢王與右大將,尚未覺察的局勢的變化。
不過,挨罵的右賢王倒是發現了異常。他立馬打斷了冒頓的嗬斥,驚慌地說道:“大單於!您聽!”
冒頓沒好氣地問道:“聽什麽!?”
右賢王立即指著燕軍大營東麵說道:“大單於,方才那邊激戰的聲音聽不見啦!”
冒頓這才有所警覺,他急忙豎起耳朵聆聽了起來。細聽之下,他發現燕軍大營的東麵果然沒有了激戰之聲。
這一刻,冒頓終於有些慌了神,他意識到左大將的先鋒部隊很有可能已經全軍覆沒。現在他就是想去救援,也沒有救援的目標了。
此刻,冒頓是既憤怒,又震驚。讓他憤怒的是,李憐雲不僅斷他一“臂”,而且還一口氣吃掉了左大將麾下的五千餘騎兵。而讓他震驚的是,從戰鬥開始到現在還不到一刻的時間,李憐雲便已經全殲他的先鋒部隊,此等戰力何其恐怖。
方寸已亂的冒頓,一時間竟愣在了原地,既沒有下令進攻,也沒有下令撤兵。
右賢王見狀,急忙勸諫道:“大單於!左大將完啦!咱們趕緊撤吧!”
右大將聽罷,也急忙附和道:“是啊大單於!燕軍剛剛消滅了我軍先鋒,他們現在勢頭正旺,一會肯定要殺過來!好漢不吃眼前虧,咱們趕緊撤吧!晚了可就來不及了!”
右大將話音剛落,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便由遠及近向他們傳來。
冒頓聽罷,這才迴過神來。麵對大舉壓上的燕軍,他很想跟李憐雲大戰一場,以解心頭之恨。但是他也明白,此時與燕軍死磕到底,他也占不了什麽便宜。
經過再三權衡,冒頓還是選擇妥協。他對傳令兵吩咐道:“傳令各部,後隊變前隊,班師迴營!”
聽到冒頓的撤兵命令,右賢王與右大將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下來。
這一戰,李憐雲以傷亡不到兩百人的極低代價,一舉殲滅了包括匈奴左大將在內的五千餘名匈奴先鋒騎兵。而這些匈奴騎兵的戰馬則成為了燕軍的口糧。隻要燕軍合理分配,這五千多匹戰馬足夠他們撐到輜重部隊趕到之時。至此,燕軍的糧草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反觀冒頓這邊,自從此戰失利之後,他就變得非常謹慎,除了偶爾派出小股部隊刺探軍情外,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命令部隊龜縮在大營。
不過,冒頓也並沒有因此打消東征的念頭,畢竟他現在還手握十二萬大軍,足以跟李憐雲一決高下。
此後,兩軍再次展開對峙,誰也沒有發起太大的軍事行動。
兩個月之後的一天清晨,李勇剛剛吃完早膳,便興奮地一路小跑到了李憐雲的神武軍大營。
“三弟!三弟啊!”人未到聲先至,不等李勇進入中軍大帳,正在批閱公文的李憐雲就聽到李勇洪亮的聲音。
“大哥!何事讓你如此興奮呐?”當李勇進入大帳之後,李憐雲立即放下公文,快步迎了上去。
李勇舉起手中的一卷竹簡在李憐雲的眼前晃了晃,並笑著說道:“三弟!你猜猜看!”
畢竟是親兄弟,雖然李勇故弄玄虛,但李憐雲倒是樂得跟他配合。他先是摸著下巴思索了片刻,隨後便脫口而出地說道:“莫非是北遷之事辦妥了!?”
“三弟果然聰明!”李勇讚了一聲,將竹簡扔給了李憐雲。隨後他便走到一旁坐了下來,說道:“這是柳城送來的急報,你自己打開看看吧。”
李憐雲聽罷,走到李勇身旁坐下,隨後便翻看起了竹簡。
李憐雲的猜測沒錯,他從竹簡上匯報的內容得知,三郡的百姓與士卒已經全部北遷,數百萬的老百姓被分別安置在了山戎六城以及東胡四城。平剛城的五萬蒼狼軍則駐紮在了柳城外圍。另外,三郡府庫的全部物資與金銀財寶也全部轉運至了柳城的府庫。
看完奏報之後,李憐雲驚喜地說道:“太好啦!終於完成北遷了!那咱們就可以放開膀子幹了!”
李勇點頭笑道:“是啊!咱們熬了三個月,終於熬到這一天了!”不過,李勇剛剛說完沒多久,他臉上的笑容卻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嚴肅的表情。
李憐雲見狀,疑惑地問道:“大哥,你這是怎麽了?北遷即已完成,你還有什麽顧慮嗎?”
