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也是他自己一手打造的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桂發令了。
另一邊,裏昂國的將軍領著軍隊小心地往前走。
隻要再走五百米,他們就能進入弓箭手的射程。
但他們不知道,再走一百米就會落入朱桂火槍隊的射程。
時間一點點過去,現場的緊張感達到了極點。
突然,火槍手全體出現在城牆之上。
“開火!讓他們再嚐嚐我們的厲害。”
隨著朱桂一聲令下,上百門大炮和火槍一齊發射。
“啊!”
一瞬間,納裏比亞的軍隊中傳來陣陣慘叫。
納裏比亞的軍隊頓時愣住了。
他們認得出,這是大明的火炮。
一時間,心中滿是憤怒。
為何裏昂國不把這個情況提前告知。
否則,他們也會有所準備,損失絕不會如此慘痛。
隨即,他帶著自己的士兵往後撤退。
他現在一刻也不想留在這裏。
既然你們不講情麵,就別怪我無情了。
“撤!這爛攤子留給裏昂國收拾吧。”
“迴去我一定要把這事稟告陛下,為我們犧牲的戰士討個公道。”
說完,他帶著士兵迅速後退。
裏昂國國王見狀,臉上也露出了驚恐之色。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舉動多麽愚蠢。
這下,真是捅了大簍子。
自己軍隊受損倒也罷了。
但這次受損的是納裏比亞國。
而且,造成如此損失的原因在於他自己。
見對方先鋒部隊撤退,朱桂立即下令出擊。
一隊裝甲車從營地衝出,每輛車上都裝有火炮。
望著這些龐然大物,裏昂國的士兵個個目瞪口呆。
“這究竟是什麽玩意兒!”
在眾人驚唿中,將軍下令立即撤退。
再往前走,隻會全軍覆沒。
裝甲車追擊了兩公裏才停下。
確認對方完全撤退後,也停止了追擊。
這時,納裏比亞國已返迴營地。
將軍怒氣衝衝來到裏昂國國王的帳篷前。
“陛下在哪!出來!今天必須給我們一個交代。”
見對方氣勢洶洶,裏昂國國王戰戰兢兢地走出來。
他滿臉堆笑地看著納裏比亞的將軍。
“嘿嘿,將軍這是怎麽了?”
“兩軍交戰有傷亡很正常,不必這麽大驚小怪。”
聽了這話,納裏比亞的將軍直接拔出佩劍。
“你這話什麽意思!”
“傷亡固然正常,但如果是因為指揮官故意隱瞞敵軍實力導致的傷亡,這樣的指揮官該死!”
“你為何要對我隱瞞對方的武器裝備!”
納裏比亞將軍此時已無法抑製內心的怒火。
聽了這話,裏昂國國王一時語塞。
帳篷裏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
“希望你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然這事沒完。”
“這裏的事我們不管了,告辭!”
說完,納裏比亞將軍帶著軍隊離開了。
望著援軍撤離,裏昂國國王直接癱倒在地。
他心裏清楚,這場仗,自己輸了。
不僅如此,還惹惱了納裏比亞國。
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虧大發了。
隨後,他帶領軍隊撤離了平原。
這一切都被朱桂的偵察兵看在眼裏。
確認對方徹底離開後,立刻報告給了朱桂。
“好!看來他們已經意識到結局,以後大概不會再來管這裏了。”
朱桂滿心歡喜地說。
至於裏昂國,他們接下來會有更大的麻煩。
但這已不重要,畢竟那不是朱桂的事。
他幾乎可以說確立了對這片平原的控製權。
在全歐洲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有人來侵犯。
既然這裏的事情已處理得差不多,朱桂也該迴去向朱元璋匯報最終結果了。
不隻是這件事,他還要為大漢爭取功勞。
隻要把大漢援助的事告訴朱元璋。
一定能得到朱元璋的認可,徹底承認大漢的存在。
“這裏就交給你了,我還留一架飛機給你。”
“將來有什麽問題,你也能以最快速度迴到大明。”
朱桂對麵前的馬將軍說。
聽了這話,馬將軍有些不舍地點點頭。
他知道,自己將來要駐守這裏,不能再跟著朱桂了。
隨後,朱桂乘坐飛機返迴大明。
