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新炮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說哪裏最缺人的話,金河穀礦場絕對排的上號。
所以前麵送來的幾船新人,除了能寫幾個字的留在碼頭附近幫工,其他隻有個把子力氣的,全都被派到了金河穀。
作為張小白團隊中的第一個金礦場,這裏之前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不是看不上,而是人手確實不夠,隻能先安排那些緊要的。
現在人手富裕了點,自然是優先派往了這裏。
畢竟家門口守著一個金礦,可每個月才能出產那麽一箱黃金,顯得有點太少了。
就像董柳軒說的那樣,雖然港口易貨掙得錢比金礦場還多,可那畢竟沒有金子耀眼啊,大家還是喜歡這種耀眼的東西。
“這裏現在有多少人了?”
“迴大人,一千一百三十二名礦工,然後冶煉工坊這裏,還有一百八十六人”,管事的一邊走,一邊交待金河穀內的情況。
“主要工作強度,別把人累壞了”,張小白叮囑道,他知道自古礦上多災難,天災管不了,人禍得管住。
“大人放心,按照大人的交待,工作四天會讓他們休息一天,而且咱們這裏飯食好,大家都能很快恢複體力”,管事笑著迴道。
隻是他沒說的是,這裏已經出現了自願加班的情況,多上一天工,能多掙兩碗米呢。
飯食吃得好,體力就能更快恢複,自然也就休息的少了,畢竟他們之前也經曆過上工還休息的情況。
休息時間肯定不給錢,這就是大家最樸素的觀念。
離著礦場還有很遠的距離,張小白已經聽到了叮叮當當砸石頭的聲音,抬頭往前望去,什麽也看不到,全都被近處的樹木擋住了。
“大人,咱們到了”
冶煉工坊,或者說冶煉工坊裏麵的鑄炮工坊,這才是張小白今天的目的地,之前安排的鑄造新型火炮的任務,現在才算有了個初步的結果。
“這個便是新鑄成的嗎?”,張小白剛進工坊,就看到了一門裝在炮架上的青銅火炮。
“是的,大人,隻有這個架上了車輪,方便運輸,待會兒便用它測試”,一位工匠從屋內走了出來。
“這個有多重,稱過嗎?”,張小白伸手拍了拍炮身,一米半長的炮管透著絲涼意,卻是未動分毫。
“不算炮架,炮重1200餘斤”,工匠師傅說道。
“這不輕啊,算上炮架呢?這炮架看起來倒是不重啊”,僅炮重就有半噸多,加上炮架還不知道重成什麽樣子呢,這裝卸都要難得多。
“這個隻是用來路上搬運的炮架,承受不了開火的反震,船上用的炮架差不多470多斤,用力一個架子搬運,具體合不合用得看今天試射的效果”,工匠師傅解釋道,著炮太重了,以這裏的道路根本無法整體搬運,隻能分開運輸。
張小白點了點頭,果然很重,又拿起一旁放著的炮彈掂了掂,“這個十斤?”