李勇思索片刻之後,搖頭說道:“北遷完成固然是了卻我們一樁心事,不過,冒頓麾下可是還有十二萬大軍呐!他們戰力並未受損,恐怕不好對付!我們該如何退敵呢?”
不過,他身後的士兵們可就遭了殃了。由於他們一手舉著火把,難以發揮全力,再加之黑夜之中,看不清利箭,所以很多士兵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利箭射殺。第一輪的箭雨過後,他們便陣亡了數百人。
冒頓見狀,急忙指揮部隊後撤,但是撤了不到五十步,第二波箭雨便飛速襲來。這一波攻擊再次擊殺了數百名匈奴騎兵。
等冒頓帶著居前的騎兵撤迴到安全區域時,他們已經被擊殺了上千人。而朝著匈奴騎兵放箭的,正是神武軍與蒼狼軍的弓箭手。
原來,李憐雲為了順利圍剿匈奴的先鋒部隊,便提前將燕軍的步兵分成了兩部埋伏在大營兩側的山坡中。一部由神武軍的一萬長槍兵與蒼狼軍的兩萬長槍兵組成,總計三萬人,負責包抄匈奴先鋒部隊後路。另一部由神武軍的一萬刀盾兵,一萬弓箭手,以及蒼狼軍的兩萬刀盾兵,一萬弓箭手組成,總計五萬人,負責阻擋冒頓大軍的增援。
按照李憐雲的計劃,當左大將率領五千餘人的先鋒部隊通過大營之後,負責抄後的三萬燕軍步兵率先殺出,與李憐雲親率的騎兵一道,圍住左大將的先鋒部隊。而另一部的五萬步兵,則趁著這個機會重新進駐了大營,並依托大營的防禦工事,阻擋冒頓大軍東進增援。
在用密集的箭雨逼退了冒頓的大軍後,五萬燕軍步兵已經在燕犇、山羊胡子與夏千凡三人的指揮下擺好了防禦陣型。
兩萬弓箭手分成兩部,每部一萬人分列於神武軍大營與東胡軍大營的中心,隨時準備射擊進犯的匈奴騎兵。刀盾兵分成三部,每部一萬人。其中兩部分別把守神武軍大營與東胡軍大營,另一部則列陣於兩座大營之間的巨流河之上,堵住了匈奴大軍的去路。
聽著遠處匈奴先鋒的慘叫聲不斷傳來,冒頓此刻是心急如焚,來不及半點猶豫,他當即就舉起彎刀,準備率領大軍向燕軍的防禦陣地發起衝鋒。
一旁的右賢王見狀,急忙上前勸阻道:“大單於!萬萬不可!”
冒頓皺起眉頭,厲聲嗬斥道:“你休要阻攔!先鋒部隊危在旦夕,此時不救,更待何時!?”
右賢王急忙勸諫道:“大單於,請聽末將一言,我軍此次出兵既無先登隊,又無投石手,現在,燕軍大營緊閉,牆高壁堅,實難突破!如果我軍強行進攻,隻會是徒增傷亡啊!”
冒頓聽罷,雖然也認可右賢王的說法,但是並沒有放棄救援左大將的念頭。他指著燕軍兩座大營之間的通道,大聲道:“那我軍就從中路突破!防守中路的燕軍不過區區萬人,我軍隻要一個衝鋒便可將其擊潰!”
冒頓話音剛落,右大將便上前勸諫道:“大單於!此法亦非萬全之策呀!”
接連聽到兩個反對聲,冒頓不由地有些惱怒了起來,他瞪著右大將厲聲道:“你們今天這一個個的是怎麽迴事!?為何都要反對本單於!?你們是想造反嗎!?”
右賢王與右大將聽罷立即翻下馬背,跪倒地上對冒頓叩首道:“末將萬萬不敢,末將隻是一時心急才衝撞了大單於,還請大單於息怒!”
緊接著,右大將便對冒頓解釋道:“大單於,末將實在是為我大軍著想,並非有意冒犯天威!”
冒頓聽罷,依舊怒氣未消,他擺了擺手說道:“右大將,那你就說說你的理由吧,不過,你今天要不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本單於定叫你人頭落地!”
“多謝大單於!”右大將聽罷,終於鬆了一口氣,此時他已經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片刻之後,右大將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解釋道:“迴稟大單於,末將理由有三。其一,燕軍中路雖然隻有一萬刀盾兵,但他們全部列陣於巨流河之上,河水湍急,我軍騎兵涉水衝鋒,兵鋒必然頓挫。其二,燕軍兩座大營之間的通道狹窄,不利於我軍騎兵展開隊形,如此一來,我軍的進攻便成了添油戰術,恐怕難收成效。其三,末將觀燕軍步兵陣型緊密,嚴絲合縫,幾乎沒有漏洞。而中原步兵方陣的厲害大單於您也是知道的,我軍不占地利,空有兵力優勢亦無法突破這麽嚴密的陣型。所以,依末將之見,冒然進攻,非但不能取勝,反而會徒增傷亡,還望大單於三思!”
