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造反已成必然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聽見乃兒不花的肺腑之言,麵上笑意更濃。
看來,這些策略還真管用。
同時,他暗自得意,自己已成功招撫了北元太尉,立下了大功!
若是能進一步利用乃兒不花的情報,再建新功,他在北伐中的功績必將超越其他皇子,無人能敵!
到時候,朱元璋的獎賞定不會少。
想著這些,朱棣努力克製住心中的激動,一臉認真地問乃兒不花:“我想了解北元近期的動向,無論何等情報,請務必告知。”
朱棣的提問雖然寬泛,但意圖明確——讓乃兒不花知無不言。
乃兒不花苦笑,果然如此。
但作為敗軍將領,他已無太多選擇。
他隨即詳細講述了北元內部的紛爭、可汗王庭的位置等機密。
這些信息讓朱棣眼前一亮,乃兒不花不愧是北元高官,知道這麽多隱秘。
知曉這些秘密後,朱棣感覺自己北伐奪魁的希望更大了。
“待北伐結束後,我的戰功定能超過小十三了!”朱棣心中暗喜。
這小子總不能在戰功上再跟我較勁吧?
之前在藩國內政上,朱棣一直被朱桂壓製,現在終於有機會在自己擅長的戰場上揚眉吐氣了。
正當朱棣思緒萬千時,乃兒不花忽然想起了什麽,說:“還有一事,據說迤都方麵得到消息,漠北深處出現了一支明軍,屠戮了一個有三萬多人的小部落。”
乃兒不花說到這裏,神情略顯無奈:“此事一出,迤都的丞相怒不可遏,派人調查卻毫無收獲,那支軍隊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
朱棣聞言,臉上露出了驚愕之色。
漠北出現了明軍,還屠戮了一個三萬人的草原部落?
但這顯然不是他麾下明軍的戰績!
難道是晉王朱棡的部隊?
轉念一想,他又否定了這一猜測。以朱棡的本事,怎敢深入漠北,更別說做出這般大膽之舉。
對他而言,在草原上不迷路已是萬幸。
乃兒不花察覺到朱棣的異樣,便問道:“難道那支明軍不屬於燕王?”
朱棣麵色凝重地搖搖頭:“不是我們的。”
這非己之功,朱棣自然不會貪取。
乃兒不花一怔,又說:“那應該是其他明軍部隊了。”
“據我離開迤都前獲得的信息,有人推測那次屠殺行動的明軍人數不超過萬人。”
朱棣聽到這個關鍵點,精神為之一振。
不超過萬人的明軍部隊,消滅了三萬草原勇士!
北伐大軍中,除了自己,誰還能率領如此規模的軍隊?
瞬間,朱棣恍然大悟!
據他所知,朱桂的親衛隊不過五千餘人,正是不超過萬人的編製!
難道是朱桂?!
剛剛浮現出這個念頭,朱棣就發現自己無法擺脫這一猜測,越來越相信這事出自朱桂之手。
可一個不通兵法的普通藩王,怎能創造出如此震撼的戰績?莫非朱桂是隱藏的軍事奇才?
盡管心中驚訝不已,但考慮到乃兒不花還在場,朱棣強作鎮定。
“天色已晚,您在此逗留恐引迤都疑慮。”
朱棣滿臉關懷地對乃兒不花說。乃兒不花並非立即投誠,按朱桂的計劃,他應迴到迤都後再帶領部眾一同歸順。
朱棣對乃兒不花是否會反悔並不擔憂,因為他有信心能再次平定任何叛亂。
乃兒不花已無反意,聽朱棣一提醒,也覺得在理。
雙方約定好投降的具體時間後,乃兒不花便離開了軍帳。
乃兒不花走後,朱棣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震驚之情。
他緊握著案幾,全身陷入深深的沉思。
一想到那支三萬人的草原部落可能被朱桂所滅,朱棣的眼睛瞪得老大!
雖然他也曾疑惑過是他人所為,但屠戮三萬草原勇士非同小可,需要足夠的軍力。
而根據乃兒不花所述,行兇者軍力不超過萬人,這指向了唯一可能的人選——朱桂!
晉王朱棡麾下兵馬數萬,卻對乃兒不花的消息一無所知,這實在讓人意外。
換言之,當眾人都以為朱桂已失蹤之時,朱桂極有可能不動聲色間,一舉消滅了一個擁有數萬人的草原部落!
