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怒氣瞬間煙消雲散。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論是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還是燕王朱棣,甚至是已立下赫赫戰功的朱桂,在朱元璋心中都不及朱標的分量。
因此,朱標一勸,加之看到朱標似乎有所好轉,老朱的怒氣瞬間煙消雲散。
“說起來,今天是我的壽辰,怎麽不見賀禮呢?”朱元璋甚至對著麵前的文武百官,使臣們,笑嗬嗬地問了起來。
話音剛落,四周觀禮的人群嘴角不禁微微抽動。
禮物早早就呈上了,禮部那兒也登記得清清楚楚。
但因皇上臉色不佳,大夥兒琢磨著少一事好過多一事,念禮的環節便省去了。
此刻,皇上要過目賀禮清單,眾人便依序補上這未竟的禮節。
“三佛齊國恭祝大明皇帝萬壽無疆!特獻南洋珍稀珍珠六十五粒!”
“撒馬爾罕國為大明皇帝祝壽!特製等身高天然玉石玉龍一座!”
“薩裏國敬賀大明皇帝壽辰,特贈……”
大明朝貢國的使者們一一報出自家的賀禮,多是本土的奇珍異寶。
三佛齊國靠海,自然獻上南洋的寶貴珍珠;
撒馬爾罕地多寶石美玉,便雕琢了玉龍以表敬意。
盡管禮物已交由禮部,各國使者僅是宣讀其名,也顯得格外賣力,暗地裏還藏著幾分較量之意,仿佛在比拚誰的禮物更珍貴,更有分量,都想在大明麵前博得更多青睞。
而大明這邊,眾人則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這麽多朝貢國?!”管仲隨朱桂在旁,聽聞一個個朝貢國的賀禮,不由驚歎出聲。
“大約一百五十二個。”朱桂迴應道。
“嘶——”管仲倒吸一口冷氣,眼中滿是震撼。
春秋時期,諸侯國最多也不過一百四十多個,而今這大明,光是朝貢國就有如此之多?
管仲忽然意識到,自己可能小瞧了這個新任職的國家。
大明的整體實力,恐怕遠超他原先所在的齊國。
“不必太過驚訝,其中不少國家規模也就相當於一個村子。”朱桂見管仲驚訝,笑著解釋道。
管仲聞言,雖稍感釋然,但仍難掩震驚。
他在大同府時,主要負責商務,對政事並不太上心。
如今猛然間看到大明的政治格局,讓他心生向往。
他迫不及待地想成為大明的丞相,那樣便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殿下。”管仲壓低聲音,對朱桂說,“聞大明太子病情沉重,一旦太子駕崩,必會另立儲君。若殿下未能當選,何不自立為王?起義前我為殿下籌謀,成功後我願為殿下執掌朝綱。”
朱桂聽罷,嘴角微抽。
這老先生真是大膽,竟勸我造反?
但這確實是朱桂心中所想。
“待真有需要時,再議不遲。”朱桂平靜地說。
管仲一聽,臉上頓時露出狂喜。朱桂並未拒絕,看來他也有所打算。
“好,到時候再議。”管仲也笑了,沒再深談此事。
番邦使臣的賀禮宣讀完畢,接下來輪到地方官和民間代表的獻禮。
自大明稅收激增,一月抵得上以往一年後,朱元璋給官員們漲了俸祿。
以往大明官員以工作繁重、薪酬微薄著稱,朱元璋曾認為為官本身就是最大的獎賞,故而薪酬不高,且對貪腐嚴懲不貸。
結果導致官員要麽勞累不堪卻囊中羞澀,要麽冒險貪汙,隨時可能遭殃。
但自朱桂在大同府推行“虎嘯文化”,官員雖忙,待遇卻大幅提升,工作積極性隨之高漲。
朱元璋見狀,本想改善全國官員待遇,無奈開支繁多,一時忘了此事。
直至稅收劇增,朱元璋才真正有錢實施改革,提高了官員待遇。
