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看看人家來幹啥?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過去了,就別太放在心上。”
“畢竟,那時候的你也是因為一時糊塗。”
“隻要以後真心悔改,多做對百姓有利的事就好。”
一旁的朱桂說道。
聽完這話,戈龍輕輕點了下頭。
他對這些受害者家屬感到非常自責。
從今往後,他會一點點彌補過去的錯誤。
這天,戈龍主動找了朱桂。
“殿下,我有個不情之請。”
戈龍說。
“但說無妨,讓我聽聽你的想法。”
朱桂迴答。
然後,戈龍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他想讓朱桂給他一隊兵馬,讓他去守衛一個地方,
好以此來彌補自己當年的過錯。
聽到戈龍的請求,朱桂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我隻有一個要求,希望你能遵守自己的承諾。”
“給你兵權,是要你保護一方安寧。”
“如果你有不當行為,我絕不會手下留情。”
朱桂嚴肅地說。
聽完這話,戈龍堅定地點了點頭。
“放心吧殿下,我一定好好守護那一方平安。”
“如果我再幹那些悖逆之事,
根本不用殿下動手,我自己絕不會活著迴來見您。”
“一年為期,一年後我定帶著好消息歸來。”
戈龍說。
之後,朱桂調集了一千名士兵,
讓戈龍率領他們去保衛百裏外的一個村子。
那個村子發展得很興旺,
是許多土匪眼紅爭搶的地方。
而戈龍這次去,要在一年內清除那片區域的所有土匪。
任務艱巨,但戈龍信心滿滿。
四天後,他便帶著軍隊出發了。
他肩上承載的,是來自大人物的信任。
這一天,外國和大明朝開始了貿易往來。
兩邊互動挺勤快。
一些稀罕東西,也流進了大明朝。
大明朝的家底越來越厚實了。
瞧著眼前一天比一天好的光景,朱元璋心裏樂開了花。
這時候的大明朝,再也不怕外麵的欺負了。
周圍的鄰居國家,也都相處得和和氣氣。
可以說,現在的大明朝比啥時候都更安生。
這樣一來,別的國家就眼紅得不行。
特別是那些遠洋的國家。
他們聽說東南亞那片兒的國家跟某個國家買賣做得熱火朝天。
心裏頭特別不痛快。
“馬上查清楚到底是哪個國家跟他們勾搭上了。”
“得把生意獨占了,東南亞那些國家隻能跟咱做生意。”
有個國家的頭頭發了話。
頭頭這麽一說,底下的大官兒們也麻溜地動起來。
幾天功夫,就湊出了一支船隊。
往東南亞國家開拔去了。
隻要能摸清跟他們做買賣的是哪個國家。
接下來,就收拾那個國家。
“憑咱的武力,哪個國家也不敢跟咱叫板。”
“敢跟咱們搶地盤,膽子挺肥啊。”
頭頭撇撇嘴說。
一個月後,船隊就到了東南亞。
東南亞國家的頭頭也知道他們為啥來。
心裏門兒清,這國家有多能耐。
為的是少惹事,幹脆實話實說了。
雖說這麽做不太地道。
但也是為了自家的安全考慮。
畢竟,平安活著最重要。
知道了是大明朝之後,船隊的頭兒有點納悶。
他們壓根兒沒聽說過大明朝這號。
“這國家啥來頭?你了解的全告訴我。”
聽了這話,國家頭頭就把知道的都倒豆子似的說了。
可他知道的也就那麽一丁點。
隻知道人家有火槍,還有鐵皮做的船。
船隊頭頭一聽,滿意地點點頭。
“幹得不錯,以後別再跟這國家做買賣了。”
“再讓我撞見,可別怨咱不客氣。”
說完,帶著這些消息打道迴府,離開了東南亞。
知道這國家是大明朝後,那國的頭頭冷笑了一聲。
“哼,我倒要看看這大明朝有幾斤幾兩。”
這時,手下匯報了一個要緊事兒。
“國王,他們手裏有火槍。”
“還有特結實的鐵船,軍力估計不比咱們弱。”
國王聽了,一臉吃驚。
他不太敢信這事。
在他想來,隻有自個兒家才有這等玩意兒。
真要是這樣,那可得上心了。
火槍這玩意兒,不比那些冷冰冰的刀劍。
威力可不含糊。
於是,就打算親自跑一趟大明朝。
探探虛實。
準備好一番後。
一個月過去,啟程奔大明朝去了。
這天,走了一個多月,他們終於到了大明朝。
海邊打魚的漁民,瞅見遠遠的有艘大船駛過來。
“快看!那是咱們大明朝的船嗎!”