“是的,按照大人的要求,十斤整,隻不過這是用銅料做的炮彈,那邊筐裏的是鐵彈,大概九斤的樣子”,工匠點了點頭。
炮口的大小是定好了的,隻要能放進去的炮彈,都能正常發射。
隻不過為了測定火炮的射程、精準度,以及發射次數的極限,所以才準備了三種炮彈,還有一個沒搬出來的是鉛彈,那個更重一點,大概得13斤。
同樣的初速度下,炮彈越重,擊穿效果自然越好。
可是同樣,越重的炮彈,對於火炮的裝藥量要求也就越高,而火藥裝藥越多,炮管也得要更厚一些才行,所以,具體哪種還得試驗一番。
不過,大抵也就是在鐵和鉛之間做選擇,因為銅太貴重了。
就算是以張小白的財大氣粗,也舍不得用銅彈作為主力炮彈,那真是每一炮打出去的都是銅錢啊。
試射的場地自然不在工坊內,套上馬車,拉著這一套火炮便往海邊走去。
這其實已經是第二次試驗了,在張小白還沒有迴到北港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試射過一次了,證明了火炮可用,隻是可用的射擊次數不夠,便中途炸膛了。
這一次是重新加厚過炮管之後,重新鑄造而成的,肯定會比上一次要好得多,隻是效果如何還得看今天。
而張小白在聽聞這個事情之後,安排船廠拉了一條新建成的漁船,給漁船的船殼打了許多補丁,讓他的船殼顯得更厚一些,用作模擬的靶子。
今天就是一個實彈打靶,畢竟這次的重炮開發,就是為了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加強款戰船,自然得看看在海上的穿甲效果如何。
新鑄成的青銅火炮,比之前船隊使用的火炮要重一倍多,往河邊走的路上,聽著車架咯吱咯吱的聲音,張小白都擔心這車架會不會散掉。
好在這方麵師傅們還是有經驗的,直到目的地,車架依然堅挺。
“來,把這炮換到炮架上”,工匠師傅招唿幾個隨行的力工。
一門重炮,六個壯漢,憋紅了臉才把他抬到了厚重的炮架上。
船上專用的炮架,厚重板材,粗重的滾輪,既要能扛住火炮射擊時的後座裏,又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火炮的仰角。
“大概1000尺的距離,先用最輕的鐵彈,從1號藥包開始”
從劍魚號上調過來的專業炮手,理論知識可能不怎麽樣,就是經驗豐富,本以為被調來試驗新式火炮,會是一個有趣的美差,沒想到過程枯燥的有些想哭。
不需要他多麽的經驗豐富,隻要把炮口對準方向就行。
然後每種炮彈從1號藥包,到5號藥包,都要來迴試驗幾次,其實也就是裝藥量的區別,大致確定每款炮彈,用幾號藥包最合適一些。
而且,最主要的是,試射的過程一點都不幹脆,每次裝填完都要躲到一堵石牆後麵,然後靠長長的引線點燃,一點射擊的氣勢都沒有。
好吧,張小白承認,這個試驗確實有些太枯燥了。
看了幾輪射擊,張小白大致知道,新式火炮應當是成功了,畢竟目標靶船都已經被打碎了,這還是僅僅用3號藥包就打穿了。
那後麵剩下的兩級藥包,就用來測試極限裝藥量了,怎麽也得打廢幾門火炮才算數。
所以前麵送來的幾船新人,除了能寫幾個字的留在碼頭附近幫工,其他隻有個把子力氣的,全都被派到了金河穀。
作為張小白團隊中的第一個金礦場,這裏之前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不是看不上,而是人手確實不夠,隻能先安排那些緊要的。
現在人手富裕了點,自然是優先派往了這裏。
畢竟家門口守著一個金礦,可每個月才能出產那麽一箱黃金,顯得有點太少了。
就像董柳軒說的那樣,雖然港口易貨掙得錢比金礦場還多,可那畢竟沒有金子耀眼啊,大家還是喜歡這種耀眼的東西。
“這裏現在有多少人了?”
“迴大人,一千一百三十二名礦工,然後冶煉工坊這裏,還有一百八十六人”,管事的一邊走,一邊交待金河穀內的情況。
“主要工作強度,別把人累壞了”,張小白叮囑道,他知道自古礦上多災難,天災管不了,人禍得管住。
“大人放心,按照大人的交待,工作四天會讓他們休息一天,而且咱們這裏飯食好,大家都能很快恢複體力”,管事笑著迴道。
隻是他沒說的是,這裏已經出現了自願加班的情況,多上一天工,能多掙兩碗米呢。
飯食吃得好,體力就能更快恢複,自然也就休息的少了,畢竟他們之前也經曆過上工還休息的情況。
休息時間肯定不給錢,這就是大家最樸素的觀念。
離著礦場還有很遠的距離,張小白已經聽到了叮叮當當砸石頭的聲音,抬頭往前望去,什麽也看不到,全都被近處的樹木擋住了。
“大人,咱們到了”
冶煉工坊,或者說冶煉工坊裏麵的鑄炮工坊,這才是張小白今天的目的地,之前安排的鑄造新型火炮的任務,現在才算有了個初步的結果。
“這個便是新鑄成的嗎?”,張小白剛進工坊,就看到了一門裝在炮架上的青銅火炮。
“是的,大人,隻有這個架上了車輪,方便運輸,待會兒便用它測試”,一位工匠從屋內走了出來。
“這個有多重,稱過嗎?”,張小白伸手拍了拍炮身,一米半長的炮管透著絲涼意,卻是未動分毫。
“不算炮架,炮重1200餘斤”,工匠師傅說道。
“這不輕啊,算上炮架呢?這炮架看起來倒是不重啊”,僅炮重就有半噸多,加上炮架還不知道重成什麽樣子呢,這裝卸都要難得多。
“這個隻是用來路上搬運的炮架,承受不了開火的反震,船上用的炮架差不多470多斤,用力一個架子搬運,具體合不合用得看今天試射的效果”,工匠師傅解釋道,著炮太重了,以這裏的道路根本無法整體搬運,隻能分開運輸。
張小白點了點頭,果然很重,又拿起一旁放著的炮彈掂了掂,“這個十斤?”
