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我也被嚇得不輕!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不是嘛,我也被嚇得不輕!”
“總之,隻要平草原這事不是他幹的就好,萬一真是他,咱們的壓力又要加重一層了!!!”
“何止,估計那些武將們也得壓力山大。”
藩王們又恢複了談笑風生。
但也有不少藩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平定草原叛亂的不是朱桂,那他是通過什麽渠道得知朱棣要挨老朱的教訓呢???
朱桂既然能知道朱棣要挨揍,很可能也知道朱棣冒領了軍功。
可他是怎麽知道的呢???
藩王們心中疑惑。
但想不出答案,索性也不去費那個腦筋了。
燕王朱棣的居所內。
這些日子,陶光嘯一直貼身照料著朱棣。
寸步不離,夜以繼日。
加上老朱本就沒打算下狠手。
隻是讓朱棣受點皮肉之苦,長長記性。
於是,朱棣悠悠醒轉過來。
“殿下。”
陶光嘯見朱棣睜開了眼,連忙喚道。
朱棣躺在床上,沒有起身。
他轉頭看了看陶光嘯,又望向窗外。
“這些天外頭有什麽大事發生嗎???”
朱棣聲音微弱地問。
陶光嘯聞言,嘴角抽動了一下。
要說這些天最大的事,莫過於燕王冒領軍功了。
雖然朱元璋隻是教訓了朱棣一頓,沒正式下旨譴責。
因為老朱考慮到事已宣揚出去,加上朱棣身份特殊,是朱家皇室成員。
公開譴責朱棣冒領軍功,
等於公開扇朱棣耳光,
也是扇老朱自己的耳光。
所以老朱隻能冷處理,盡量不再提朱棣平草原叛亂的事。
沒想到燕王府這邊出了岔子,消息還是傳到了應天府。
一時間,
朱棣冒領軍功成了應天府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想到這兒,陶光嘯說:
“殿下,咱們燕王府現在是應天府最熱的話題了。”
一聽這話,
朱棣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抽了抽。
真是壞事傳千裏,好事不出門。
自己在順天府勤勉執政,也沒成過應天府的熱門。
結果這糗事,倒讓大家議論紛紛了!
“事已至此,就這樣吧。”
燕王朱棣長歎一口氣。
接著,他認真地看著陶光嘯,說:
“這次又是你自作主張,加上上次擅自派遣細作,你的擅自行動已經讓我受了兩次懲罰了。”
陶光嘯一時語塞。
朱棣說的是實話。
之前陶光嘯暗中給大同府派細作的事被朱桂察覺,
朱桂連同其他十位藩王一起,讓老朱下了處罰令。
朱棣也在其列。
如今,陶光嘯又自作主張攬功,幹出冒領軍功這等大逆不道的事,
立刻就被老朱發現了。
於是就有了朱棣被狠揍一頓的後果。
“屬下再也不敢了!”
陶光嘯撲通一聲跪下,滿臉愧疚地說。
朱棣微微點頭。
他想,事不過三,如果陶光嘯再這樣自作主張,
無論如何都要請他離開燕王府了。
“對了,你查清楚父皇是怎麽這麽快知道冒領軍功的事了嗎?”
朱棣心中琢磨起老朱那邊的情況,不禁好奇地問了起來。
在他看來,陶光嘯這假冒軍功的把戲確實粗陋,早晚得露餡兒。
可讓他意外的是,老朱這麽快就察覺了!!!
“確切的消息還沒查到。”
“但我猜,這事可能和代王有關聯。”
陶光嘯皺眉,提出了一個猜測。
和小十三有瓜葛?!
朱棣聞言,臉色一變。
這事兒怎麽又繞到朱桂頭上了???
他實在摸不著頭腦!
“詳細說說?”
朱棣興趣盎然地追問。
陶光嘯點點頭,解釋道:
“聽說滅了瓦剌和韃靼的那個漠北大漢,和大同府關係非同一般,兩方常有往來,於是有人猜是代王策反了那位大漢。”
盡管陶光嘯時刻不離朱棣左右,
燕王府的親信還是會外出打探消息。
因此,外界的風言風語他也略知一二。
“小十三策反了漠北大漢?”
朱棣一聽,腦袋嗡地一下。
漠北大漢拒見燕王府的使者,卻和大同府有交情?!
難道大漢平定瓦剌和韃靼,背後也是朱桂在操縱?