聽完右大將的解釋,冒頓心中的怒氣消退了不少,畢竟右大將句句說中了要害。
當冒頓還是匈奴左賢王的時候,他就沒少與秦、趙兩國交手。也正因如此,他才十分清楚中原步兵方陣的厲害。再加上燕軍大營布局巧妙,完全占據了地形優勢,所以他們想要衝破五萬燕軍的防線確實很難。
不過,雖然右賢王與右大將的話都很有道理,但冒頓還是不想就此作罷。他心有不甘地指著遠處被燕軍圍困的先鋒部隊說道:“你們兩個說的固然在理,但是左大將他們身陷重圍!難道我們就這麽見死不救嗎!?”
右賢王聽罷,立即鞠躬迴道:“大單於!不是不救,確實是救不了啊!”
右大將也跟著附和道:“左大將不聽將令,輕敵冒進,這才中了燕軍的埋伏!大單於,您萬不可再以身犯險了!為今之計,須以大局為重,保全主力才是啊!”
在右賢王與右大將勸諫冒頓之際,李憐雲率領的燕軍已經對左大將的先鋒部隊展開了無情的殺戮。
所謂擒賊先擒王,李憐雲在輕鬆擊殺了數百人之後,便提槍躍馬直奔左大將而去。
左大將見狀,心中大駭不已,但此時他已經無處可逃,隻得握緊彎刀準備與李憐雲殊死一搏。
在衝到左大將身前之時,李憐雲提槍便刺,龍騎尖直撲左大將麵門。左大將見狀,立即歪頭閃避,躲過一擊。
不等左大將把頭迴正,李憐雲立即以迅疾之勢改刺為劈。頃刻間,三百餘斤重的龍騎尖便重重地砸在了左大將的肩膀上。直接將左大將連人帶馬砸趴在地上。
左大將掙紮著站起身來,隨即便感覺到右肩傳來一陣劇痛。在摸了摸右肩之後,左大將驚恐地發現,李憐雲剛才輕描淡寫的一擊,已經將他右肩的骨頭砸成碎渣。此刻他的右半身已經完全喪失戰力。
不等左大將從驚恐中緩過來,李憐雲便再次刺出龍騎尖,這一槍李憐雲使出了三成力道,槍勢迅疾剛猛,直奔左大將的胸膛。
麵對這一擊,左大將已經來不及也沒有能力阻擋。電光火石之間,龍騎尖直直穿透了他的胸膛,槍尖勾出的血液潑灑了一地。左大將甚至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便一命嗚唿。
李憐雲並未抽出龍騎尖,而是直接挑起左大將的屍首,猛地一揮,將屍首甩進了匈奴先鋒騎兵的陣中。一時間,十幾名匈奴騎兵竟被巨大的衝擊力撞飛,摔倒在地上。
此時,幸存的匈奴先鋒騎兵僅剩不到一千人,在看到慘死的左大將後,他們非但沒有一絲的怒火,反而變得十分驚懼。麵對兇神惡煞的燕軍,他們已經沒有了一絲抵抗的勇氣。
片刻之後,他們紛紛扔掉了手中的彎刀,高舉雙手,跪地乞降。
燕軍士卒見狀,便暫停了殺戮。隨後,他們都看向李憐雲,等待著李憐雲的指示。
要是放在以前,按照李憐雲一貫的行事風格,對於這些降卒他要麽收編,要麽發配為奴,並不會趕盡殺絕。但是這一次,李憐雲並不打算這麽做。畢竟,現在軍中缺糧,他不想再增加幾百張吃飯的嘴,而且,他心中也很清楚,隻要冒頓不死,這些匈奴人是絕對不會真心投降的。
思索片刻之後,李憐雲眼中閃過一絲殺意,隨後他便朝著燕軍士卒大手一揮。
燕軍士卒見狀,立即明白了李憐雲的意思。他們再次舉起兵器,展開屠戮。過了沒多久,這些幸存的匈奴騎兵便被斬殺殆盡。
隨著匈奴先鋒部隊的全軍覆沒,櫻桃溝東側的戰鬥終於結束。原本充斥著喊殺聲與哀嚎聲的櫻桃溝也瞬間沉寂了下來。
急於率兵增援的冒頓正大聲嗬斥著冒死諫言的右賢王與右大將,尚未覺察的局勢的變化。
不過,挨罵的右賢王倒是發現了異常。他立馬打斷了冒頓的嗬斥,驚慌地說道:“大單於!您聽!”
