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朱標覺得這想法不太現實!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點點頭,話雖如此,但要想生產出超越他人的商品,談何容易?
朱標覺得這想法不太現實!
特別是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夏收,他更加為朱桂擔憂。
“父皇,要不要派個人去勸勸小十三?他現在的步子邁得太大了!萬一失敗,小十三的大同府財政恐怕會立刻垮掉!再過三個月就是夏收稅收的時候,到時候,大同府的財政一旦崩潰,拿不出銀子交稅,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朱標憂慮地說。
朱元璋聞言陷入沉思。
大明每年有兩次稅收,夏收和秋收。每年藩國的稅收也是他對藩王的一次考核,雖說是考核,其實他對藩王還算寬厚,每次稅收隻取三十分之一。
如今夏收在即,藩王中一顆新星如果因步伐過大導致夏收時繳不上稅,該如何是好?
朱元璋想了想,歎了口氣。
小十三啊,小十三,你怎麽淨給我出難題呢?
想了一會兒後,
朱元璋琢磨出了個法子,
那就是啥也不幹,袖手旁觀!
“小十三既然決定要跨這一步,咱們就不能拖他後腿啊!”
“這產業鏈要是成了,那是他的本事!不成嘛,夏天的收成就別想了。”
“他自己做的決定,得自己擔著!”
朱元璋說得正氣凜然。
朱標一聽,眼裏閃過一絲不忍,
“父皇,您再考慮考慮!幫幫小十三吧!”
作為大哥的朱標,再次站出來替弟弟說話。
可這迴,迎接他的是朱元璋不太高興的訓斥:
“藩國是藩王自己管的!”
“咱們要是指手畫腳幫小十三,別的藩王不樂意,對國家沒好處!”
“真要幫,也得等大同府的錢袋子徹底空了,再伸手!”
聽朱元璋這麽一說,朱標心裏的大石頭才算落地。
這麽解決,其實也不錯。
就是這次查稅,朱桂就沒啥勝算了。
不過朱標轉念一想,現在朱桂也不缺這點麵子,也就算了。
倆人聊到這裏,
朱元璋忽然想起什麽,笑著問朱標:
“對了,標兒,你來找我啥事兒?”
通常朱標不是有事不會找朱元璋,每次來都帶著問題。
“兒臣收到四弟他們的請示。”
“四弟他們說想在夏收前去小十三的大同府,學習怎麽造火車。”
朱標拱手,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這四弟,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這次要去大同府學造火車的藩王一共四位,
分別是燕王朱棣、晉王朱棡、齊王朱榑和秦王朱樉,都是熟麵孔了。
“行,那就讓他們夏收前過去吧。”
朱元璋聽了點點頭,
但眉頭不經意間鎖了鎖。
雖說朱元璋對哪個藩王,想罰就罰,想罵就拎到京城打一頓,
尤其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挨打的時候,那叫聲真是淒慘!
但現在五個藩王要聚在大同府,
自己又不可能親自過去。
朱元璋覺得為了避免出什麽亂子,得派個能壓得住場的人去。
這種人,眼前就有一個。
“標兒,他們幾個兄弟湊一塊兒了,你也跟著去吧。”
朱元璋笑眯眯地說。
朱標聽了,苦笑起來。
他大概猜到朱元璋讓自己去的原因,
就是怕這幾個藩王聚一起不幹好事!
可自己去了,那幾個兄弟恐怕就不自在了,兩邊都別扭。
再說朱標也相信這幾個兄弟不會胡來。
於是朱標推辭了。
朱標翅膀硬了啊,竟然敢推托了。
但朱元璋仔細一想,
這點小事不算什麽,
畢竟朱標時不時還敢頂嘴呢。
好吧,那就算了。
“父皇如果想找人盯著四弟他們,兒臣推薦老將霍匡去。”
“霍匡現在正好閑在家裏,聽說他對小十三的事也挺感興趣的,相信他不會拒絕。”
朱標拒絕後,又提了個建議。
“霍匡?”