頭痛欲裂!
朱棣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朱桂在消滅了一個數萬人的女真部落後,竟還有餘力插手漠北事務。
而漠北,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他對此卻一無所知!
之前還想向漠北大漢示好?!
朱棣自嘲地想,自己真是可笑至極!
“我明白了。”
“你先退下吧,我想一個人靜靜。”
朱棣深吸一口氣,擺手示意。
陶光嘯望著朱棣那近乎絕望的神情,
也不禁歎了口氣。
說到底,還是朱桂給藩王們的壓力太大了!
特別是現在朱標病重,皇儲之位懸空,
所有藩王的目光都聚焦於此,
突然冒出個朱桂,各方麵實力遠超其他藩王,
這對藩王及其幕僚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壓力!
但陶光嘯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對付朱桂的好辦法,
尤其是在自己連續兩次出手都讓朱棣受罰的情況下,
他隻好乖乖閉嘴。
在代王朱桂的府邸裏,
朱桂並未因冒領軍功的事煩心,
他正忙著籌備老朱的壽宴。
這次是慶祝老朱六十五歲大壽,
不僅明朝各地官員、藩王會親自或派人參加,
連大明的152個朝貢國也都派了使節來賀。
這簡直就是某些帝王夢寐以求的萬國來朝之景。
然而,朱桂和老朱都沒料到,
在這關鍵時刻前夕,朱棣捅了個大簍子。
冒領軍功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連朝貢國的使節也看了一場好戲。
恐怕這些國家的使節私下裏沒少議論。
此時此刻,朱桂覺得必須有所行動。
他肩負著一種使命,
一種將大明打造為世界最強帝國的使命!
基於這份使命,朱桂絕不能讓冒領軍功這樣的醜聞成為壽宴的焦點。
他要幹票大的,讓世人忘掉這樁令皇室蒙羞的事。
“應天府的機場跑道建好了嗎?”
朱桂問剛進門的管仲。
朱桂離京後,曹炳麟留守大同府,
而朱桂為便於處理事務,便將管仲帶在身邊。
“都建好了,可供飛機起降。”
管仲麵帶微笑,如實匯報。
朱桂滿意地點點頭。
這就是他為老朱壽宴準備的大禮!
“總之,隻要平草原這事不是他幹的就好,萬一真是他,咱們的壓力又要加重一層了!!!”
“何止,估計那些武將們也得壓力山大。”
藩王們又恢複了談笑風生。
但也有不少藩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平定草原叛亂的不是朱桂,那他是通過什麽渠道得知朱棣要挨老朱的教訓呢???
朱桂既然能知道朱棣要挨揍,很可能也知道朱棣冒領了軍功。
可他是怎麽知道的呢???
藩王們心中疑惑。
但想不出答案,索性也不去費那個腦筋了。
燕王朱棣的居所內。
這些日子,陶光嘯一直貼身照料著朱棣。
寸步不離,夜以繼日。
加上老朱本就沒打算下狠手。
隻是讓朱棣受點皮肉之苦,長長記性。
於是,朱棣悠悠醒轉過來。
“殿下。”
陶光嘯見朱棣睜開了眼,連忙喚道。
朱棣躺在床上,沒有起身。
他轉頭看了看陶光嘯,又望向窗外。
“這些天外頭有什麽大事發生嗎???”
朱棣聲音微弱地問。
陶光嘯聞言,嘴角抽動了一下。
要說這些天最大的事,莫過於燕王冒領軍功了。
雖然朱元璋隻是教訓了朱棣一頓,沒正式下旨譴責。
因為老朱考慮到事已宣揚出去,加上朱棣身份特殊,是朱家皇室成員。
公開譴責朱棣冒領軍功,
等於公開扇朱棣耳光,
也是扇老朱自己的耳光。
所以老朱隻能冷處理,盡量不再提朱棣平草原叛亂的事。
沒想到燕王府這邊出了岔子,消息還是傳到了應天府。
一時間,
朱棣冒領軍功成了應天府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想到這兒,陶光嘯說:
“殿下,咱們燕王府現在是應天府最熱的話題了。”
一聽這話,
朱棣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抽了抽。
真是壞事傳千裏,好事不出門。
自己在順天府勤勉執政,也沒成過應天府的熱門。
結果這糗事,倒讓大家議論紛紛了!
