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頂多再撐一個月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他的第二根據地,也是他自己一手打造的。
“現在朱元璋答應和大漢結盟,以後我就不方便常來了。”
“所以,這裏的事就全靠你了。”
聽了朱桂這話,駐守大漢的心腹有點舍不得地點了點頭。
“殿下放心,我一定打理好這裏,絕不會辜負殿下的期望。”
心腹拍著胸脯,堅定地說。
朱桂聽了,也放心地點點頭。
然後,他就開始張羅鐵路建設的事。
為了縮短工期,三方得一塊使勁。
歐洲那邊和大漢都得按時在自家地盤上鋪好橫跨的鐵路。
這麽一來,施工時間就能大大縮短。
計劃好了,他就讓心腹隨時盯著這邊的進展。
其實,朱桂心裏也挺不是滋味。
畢竟,大漢是他一手拉扯起來的。
就這麽放手讓大漢自個兒發展,換誰心裏都不甘心。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為了早點實現目標,總得有所取舍。
“那就這樣吧,有事讓人通知我就行,以後我也不會常來了。”
說完,朱桂就坐上飛機離開了大漢。
要是待久了,朱元璋準得起疑。
而在歐洲那邊,鐵路建設也是熱火朝天。
帖木兒國也幫了把手,派了上千人來修鐵路。
再說,鐵路也通到了帖木兒國。
隻要鐵路建成了,他們就能更好地和大明搭上線。
能抱住大明這條大腿,對他們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而那個競爭係統,也給了朱桂相應的獎賞。
這次的獎品不一般,是玉米種子。
朱桂拿著手裏的種子,一時有點懵。
“這次的獎品怎麽這麽古怪?這種子起不了啥大作用啊。”
正當朱桂納悶時,係統的聲音響了。
【下一個任務,幫大明解決三個月後的糧食危機。】
一聽這話,朱桂恍然大悟。
原來這玉米種子不隻是獎品,
還是解決下一個任務的鑰匙。
有了種子,完成任務就容易多了。
正好,快立秋了,正是種玉米的好時候。
玉米從種到收也就兩個多月。
接下來,朱桂就要大張旗鼓地種玉米了。
這天,他揣著玉米種子進了皇宮...
“父皇,我在歐洲帶迴些糧食種子,想試試能不能在大明種活。”
朱桂說著,讓錦衣衛搬上來一麻袋種子。
朱元璋一下就懵了。
不光是他,滿朝文武也是一臉嫌棄。
在他們看來,這糧食種子純屬多餘。
大明朝國力強盛,國庫裏的糧食都快堆不下了。
根本沒必要再多種糧食。
而且種這些種子,還得新開一大片地。
費時費力又費錢。
因此,有些大臣極力反對。
“陛下,這外來種子不一定適合咱大明的土。”
“對啊陛下,就算種了也是勞民傷財,微臣以為不可行。”
聽了大臣們的反對,朱元璋微微點頭。
他看看下麵的朱桂,也覺得這事兒沒必要。
但朱桂鐵了心要這麽做。
“既然大臣們都反對,那我就在代王府裏自己種。”
這話一出,大臣們無奈地搖搖頭。
他們都覺得朱桂這是在鬧性子。
朱元璋沒多說什麽,算是默認了朱桂的主意。
朱桂見狀,有點失落,離開了皇宮。
迴到代王府,他馬上讓百姓們開地。
代王府的老百姓沒半點怨言,反而挺樂意。
朱桂為他們做的好事太多了。
開點地而已,又不費多大力氣。
不到十天,代王府周圍就開出幾十畝地。
“這些種子要兩兩一起種,這樣才能提高成活率。”
朱桂一說這播種法,
有的百姓不太明白。
他們從沒聽過這樣的種法。
不過,既然是朱桂說的,那就照辦吧。
忙活了幾天,地裏全撒上了玉米種子。
接下來,就等著豐收了。
那天,朱棣踏進了代王府的門檻。
一瞧見代王府周圍那片新開的地,他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
“朱桂這家夥,還真把那些種子給種上了。”
“我倒要瞧瞧,這些種子能不能活過來。”
“要死了,我可就有樂子看了。”
朱棣不懷好意地嘀咕著。
說罷,他邁步進了代王府。
這時,朱桂正悠閑地在院子裏品茶呢。
一見朱棣進來,連忙站起身迎了上去。
“皇兄,今兒個怎麽有空來這兒啊?”
