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得早做打算啊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管仲沒想到民眾如此熱情,隻好解釋說朱桂的五千人已足夠。
未能從軍的百姓雖感遺憾,卻在心中默默為朱桂的部隊祈禱,
願他們凱旋而歸!
---
應天府內,
朱元璋躺在床上,額頭上敷著濕毛巾,顯得病態虛弱。
朱允炆的行為讓老朱大為光火。
在老朱看來,作為大明未來的儲君,朱允炆應當學習權謀之術。
可惱人的是,
朱允炆遊曆大同府一圈,竟隻學了開挖掘機的技能!
老朱恨不得給朱允炆幾個耳光,質問他身為未來的皇帝,為何要學這種體力活?
體力勞動,能勝任者眾多,何需未來的皇帝親力親為?!
也正因為朱允炆學錯了東西,
朱元璋為他鋪設的道路……
讓朱允炆在官員們跟前大放異彩,好提升他名聲的打算,就這麽打了水漂。
現在別說讓他風光無限了,
朱允炆對挖掘機的癡迷,倒讓他在官員們眼中成了個失魂落魄的病人!
連帶著朱元璋的臉麵也跟著丟了一地!
要是老朱知道了,
大明朝不光有個愛玩挖掘機的皇孫,後世還有個癡迷木工的不靠譜皇帝,
怕不是要氣得背過氣去!
不過老朱眼下還蒙在鼓裏,所以還能勉強穩住心神。
“皇孫呢?”
“早朝後,皇孫跑哪兒去了?”
病榻上的朱元璋挪開了敷在額頭的濕巾,轉而向身邊的太監詢問。
那太監瞅著因朱允炆而憔悴的朱元璋,一時不敢言語。
“說吧,不管他幹什麽去了,我都不怪你。”
朱元璋察覺到太監的遲疑,眉頭一皺,隨即許下了承諾。
話音剛落,太監連忙迴答:
“啟稟陛下,皇孫開著挖掘機去建電站了。”
一聽這話,
朱元璋登時氣血翻湧!
喉嚨一陣發甜,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這小子!
真是要活活氣死我啊!
我隻想讓你將來繼承大統,成為大明的皇帝,
你倒好,還惦記著那挖掘機?
還去建電站?!
這哪是你一個皇孫該幹的活兒?!
看樣子,這個接班人算是指望不上了!
可朱允炆的身份擺在那裏,就算他不成器,
除非他沒了,否則儲君之位也輪不到別人。
這讓朱元璋的頭疼愈發嚴重!
立儲,這關乎國家的大事,讓朱元璋深感力不從心!
正當朱元璋頭疼之際,
一名錦衣衛帶著邊疆的消息走來。
“陛下!”
“左軍都督僉事劉真上書,西域使者前來朝拜大明,卻在哈梅裏屢遭阻撓!”
“同時,哈梅裏派人刺殺了西域使者,視我大明如無物!”
“劉真請求陛下示下,該如何處置此事。”
聽著錦衣衛帶來的消息,
朱元璋的怒火再次被點燃!
自家孫子氣我也就算了,
哈梅裏算個什麽東西?
竟敢攔截殺害來朝見我大明的使者?
真當我大明無人?
“傳旨,即刻命劉真出兵討伐哈梅裏,把他們的首領頭顱給我提來!”
略一思量,朱元璋果斷下令。
“遵旨!”
錦衣衛聞言,連忙拱手告退。
朱元璋也隨之長舒了一口氣。
剛才心中的憋悶一掃而空,哈梅裏算是撞在了槍口上,
讓朱元璋的心情暢快不少。
不過,朱元璋要攻打哈梅裏,並非僅僅因為其殺害了西域使者,
更主要的是哈梅裏不再聽話了。
哈梅裏所在的地理位置,對於大明與西域各國的商貿往來至關重要,
這條路暢通,不僅能促進邊境城鎮的經濟發展,還能加強與中亞國家的貿易聯係,是個關鍵的商業通道。
也正因為如此,哈梅裏所在的河西走廊成了各方爭奪的熱點,
那裏盤踞著大小勢力,哈梅裏是其中最大的一股。
如今哈梅裏竟敢主動挑釁,朱元璋便想借此機會清除包括哈梅裏在內的所有障礙,
也算為朱桂打通陸上絲綢之路掃清一些障礙。
但讓朱元璋不解的是,
他聽說朱桂已派兵駐紮西域各國,必然要經過哈梅裏,
怎麽沒聽說哈梅裏和朱桂那邊有過衝突?
