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直追馬皇後了!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桂不僅捷足先登,解決北元之患,更是一舉端掉了敵方的老巢,汗庭不複存在!
二人心中暗歎,今後在軍事上恐怕要被朱桂遠遠甩在身後,淪為陪襯。
羞愧之餘,兩位王爺隻得默默收兵,迴歸京城,連言語間都透著幾分萎靡,不敢張揚。
文學治國不及朱桂,如今就連軍功也要甘拜下風,兩人眼前的道路似乎一片模糊,找不到方向。
---
京城南京,繁華之地。
北元可汗孛兒隻斤氏父子及其重臣的首級送達皇城,朱桂之名借由這份赫赫戰功,迅速傳遍大明江山的每一個角落。
無論官民,無人不曉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英名!
“你們聽說了嗎?北元餘孽被徹底鏟除了!”
“是啊!還聽說汗庭都被搗毀了,可汗的首級直接送到了南京城!”
“嘶——!敵方可汗的首級居然送到了京城?到底是我大明哪位將領立的功?”
“嘿,你這就孤陋寡聞了,不是將軍,是陛下的十三子代王的傑作!”
“什麽?滅北元可汗的竟是藩王的手筆?”
“不止呢,還聽說代王除掉了北元太子和眾多大臣!”
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驚歎之聲此起彼伏。
如此多的北元高層被鏟除,簡直像是將北元的頂層建築一掃而空!
人們無不驚歎,一位藩王竟能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戰果,實屬罕見!
更有好事者言及:
“聽說陛下召代王進京受賞,他卻屢屢推托,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此言一出,眾人又陷入遐想之中。
代王剛剛建功,便婉拒聖旨,難道是功高自傲?
皇帝將會如何應對,引人揣測。
---
而在大同府,離工業區不遠的河流下遊,朱桂立於小丘之上,目睹衛隊協助百姓遷移。
此處,是他選定的新型工廠地址,一家前所未有的化工廠即將在此崛起!
因朱桂的壯舉,完成了係統內的競爭任務,收獲係統贈送的完整化工技術體係,故而他著手選址建廠。
這也是他遲遲未赴京城的真正原因。
選址謹慎,朱桂考慮周全。
河流下遊最適合化工廠,既滿足大量用水需求,又能將廢水引流,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因此,朱桂還特意安排百姓遷往新區,此地十裏的範圍內,再無尋常人家。
他力求將化工廠對民眾生活的幹擾降至最低。
地點既定,遷民工作完成,工廠建設隨即啟動。
在係統的圖紙與物資支持下,化工廠的落成指日可待。
朱桂更期待化肥與強力炸藥的誕生,預感那將是另一場轟動。
當然,朱桂的雄心不僅僅局限於化工廠。
他經由工業區,還搗鼓出蒸汽火車,大小參照貨車設計。
對於汽車輪胎,他發明了橡膠材質,讓明朝的車輛也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飛馳,甚至在傳說中的秋名山留下印記。
冬至將至,萬事俱備,朱桂終決定前往京城。
京城接到消息,一片沸騰。
朱桂終結北元高層,卻遲遲未受封賞,一直駐足大同。
而今,他的到來無疑牽動了萬千目光,百姓們紛紛放下手中活計,拭手圍觀,聚集於京城北門,隻待一睹風采。
“小十三,終於願意見父皇了。”朱標立於迎賓隊列之前,眺望北方,感慨萬千。
他此次代表朱元璋,親自迎接朱桂。
不僅如此,隨朱標而來的,還有眾多大明的文武高官,陣容龐大。
朱標內心複雜,畢竟當初是他建議朱桂班師迴朝,而朱桂拖延時日,令他好奇這段時間朱桂究竟在醞釀何等秘密。
但不論如何,得知朱桂真的歸來,朱標的喜悅溢於言表。
正當朱標沉思之際,一陣驚唿打斷了他的思緒。
“快看,那邊是什麽?!”
朱標循聲望去,隻見北方官道上,數十輛龐大的鐵輪巨獸正疾速駛向京城!
百姓們從未目睹如此奇觀,驚歎與驚慌交織,不少人嚇得四散奔逃。
唯有朱標,臉上露出苦笑,他猜這必是朱桂的傑作無疑。
果然,隨著這些鋼鐵巨獸的逼近,朱標清晰可見,它們皆由蒸汽驅動,而目前唯有朱桂掌握了蒸汽機技術。
.這些無疑又是朱桂的新創造!