“嘶——!”
一想到這份功績出自昔日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朱桂之手,朱棣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對於名將,這樣的勝利或許平常,但對於一個初次領兵的新秀將領而言,這戰績無疑是驚人的強悍!
即便三萬草原部落不可能全是戰士,但這畢竟是朱桂的首次領軍!
他初次揮師,便能以少勝多,擊潰力量懸殊的草原部落,難道真是天生的將才?
“來人!”
朱棣思緒至此,震撼之餘更感不安,遂在營帳外高聲唿喚。
畢竟他的消息源自乃兒不花,這說明北元已開始關注朱桂的行蹤,若是北元調動兵馬包圍朱桂,對孤軍深入的他們而言,無疑是極端兇險!
“燕王殿下!”
朱棣話音剛落,便有士兵入帳聽命。
“命令我軍斥候,全力以赴尋找代王行蹤,一旦發現,即刻帶他來見我!”
朱棣神情凝重,下達命令,心急如焚,隻想盡快找到朱桂。北元已然察覺大明軍隊深入其腹地,意味著朱桂正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然朱棣不知,此時朱桂已悄然接近北元汗庭。
在派遣斥候尋找朱桂後,朱棣再次思慮片刻,喚來傳令兵,命其將朱桂殲滅三萬餘人草原部落的消息報告給朱元璋。這前線的戰報,自然要向大明皇帝匯報。
一切安排妥當,朱棣總算稍感寬慰。
至於孤軍深入的朱桂能否安然度過此關,隻能聽天由命了。
但他相信,朱元璋得知朱桂的壯舉,定會震驚且倍感欣慰!
懷著這般思緒,朱棣穿著厚重的皮衣走出帥帳,凝視草原深處的夜空,眼神深遠。
雖然表麵平靜,內心卻激動不已。
不遠處,陶光嘯含笑而立。
得知那三萬餘人的慘敗或為朱桂所為時,他毫無驚訝。
在陶光嘯眼中,朱桂未來的造反已成必然。
今日的戰績,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
對於朱桂展露的軍事才能,陶光嘯非但無絲毫反感,反而暗自欣喜。
看來,這些策略還真管用。
同時,他暗自得意,自己已成功招撫了北元太尉,立下了大功!
若是能進一步利用乃兒不花的情報,再建新功,他在北伐中的功績必將超越其他皇子,無人能敵!
到時候,朱元璋的獎賞定不會少。
想著這些,朱棣努力克製住心中的激動,一臉認真地問乃兒不花:“我想了解北元近期的動向,無論何等情報,請務必告知。”
朱棣的提問雖然寬泛,但意圖明確——讓乃兒不花知無不言。
乃兒不花苦笑,果然如此。
但作為敗軍將領,他已無太多選擇。
他隨即詳細講述了北元內部的紛爭、可汗王庭的位置等機密。
這些信息讓朱棣眼前一亮,乃兒不花不愧是北元高官,知道這麽多隱秘。
知曉這些秘密後,朱棣感覺自己北伐奪魁的希望更大了。
“待北伐結束後,我的戰功定能超過小十三了!”朱棣心中暗喜。
這小子總不能在戰功上再跟我較勁吧?
之前在藩國內政上,朱棣一直被朱桂壓製,現在終於有機會在自己擅長的戰場上揚眉吐氣了。
正當朱棣思緒萬千時,乃兒不花忽然想起了什麽,說:“還有一事,據說迤都方麵得到消息,漠北深處出現了一支明軍,屠戮了一個有三萬多人的小部落。”
乃兒不花說到這裏,神情略顯無奈:“此事一出,迤都的丞相怒不可遏,派人調查卻毫無收獲,那支軍隊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
朱棣聞言,臉上露出了驚愕之色。
漠北出現了明軍,還屠戮了一個三萬人的草原部落?
但這顯然不是他麾下明軍的戰績!
難道是晉王朱棡的部隊?
轉念一想,他又否定了這一猜測。以朱棡的本事,怎敢深入漠北,更別說做出這般大膽之舉。
對他而言,在草原上不迷路已是萬幸。
乃兒不花察覺到朱棣的異樣,便問道:“難道那支明軍不屬於燕王?”
