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刊行推廣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學》源於《禮記》,據說由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門徒共同編著,後來朱熹把它從《禮記》中單獨抽出來,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全文兩千多字。
朱桂覺得給這麽長的文章加標點不算難。
可當他望向朱楧他們幾個小皇子,隻見一張張小臉扭曲,表情比哭還難看。
朱桂不由得笑出了聲。
給小朋友們補課,朱桂還挺享受的,這算是一種另類的內卷吧。
接著,朱桂給朱楧他們講解了常用的標點符號用法,比如逗號、句號、感歎號、問號這些。
朱楧他們聽得生無可戀,講課的老師卻聽得目露精光。
同時,老師心裏盤算著,要是標點符號流傳出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估計大明朝的那些大儒,會連夜往各種書籍上加標點符號!
而且,每個人理解不同,他們的標點肯定五花八門。
他們不會認可別人標的標點!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加的標點最貼合原著,最正宗!
到時候,一場標點符號的大戰是在所難免了!
每一本書的標點符號正宗地位,都會有無數大儒去爭搶!
老師這麽一想,發現朱桂這簡直是引發了一個大事件!
正當老師這麽想著,朱楧可憐巴巴地看著朱元璋問:
“父皇,兒臣能不能拿迴去加標點啊?”
朱元璋眉頭一皺:
“拿迴去幹嘛?就在這裏,當著我的麵,用標點符號給《大學》做注解!”
但話說出口,朱元璋想起自己公務繁忙,又補了一句:
“就算我不盯著,也會派錦衣衛盯著你們完成這個任務!”
聽到這話,幾乎瞬間,朱楧和其他幾位皇子就用超級幽怨的眼神看向了朱桂。
這真是太痛苦了!
本來可以偷懶的,結果朱桂一來,就在他們中間掀起了競賽的風暴!
朱桂看到皇子們怨恨的眼神,如果眼神能殺人,他怕是早就倒下了千百迴了。
於是,眼看自己已經在皇子中引發了學習競爭,朱桂決定開溜。
“父皇,兒臣還有其他事情,先行告退!”
朱桂對著朱元璋拱手,沉聲說道。
再不走,怕是要被朱楧他們的眼神釘死在當場了!
“嗯,那你先走吧,我再監督這幾個小兔崽子學習一會兒。”
朱元璋連看都沒看朱桂,隻是衝著他揮揮手,視線繼續停留在苦思冥想給《大學》加標點的朱楧身上。
因為出身問題,朱元璋經常被讀書人在背後議論!
所以他渴望後代中能出一個厲害的讀書人,堵住那些背後的流言蜚語!
遺憾的是,朱標雖然仁慈有餘,但才學不夠,還不能讓海內大儒信服。
至於老二朱樉隻知道享樂,老三朱棡殘暴無情,老四朱棣,打仗倒是還行。
總而言之,朱元璋一個接一個看下來,沒有一個是讀書人才,更別提讓國內外大儒誠服了。
不過朱元璋總覺得,老朱家應該有個才學出眾的,撐撐門麵。
現在大號都培養失敗了,朱元璋隻能盯著朱楧這幾個“小號”來練級。
因此,朱元璋親自監督朱楧等人的學習。
但看了一會兒,他也覺得有點疲憊。
命令錦衣衛繼續監視後,朱元璋離開了。
大殿裏隻剩下一臉冷峻的錦衣衛,以及三個滿臉愁雲,還在不停加標點的小皇子們。
告別朱元璋後,朱桂其實也沒別的事,迴家整理一下化工體係的思路。
在大同府時,政務多得處理不完。
但在應天府,大明朝的心髒,朝廷官員眾多,各有分工,再加上朱元璋這顆喜歡小競爭的種子在,根本沒有朱桂插手政事的必要。
於是,朱桂樂得做自己的事情。
“化肥、烈性炸藥,得盡快搞出來!”
朱桂沉思著。
離朱標去世的日子越來越近,等朱標去世後,朝廷的局麵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時朱元璋還會不會重視自己,誰也說不準...
因此,朱桂沒打算依靠朱元璋來提升自己。
朱桂信奉的,唯有自己能夠操控的力量!
