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這麽一想,也就不奇怪了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自己又算什麽?
但這念頭一閃而過。
藍玉意識到,既然朱標押注朱桂,作為太子府核心的自己,自然也要隨之調整方向。
“代王殿下您若算苦命,那這世上就沒好運之人了。”藍玉先是對朱桂的話做了迴應,隨即拱手道,“太子殿下既然決定支持您,雖然我不知他為何如此打算,但既然是太子的決策,必有其道理。”
“日後您若有需要,盡管像從前找太子那樣找我。”
朱桂聽罷,笑了笑:“還是算了,我們不必過分親近。”
曆來,太子與實權將領交往是大忌,帝王最怕的就是被迫退居二線。
若是在唐朝,太子謀反頻發的年代,朱標與藍玉的結交,不知要招致多少猜忌。
即便是在漢朝,皇帝也不會允許太子與實權將領走得過近,以免瞬間被架空。
然而,朱元璋與朱標這對父子間卻有著罕見的信任,朱元璋甚至允許太子結交手握重兵的將軍,並為其組建班底。
若朱標真有異心,老朱說不定還會主動讓位。
這番景象,世間少有。
朱桂是個例外。
他從不覺得自己能在老朱心裏和朱標平起平坐,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哲學,朱桂壓根就沒打算和藍玉走得過近。
至少,表麵上得保持距離。
“哎?”藍玉一聽,愣住了。
何必交往太深?
難道朱桂看不上自己?
但轉念一想,藍玉明白了,恐怕是朱桂顧慮著朱元璋的態度。
藍玉不由得歎了口氣。朱標的這一場病,改變了許多事情。
他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將朱桂送到太子府門口,便轉身迴去照料朱標。
對藍玉而言,朱桂確實讓他的日子好過了許多,但他的立足之本,終究還是朱標。
因此,藍玉內心深處還是期盼著朱標能夠康複。
朱桂離開太子府,管仲正駕駛著一輛蒸汽汽車等候在外。
更讓朱桂意外的是,朱棣和陶光嘯竟也在車上。
“父皇不願看到藩王中一家獨大,私下找到我,希望我能成為你的對手,平衡勢力。”
“而且……”
朱棣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繼續道:
“而且,從父皇的話裏行間,似乎即使兄長不在了,父皇也有意立朱允炆為太子。”
此言一出,朱桂的眼神微縮。
朱允炆繼承大統?
那豈不是曆史重演,接下來便是那場“靖難”?
朱桂的臉上浮現出複雜的神色。
更讓朱桂感到詫異的是,朱棣竟然毫不隱瞞地將這一切告訴了他。
要知道,之前無論是朱元璋那裏,還是其他藩王,都巴望著朱棣和自己能鬥上一鬥。
朱桂甚至能隱約感覺到燕王府與自己的暗中較勁。
然而,自朱棣被朱元璋教訓一頓後,他反而主動示好起來。
這一點,實在耐人尋味。
朱桂深深地望了朱棣一眼。
此時,朱棣坐在蒸汽汽車的後座上,這輛車是朱桂模仿裏斯蒂龐克轎車設計的,車身漆黑,車頭寬大,內部按照前後兩排座位布局。
朱棣和陶光嘯並排坐在後排。
朱棣原本的輪椅則被丟在太子府門口,想必之後會有人送迴來。
他們選擇進車裏,或許是因為外麵的寒風讓人難以忍受。
而朱桂還未上車,他在車外聽見了朱棣的話,因內容太過驚人,朱桂在車門外愣了愣。
隨後,他看向陶光嘯。
陶光嘯一愣,隨即心領神會地打開車門,從前排座位下來,走向副駕駛的位置。
“殿下,燕王他一刻鍾前就到了。”朱桂步入後座,坐在朱棣身邊,這時,駕駛位上的管仲開口說道。
管仲一直在門外等朱桂,當陶光嘯帶著身體虛弱的朱棣要上車時,他也不好拒絕,隻能如此通知一聲。
“先開車迴住所吧。”朱桂點頭表示知曉,同時對管仲吩咐道。
管仲遵命,啟動了汽車。
於是,陶光嘯和管仲坐在前排,朱桂和朱棣坐在後座。
汽車緩緩行駛在應天府的水泥路上。
路旁的明朝百姓,有的對汽車已見怪不怪,但初入城的則一臉震驚,紛紛向知情者打聽,得知這是朱桂的傑作。