官員們對此感激不盡,此次獻禮,無不竭盡全力。
而大明百姓,近一年來感受到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便利了許多,加之朱元璋嚴厲打擊貪腐,百姓們便如往年一般,送上萬民傘、牌匾等物,雖非貴重財物,卻在人心、聲望上價值連城。
商人們的賀禮則較為世俗,一條成年馬大小的金龍,顯然是商界集資所贈。
過去一年,商人們在大明的庇護下賺得盆滿缽滿,這次也算出血本了。
最後,輪到藩王們報上賀禮。
首當其衝的是大哥朱標。
“咳咳……”朱標輕咳一聲,道:“身為長子,我先祝父皇壽宴圓滿,至於禮物,我想就免了,隻願父皇日後多加保重身體,莫要像孩兒這般。”
朱標並未準備禮物,他身患重病,即便有禮,父皇也不會接受。
況且,送禮難免引起攀比,即便藩王之間不比,外界也會比較。
他會比較哪份禮物更貴重,哪位藩王更誠心。
因此,朱標隻送了一句祝福。
“好,標兒這話父皇記下了。”朱元璋聞言微笑,點頭道。
他與朱標的父子情深,無需禮物證明。
“父皇萬歲!兒臣獻上《萬壽南極大興圖》、《蟠桃獻壽圖》、《群仙捧日圖》、《仙鹿圖》、《百鶴圖》、《群仙慶壽圖》!”秦王朱樉一口氣報出一堆畫作名稱,神情激動。這些都是他特意高價搜羅而來,隻為附庸風雅一番。
朱元璋聞言,眉頭輕輕一蹙。
“老二有心了。”他雖對這些圖沒什麽興趣,但畢竟是兒子的心意,便沒多言。
秦王朱樉見父親臉上並未露出歡喜之色,心中不免失落,默默坐迴原位。
“父皇萬壽無疆!兒臣獻上如意玉壽星、萬壽古銅鼎、竹壽星、獻桃紫晶仙人、仙翁玉水盛!”晉王朱棡緊接著起身,聲音洪亮地宣告。
與秦王不同,晉王的禮物更為繁複多樣,琳琅滿目。
朱元璋的眉頭再次微皺,他偏好實用之物,比如商人所贈的金龍,既賞心悅目,又可在國庫緊張時應急。
或是百姓的萬民傘、牌匾,以及朱標的貼心話語,這些都能讓他的心情變得愉悅,算是上乘的禮物。
相比之下,晉王的這份精心準備,倒不如直接換成實打實的金銀來得實在,畢竟轉賣這些還需費一番周折。
“老三有心,不錯。”
因此,朱標一勸,加之看到朱標似乎有所好轉,老朱的怒氣瞬間煙消雲散。
“說起來,今天是我的壽辰,怎麽不見賀禮呢?”朱元璋甚至對著麵前的文武百官,使臣們,笑嗬嗬地問了起來。
話音剛落,四周觀禮的人群嘴角不禁微微抽動。
禮物早早就呈上了,禮部那兒也登記得清清楚楚。
但因皇上臉色不佳,大夥兒琢磨著少一事好過多一事,念禮的環節便省去了。
此刻,皇上要過目賀禮清單,眾人便依序補上這未竟的禮節。
“三佛齊國恭祝大明皇帝萬壽無疆!特獻南洋珍稀珍珠六十五粒!”
“撒馬爾罕國為大明皇帝祝壽!特製等身高天然玉石玉龍一座!”
“薩裏國敬賀大明皇帝壽辰,特贈……”
大明朝貢國的使者們一一報出自家的賀禮,多是本土的奇珍異寶。
三佛齊國靠海,自然獻上南洋的寶貴珍珠;
撒馬爾罕地多寶石美玉,便雕琢了玉龍以表敬意。
盡管禮物已交由禮部,各國使者僅是宣讀其名,也顯得格外賣力,暗地裏還藏著幾分較量之意,仿佛在比拚誰的禮物更珍貴,更有分量,都想在大明麵前博得更多青睞。
而大明這邊,眾人則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這麽多朝貢國?!”管仲隨朱桂在旁,聽聞一個個朝貢國的賀禮,不由驚歎出聲。
“大約一百五十二個。”朱桂迴應道。
“嘶——”管仲倒吸一口冷氣,眼中滿是震撼。
春秋時期,諸侯國最多也不過一百四十多個,而今這大明,光是朝貢國就有如此之多?