一個漁民扯著嗓子喊。
大夥兒聽見了,都朝海那邊望。
挺好奇的。
這段時間,大明朝也沒派船出海。
慢慢地,船上旗子露出來了,大夥兒都瞅見了。
“這好像不是咱們的船哎!”
“趕緊告訴王將軍!”
一個漁民說。
然後,大夥兒急匆匆地撤了海灘。
“啥!居然還有別的國家能造大船!”
“先別輕舉妄動,看他們來幹啥的。”
王將軍驚訝地說。
接著,帶著一幫子兵往海邊去。
這時候,對麵的船已經靠岸了。
船上下來好幾百人,大半手裏都攥著火槍。
不一會兒,王將軍帶著人出現在他們眼前。
王將軍也立馬警覺起來,盯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不過對方看起來沒惡意。
前麵站著個中年人,笑眯眯地說著些聽不懂的話。
比劃了一陣子,王將軍也弄明白了他們來的目的。
既然人家是來串門的。
自個兒得好好招待。
於是,就把這些人領進了城裏。
對方的國王也事先布置好了。
沒弄清大明朝真正實力前,千萬不能惹事。
畢竟,他們就帶了幾百兵。
就算有火槍,想全身而退也難。
“您先在這兒歇著,明天我帶您去京城。”
王將軍說。
對方好像聽懂了,笑著點點頭。
當天,就跟著王將軍去了大明朝的京城。
一路上,老百姓都好奇地盯著。
議論紛紛,說這些人長得和自個兒不一樣。
特別是頭發,不是記憶裏的黑。
有的是紅的或者金黃的。
“原來外國人長這樣,頭發花花綠綠的。”
四周圍的人嘰嘰喳喳。
走了兩天,總算到了京城。
朱元璋聽說有外國客人,激動地接待。
“快去告訴十三王爺,有外國人來訪。”
“畢竟,那時候的你也是因為一時糊塗。”
“隻要以後真心悔改,多做對百姓有利的事就好。”
一旁的朱桂說道。
聽完這話,戈龍輕輕點了下頭。
他對這些受害者家屬感到非常自責。
從今往後,他會一點點彌補過去的錯誤。
這天,戈龍主動找了朱桂。
“殿下,我有個不情之請。”
戈龍說。
“但說無妨,讓我聽聽你的想法。”
朱桂迴答。
然後,戈龍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他想讓朱桂給他一隊兵馬,讓他去守衛一個地方,
好以此來彌補自己當年的過錯。
聽到戈龍的請求,朱桂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我隻有一個要求,希望你能遵守自己的承諾。”
“給你兵權,是要你保護一方安寧。”
“如果你有不當行為,我絕不會手下留情。”
朱桂嚴肅地說。
聽完這話,戈龍堅定地點了點頭。
“放心吧殿下,我一定好好守護那一方平安。”
“如果我再幹那些悖逆之事,
根本不用殿下動手,我自己絕不會活著迴來見您。”
“一年為期,一年後我定帶著好消息歸來。”
戈龍說。
之後,朱桂調集了一千名士兵,
讓戈龍率領他們去保衛百裏外的一個村子。
那個村子發展得很興旺,
是許多土匪眼紅爭搶的地方。
而戈龍這次去,要在一年內清除那片區域的所有土匪。
任務艱巨,但戈龍信心滿滿。
四天後,他便帶著軍隊出發了。
他肩上承載的,是來自大人物的信任。
這一天,外國和大明朝開始了貿易往來。
兩邊互動挺勤快。
一些稀罕東西,也流進了大明朝。
大明朝的家底越來越厚實了。
瞧著眼前一天比一天好的光景,朱元璋心裏樂開了花。
這時候的大明朝,再也不怕外麵的欺負了。
周圍的鄰居國家,也都相處得和和氣氣。
可以說,現在的大明朝比啥時候都更安生。
這樣一來,別的國家就眼紅得不行。
特別是那些遠洋的國家。
他們聽說東南亞那片兒的國家跟某個國家買賣做得熱火朝天。
