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這不是捧殺?真是朱桂說的?!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陛下的話!”
“這話確確實實是代王殿下說的!”
錦衣衛詳細敘述了事情經過。
這樣一來,朱元璋不得不信了。
朱元璋的臉上也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媽呀!
這不是捧殺?真是朱桂說的?!
小小的大同府,竟想與全國媲美,這也太瘋狂了吧!
“陛下,這是屬下探得的工業區詳細情報。”
接著,錦衣衛遞上了資料。
“拿來!”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搶過資料,仔細閱讀起來。
朱標也湊上前,站在朱元璋身旁一起看。
很快,朱標就發現了一些門道。
他猜,資料上說的煤炭產業鏈,應該是朱桂的倚仗。
隻是這玩意真能一個月賺四千萬?
朱標表示懷疑。
而朱元璋越看越驚訝!
他分明看出,朱桂這是誌存高遠!
朱桂不隻是要在大同府建一個工業區那麽簡單,
他要做的是一個全麵覆蓋的產業鏈模式!
這份驚世駭俗的規劃,讓朱元璋震撼不已!
好家夥!
小十三這是要從發明家搖身一變成為商業巨擘啊!
緊接著,朱元璋心裏冒出了奇怪的想法。
有件事讓他摸不著頭腦:朱桂這種不斷創造佳績的人,怎麽能夠如此低調,隻是埋頭苦幹呢?
要是換成齊王朱榑,或者是秦王朱樉這些人,不說做出朱桂的所有成績,哪怕隻完成朱桂的一項成就,這些藩王估計都要找上門來邀功,或是在他麵前晃悠,好讓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可朱桂,實在是太低調了!
人活一世,總有所圖。
現在朱桂低調得既不圖名聲,也不主動追求財富,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但朱元璋心裏覺得,或許在冥冥之中,朱桂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正是這個秘密驅使著他去做這一切!
“標兒,你覺得小十三建這麽大一個產業鏈,到底圖個啥?”
想到這兒,朱元璋就問了朱標。
畢竟朱標最近是親自見過朱桂的,說不定他知道些自己不清楚的情況。
“掙錢?”朱標試著迴答。
朱元璋搖搖頭:“不像。”
“那,是為了出名?”朱標又猜了一次。
朱元璋再次搖頭:“他看起來不像是渴望名聲的人。”
這下朱標犯難了,他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想知道什麽。
還好,朱元璋把問題具體化了:“標兒,我的意思不隻是這個產業鏈,還包括小十三最近熱衷搞出來的這一堆事情。有了這些成就,按理說小十三該傲嬌一下,就算不傲嬌,也該向我邀功。可你看他,既不要名也不要錢,隻顧自己忙活。所以我納悶,小十三最近這些瘋狂的舉動,究竟目的何在?”
問題變得清晰多了:朱元璋想知道朱桂最近拚命做事,卻不求迴報的目的是什麽!
“父皇,兒臣猜,小十三可能是想讓那些藩王相形見絀。”朱標猶豫了一下,提出了猜測。
“什麽叫相形見絀?”朱元璋一臉迷惑。
朱標之所以這樣猜測,是因為他想起了曹炳麟描述的朱桂形象。
整理了思路後,朱標沉聲說:“就是競爭!比如說,如果規定一個縣令每月至少要破案80件,大多數縣令可能就隻破80件或者稍多一些。這時,如果有位縣令一個月破了800件,而且不求任何迴報!消息傳到京城,皇上很高興,表彰了這位縣令,還批評了其他縣令,讓他們學習這位一個月破800件案子的縣令。這位破了800件案子的縣令就是在進行競爭,他在讓別的縣令顯得遜色!”
聽了朱標的小故事,朱元璋沒有馬上迴答。
他第一個念頭是:真有縣令一個月能破800件案子?
那豈不是隨時隨地都在解決民眾問題?
這樣的縣令,真是個好官啊!