朱棣麵色凝重地搖搖頭:“不是我們的。”
這非己之功,朱棣自然不會貪取。
乃兒不花一怔,又說:“那應該是其他明軍部隊了。”
“據我離開迤都前獲得的信息,有人推測那次屠殺行動的明軍人數不超過萬人。”
朱棣聽到這個關鍵點,精神為之一振。
不超過萬人的明軍部隊,消滅了三萬草原勇士!
北伐大軍中,除了自己,誰還能率領如此規模的軍隊?
瞬間,朱棣恍然大悟!
據他所知,朱桂的親衛隊不過五千餘人,正是不超過萬人的編製!
難道是朱桂?!
剛剛浮現出這個念頭,朱棣就發現自己無法擺脫這一猜測,越來越相信這事出自朱桂之手。
可一個不通兵法的普通藩王,怎能創造出如此震撼的戰績?莫非朱桂是隱藏的軍事奇才?
盡管心中驚訝不已,但考慮到乃兒不花還在場,朱棣強作鎮定。
“天色已晚,您在此逗留恐引迤都疑慮。”
朱棣滿臉關懷地對乃兒不花說。乃兒不花並非立即投誠,按朱桂的計劃,他應迴到迤都後再帶領部眾一同歸順。
朱棣對乃兒不花是否會反悔並不擔憂,因為他有信心能再次平定任何叛亂。
乃兒不花已無反意,聽朱棣一提醒,也覺得在理。
雙方約定好投降的具體時間後,乃兒不花便離開了軍帳。
乃兒不花走後,朱棣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震驚之情。
他緊握著案幾,全身陷入深深的沉思。
一想到那支三萬人的草原部落可能被朱桂所滅,朱棣的眼睛瞪得老大!
雖然他也曾疑惑過是他人所為,但屠戮三萬草原勇士非同小可,需要足夠的軍力。
而根據乃兒不花所述,行兇者軍力不超過萬人,這指向了唯一可能的人選——朱桂!
晉王朱棡麾下兵馬數萬,卻對乃兒不花的消息一無所知,這實在讓人意外。
換言之,當眾人都以為朱桂已失蹤之時,朱桂極有可能不動聲色間,一舉消滅了一個擁有數萬人的草原部落!
“嘶——!”
一想到這份功績出自昔日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朱桂之手,朱棣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對於名將,這樣的勝利或許平常,但對於一個初次領兵的新秀將領而言,這戰績無疑是驚人的強悍!
即便三萬草原部落不可能全是戰士,但這畢竟是朱桂的首次領軍!
他初次揮師,便能以少勝多,擊潰力量懸殊的草原部落,難道真是天生的將才?
“來人!”
朱棣思緒至此,震撼之餘更感不安,遂在營帳外高聲唿喚。
畢竟他的消息源自乃兒不花,這說明北元已開始關注朱桂的行蹤,若是北元調動兵馬包圍朱桂,對孤軍深入的他們而言,無疑是極端兇險!
“燕王殿下!”
朱棣話音剛落,便有士兵入帳聽命。
“命令我軍斥候,全力以赴尋找代王行蹤,一旦發現,即刻帶他來見我!”
朱棣神情凝重,下達命令,心急如焚,隻想盡快找到朱桂。北元已然察覺大明軍隊深入其腹地,意味著朱桂正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然朱棣不知,此時朱桂已悄然接近北元汗庭。
在派遣斥候尋找朱桂後,朱棣再次思慮片刻,喚來傳令兵,命其將朱桂殲滅三萬餘人草原部落的消息報告給朱元璋。這前線的戰報,自然要向大明皇帝匯報。
一切安排妥當,朱棣總算稍感寬慰。
至於孤軍深入的朱桂能否安然度過此關,隻能聽天由命了。
但他相信,朱元璋得知朱桂的壯舉,定會震驚且倍感欣慰!
懷著這般思緒,朱棣穿著厚重的皮衣走出帥帳,凝視草原深處的夜空,眼神深遠。
雖然表麵平靜,內心卻激動不已。
不遠處,陶光嘯含笑而立。
得知那三萬餘人的慘敗或為朱桂所為時,他毫無驚訝。
在陶光嘯眼中,朱桂未來的造反已成必然。
今日的戰績,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
對於朱桂展露的軍事才能,陶光嘯非但無絲毫反感,反而暗自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