想了想後,
朱元璋覺得派霍匡去,肯定能穩住局麵,那些藩王也不敢胡鬧。
於是便答應了。
“好吧,那就讓霍匡過去。”
朱元璋點點頭,定了下來。
畢竟剛從朱標那裏知道,
朱桂這是在故意挑起藩王之間的競爭。
如果朱棣他們這些藩王能在朱桂的帶領下,也爭起來,看誰能把自己的藩國治理得更好,
簡直就是朱元璋夢寐以求的畫麵!
……
時間如梭,
轉瞬之間,
莊稼瘋長,麥子已抽出穗子,
夏天到了!
這段日子裏,工業區終於建成了。
剪彩那天,
朱桂請了曹炳麟來剪彩。
曹炳麟作為大同府知縣來到後,
看到工業區那直衝雲霄的鋼鐵煙囪、錯落有致的管道和棱角分明的新廠房,
當場就跪了!
然後,曹炳麟可能是太震撼或太激動,整個剪彩過程都抖個不停。
雖然看曹炳麟出糗挺逗樂,
可樂完之後,朱桂也麵臨自己的難題,
一個很實際的難題!
他沒錢了!
現在的朱桂窮得叮當響!
工業區建設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日常維護還要不少錢!
再加上衛隊、鐵路等開支,
冬天一過,
民間對暖氣和煤炭需求減少,
其他地方也能種菜了,農業大棚的優勢不再,
朱桂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
最危急時,工業區快建好時,朱桂連一兩銀子都掏不出來。
還好朱桂讓人拿些現代工藝的次品——玻璃去京城賣,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工業區的建設才勉強完成。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
工業區完美竣工!
這天,
朱桂正指揮著上百工人,把以前小廠的機器搬到新廠房。
他想讓工業區早日全速運轉!
隻要動起來,就有希望迴本!
夜幕降臨,工業區一切準備就緒,朱桂長舒一口氣。
朱標覺得這想法不太現實!
特別是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夏收,他更加為朱桂擔憂。
“父皇,要不要派個人去勸勸小十三?他現在的步子邁得太大了!萬一失敗,小十三的大同府財政恐怕會立刻垮掉!再過三個月就是夏收稅收的時候,到時候,大同府的財政一旦崩潰,拿不出銀子交稅,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朱標憂慮地說。
朱元璋聞言陷入沉思。
大明每年有兩次稅收,夏收和秋收。每年藩國的稅收也是他對藩王的一次考核,雖說是考核,其實他對藩王還算寬厚,每次稅收隻取三十分之一。
如今夏收在即,藩王中一顆新星如果因步伐過大導致夏收時繳不上稅,該如何是好?
朱元璋想了想,歎了口氣。
小十三啊,小十三,你怎麽淨給我出難題呢?
想了一會兒後,
朱元璋琢磨出了個法子,
那就是啥也不幹,袖手旁觀!
“小十三既然決定要跨這一步,咱們就不能拖他後腿啊!”
“這產業鏈要是成了,那是他的本事!不成嘛,夏天的收成就別想了。”
“他自己做的決定,得自己擔著!”
朱元璋說得正氣凜然。
朱標一聽,眼裏閃過一絲不忍,
“父皇,您再考慮考慮!幫幫小十三吧!”
作為大哥的朱標,再次站出來替弟弟說話。
可這迴,迎接他的是朱元璋不太高興的訓斥:
“藩國是藩王自己管的!”
“咱們要是指手畫腳幫小十三,別的藩王不樂意,對國家沒好處!”
“真要幫,也得等大同府的錢袋子徹底空了,再伸手!”