車後拖曳著巨大的車廂,氣勢非凡。
朱標雖有所猜測,但當朱桂打開蒸汽車窗,揮手邀他上車時,他仍不免心頭一緊。
這個小十三,總能帶來驚喜!
隨後,在百官與百姓的驚歎聲中,朱標登上了蒸汽火車。甫一坐定,便覺體驗非凡,舒適非常。
---
南京皇宮之內。
朱元璋在殿門外徘徊,目光不時投向宮門。
他雖派朱標迎接朱桂,但內心的焦灼並未減退,不自覺地每行幾步便向宮門方向張望。
“唉。”
朱元璋左盼右盼,朱桂的身影卻遲遲未現,不由得深深歎了口氣,心裏那關於北伐的千千萬萬疑雲,就等著朱桂來給他一一解開呢。
可朱桂就像是人間蒸發,硬是沒個影兒。
這下可真把朱元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心想著,早知如此,自己也該出門迎一迎,這樣一來,不就能早點問個明白了,何至於在宮裏枯等?
正當朱元璋心中的煩躁難以自製之際,
宮門外,一個小跑而入的錦衣衛,邊跑還邊高聲喊道:“陛下,代王殿下到了!”
一聽這話,朱元璋緊鎖的眉頭忽地舒展開來。
這小子,總算是來了!
先前膽兒肥了,竟敢放他老爹鴿子!
朱元璋心裏打定了主意,待會兒見了朱桂,先詐他一詐,問問為何不遵詔迴應天府,倒是在大同府耽擱這麽久。
至於北伐中,他是如何一舉端掉北元指揮中樞的英勇事跡,留待日後詳談。
想及此,朱元璋的心情平複不少。
“嗯,我知道了。”他微笑著對那氣喘籲籲的錦衣衛說,仿佛剛才那個心急如焚的人不是他一般。
“陛下不去瞧瞧嗎?外麵可熱鬧了。”錦衣衛作為朱元璋的心腹,見他心情好轉,便也笑眯眯地提議道。
二人心中暗歎,今後在軍事上恐怕要被朱桂遠遠甩在身後,淪為陪襯。
羞愧之餘,兩位王爺隻得默默收兵,迴歸京城,連言語間都透著幾分萎靡,不敢張揚。
文學治國不及朱桂,如今就連軍功也要甘拜下風,兩人眼前的道路似乎一片模糊,找不到方向。
---
京城南京,繁華之地。
北元可汗孛兒隻斤氏父子及其重臣的首級送達皇城,朱桂之名借由這份赫赫戰功,迅速傳遍大明江山的每一個角落。
無論官民,無人不曉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英名!
“你們聽說了嗎?北元餘孽被徹底鏟除了!”
“是啊!還聽說汗庭都被搗毀了,可汗的首級直接送到了南京城!”
“嘶——!敵方可汗的首級居然送到了京城?到底是我大明哪位將領立的功?”
“嘿,你這就孤陋寡聞了,不是將軍,是陛下的十三子代王的傑作!”
“什麽?滅北元可汗的竟是藩王的手筆?”
“不止呢,還聽說代王除掉了北元太子和眾多大臣!”
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驚歎之聲此起彼伏。
如此多的北元高層被鏟除,簡直像是將北元的頂層建築一掃而空!
人們無不驚歎,一位藩王竟能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戰果,實屬罕見!
更有好事者言及:
“聽說陛下召代王進京受賞,他卻屢屢推托,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此言一出,眾人又陷入遐想之中。
代王剛剛建功,便婉拒聖旨,難道是功高自傲?
皇帝將會如何應對,引人揣測。
---
而在大同府,離工業區不遠的河流下遊,朱桂立於小丘之上,目睹衛隊協助百姓遷移。
此處,是他選定的新型工廠地址,一家前所未有的化工廠即將在此崛起!