朱桂滿臉堆笑地問。
“沒想到你真有這膽量,把這些種子給種上了。”
朱棣帶著點諷刺意味地說。
朱桂自然聽得出話裏的意思,隻是微微點了下頭。
畢竟,他也沒什麽好辯解的。
因為三個月後的糧食危機,他絕不能提前透露。
先不說有沒有人信。
就算有人信了,也肯定會招來不少人的不滿。
這樣做,等於是跟大明對著幹,肯定對自己不利。
至於代王府這邊,他是一點都不擔心。
三個月後的糧食危機,他自信能妥善應對。
畢竟,玉米成熟也就兩個多月的事。
見朱桂沉默不語,朱棣也沒再多說什麽。
轉了轉,就離開了。
這時候,鐵路的修建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經過半個月的建設,鐵路已經延伸到了大漢。
最多再有兩個月,就能通到歐洲了。
到時候,兩邊的聯係就更方便了。
時值初秋,大明大部分地方都被雨水衝刷著。
大雨連續下了半個月,才稍有減緩。
但因這半個月雨量過大,導致黃河泛濫。
突然間,黃河的堤壩崩塌了。
周邊地區也遭受了洪水的侵襲。
朱元璋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去治水。
“報!這次洪水的嚴重程度史無前例,沿岸許多城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不僅如此,城中的糧倉也受損,剩下的糧食已不多。”
前去治水的大臣迴報說。
聽了這話,朱元璋的臉色頓時緊張起來。
隨即,下令開倉放糧。
但這次災情實在太重,國庫裏的糧食撐不了多久。
這消息也被朱桂知道了,他第一時間趕往黃河沿岸。
望著受洪水肆虐的百姓,朱桂一時感到無能為力。
若非科技太落後,黃河怎會輕易決口。
“唉,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朱桂無奈地說。
僅僅半個月,國庫的糧食就消耗了三分之一。
“現在朱元璋答應和大漢結盟,以後我就不方便常來了。”
“所以,這裏的事就全靠你了。”
聽了朱桂這話,駐守大漢的心腹有點舍不得地點了點頭。
“殿下放心,我一定打理好這裏,絕不會辜負殿下的期望。”
心腹拍著胸脯,堅定地說。
朱桂聽了,也放心地點點頭。
然後,他就開始張羅鐵路建設的事。
為了縮短工期,三方得一塊使勁。
歐洲那邊和大漢都得按時在自家地盤上鋪好橫跨的鐵路。
這麽一來,施工時間就能大大縮短。
計劃好了,他就讓心腹隨時盯著這邊的進展。
其實,朱桂心裏也挺不是滋味。
畢竟,大漢是他一手拉扯起來的。
就這麽放手讓大漢自個兒發展,換誰心裏都不甘心。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為了早點實現目標,總得有所取舍。
“那就這樣吧,有事讓人通知我就行,以後我也不會常來了。”
說完,朱桂就坐上飛機離開了大漢。
要是待久了,朱元璋準得起疑。
而在歐洲那邊,鐵路建設也是熱火朝天。
帖木兒國也幫了把手,派了上千人來修鐵路。
再說,鐵路也通到了帖木兒國。
隻要鐵路建成了,他們就能更好地和大明搭上線。
能抱住大明這條大腿,對他們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而那個競爭係統,也給了朱桂相應的獎賞。
這次的獎品不一般,是玉米種子。
朱桂拿著手裏的種子,一時有點懵。
“這次的獎品怎麽這麽古怪?這種子起不了啥大作用啊。”
正當朱桂納悶時,係統的聲音響了。
【下一個任務,幫大明解決三個月後的糧食危機。】
一聽這話,朱桂恍然大悟。
原來這玉米種子不隻是獎品,
還是解決下一個任務的鑰匙。
有了種子,完成任務就容易多了。
正好,快立秋了,正是種玉米的好時候。
玉米從種到收也就兩個多月。
接下來,朱桂就要大張旗鼓地種玉米了。
這天,他揣著玉米種子進了皇宮...
