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這些人可能理解不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前是我錯怪你了,是我的不對!\"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朱元璋緩緩說道!
此話一出,
現場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氣。
朱棣與齊王紛紛驚異地望著朱桂。
他們沒想到朱桂竟讓朱元璋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讓步,甚至讓父皇道歉!
以前能做到這種地步的,隻有朱標!
實際上,現在朱元璋看著頂撞自己的朱桂,心中想起的也是朱標。
以前朱元璋最寵愛朱標,但對其他皇子還是相當嚴厲的。
當然,朱元璋對其他皇子也有愛。
不然,當初朱桂取得成就時,朱元璋也不會力排眾議,決定重賞朱桂!
可如今朱桂取得成就後,不僅沒有得到獎賞,反而被懷疑造假稅款。
這讓朱元璋的老臉不禁一陣尷尬。
自己這“老糊塗蛋”的綽號,
似乎也不冤枉。
但朱元璋不想在此事上繼續糾纏。
於是朱元璋轉而問道:
\"小十三,再給我說說,你怎麽想到能把那個代理權賣到六千萬兩銀子的?\"
剛才曹炳麟的話,朱元璋聽得似懂非懂,還有些模糊。
所以他想聽聽,全程策劃者朱桂親自為自己解釋一番。
\"好,那我就來說說。\"
朱桂笑了笑。
剛才朱元璋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是個老糊塗蛋,倒是出乎朱桂的預料。
於是朱桂也不再糾結,
而是開始講述自己售賣代理權理念的來源。
\"說起來,其實很簡單。\"
\"因為我相信我的產品質優價廉,一上市就能壓倒同類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商人隻要與我合作,就能輕易擊敗競爭對手。\"
\"所以,選擇合適的商人就成了關鍵,販賣代理權的想法也應運而生。\"
朱桂滔滔不絕,
將自己的思路過程解釋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聽後心中震撼不已。
他深深看了一眼朱桂。
朱元璋有些意外,自己的這個兒子除了是個發明家,
在商業手腕上竟然也如此熟練!
最讓人讚歎的是,
即便朱桂公開展示了這種商業手段,別人也模仿不來!
因為朱桂的產品質量實在太好了!
像高質量的鋼鐵、水泥、焦炭等,隻有朱桂能生產。
這群商人們既知道商品的質量上乘,也相信將來能賺迴來!
所以商人們才願意花大價錢購買代理權!
有產品質量這道門檻在,
那些想效仿朱桂,通過販賣代理權發家致富的人就隻能望洋興歎了!
想到這,朱元璋欣慰地看向朱桂說:
\"論經商天賦,諸多皇子中,你稱得上第一!\"
雖然朱元璋的政策重農抑商,
但朱元璋輕視商人的原因,是他們不從事生產,隻知投機取巧賺錢。
因此,朱元璋才鄙視那些商人。
但朱桂不同…… 朱桂不僅僅是做生意的行家,他還擅長發明創造,他的發明讓幹活的人效率翻了好幾番。
這樣多才多藝的朱桂,朱元璋怎能不喜歡呢?
不過,朱元璋一想起以前那些狡猾的商人,眉頭就不自覺地擰了起來,於是他提醒朱桂:
“做生意和當官不一樣,官員們因為你是大明朝的皇子,不敢不對你好。”
“可我聽說,大明朝的商人都機靈得很,你可別被他們的花言巧語蒙蔽了。”
盡管朱桂發明了不少東西,賺的錢比大明朝一年的稅還要多,但朱元璋覺得,在那些老奸巨猾的商人麵前,朱桂可能會吃虧。
朱桂聽了心裏暖烘烘的。
父子倆雖然會爭吵,但一旦誤會解開,他們總能為對方著想。
“父皇您放心好了,”朱桂自信滿滿地笑道,
“在這個生意模式裏,他們是經銷商,而我是唯一的生產商。”
“定價權、人事權都在我手裏,基本上我說了算。”
“就算那些商人聯手反對,我大不了換個聽話的團隊,不必擔心。”
朱桂之所以這麽有底氣,原因很簡單:
他的商品在大明朝獨此一家,別人都模仿不來!
因此,作為唯一的生產商,朱桂的地位穩如磐石!