“是的,按照大人的要求,十斤整,隻不過這是用銅料做的炮彈,那邊筐裏的是鐵彈,大概九斤的樣子”,工匠點了點頭。
炮口的大小是定好了的,隻要能放進去的炮彈,都能正常發射。
隻不過為了測定火炮的射程、精準度,以及發射次數的極限,所以才準備了三種炮彈,還有一個沒搬出來的是鉛彈,那個更重一點,大概得13斤。
同樣的初速度下,炮彈越重,擊穿效果自然越好。
可是同樣,越重的炮彈,對於火炮的裝藥量要求也就越高,而火藥裝藥越多,炮管也得要更厚一些才行,所以,具體哪種還得試驗一番。
不過,大抵也就是在鐵和鉛之間做選擇,因為銅太貴重了。
就算是以張小白的財大氣粗,也舍不得用銅彈作為主力炮彈,那真是每一炮打出去的都是銅錢啊。
試射的場地自然不在工坊內,套上馬車,拉著這一套火炮便往海邊走去。
這其實已經是第二次試驗了,在張小白還沒有迴到北港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試射過一次了,證明了火炮可用,隻是可用的射擊次數不夠,便中途炸膛了。
這一次是重新加厚過炮管之後,重新鑄造而成的,肯定會比上一次要好得多,隻是效果如何還得看今天。
而張小白在聽聞這個事情之後,安排船廠拉了一條新建成的漁船,給漁船的船殼打了許多補丁,讓他的船殼顯得更厚一些,用作模擬的靶子。
今天就是一個實彈打靶,畢竟這次的重炮開發,就是為了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加強款戰船,自然得看看在海上的穿甲效果如何。
新鑄成的青銅火炮,比之前船隊使用的火炮要重一倍多,往河邊走的路上,聽著車架咯吱咯吱的聲音,張小白都擔心這車架會不會散掉。
好在這方麵師傅們還是有經驗的,直到目的地,車架依然堅挺。
“來,把這炮換到炮架上”,工匠師傅招唿幾個隨行的力工。
一門重炮,六個壯漢,憋紅了臉才把他抬到了厚重的炮架上。
船上專用的炮架,厚重板材,粗重的滾輪,既要能扛住火炮射擊時的後座裏,又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火炮的仰角。
“大概1000尺的距離,先用最輕的鐵彈,從1號藥包開始”
從劍魚號上調過來的專業炮手,理論知識可能不怎麽樣,就是經驗豐富,本以為被調來試驗新式火炮,會是一個有趣的美差,沒想到過程枯燥的有些想哭。
不需要他多麽的經驗豐富,隻要把炮口對準方向就行。
然後每種炮彈從1號藥包,到5號藥包,都要來迴試驗幾次,其實也就是裝藥量的區別,大致確定每款炮彈,用幾號藥包最合適一些。
而且,最主要的是,試射的過程一點都不幹脆,每次裝填完都要躲到一堵石牆後麵,然後靠長長的引線點燃,一點射擊的氣勢都沒有。
好吧,張小白承認,這個試驗確實有些太枯燥了。
看了幾輪射擊,張小白大致知道,新式火炮應當是成功了,畢竟目標靶船都已經被打碎了,這還是僅僅用3號藥包就打穿了。
那後麵剩下的兩級藥包,就用來測試極限裝藥量了,怎麽也得打廢幾門火炮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