得知十三皇子帶著好消息歸來,朱元璋連忙召集宮中的文武百官。
“父皇,歐洲那邊的事情已經徹底解決。”
“也就是說我們在歐洲有了自己的地盤,也讓歐洲知道了大明。”
朱桂說道。
聽到這個消息,朱元璋滿臉興奮。
滿朝文武也是驚訝不已。
他們難以想象,這會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好處。
歐洲是個他們從未涉足的領域。
竟然能如此輕易地在那裏占有一席之地。
“好,不愧是我的十三皇子,每次都能給朕帶來意外的驚喜。”
朱元璋笑著說。
接著,朱桂也說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他也把大漢幹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說了,心裏頭盼著朱元璋和那些大臣們能點頭認可。
這消息一出,朱元璋臉上樂開了花。
他壓根沒想到大漢也摻和進來了,而且還立了個不小的功。
朱元璋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朱桂這麽幹是為啥。
既然如此,那就順著他來,當個老好人唄。
接著,他就提出想和大漢徹底結成盟友。
“這麽一來,大明朝算是多了個硬邦邦的盟友。”
朱桂說。
文武百官也沒啥異議。
畢竟,結盟對他們也有不少好處。
至少少了個對手嘛。
“父皇,我想在大漢和大明之間修條鐵路,這鐵路還得直通歐洲。”
“這樣咱們的聯係就更緊密了,不知道父皇怎麽看?”
朱桂接著說。
“挺好,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朱元璋答道。
他也沒理由拒絕這等好事。
這好處,不用多說也知道。
於是,第二天朱桂就開始張羅這事。
他這一連串動作,也讓其他皇子心裏老大不樂意。
朱桂這爭強好勝的勁兒,簡直不給人留麵子。
但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啥招,隻能見機行事。
修鐵路的事,眼瞅著就要提上日程。
起點呢,就定在朱桂的代王府。
代王府本來就挨著邊境,
加上鐵路建設全由朱桂一手包攬,
這樣一來,幹起來也方便多了。
開工第二天,朱桂親自跑了一趟大漢。
另一邊,裏昂國的將軍領著軍隊小心地往前走。
隻要再走五百米,他們就能進入弓箭手的射程。
但他們不知道,再走一百米就會落入朱桂火槍隊的射程。
時間一點點過去,現場的緊張感達到了極點。
突然,火槍手全體出現在城牆之上。
“開火!讓他們再嚐嚐我們的厲害。”
隨著朱桂一聲令下,上百門大炮和火槍一齊發射。
“啊!”
一瞬間,納裏比亞的軍隊中傳來陣陣慘叫。
納裏比亞的軍隊頓時愣住了。
他們認得出,這是大明的火炮。
一時間,心中滿是憤怒。
為何裏昂國不把這個情況提前告知。
否則,他們也會有所準備,損失絕不會如此慘痛。
隨即,他帶著自己的士兵往後撤退。
他現在一刻也不想留在這裏。
既然你們不講情麵,就別怪我無情了。
“撤!這爛攤子留給裏昂國收拾吧。”
“迴去我一定要把這事稟告陛下,為我們犧牲的戰士討個公道。”
說完,他帶著士兵迅速後退。
裏昂國國王見狀,臉上也露出了驚恐之色。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舉動多麽愚蠢。
這下,真是捅了大簍子。
自己軍隊受損倒也罷了。
但這次受損的是納裏比亞國。
而且,造成如此損失的原因在於他自己。
見對方先鋒部隊撤退,朱桂立即下令出擊。
一隊裝甲車從營地衝出,每輛車上都裝有火炮。
望著這些龐然大物,裏昂國的士兵個個目瞪口呆。
“這究竟是什麽玩意兒!”
在眾人驚唿中,將軍下令立即撤退。
再往前走,隻會全軍覆沒。
裝甲車追擊了兩公裏才停下。
確認對方完全撤退後,也停止了追擊。
這時,納裏比亞國已返迴營地。
將軍怒氣衝衝來到裏昂國國王的帳篷前。
“陛下在哪!出來!今天必須給我們一個交代。”
見對方氣勢洶洶,裏昂國國王戰戰兢兢地走出來。
他滿臉堆笑地看著納裏比亞的將軍。
“嘿嘿,將軍這是怎麽了?”