這話一出口,朱元璋眼中閃過一抹詫異。
朱桂對商業模式和經銷商的描繪,讓朱元璋感到格外熟悉。
這就像他自己治理朝政一樣,他說了算,不聽話的就換人!
朱元璋想到這,笑容更加燦爛。
咱們的小十三簡直就是我的翻版啊。
這一套操作,簡直如出一轍!
完美的對應上了!
一旁的朱棣和朱榑聽著父子二人的對話,都愣住了。
沒聽錯吧?
小十三真的賺了六千萬兩白銀?
看父子倆交流,似乎是通過賣一種叫“經銷權”的東西,賣出了六千萬兩白銀!
兩人聽得一頭霧水!
就算聽了朱桂的解釋,他們也完全不懂什麽是“經銷權”!
更不懂為何這東西能賣六千萬兩白銀!
朱棣和朱榑不急,等朱元璋不在時私下問朱桂就好。
朱元璋聽著朱桂的解釋,心情也漸漸放鬆了下來。
有朱桂這樣能幹的藩王,朱元璋真是省心極了。
本來他是要問責朱桂的,結果發現朱桂不僅沒濫用職權,還真的賺了六千萬兩白銀!
這讓朱元璋既眼紅又欣慰。
如果不是親兒子,朱元璋都要“打土豪”了。
但隨後,
朱元璋迴想起火車經過時沿途的破敗景象,臉色微變!
現在稅收的問題解釋清楚了,
但關於火車沿線民宅受損的事情,朱桂還沒給出合理解釋!
朱元璋立刻向朱桂問道:
“還有一事我不太明白。”
“我在火車上看到沿途許多民房被拆,道路也被破壞,一片狼藉,這是為何?”
因為之前的氣氛緩和了,朱元璋的語氣也溫和了許多,隻想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朱棣和朱榑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他們和朱元璋一同過來,也看到了鐵路沿線的殘破,還以為是朱桂在大同胡鬧。
現在,似乎能聽到朱桂的解釋了?
麵對眾人的疑問,朱桂輕輕一笑,這正是他之前有所考慮的問題。
這實際上涉及到朱桂的一個大計劃。
但他覺得直接說,這些人可能理解不了。
既然朱元璋問了兩遍,不迴答顯然不行。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朱元璋緩緩說道!
此話一出,
現場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氣。
朱棣與齊王紛紛驚異地望著朱桂。
他們沒想到朱桂竟讓朱元璋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讓步,甚至讓父皇道歉!
以前能做到這種地步的,隻有朱標!
實際上,現在朱元璋看著頂撞自己的朱桂,心中想起的也是朱標。
以前朱元璋最寵愛朱標,但對其他皇子還是相當嚴厲的。
當然,朱元璋對其他皇子也有愛。
不然,當初朱桂取得成就時,朱元璋也不會力排眾議,決定重賞朱桂!
可如今朱桂取得成就後,不僅沒有得到獎賞,反而被懷疑造假稅款。
這讓朱元璋的老臉不禁一陣尷尬。
自己這“老糊塗蛋”的綽號,
似乎也不冤枉。
但朱元璋不想在此事上繼續糾纏。
於是朱元璋轉而問道:
\"小十三,再給我說說,你怎麽想到能把那個代理權賣到六千萬兩銀子的?\"
剛才曹炳麟的話,朱元璋聽得似懂非懂,還有些模糊。
所以他想聽聽,全程策劃者朱桂親自為自己解釋一番。
\"好,那我就來說說。\"
朱桂笑了笑。
剛才朱元璋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是個老糊塗蛋,倒是出乎朱桂的預料。
於是朱桂也不再糾結,
而是開始講述自己售賣代理權理念的來源。
\"說起來,其實很簡單。\"
\"因為我相信我的產品質優價廉,一上市就能壓倒同類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商人隻要與我合作,就能輕易擊敗競爭對手。\"
\"所以,選擇合適的商人就成了關鍵,販賣代理權的想法也應運而生。\"
朱桂滔滔不絕,
將自己的思路過程解釋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聽後心中震撼不已。
他深深看了一眼朱桂。
朱元璋有些意外,自己的這個兒子除了是個發明家,
在商業手腕上竟然也如此熟練!
最讓人讚歎的是,
即便朱桂公開展示了這種商業手段,別人也模仿不來!
因為朱桂的產品質量實在太好了!