正當朱桂這麽琢磨的時候,他並不知曉,應天府裏已悄然掀起了標點符號使用的熱潮。
學識淵博的大儒們迅速察覺到標點符號的重要價值!
當然,憑空冒出來的標點符號本身並無價值可言!
但若將它們應用於各類經典著作之中,那便是無價之寶!
借助標點符號,人們可以對典籍中的文字進行斷句,使得聖賢們的著作成為傳達個人思想的媒介!
畢竟,即便是學富五車的大儒,僅憑口頭表述觀點,仍會遭遇質疑。
然而,若這位大儒能從自己加注標點的聖賢典籍中,引用一段經過自己處理,恰好契合其觀點的句子,又有誰能反駁呢?
誰敢反駁,豈不是在公然反對聖人?
應天府的大儒們均悟出了這一層含義。
掌握了典籍中標點符號的應用權,便是握住了言論的主導權!
一時間,大儒們紛紛陷入狂熱!
那一晚,應天府的大儒們燈火通明,加班加點地為典籍標注標點。
他們追求的並非文句流暢,而是如何利用標點斷句,讓典籍順應自己的思想!
結果,事情發展出乎朱桂的預料。
朱桂原想通過標點符號促進皇子們的學習競爭,卻未曾料到,標點符號的出現,也讓應天府眾多名噪一時的大儒陷入了激烈競爭!
這些年逾半百的大明大儒,不顧身體狀況,紛紛熬夜為典籍加上標點。
他們都想著,越早給典籍加上標點,就越早擁有對典籍的最終解釋權!
於是,大儒們變得異常狂熱,拚命熬夜,成為了“標點富豪”!
及至白日,有大儒拿著加注標點的典籍,打算向其他大儒炫耀時,猛然發現!
原來並非隻有自己一人熬夜為典籍加標點!
眾人相互查看對方加注的典籍,驚訝地發現很多地方標點的使用不盡相同。
這種不同無關對錯,而是許多人試圖借助給聖賢典籍加注標點,來用聖賢的話語表達自己的主張!
常言道,文章無第一,武藝無第二。
《大學》全文兩千多字。
朱桂覺得給這麽長的文章加標點不算難。
可當他望向朱楧他們幾個小皇子,隻見一張張小臉扭曲,表情比哭還難看。
朱桂不由得笑出了聲。
給小朋友們補課,朱桂還挺享受的,這算是一種另類的內卷吧。
接著,朱桂給朱楧他們講解了常用的標點符號用法,比如逗號、句號、感歎號、問號這些。
朱楧他們聽得生無可戀,講課的老師卻聽得目露精光。
同時,老師心裏盤算著,要是標點符號流傳出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估計大明朝的那些大儒,會連夜往各種書籍上加標點符號!
而且,每個人理解不同,他們的標點肯定五花八門。
他們不會認可別人標的標點!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加的標點最貼合原著,最正宗!
到時候,一場標點符號的大戰是在所難免了!
每一本書的標點符號正宗地位,都會有無數大儒去爭搶!
老師這麽一想,發現朱桂這簡直是引發了一個大事件!
正當老師這麽想著,朱楧可憐巴巴地看著朱元璋問:
“父皇,兒臣能不能拿迴去加標點啊?”
朱元璋眉頭一皺:
“拿迴去幹嘛?就在這裏,當著我的麵,用標點符號給《大學》做注解!”
但話說出口,朱元璋想起自己公務繁忙,又補了一句:
“就算我不盯著,也會派錦衣衛盯著你們完成這個任務!”
聽到這話,幾乎瞬間,朱楧和其他幾位皇子就用超級幽怨的眼神看向了朱桂。
這真是太痛苦了!
本來可以偷懶的,結果朱桂一來,就在他們中間掀起了競賽的風暴!
朱桂看到皇子們怨恨的眼神,如果眼神能殺人,他怕是早就倒下了千百迴了。
於是,眼看自己已經在皇子中引發了學習競爭,朱桂決定開溜。
“父皇,兒臣還有其他事情,先行告退!”