朱元璋樸實的心裏,對朱標故事裏的這種競爭充滿了好感!
“這種競爭挺好的!我很喜歡!”朱元璋評價了這個小故事。
朱標則苦笑了一聲,這在他的預料之內。
“不過標兒,你怎麽知道這些的?”朱元璋好奇地看向朱標。
這種競爭的概念,朱元璋以前沒聽說過,也不記得教過朱標。
“這些曹炳麟說的。”朱標笑著答道。
朱元璋微微驚訝。又是大同府的人,這事跟朱桂有關係?
朱標接著說:“曹大人說他被小十三的競爭給嚇怕了。小十三既然無條件地在縣令間製造壓力,那我猜小十三現在所做的這些,也可以看作是在無條件地給藩王施壓!”
朱元璋一愣,隨即想到故事中那個一個月能破800件案子的人,不會是朱桂吧?
這讓朱元璋感到既好笑又無奈。
但一想到朱桂當前的所為,他又忍不住歎了口氣。
“如果小十三那應該是真的。”朱元璋輕輕歎息。
朱桂以藩王身份在斷案上勝過縣令,這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競爭方式。
但如今朱桂想在藩王中競爭,卻用的是建設基礎產業鏈的方法。
朱元璋不認為朱桂能攤開這麽大的場麵,這其中的困難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應付的。
“確實不一樣了。”朱標說,“小十三打算以工業區為基礎,大力開發煤炭業,但大明不止大同有煤。據說工業區還產鋼鐵,這些鋼鐵運往全國各地,肯定會產生不少運輸費用。在這種費用的影響下,小十三的產品價格會比本地的鋼鐵高很多,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朱標明白朱元璋的顧慮,補充道。
朱元璋邊聽邊點頭,不愧是大明太子,分析得有理有據。但世事無絕對,朱元璋又補充說:“標兒,你說的也不全對,小十三還有機會。隻要他的產品質量能超越他人,那點額外的成本就不算什麽了。”
“這話確確實實是代王殿下說的!”
錦衣衛詳細敘述了事情經過。
這樣一來,朱元璋不得不信了。
朱元璋的臉上也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媽呀!
這不是捧殺?真是朱桂說的?!
小小的大同府,竟想與全國媲美,這也太瘋狂了吧!
“陛下,這是屬下探得的工業區詳細情報。”
接著,錦衣衛遞上了資料。
“拿來!”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搶過資料,仔細閱讀起來。
朱標也湊上前,站在朱元璋身旁一起看。
很快,朱標就發現了一些門道。
他猜,資料上說的煤炭產業鏈,應該是朱桂的倚仗。
隻是這玩意真能一個月賺四千萬?
朱標表示懷疑。
而朱元璋越看越驚訝!
他分明看出,朱桂這是誌存高遠!
朱桂不隻是要在大同府建一個工業區那麽簡單,
他要做的是一個全麵覆蓋的產業鏈模式!
這份驚世駭俗的規劃,讓朱元璋震撼不已!
好家夥!
小十三這是要從發明家搖身一變成為商業巨擘啊!
緊接著,朱元璋心裏冒出了奇怪的想法。
有件事讓他摸不著頭腦:朱桂這種不斷創造佳績的人,怎麽能夠如此低調,隻是埋頭苦幹呢?
要是換成齊王朱榑,或者是秦王朱樉這些人,不說做出朱桂的所有成績,哪怕隻完成朱桂的一項成就,這些藩王估計都要找上門來邀功,或是在他麵前晃悠,好讓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可朱桂,實在是太低調了!
人活一世,總有所圖。
現在朱桂低調得既不圖名聲,也不主動追求財富,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但朱元璋心裏覺得,或許在冥冥之中,朱桂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正是這個秘密驅使著他去做這一切!
“標兒,你覺得小十三建這麽大一個產業鏈,到底圖個啥?”