因朱桂的壯舉,完成了係統內的競爭任務,收獲係統贈送的完整化工技術體係,故而他著手選址建廠。
這也是他遲遲未赴京城的真正原因。
選址謹慎,朱桂考慮周全。
河流下遊最適合化工廠,既滿足大量用水需求,又能將廢水引流,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因此,朱桂還特意安排百姓遷往新區,此地十裏的範圍內,再無尋常人家。
他力求將化工廠對民眾生活的幹擾降至最低。
地點既定,遷民工作完成,工廠建設隨即啟動。
在係統的圖紙與物資支持下,化工廠的落成指日可待。
朱桂更期待化肥與強力炸藥的誕生,預感那將是另一場轟動。
當然,朱桂的雄心不僅僅局限於化工廠。
他經由工業區,還搗鼓出蒸汽火車,大小參照貨車設計。
對於汽車輪胎,他發明了橡膠材質,讓明朝的車輛也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飛馳,甚至在傳說中的秋名山留下印記。
冬至將至,萬事俱備,朱桂終決定前往京城。
京城接到消息,一片沸騰。
朱桂終結北元高層,卻遲遲未受封賞,一直駐足大同。
而今,他的到來無疑牽動了萬千目光,百姓們紛紛放下手中活計,拭手圍觀,聚集於京城北門,隻待一睹風采。
“小十三,終於願意見父皇了。”朱標立於迎賓隊列之前,眺望北方,感慨萬千。
他此次代表朱元璋,親自迎接朱桂。
不僅如此,隨朱標而來的,還有眾多大明的文武高官,陣容龐大。
朱標內心複雜,畢竟當初是他建議朱桂班師迴朝,而朱桂拖延時日,令他好奇這段時間朱桂究竟在醞釀何等秘密。
但不論如何,得知朱桂真的歸來,朱標的喜悅溢於言表。
正當朱標沉思之際,一陣驚唿打斷了他的思緒。
“快看,那邊是什麽?!”
朱標循聲望去,隻見北方官道上,數十輛龐大的鐵輪巨獸正疾速駛向京城!
百姓們從未目睹如此奇觀,驚歎與驚慌交織,不少人嚇得四散奔逃。
唯有朱標,臉上露出苦笑,他猜這必是朱桂的傑作無疑。
果然,隨著這些鋼鐵巨獸的逼近,朱標清晰可見,它們皆由蒸汽驅動,而目前唯有朱桂掌握了蒸汽機技術。
.這些無疑又是朱桂的新創造!
車後拖曳著巨大的車廂,氣勢非凡。
朱標雖有所猜測,但當朱桂打開蒸汽車窗,揮手邀他上車時,他仍不免心頭一緊。
這個小十三,總能帶來驚喜!
隨後,在百官與百姓的驚歎聲中,朱標登上了蒸汽火車。甫一坐定,便覺體驗非凡,舒適非常。
---
南京皇宮之內。
朱元璋在殿門外徘徊,目光不時投向宮門。
他雖派朱標迎接朱桂,但內心的焦灼並未減退,不自覺地每行幾步便向宮門方向張望。
“唉。”
朱元璋左盼右盼,朱桂的身影卻遲遲未現,不由得深深歎了口氣,心裏那關於北伐的千千萬萬疑雲,就等著朱桂來給他一一解開呢。
可朱桂就像是人間蒸發,硬是沒個影兒。
這下可真把朱元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心想著,早知如此,自己也該出門迎一迎,這樣一來,不就能早點問個明白了,何至於在宮裏枯等?
正當朱元璋心中的煩躁難以自製之際,
宮門外,一個小跑而入的錦衣衛,邊跑還邊高聲喊道:“陛下,代王殿下到了!”
一聽這話,朱元璋緊鎖的眉頭忽地舒展開來。
這小子,總算是來了!
先前膽兒肥了,竟敢放他老爹鴿子!
朱元璋心裏打定了主意,待會兒見了朱桂,先詐他一詐,問問為何不遵詔迴應天府,倒是在大同府耽擱這麽久。
至於北伐中,他是如何一舉端掉北元指揮中樞的英勇事跡,留待日後詳談。
想及此,朱元璋的心情平複不少。
“嗯,我知道了。”他微笑著對那氣喘籲籲的錦衣衛說,仿佛剛才那個心急如焚的人不是他一般。
“陛下不去瞧瞧嗎?外麵可熱鬧了。”錦衣衛作為朱元璋的心腹,見他心情好轉,便也笑眯眯地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