朱桂對著朱元璋拱手,沉聲說道。
再不走,怕是要被朱楧他們的眼神釘死在當場了!
“嗯,那你先走吧,我再監督這幾個小兔崽子學習一會兒。”
朱元璋連看都沒看朱桂,隻是衝著他揮揮手,視線繼續停留在苦思冥想給《大學》加標點的朱楧身上。
因為出身問題,朱元璋經常被讀書人在背後議論!
所以他渴望後代中能出一個厲害的讀書人,堵住那些背後的流言蜚語!
遺憾的是,朱標雖然仁慈有餘,但才學不夠,還不能讓海內大儒信服。
至於老二朱樉隻知道享樂,老三朱棡殘暴無情,老四朱棣,打仗倒是還行。
總而言之,朱元璋一個接一個看下來,沒有一個是讀書人才,更別提讓國內外大儒誠服了。
不過朱元璋總覺得,老朱家應該有個才學出眾的,撐撐門麵。
現在大號都培養失敗了,朱元璋隻能盯著朱楧這幾個“小號”來練級。
因此,朱元璋親自監督朱楧等人的學習。
但看了一會兒,他也覺得有點疲憊。
命令錦衣衛繼續監視後,朱元璋離開了。
大殿裏隻剩下一臉冷峻的錦衣衛,以及三個滿臉愁雲,還在不停加標點的小皇子們。
告別朱元璋後,朱桂其實也沒別的事,迴家整理一下化工體係的思路。
在大同府時,政務多得處理不完。
但在應天府,大明朝的心髒,朝廷官員眾多,各有分工,再加上朱元璋這顆喜歡小競爭的種子在,根本沒有朱桂插手政事的必要。
於是,朱桂樂得做自己的事情。
“化肥、烈性炸藥,得盡快搞出來!”
朱桂沉思著。
離朱標去世的日子越來越近,等朱標去世後,朝廷的局麵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時朱元璋還會不會重視自己,誰也說不準...
因此,朱桂沒打算依靠朱元璋來提升自己。
朱桂信奉的,唯有自己能夠操控的力量!
正當朱桂這麽琢磨的時候,他並不知曉,應天府裏已悄然掀起了標點符號使用的熱潮。
學識淵博的大儒們迅速察覺到標點符號的重要價值!
當然,憑空冒出來的標點符號本身並無價值可言!
但若將它們應用於各類經典著作之中,那便是無價之寶!
借助標點符號,人們可以對典籍中的文字進行斷句,使得聖賢們的著作成為傳達個人思想的媒介!
畢竟,即便是學富五車的大儒,僅憑口頭表述觀點,仍會遭遇質疑。
然而,若這位大儒能從自己加注標點的聖賢典籍中,引用一段經過自己處理,恰好契合其觀點的句子,又有誰能反駁呢?
誰敢反駁,豈不是在公然反對聖人?
應天府的大儒們均悟出了這一層含義。
掌握了典籍中標點符號的應用權,便是握住了言論的主導權!
一時間,大儒們紛紛陷入狂熱!
那一晚,應天府的大儒們燈火通明,加班加點地為典籍標注標點。
他們追求的並非文句流暢,而是如何利用標點斷句,讓典籍順應自己的思想!
結果,事情發展出乎朱桂的預料。
朱桂原想通過標點符號促進皇子們的學習競爭,卻未曾料到,標點符號的出現,也讓應天府眾多名噪一時的大儒陷入了激烈競爭!
這些年逾半百的大明大儒,不顧身體狀況,紛紛熬夜為典籍加上標點。
他們都想著,越早給典籍加上標點,就越早擁有對典籍的最終解釋權!
於是,大儒們變得異常狂熱,拚命熬夜,成為了“標點富豪”!
及至白日,有大儒拿著加注標點的典籍,打算向其他大儒炫耀時,猛然發現!
原來並非隻有自己一人熬夜為典籍加標點!
眾人相互查看對方加注的典籍,驚訝地發現很多地方標點的使用不盡相同。
這種不同無關對錯,而是許多人試圖借助給聖賢典籍加注標點,來用聖賢的話語表達自己的主張!
常言道,文章無第一,武藝無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