想到這兒,朱元璋就問了朱標。
畢竟朱標最近是親自見過朱桂的,說不定他知道些自己不清楚的情況。
“掙錢?”朱標試著迴答。
朱元璋搖搖頭:“不像。”
“那,是為了出名?”朱標又猜了一次。
朱元璋再次搖頭:“他看起來不像是渴望名聲的人。”
這下朱標犯難了,他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想知道什麽。
還好,朱元璋把問題具體化了:“標兒,我的意思不隻是這個產業鏈,還包括小十三最近熱衷搞出來的這一堆事情。有了這些成就,按理說小十三該傲嬌一下,就算不傲嬌,也該向我邀功。可你看他,既不要名也不要錢,隻顧自己忙活。所以我納悶,小十三最近這些瘋狂的舉動,究竟目的何在?”
問題變得清晰多了:朱元璋想知道朱桂最近拚命做事,卻不求迴報的目的是什麽!
“父皇,兒臣猜,小十三可能是想讓那些藩王相形見絀。”朱標猶豫了一下,提出了猜測。
“什麽叫相形見絀?”朱元璋一臉迷惑。
朱標之所以這樣猜測,是因為他想起了曹炳麟描述的朱桂形象。
整理了思路後,朱標沉聲說:“就是競爭!比如說,如果規定一個縣令每月至少要破案80件,大多數縣令可能就隻破80件或者稍多一些。這時,如果有位縣令一個月破了800件,而且不求任何迴報!消息傳到京城,皇上很高興,表彰了這位縣令,還批評了其他縣令,讓他們學習這位一個月破800件案子的縣令。這位破了800件案子的縣令就是在進行競爭,他在讓別的縣令顯得遜色!”
聽了朱標的小故事,朱元璋沒有馬上迴答。
他第一個念頭是:真有縣令一個月能破800件案子?
那豈不是隨時隨地都在解決民眾問題?
這樣的縣令,真是個好官啊!
朱元璋樸實的心裏,對朱標故事裏的這種競爭充滿了好感!
“這種競爭挺好的!我很喜歡!”朱元璋評價了這個小故事。
朱標則苦笑了一聲,這在他的預料之內。
“不過標兒,你怎麽知道這些的?”朱元璋好奇地看向朱標。
這種競爭的概念,朱元璋以前沒聽說過,也不記得教過朱標。
“這些曹炳麟說的。”朱標笑著答道。
朱元璋微微驚訝。又是大同府的人,這事跟朱桂有關係?
朱標接著說:“曹大人說他被小十三的競爭給嚇怕了。小十三既然無條件地在縣令間製造壓力,那我猜小十三現在所做的這些,也可以看作是在無條件地給藩王施壓!”
朱元璋一愣,隨即想到故事中那個一個月能破800件案子的人,不會是朱桂吧?
這讓朱元璋感到既好笑又無奈。
但一想到朱桂當前的所為,他又忍不住歎了口氣。
“如果小十三那應該是真的。”朱元璋輕輕歎息。
朱桂以藩王身份在斷案上勝過縣令,這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競爭方式。
但如今朱桂想在藩王中競爭,卻用的是建設基礎產業鏈的方法。
朱元璋不認為朱桂能攤開這麽大的場麵,這其中的困難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應付的。
“確實不一樣了。”朱標說,“小十三打算以工業區為基礎,大力開發煤炭業,但大明不止大同有煤。據說工業區還產鋼鐵,這些鋼鐵運往全國各地,肯定會產生不少運輸費用。在這種費用的影響下,小十三的產品價格會比本地的鋼鐵高很多,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朱標明白朱元璋的顧慮,補充道。
朱元璋邊聽邊點頭,不愧是大明太子,分析得有理有據。但世事無絕對,朱元璋又補充說:“標兒,你說的也不全對,小十三還有機會。隻要他的產品質量能超越他人,那點額外的成本就不算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