像高質量的鋼鐵、水泥、焦炭等,隻有朱桂能生產。
這群商人們既知道商品的質量上乘,也相信將來能賺迴來!
所以商人們才願意花大價錢購買代理權!
有產品質量這道門檻在,
那些想效仿朱桂,通過販賣代理權發家致富的人就隻能望洋興歎了!
想到這,朱元璋欣慰地看向朱桂說:
\"論經商天賦,諸多皇子中,你稱得上第一!\"
雖然朱元璋的政策重農抑商,
但朱元璋輕視商人的原因,是他們不從事生產,隻知投機取巧賺錢。
因此,朱元璋才鄙視那些商人。
但朱桂不同…… 朱桂不僅僅是做生意的行家,他還擅長發明創造,他的發明讓幹活的人效率翻了好幾番。
這樣多才多藝的朱桂,朱元璋怎能不喜歡呢?
不過,朱元璋一想起以前那些狡猾的商人,眉頭就不自覺地擰了起來,於是他提醒朱桂:
“做生意和當官不一樣,官員們因為你是大明朝的皇子,不敢不對你好。”
“可我聽說,大明朝的商人都機靈得很,你可別被他們的花言巧語蒙蔽了。”
盡管朱桂發明了不少東西,賺的錢比大明朝一年的稅還要多,但朱元璋覺得,在那些老奸巨猾的商人麵前,朱桂可能會吃虧。
朱桂聽了心裏暖烘烘的。
父子倆雖然會爭吵,但一旦誤會解開,他們總能為對方著想。
“父皇您放心好了,”朱桂自信滿滿地笑道,
“在這個生意模式裏,他們是經銷商,而我是唯一的生產商。”
“定價權、人事權都在我手裏,基本上我說了算。”
“就算那些商人聯手反對,我大不了換個聽話的團隊,不必擔心。”
朱桂之所以這麽有底氣,原因很簡單:
他的商品在大明朝獨此一家,別人都模仿不來!
因此,作為唯一的生產商,朱桂的地位穩如磐石!
這話一出口,朱元璋眼中閃過一抹詫異。
朱桂對商業模式和經銷商的描繪,讓朱元璋感到格外熟悉。
這就像他自己治理朝政一樣,他說了算,不聽話的就換人!
朱元璋想到這,笑容更加燦爛。
咱們的小十三簡直就是我的翻版啊。
這一套操作,簡直如出一轍!
完美的對應上了!
一旁的朱棣和朱榑聽著父子二人的對話,都愣住了。
沒聽錯吧?
小十三真的賺了六千萬兩白銀?
看父子倆交流,似乎是通過賣一種叫“經銷權”的東西,賣出了六千萬兩白銀!
兩人聽得一頭霧水!
就算聽了朱桂的解釋,他們也完全不懂什麽是“經銷權”!
更不懂為何這東西能賣六千萬兩白銀!
朱棣和朱榑不急,等朱元璋不在時私下問朱桂就好。
朱元璋聽著朱桂的解釋,心情也漸漸放鬆了下來。
有朱桂這樣能幹的藩王,朱元璋真是省心極了。
本來他是要問責朱桂的,結果發現朱桂不僅沒濫用職權,還真的賺了六千萬兩白銀!
這讓朱元璋既眼紅又欣慰。
如果不是親兒子,朱元璋都要“打土豪”了。
但隨後,
朱元璋迴想起火車經過時沿途的破敗景象,臉色微變!
現在稅收的問題解釋清楚了,
但關於火車沿線民宅受損的事情,朱桂還沒給出合理解釋!
朱元璋立刻向朱桂問道:
“還有一事我不太明白。”
“我在火車上看到沿途許多民房被拆,道路也被破壞,一片狼藉,這是為何?”
因為之前的氣氛緩和了,朱元璋的語氣也溫和了許多,隻想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朱棣和朱榑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他們和朱元璋一同過來,也看到了鐵路沿線的殘破,還以為是朱桂在大同胡鬧。
現在,似乎能聽到朱桂的解釋了?
麵對眾人的疑問,朱桂輕輕一笑,這正是他之前有所考慮的問題。
這實際上涉及到朱桂的一個大計劃。
但他覺得直接說,這些人可能理解不了。
既然朱元璋問了兩遍,不迴答顯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