“事已至此,就這樣吧。”
燕王朱棣長歎一口氣。
接著,他認真地看著陶光嘯,說:
“這次又是你自作主張,加上上次擅自派遣細作,你的擅自行動已經讓我受了兩次懲罰了。”
陶光嘯一時語塞。
朱棣說的是實話。
之前陶光嘯暗中給大同府派細作的事被朱桂察覺,
朱桂連同其他十位藩王一起,讓老朱下了處罰令。
朱棣也在其列。
如今,陶光嘯又自作主張攬功,幹出冒領軍功這等大逆不道的事,
立刻就被老朱發現了。
於是就有了朱棣被狠揍一頓的後果。
“屬下再也不敢了!”
陶光嘯撲通一聲跪下,滿臉愧疚地說。
朱棣微微點頭。
他想,事不過三,如果陶光嘯再這樣自作主張,
無論如何都要請他離開燕王府了。
“對了,你查清楚父皇是怎麽這麽快知道冒領軍功的事了嗎?”
朱棣心中琢磨起老朱那邊的情況,不禁好奇地問了起來。
在他看來,陶光嘯這假冒軍功的把戲確實粗陋,早晚得露餡兒。
可讓他意外的是,老朱這麽快就察覺了!!!
“確切的消息還沒查到。”
“但我猜,這事可能和代王有關聯。”
陶光嘯皺眉,提出了一個猜測。
和小十三有瓜葛?!
朱棣聞言,臉色一變。
這事兒怎麽又繞到朱桂頭上了???
他實在摸不著頭腦!
“詳細說說?”
朱棣興趣盎然地追問。
陶光嘯點點頭,解釋道:
“聽說滅了瓦剌和韃靼的那個漠北大漢,和大同府關係非同一般,兩方常有往來,於是有人猜是代王策反了那位大漢。”
盡管陶光嘯時刻不離朱棣左右,
燕王府的親信還是會外出打探消息。
因此,外界的風言風語他也略知一二。
“小十三策反了漠北大漢?”
朱棣一聽,腦袋嗡地一下。
漠北大漢拒見燕王府的使者,卻和大同府有交情?!
難道大漢平定瓦剌和韃靼,背後也是朱桂在操縱?
頭痛欲裂!
朱棣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朱桂在消滅了一個數萬人的女真部落後,竟還有餘力插手漠北事務。
而漠北,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他對此卻一無所知!
之前還想向漠北大漢示好?!
朱棣自嘲地想,自己真是可笑至極!
“我明白了。”
“你先退下吧,我想一個人靜靜。”
朱棣深吸一口氣,擺手示意。
陶光嘯望著朱棣那近乎絕望的神情,
也不禁歎了口氣。
說到底,還是朱桂給藩王們的壓力太大了!
特別是現在朱標病重,皇儲之位懸空,
所有藩王的目光都聚焦於此,
突然冒出個朱桂,各方麵實力遠超其他藩王,
這對藩王及其幕僚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壓力!
但陶光嘯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對付朱桂的好辦法,
尤其是在自己連續兩次出手都讓朱棣受罰的情況下,
他隻好乖乖閉嘴。
在代王朱桂的府邸裏,
朱桂並未因冒領軍功的事煩心,
他正忙著籌備老朱的壽宴。
這次是慶祝老朱六十五歲大壽,
不僅明朝各地官員、藩王會親自或派人參加,
連大明的152個朝貢國也都派了使節來賀。
這簡直就是某些帝王夢寐以求的萬國來朝之景。
然而,朱桂和老朱都沒料到,
在這關鍵時刻前夕,朱棣捅了個大簍子。
冒領軍功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連朝貢國的使節也看了一場好戲。
恐怕這些國家的使節私下裏沒少議論。
此時此刻,朱桂覺得必須有所行動。
他肩負著一種使命,
一種將大明打造為世界最強帝國的使命!
基於這份使命,朱桂絕不能讓冒領軍功這樣的醜聞成為壽宴的焦點。
他要幹票大的,讓世人忘掉這樁令皇室蒙羞的事。
“應天府的機場跑道建好了嗎?”
朱桂問剛進門的管仲。
朱桂離京後,曹炳麟留守大同府,
而朱桂為便於處理事務,便將管仲帶在身邊。
“都建好了,可供飛機起降。”
管仲麵帶微笑,如實匯報。
朱桂滿意地點點頭。
這就是他為老朱壽宴準備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