心裏頭特別不痛快。
“馬上查清楚到底是哪個國家跟他們勾搭上了。”
“得把生意獨占了,東南亞那些國家隻能跟咱做生意。”
有個國家的頭頭發了話。
頭頭這麽一說,底下的大官兒們也麻溜地動起來。
幾天功夫,就湊出了一支船隊。
往東南亞國家開拔去了。
隻要能摸清跟他們做買賣的是哪個國家。
接下來,就收拾那個國家。
“憑咱的武力,哪個國家也不敢跟咱叫板。”
“敢跟咱們搶地盤,膽子挺肥啊。”
頭頭撇撇嘴說。
一個月後,船隊就到了東南亞。
東南亞國家的頭頭也知道他們為啥來。
心裏門兒清,這國家有多能耐。
為的是少惹事,幹脆實話實說了。
雖說這麽做不太地道。
但也是為了自家的安全考慮。
畢竟,平安活著最重要。
知道了是大明朝之後,船隊的頭兒有點納悶。
他們壓根兒沒聽說過大明朝這號。
“這國家啥來頭?你了解的全告訴我。”
聽了這話,國家頭頭就把知道的都倒豆子似的說了。
可他知道的也就那麽一丁點。
隻知道人家有火槍,還有鐵皮做的船。
船隊頭頭一聽,滿意地點點頭。
“幹得不錯,以後別再跟這國家做買賣了。”
“再讓我撞見,可別怨咱不客氣。”
說完,帶著這些消息打道迴府,離開了東南亞。
知道這國家是大明朝後,那國的頭頭冷笑了一聲。
“哼,我倒要看看這大明朝有幾斤幾兩。”
這時,手下匯報了一個要緊事兒。
“國王,他們手裏有火槍。”
“還有特結實的鐵船,軍力估計不比咱們弱。”
國王聽了,一臉吃驚。
他不太敢信這事。
在他想來,隻有自個兒家才有這等玩意兒。
真要是這樣,那可得上心了。
火槍這玩意兒,不比那些冷冰冰的刀劍。
威力可不含糊。
於是,就打算親自跑一趟大明朝。
探探虛實。
準備好一番後。
一個月過去,啟程奔大明朝去了。
這天,走了一個多月,他們終於到了大明朝。
海邊打魚的漁民,瞅見遠遠的有艘大船駛過來。
“快看!那是咱們大明朝的船嗎!”
一個漁民扯著嗓子喊。
大夥兒聽見了,都朝海那邊望。
挺好奇的。
這段時間,大明朝也沒派船出海。
慢慢地,船上旗子露出來了,大夥兒都瞅見了。
“這好像不是咱們的船哎!”
“趕緊告訴王將軍!”
一個漁民說。
然後,大夥兒急匆匆地撤了海灘。
“啥!居然還有別的國家能造大船!”
“先別輕舉妄動,看他們來幹啥的。”
王將軍驚訝地說。
接著,帶著一幫子兵往海邊去。
這時候,對麵的船已經靠岸了。
船上下來好幾百人,大半手裏都攥著火槍。
不一會兒,王將軍帶著人出現在他們眼前。
王將軍也立馬警覺起來,盯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不過對方看起來沒惡意。
前麵站著個中年人,笑眯眯地說著些聽不懂的話。
比劃了一陣子,王將軍也弄明白了他們來的目的。
既然人家是來串門的。
自個兒得好好招待。
於是,就把這些人領進了城裏。
對方的國王也事先布置好了。
沒弄清大明朝真正實力前,千萬不能惹事。
畢竟,他們就帶了幾百兵。
就算有火槍,想全身而退也難。
“您先在這兒歇著,明天我帶您去京城。”
王將軍說。
對方好像聽懂了,笑著點點頭。
當天,就跟著王將軍去了大明朝的京城。
一路上,老百姓都好奇地盯著。
議論紛紛,說這些人長得和自個兒不一樣。
特別是頭發,不是記憶裏的黑。
有的是紅的或者金黃的。
“原來外國人長這樣,頭發花花綠綠的。”
四周圍的人嘰嘰喳喳。
走了兩天,總算到了京城。
朱元璋聽說有外國客人,激動地接待。
“快去告訴十三王爺,有外國人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