“父皇,我在歐洲帶迴些糧食種子,想試試能不能在大明種活。”
朱桂說著,讓錦衣衛搬上來一麻袋種子。
朱元璋一下就懵了。
不光是他,滿朝文武也是一臉嫌棄。
在他們看來,這糧食種子純屬多餘。
大明朝國力強盛,國庫裏的糧食都快堆不下了。
根本沒必要再多種糧食。
而且種這些種子,還得新開一大片地。
費時費力又費錢。
因此,有些大臣極力反對。
“陛下,這外來種子不一定適合咱大明的土。”
“對啊陛下,就算種了也是勞民傷財,微臣以為不可行。”
聽了大臣們的反對,朱元璋微微點頭。
他看看下麵的朱桂,也覺得這事兒沒必要。
但朱桂鐵了心要這麽做。
“既然大臣們都反對,那我就在代王府裏自己種。”
這話一出,大臣們無奈地搖搖頭。
他們都覺得朱桂這是在鬧性子。
朱元璋沒多說什麽,算是默認了朱桂的主意。
朱桂見狀,有點失落,離開了皇宮。
迴到代王府,他馬上讓百姓們開地。
代王府的老百姓沒半點怨言,反而挺樂意。
朱桂為他們做的好事太多了。
開點地而已,又不費多大力氣。
不到十天,代王府周圍就開出幾十畝地。
“這些種子要兩兩一起種,這樣才能提高成活率。”
朱桂一說這播種法,
有的百姓不太明白。
他們從沒聽過這樣的種法。
不過,既然是朱桂說的,那就照辦吧。
忙活了幾天,地裏全撒上了玉米種子。
接下來,就等著豐收了。
那天,朱棣踏進了代王府的門檻。
一瞧見代王府周圍那片新開的地,他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
“朱桂這家夥,還真把那些種子給種上了。”
“我倒要瞧瞧,這些種子能不能活過來。”
“要死了,我可就有樂子看了。”
朱棣不懷好意地嘀咕著。
說罷,他邁步進了代王府。
這時,朱桂正悠閑地在院子裏品茶呢。
一見朱棣進來,連忙站起身迎了上去。
“皇兄,今兒個怎麽有空來這兒啊?”
朱桂滿臉堆笑地問。
“沒想到你真有這膽量,把這些種子給種上了。”
朱棣帶著點諷刺意味地說。
朱桂自然聽得出話裏的意思,隻是微微點了下頭。
畢竟,他也沒什麽好辯解的。
因為三個月後的糧食危機,他絕不能提前透露。
先不說有沒有人信。
就算有人信了,也肯定會招來不少人的不滿。
這樣做,等於是跟大明對著幹,肯定對自己不利。
至於代王府這邊,他是一點都不擔心。
三個月後的糧食危機,他自信能妥善應對。
畢竟,玉米成熟也就兩個多月的事。
見朱桂沉默不語,朱棣也沒再多說什麽。
轉了轉,就離開了。
這時候,鐵路的修建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經過半個月的建設,鐵路已經延伸到了大漢。
最多再有兩個月,就能通到歐洲了。
到時候,兩邊的聯係就更方便了。
時值初秋,大明大部分地方都被雨水衝刷著。
大雨連續下了半個月,才稍有減緩。
但因這半個月雨量過大,導致黃河泛濫。
突然間,黃河的堤壩崩塌了。
周邊地區也遭受了洪水的侵襲。
朱元璋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去治水。
“報!這次洪水的嚴重程度史無前例,沿岸許多城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不僅如此,城中的糧倉也受損,剩下的糧食已不多。”
前去治水的大臣迴報說。
聽了這話,朱元璋的臉色頓時緊張起來。
隨即,下令開倉放糧。
但這次災情實在太重,國庫裏的糧食撐不了多久。
這消息也被朱桂知道了,他第一時間趕往黃河沿岸。
望著受洪水肆虐的百姓,朱桂一時感到無能為力。
若非科技太落後,黃河怎會輕易決口。
“唉,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朱桂無奈地說。
僅僅半個月,國庫的糧食就消耗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