這些新進城的百姓瞬間驚呆了。
他們本是為了老朱的壽宴進城湊熱鬧,剛目睹了飛機劃過應天府上空,還看見了天空中的巨幅字跡,已經夠讓他們大開眼界了。
沒想到,朱桂除了飛機這樣的大家夥,還有如此精致的小汽車。
“這玩意坐著肯定比馬車舒服多了!”應天府的居民看著駛過的汽車,感歎道。
這些話,朱桂並未聽見。
他坐在後座,沒有開口。
即便朱棣主動示好,透露了幾條關鍵信息,朱桂依然保持著沉默。
車內一時陷入了寂靜。
在朱桂和朱棣沉默之時,前排的陶光嘯主動打破了沉默,笑著問管仲:
“聽說你叫管仲?這名字挺有意思。”
作為燕王府的首席謀士,陶光嘯對代王府朱桂的親信有所了解,包括曹炳麟、管仲、鮑叔牙和韓信。
曹炳麟在朱桂前往大同府前已是大同府縣令,其餘幾人據說是朱桂親自發掘的班底,各懷絕技。
對此,陶光嘯感到好奇。
首先,朱桂是如何在偏遠的大同府找到這些人才的?
更讓他不解的是,為何他們的名字都取自古人?
這是他們本名,還是朱桂後來改的?
現在,似乎有了答案。
“沒錯,我正是管仲。”管仲一邊開車,一邊平靜地迴答。
對管仲名字感到驚奇的,陶光嘯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所以他並不意外。
“你的名字是……”
陶光嘯卻顯得很驚訝,隨即問道。
管仲稍作停頓,解釋說:
“是代王殿下給我改的。”
早前,管仲的名字引起了不少爭議,朱桂便提出,說是他讓改的,這樣一來,非議便減少了許多,眾人也都能接受了。
“哦!原來如此!”陶光嘯恍然大悟。
朱桂那一幫親信改名換姓,確實容易讓人琢磨出點門道,就像是朱桂對他們寄予了某種特別的期望。
但這念頭一閃而過。
藍玉意識到,既然朱標押注朱桂,作為太子府核心的自己,自然也要隨之調整方向。
“代王殿下您若算苦命,那這世上就沒好運之人了。”藍玉先是對朱桂的話做了迴應,隨即拱手道,“太子殿下既然決定支持您,雖然我不知他為何如此打算,但既然是太子的決策,必有其道理。”
“日後您若有需要,盡管像從前找太子那樣找我。”
朱桂聽罷,笑了笑:“還是算了,我們不必過分親近。”
曆來,太子與實權將領交往是大忌,帝王最怕的就是被迫退居二線。
若是在唐朝,太子謀反頻發的年代,朱標與藍玉的結交,不知要招致多少猜忌。
即便是在漢朝,皇帝也不會允許太子與實權將領走得過近,以免瞬間被架空。
然而,朱元璋與朱標這對父子間卻有著罕見的信任,朱元璋甚至允許太子結交手握重兵的將軍,並為其組建班底。
若朱標真有異心,老朱說不定還會主動讓位。
這番景象,世間少有。
朱桂是個例外。
他從不覺得自己能在老朱心裏和朱標平起平坐,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哲學,朱桂壓根就沒打算和藍玉走得過近。
至少,表麵上得保持距離。
“哎?”藍玉一聽,愣住了。
何必交往太深?
難道朱桂看不上自己?
但轉念一想,藍玉明白了,恐怕是朱桂顧慮著朱元璋的態度。
藍玉不由得歎了口氣。朱標的這一場病,改變了許多事情。
他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將朱桂送到太子府門口,便轉身迴去照料朱標。
對藍玉而言,朱桂確實讓他的日子好過了許多,但他的立足之本,終究還是朱標。
因此,藍玉內心深處還是期盼著朱標能夠康複。
朱桂離開太子府,管仲正駕駛著一輛蒸汽汽車等候在外。
更讓朱桂意外的是,朱棣和陶光嘯竟也在車上。
“父皇不願看到藩王中一家獨大,私下找到我,希望我能成為你的對手,平衡勢力。”
“而且……”
朱棣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繼續道:
“而且,從父皇的話裏行間,似乎即使兄長不在了,父皇也有意立朱允炆為太子。”
此言一出,朱桂的眼神微縮。
朱允炆繼承大統?