不過朱元璋也沒多想,
不管之前有沒有矛盾,待左軍都督僉事劉真率兵一到,
那裏自然不會再有矛盾存在了。
……
哈梅裏城中,
此時,哈梅裏的大王納忽裏及其王子別兒怯帖木兒等重臣齊聚王宮,
他們圍成一圈,眼前堆滿了寶物。
有人拿著肥皂,有人捧著化妝品,還有人抓著水泥和複合肥料。
眾人望著手中的物品,無不嘖嘖稱奇。
“大明不愧是大明,竟能造出這麽多稀奇古怪的好東西!”
“而且這些東西都特別實用!”
“肥皂用來洗澡,化妝品能讓人變美!水泥能蓋房修路!最絕的是那複合肥,能增加糧食產量!”
眾人在讚歎大明物產豐富的同時,有了解這些物品的人在一旁講解。
納忽裏等人的眼神越發閃亮!
從這簡單的描述中,他們就能感受到這些都是寶貝!
“早就聽說明朝商隊帶到西域的東西都是精品!”
“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納忽裏感慨道。
以前納忽裏隻是聽說,從未親自體驗過這些神奇的東西。
由於朱桂那裏的產量有限,首先要滿足大同府,其次是整個大明,
之後才輪到賣給大明以外的國家,比如西域的王公貴族。
也因此,賣給西域的貨物價格高昂。
納忽裏曾詢過價,但價格之高讓他望而卻步,心裏卻癢癢的。
於是手下給他出了個主意:
“既然買不起,何不直接去搶?
這可是無本萬利的買賣啊!”
白拿東西,不掏腰包,轉手還能賣給西域換銀子,這買賣劃算。
納忽裏一拍大腿,說幹就幹,手腳麻利地幹了票大的,為免後患,連根拔起,一個不留。
在納忽裏眼中,河西走廊這地界,人少地多,順手牽羊不算新鮮。
明朝就算想找茬,一時半會兒也摸不到他的門上來。
可納忽裏萬沒想到,朱桂早把錦衣衛撒出去,跟草原上的鷹似的。
這不,他剛動手,消息就飛一樣傳給了朱桂和韓信,兩邊人馬火速往這兒趕。
未能從軍的百姓雖感遺憾,卻在心中默默為朱桂的部隊祈禱,
願他們凱旋而歸!
---
應天府內,
朱元璋躺在床上,額頭上敷著濕毛巾,顯得病態虛弱。
朱允炆的行為讓老朱大為光火。
在老朱看來,作為大明未來的儲君,朱允炆應當學習權謀之術。
可惱人的是,
朱允炆遊曆大同府一圈,竟隻學了開挖掘機的技能!
老朱恨不得給朱允炆幾個耳光,質問他身為未來的皇帝,為何要學這種體力活?
體力勞動,能勝任者眾多,何需未來的皇帝親力親為?!
也正因為朱允炆學錯了東西,
朱元璋為他鋪設的道路……
讓朱允炆在官員們跟前大放異彩,好提升他名聲的打算,就這麽打了水漂。
現在別說讓他風光無限了,
朱允炆對挖掘機的癡迷,倒讓他在官員們眼中成了個失魂落魄的病人!
連帶著朱元璋的臉麵也跟著丟了一地!
要是老朱知道了,
大明朝不光有個愛玩挖掘機的皇孫,後世還有個癡迷木工的不靠譜皇帝,
怕不是要氣得背過氣去!
不過老朱眼下還蒙在鼓裏,所以還能勉強穩住心神。
“皇孫呢?”
“早朝後,皇孫跑哪兒去了?”
病榻上的朱元璋挪開了敷在額頭的濕巾,轉而向身邊的太監詢問。
那太監瞅著因朱允炆而憔悴的朱元璋,一時不敢言語。
“說吧,不管他幹什麽去了,我都不怪你。”
朱元璋察覺到太監的遲疑,眉頭一皺,隨即許下了承諾。
話音剛落,太監連忙迴答:
“啟稟陛下,皇孫開著挖掘機去建電站了。”
一聽這話,
朱元璋登時氣血翻湧!
喉嚨一陣發甜,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這小子!
真是要活活氣死我啊!
我隻想讓你將來繼承大統,成為大明的皇帝,
你倒好,還惦記著那挖掘機?
還去建電站?!
這哪是你一個皇孫該幹的活兒?!