冒頓沒好氣地問道:“聽什麽!?”
右賢王立即指著燕軍大營東麵說道:“大單於,方才那邊激戰的聲音聽不見啦!”
冒頓這才有所警覺,他急忙豎起耳朵聆聽了起來。細聽之下,他發現燕軍大營的東麵果然沒有了激戰之聲。
這一刻,冒頓終於有些慌了神,他意識到左大將的先鋒部隊很有可能已經全軍覆沒。現在他就是想去救援,也沒有救援的目標了。
此刻,冒頓是既憤怒,又震驚。讓他憤怒的是,李憐雲不僅斷他一“臂”,而且還一口氣吃掉了左大將麾下的五千餘騎兵。而讓他震驚的是,從戰鬥開始到現在還不到一刻的時間,李憐雲便已經全殲他的先鋒部隊,此等戰力何其恐怖。
方寸已亂的冒頓,一時間竟愣在了原地,既沒有下令進攻,也沒有下令撤兵。
右賢王見狀,急忙勸諫道:“大單於!左大將完啦!咱們趕緊撤吧!”
右大將聽罷,也急忙附和道:“是啊大單於!燕軍剛剛消滅了我軍先鋒,他們現在勢頭正旺,一會肯定要殺過來!好漢不吃眼前虧,咱們趕緊撤吧!晚了可就來不及了!”
右大將話音剛落,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便由遠及近向他們傳來。
冒頓聽罷,這才迴過神來。麵對大舉壓上的燕軍,他很想跟李憐雲大戰一場,以解心頭之恨。但是他也明白,此時與燕軍死磕到底,他也占不了什麽便宜。
經過再三權衡,冒頓還是選擇妥協。他對傳令兵吩咐道:“傳令各部,後隊變前隊,班師迴營!”
聽到冒頓的撤兵命令,右賢王與右大將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下來。
這一戰,李憐雲以傷亡不到兩百人的極低代價,一舉殲滅了包括匈奴左大將在內的五千餘名匈奴先鋒騎兵。而這些匈奴騎兵的戰馬則成為了燕軍的口糧。隻要燕軍合理分配,這五千多匹戰馬足夠他們撐到輜重部隊趕到之時。至此,燕軍的糧草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反觀冒頓這邊,自從此戰失利之後,他就變得非常謹慎,除了偶爾派出小股部隊刺探軍情外,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命令部隊龜縮在大營。
不過,冒頓也並沒有因此打消東征的念頭,畢竟他現在還手握十二萬大軍,足以跟李憐雲一決高下。
此後,兩軍再次展開對峙,誰也沒有發起太大的軍事行動。
兩個月之後的一天清晨,李勇剛剛吃完早膳,便興奮地一路小跑到了李憐雲的神武軍大營。
“三弟!三弟啊!”人未到聲先至,不等李勇進入中軍大帳,正在批閱公文的李憐雲就聽到李勇洪亮的聲音。
“大哥!何事讓你如此興奮呐?”當李勇進入大帳之後,李憐雲立即放下公文,快步迎了上去。
李勇舉起手中的一卷竹簡在李憐雲的眼前晃了晃,並笑著說道:“三弟!你猜猜看!”
畢竟是親兄弟,雖然李勇故弄玄虛,但李憐雲倒是樂得跟他配合。他先是摸著下巴思索了片刻,隨後便脫口而出地說道:“莫非是北遷之事辦妥了!?”
“三弟果然聰明!”李勇讚了一聲,將竹簡扔給了李憐雲。隨後他便走到一旁坐了下來,說道:“這是柳城送來的急報,你自己打開看看吧。”
李憐雲聽罷,走到李勇身旁坐下,隨後便翻看起了竹簡。
李憐雲的猜測沒錯,他從竹簡上匯報的內容得知,三郡的百姓與士卒已經全部北遷,數百萬的老百姓被分別安置在了山戎六城以及東胡四城。平剛城的五萬蒼狼軍則駐紮在了柳城外圍。另外,三郡府庫的全部物資與金銀財寶也全部轉運至了柳城的府庫。
看完奏報之後,李憐雲驚喜地說道:“太好啦!終於完成北遷了!那咱們就可以放開膀子幹了!”
李勇點頭笑道:“是啊!咱們熬了三個月,終於熬到這一天了!”不過,李勇剛剛說完沒多久,他臉上的笑容卻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嚴肅的表情。
李憐雲見狀,疑惑地問道:“大哥,你這是怎麽了?北遷即已完成,你還有什麽顧慮嗎?”
李勇思索片刻之後,搖頭說道:“北遷完成固然是了卻我們一樁心事,不過,冒頓麾下可是還有十二萬大軍呐!他們戰力並未受損,恐怕不好對付!我們該如何退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