管仲忽然意識到,自己可能小瞧了這個新任職的國家。
大明的整體實力,恐怕遠超他原先所在的齊國。
“不必太過驚訝,其中不少國家規模也就相當於一個村子。”朱桂見管仲驚訝,笑著解釋道。
管仲聞言,雖稍感釋然,但仍難掩震驚。
他在大同府時,主要負責商務,對政事並不太上心。
如今猛然間看到大明的政治格局,讓他心生向往。
他迫不及待地想成為大明的丞相,那樣便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殿下。”管仲壓低聲音,對朱桂說,“聞大明太子病情沉重,一旦太子駕崩,必會另立儲君。若殿下未能當選,何不自立為王?起義前我為殿下籌謀,成功後我願為殿下執掌朝綱。”
朱桂聽罷,嘴角微抽。
這老先生真是大膽,竟勸我造反?
但這確實是朱桂心中所想。
“待真有需要時,再議不遲。”朱桂平靜地說。
管仲一聽,臉上頓時露出狂喜。朱桂並未拒絕,看來他也有所打算。
“好,到時候再議。”管仲也笑了,沒再深談此事。
番邦使臣的賀禮宣讀完畢,接下來輪到地方官和民間代表的獻禮。
自大明稅收激增,一月抵得上以往一年後,朱元璋給官員們漲了俸祿。
以往大明官員以工作繁重、薪酬微薄著稱,朱元璋曾認為為官本身就是最大的獎賞,故而薪酬不高,且對貪腐嚴懲不貸。
結果導致官員要麽勞累不堪卻囊中羞澀,要麽冒險貪汙,隨時可能遭殃。
但自朱桂在大同府推行“虎嘯文化”,官員雖忙,待遇卻大幅提升,工作積極性隨之高漲。
朱元璋見狀,本想改善全國官員待遇,無奈開支繁多,一時忘了此事。
直至稅收劇增,朱元璋才真正有錢實施改革,提高了官員待遇。
官員們對此感激不盡,此次獻禮,無不竭盡全力。
而大明百姓,近一年來感受到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便利了許多,加之朱元璋嚴厲打擊貪腐,百姓們便如往年一般,送上萬民傘、牌匾等物,雖非貴重財物,卻在人心、聲望上價值連城。
商人們的賀禮則較為世俗,一條成年馬大小的金龍,顯然是商界集資所贈。
過去一年,商人們在大明的庇護下賺得盆滿缽滿,這次也算出血本了。
最後,輪到藩王們報上賀禮。
首當其衝的是大哥朱標。
“咳咳……”朱標輕咳一聲,道:“身為長子,我先祝父皇壽宴圓滿,至於禮物,我想就免了,隻願父皇日後多加保重身體,莫要像孩兒這般。”
朱標並未準備禮物,他身患重病,即便有禮,父皇也不會接受。
況且,送禮難免引起攀比,即便藩王之間不比,外界也會比較。
他會比較哪份禮物更貴重,哪位藩王更誠心。
因此,朱標隻送了一句祝福。
“好,標兒這話父皇記下了。”朱元璋聞言微笑,點頭道。
他與朱標的父子情深,無需禮物證明。
“父皇萬歲!兒臣獻上《萬壽南極大興圖》、《蟠桃獻壽圖》、《群仙捧日圖》、《仙鹿圖》、《百鶴圖》、《群仙慶壽圖》!”秦王朱樉一口氣報出一堆畫作名稱,神情激動。這些都是他特意高價搜羅而來,隻為附庸風雅一番。
朱元璋聞言,眉頭輕輕一蹙。
“老二有心了。”他雖對這些圖沒什麽興趣,但畢竟是兒子的心意,便沒多言。
秦王朱樉見父親臉上並未露出歡喜之色,心中不免失落,默默坐迴原位。
“父皇萬壽無疆!兒臣獻上如意玉壽星、萬壽古銅鼎、竹壽星、獻桃紫晶仙人、仙翁玉水盛!”晉王朱棡緊接著起身,聲音洪亮地宣告。
與秦王不同,晉王的禮物更為繁複多樣,琳琅滿目。
朱元璋的眉頭再次微皺,他偏好實用之物,比如商人所贈的金龍,既賞心悅目,又可在國庫緊張時應急。
或是百姓的萬民傘、牌匾,以及朱標的貼心話語,這些都能讓他的心情變得愉悅,算是上乘的禮物。
相比之下,晉王的這份精心準備,倒不如直接換成實打實的金銀來得實在,畢竟轉賣這些還需費一番周折。
“老三有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