那豈不是曆史重演,接下來便是那場“靖難”?
朱桂的臉上浮現出複雜的神色。
更讓朱桂感到詫異的是,朱棣竟然毫不隱瞞地將這一切告訴了他。
要知道,之前無論是朱元璋那裏,還是其他藩王,都巴望著朱棣和自己能鬥上一鬥。
朱桂甚至能隱約感覺到燕王府與自己的暗中較勁。
然而,自朱棣被朱元璋教訓一頓後,他反而主動示好起來。
這一點,實在耐人尋味。
朱桂深深地望了朱棣一眼。
此時,朱棣坐在蒸汽汽車的後座上,這輛車是朱桂模仿裏斯蒂龐克轎車設計的,車身漆黑,車頭寬大,內部按照前後兩排座位布局。
朱棣和陶光嘯並排坐在後排。
朱棣原本的輪椅則被丟在太子府門口,想必之後會有人送迴來。
他們選擇進車裏,或許是因為外麵的寒風讓人難以忍受。
而朱桂還未上車,他在車外聽見了朱棣的話,因內容太過驚人,朱桂在車門外愣了愣。
隨後,他看向陶光嘯。
陶光嘯一愣,隨即心領神會地打開車門,從前排座位下來,走向副駕駛的位置。
“殿下,燕王他一刻鍾前就到了。”朱桂步入後座,坐在朱棣身邊,這時,駕駛位上的管仲開口說道。
管仲一直在門外等朱桂,當陶光嘯帶著身體虛弱的朱棣要上車時,他也不好拒絕,隻能如此通知一聲。
“先開車迴住所吧。”朱桂點頭表示知曉,同時對管仲吩咐道。
管仲遵命,啟動了汽車。
於是,陶光嘯和管仲坐在前排,朱桂和朱棣坐在後座。
汽車緩緩行駛在應天府的水泥路上。
路旁的明朝百姓,有的對汽車已見怪不怪,但初入城的則一臉震驚,紛紛向知情者打聽,得知這是朱桂的傑作。
這些新進城的百姓瞬間驚呆了。
他們本是為了老朱的壽宴進城湊熱鬧,剛目睹了飛機劃過應天府上空,還看見了天空中的巨幅字跡,已經夠讓他們大開眼界了。
沒想到,朱桂除了飛機這樣的大家夥,還有如此精致的小汽車。
“這玩意坐著肯定比馬車舒服多了!”應天府的居民看著駛過的汽車,感歎道。
這些話,朱桂並未聽見。
他坐在後座,沒有開口。
即便朱棣主動示好,透露了幾條關鍵信息,朱桂依然保持著沉默。
車內一時陷入了寂靜。
在朱桂和朱棣沉默之時,前排的陶光嘯主動打破了沉默,笑著問管仲:
“聽說你叫管仲?這名字挺有意思。”
作為燕王府的首席謀士,陶光嘯對代王府朱桂的親信有所了解,包括曹炳麟、管仲、鮑叔牙和韓信。
曹炳麟在朱桂前往大同府前已是大同府縣令,其餘幾人據說是朱桂親自發掘的班底,各懷絕技。
對此,陶光嘯感到好奇。
首先,朱桂是如何在偏遠的大同府找到這些人才的?
更讓他不解的是,為何他們的名字都取自古人?
這是他們本名,還是朱桂後來改的?
現在,似乎有了答案。
“沒錯,我正是管仲。”管仲一邊開車,一邊平靜地迴答。
對管仲名字感到驚奇的,陶光嘯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所以他並不意外。
“你的名字是……”
陶光嘯卻顯得很驚訝,隨即問道。
管仲稍作停頓,解釋說:
“是代王殿下給我改的。”
早前,管仲的名字引起了不少爭議,朱桂便提出,說是他讓改的,這樣一來,非議便減少了許多,眾人也都能接受了。
“哦!原來如此!”陶光嘯恍然大悟。
朱桂那一幫親信改名換姓,確實容易讓人琢磨出點門道,就像是朱桂對他們寄予了某種特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