聽朱元璋這麽一說,朱標心裏的大石頭才算落地。
這麽解決,其實也不錯。
就是這次查稅,朱桂就沒啥勝算了。
不過朱標轉念一想,現在朱桂也不缺這點麵子,也就算了。
倆人聊到這裏,
朱元璋忽然想起什麽,笑著問朱標:
“對了,標兒,你來找我啥事兒?”
通常朱標不是有事不會找朱元璋,每次來都帶著問題。
“兒臣收到四弟他們的請示。”
“四弟他們說想在夏收前去小十三的大同府,學習怎麽造火車。”
朱標拱手,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這四弟,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這次要去大同府學造火車的藩王一共四位,
分別是燕王朱棣、晉王朱棡、齊王朱榑和秦王朱樉,都是熟麵孔了。
“行,那就讓他們夏收前過去吧。”
朱元璋聽了點點頭,
但眉頭不經意間鎖了鎖。
雖說朱元璋對哪個藩王,想罰就罰,想罵就拎到京城打一頓,
尤其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挨打的時候,那叫聲真是淒慘!
但現在五個藩王要聚在大同府,
自己又不可能親自過去。
朱元璋覺得為了避免出什麽亂子,得派個能壓得住場的人去。
這種人,眼前就有一個。
“標兒,他們幾個兄弟湊一塊兒了,你也跟著去吧。”
朱元璋笑眯眯地說。
朱標聽了,苦笑起來。
他大概猜到朱元璋讓自己去的原因,
就是怕這幾個藩王聚一起不幹好事!
可自己去了,那幾個兄弟恐怕就不自在了,兩邊都別扭。
再說朱標也相信這幾個兄弟不會胡來。
於是朱標推辭了。
朱標翅膀硬了啊,竟然敢推托了。
但朱元璋仔細一想,
這點小事不算什麽,
畢竟朱標時不時還敢頂嘴呢。
好吧,那就算了。
“父皇如果想找人盯著四弟他們,兒臣推薦老將霍匡去。”
“霍匡現在正好閑在家裏,聽說他對小十三的事也挺感興趣的,相信他不會拒絕。”
朱標拒絕後,又提了個建議。
“霍匡?”
想了想後,
朱元璋覺得派霍匡去,肯定能穩住局麵,那些藩王也不敢胡鬧。
於是便答應了。
“好吧,那就讓霍匡過去。”
朱元璋點點頭,定了下來。
畢竟剛從朱標那裏知道,
朱桂這是在故意挑起藩王之間的競爭。
如果朱棣他們這些藩王能在朱桂的帶領下,也爭起來,看誰能把自己的藩國治理得更好,
簡直就是朱元璋夢寐以求的畫麵!
……
時間如梭,
轉瞬之間,
莊稼瘋長,麥子已抽出穗子,
夏天到了!
這段日子裏,工業區終於建成了。
剪彩那天,
朱桂請了曹炳麟來剪彩。
曹炳麟作為大同府知縣來到後,
看到工業區那直衝雲霄的鋼鐵煙囪、錯落有致的管道和棱角分明的新廠房,
當場就跪了!
然後,曹炳麟可能是太震撼或太激動,整個剪彩過程都抖個不停。
雖然看曹炳麟出糗挺逗樂,
可樂完之後,朱桂也麵臨自己的難題,
一個很實際的難題!
他沒錢了!
現在的朱桂窮得叮當響!
工業區建設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日常維護還要不少錢!
再加上衛隊、鐵路等開支,
冬天一過,
民間對暖氣和煤炭需求減少,
其他地方也能種菜了,農業大棚的優勢不再,
朱桂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
最危急時,工業區快建好時,朱桂連一兩銀子都掏不出來。
還好朱桂讓人拿些現代工藝的次品——玻璃去京城賣,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工業區的建設才勉強完成。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
工業區完美竣工!
這天,
朱桂正指揮著上百工人,把以前小廠的機器搬到新廠房。
他想讓工業區早日全速運轉!
隻要動起來,就有希望迴本!
夜幕降臨,工業區一切準備就緒,朱桂長舒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