看樣子,這個接班人算是指望不上了!
可朱允炆的身份擺在那裏,就算他不成器,
除非他沒了,否則儲君之位也輪不到別人。
這讓朱元璋的頭疼愈發嚴重!
立儲,這關乎國家的大事,讓朱元璋深感力不從心!
正當朱元璋頭疼之際,
一名錦衣衛帶著邊疆的消息走來。
“陛下!”
“左軍都督僉事劉真上書,西域使者前來朝拜大明,卻在哈梅裏屢遭阻撓!”
“同時,哈梅裏派人刺殺了西域使者,視我大明如無物!”
“劉真請求陛下示下,該如何處置此事。”
聽著錦衣衛帶來的消息,
朱元璋的怒火再次被點燃!
自家孫子氣我也就算了,
哈梅裏算個什麽東西?
竟敢攔截殺害來朝見我大明的使者?
真當我大明無人?
“傳旨,即刻命劉真出兵討伐哈梅裏,把他們的首領頭顱給我提來!”
略一思量,朱元璋果斷下令。
“遵旨!”
錦衣衛聞言,連忙拱手告退。
朱元璋也隨之長舒了一口氣。
剛才心中的憋悶一掃而空,哈梅裏算是撞在了槍口上,
讓朱元璋的心情暢快不少。
不過,朱元璋要攻打哈梅裏,並非僅僅因為其殺害了西域使者,
更主要的是哈梅裏不再聽話了。
哈梅裏所在的地理位置,對於大明與西域各國的商貿往來至關重要,
這條路暢通,不僅能促進邊境城鎮的經濟發展,還能加強與中亞國家的貿易聯係,是個關鍵的商業通道。
也正因為如此,哈梅裏所在的河西走廊成了各方爭奪的熱點,
那裏盤踞著大小勢力,哈梅裏是其中最大的一股。
如今哈梅裏竟敢主動挑釁,朱元璋便想借此機會清除包括哈梅裏在內的所有障礙,
也算為朱桂打通陸上絲綢之路掃清一些障礙。
但讓朱元璋不解的是,
他聽說朱桂已派兵駐紮西域各國,必然要經過哈梅裏,
怎麽沒聽說哈梅裏和朱桂那邊有過衝突?
不過朱元璋也沒多想,
不管之前有沒有矛盾,待左軍都督僉事劉真率兵一到,
那裏自然不會再有矛盾存在了。
……
哈梅裏城中,
此時,哈梅裏的大王納忽裏及其王子別兒怯帖木兒等重臣齊聚王宮,
他們圍成一圈,眼前堆滿了寶物。
有人拿著肥皂,有人捧著化妝品,還有人抓著水泥和複合肥料。
眾人望著手中的物品,無不嘖嘖稱奇。
“大明不愧是大明,竟能造出這麽多稀奇古怪的好東西!”
“而且這些東西都特別實用!”
“肥皂用來洗澡,化妝品能讓人變美!水泥能蓋房修路!最絕的是那複合肥,能增加糧食產量!”
眾人在讚歎大明物產豐富的同時,有了解這些物品的人在一旁講解。
納忽裏等人的眼神越發閃亮!
從這簡單的描述中,他們就能感受到這些都是寶貝!
“早就聽說明朝商隊帶到西域的東西都是精品!”
“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納忽裏感慨道。
以前納忽裏隻是聽說,從未親自體驗過這些神奇的東西。
由於朱桂那裏的產量有限,首先要滿足大同府,其次是整個大明,
之後才輪到賣給大明以外的國家,比如西域的王公貴族。
也因此,賣給西域的貨物價格高昂。
納忽裏曾詢過價,但價格之高讓他望而卻步,心裏卻癢癢的。
於是手下給他出了個主意:
“既然買不起,何不直接去搶?
這可是無本萬利的買賣啊!”
白拿東西,不掏腰包,轉手還能賣給西域換銀子,這買賣劃算。
納忽裏一拍大腿,說幹就幹,手腳麻利地幹了票大的,為免後患,連根拔起,一個不留。
在納忽裏眼中,河西走廊這地界,人少地多,順手牽羊不算新鮮。
明朝就算想找茬,一時半會兒也摸不到他的門上來。
可納忽裏萬沒想到,朱桂早把錦衣衛撒出去,跟草原上的鷹似的。
這不,他剛動手,消息就飛一樣傳給了朱桂和韓信,兩邊人馬火速往這兒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