“兩軍交戰有傷亡很正常,不必這麽大驚小怪。”
聽了這話,納裏比亞的將軍直接拔出佩劍。
“你這話什麽意思!”
“傷亡固然正常,但如果是因為指揮官故意隱瞞敵軍實力導致的傷亡,這樣的指揮官該死!”
“你為何要對我隱瞞對方的武器裝備!”
納裏比亞將軍此時已無法抑製內心的怒火。
聽了這話,裏昂國國王一時語塞。
帳篷裏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
“希望你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然這事沒完。”
“這裏的事我們不管了,告辭!”
說完,納裏比亞將軍帶著軍隊離開了。
望著援軍撤離,裏昂國國王直接癱倒在地。
他心裏清楚,這場仗,自己輸了。
不僅如此,還惹惱了納裏比亞國。
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虧大發了。
隨後,他帶領軍隊撤離了平原。
這一切都被朱桂的偵察兵看在眼裏。
確認對方徹底離開後,立刻報告給了朱桂。
“好!看來他們已經意識到結局,以後大概不會再來管這裏了。”
朱桂滿心歡喜地說。
至於裏昂國,他們接下來會有更大的麻煩。
但這已不重要,畢竟那不是朱桂的事。
他幾乎可以說確立了對這片平原的控製權。
在全歐洲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有人來侵犯。
既然這裏的事情已處理得差不多,朱桂也該迴去向朱元璋匯報最終結果了。
不隻是這件事,他還要為大漢爭取功勞。
隻要把大漢援助的事告訴朱元璋。
一定能得到朱元璋的認可,徹底承認大漢的存在。
“這裏就交給你了,我還留一架飛機給你。”
“將來有什麽問題,你也能以最快速度迴到大明。”
朱桂對麵前的馬將軍說。
聽了這話,馬將軍有些不舍地點點頭。
他知道,自己將來要駐守這裏,不能再跟著朱桂了。
隨後,朱桂乘坐飛機返迴大明。
得知十三皇子帶著好消息歸來,朱元璋連忙召集宮中的文武百官。
“父皇,歐洲那邊的事情已經徹底解決。”
“也就是說我們在歐洲有了自己的地盤,也讓歐洲知道了大明。”
朱桂說道。
聽到這個消息,朱元璋滿臉興奮。
滿朝文武也是驚訝不已。
他們難以想象,這會給大明帶來多大的好處。
歐洲是個他們從未涉足的領域。
竟然能如此輕易地在那裏占有一席之地。
“好,不愧是我的十三皇子,每次都能給朕帶來意外的驚喜。”
朱元璋笑著說。
接著,朱桂也說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他也把大漢幹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說了,心裏頭盼著朱元璋和那些大臣們能點頭認可。
這消息一出,朱元璋臉上樂開了花。
他壓根沒想到大漢也摻和進來了,而且還立了個不小的功。
朱元璋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朱桂這麽幹是為啥。
既然如此,那就順著他來,當個老好人唄。
接著,他就提出想和大漢徹底結成盟友。
“這麽一來,大明朝算是多了個硬邦邦的盟友。”
朱桂說。
文武百官也沒啥異議。
畢竟,結盟對他們也有不少好處。
至少少了個對手嘛。
“父皇,我想在大漢和大明之間修條鐵路,這鐵路還得直通歐洲。”
“這樣咱們的聯係就更緊密了,不知道父皇怎麽看?”
朱桂接著說。
“挺好,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朱元璋答道。
他也沒理由拒絕這等好事。
這好處,不用多說也知道。
於是,第二天朱桂就開始張羅這事。
他這一連串動作,也讓其他皇子心裏老大不樂意。
朱桂這爭強好勝的勁兒,簡直不給人留麵子。
但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啥招,隻能見機行事。
修鐵路的事,眼瞅著就要提上日程。
起點呢,就定在朱桂的代王府。
代王府本來就挨著邊境,
加上鐵路建設全由朱桂一手包攬,
這樣一來,幹起來也方便多了。
開工第二天,朱桂親自跑了一趟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