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東行的船隊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僅僅是落魄武士,張小白還專門寫了封信給堺港劍館的石井館主,這兩年石井劍館每半年為張小白提供一批短期班畢業生,可這遠遠供不上張小白的需求。
張小白在信中表示,希望他能擴大石井劍館的招生規模,或者如果他的弟子中有開辟劍館的想法,他這裏可以提供幫助。
總之一句話,我這裏需要更多的人,隻要你能培養出來,我這裏就能接收得起,絕對不會有失業的可能。
至於石井館主接到信後,具體能做到什麽程度,張小白就不知道了。
還有就是一條家,張小白親筆寫了一份書信給一條老爺子,表示一下關切,然後重申一下兩家的和睦友好就行了,也沒有太多需要溝通的,畢竟兩家大多數時候,還是各玩各的,最多就是張小白為土佐一條家提供經濟和貿易支持。
不過這經濟支持也不弱,隨著貿易走上正軌,規模也越來越大,土佐一條的實力也是突飛猛進,要不是,一條老丈人突然走了,土佐一條家失去了掌門人,恐怕這會子一條家已經統一土佐了。
船隊在箕港休整了五天,張小白忙活了五天,也在溫柔鄉裏待了五天,最後再一次安慰過慧子之後,張小白的船隊離開的箕港。
離開箕港的船隊,向著東北方奔入了汪洋大海。
這次對於船隊來說是一個考驗,因為路程太遙遠了,保守估計需要連續航行兩到三個月。
這是根據加斯帕他們來時的航行情況計算的,從箕港沿同一緯度到達海的對岸,預計總裏程將近兩萬裏,這一路上將沒有陸地可供停靠。
當然,直接往東是行不過去的,因為加斯帕他們是順風過來的,直接原路迴去,那就是純純的逆風,算一算,一萬公裏沒有四五個月是過不去的。
而四五個月,隻要算一算,張小白就不敢走了。
就算這一路上,沒有風暴,然後又打敗了敗血病,最後又扛過了飲水危機,大概率也得死於內亂。
人一旦陷入無邊的絕望當中,誰說的話都不好使,除非立刻見到陸地,否則他根本不會相信自己還能見到陸地。
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在一望無際的一直航行,每天都是麵對同一幅畫麵,重複著相同的動作。三五天可能還很新鮮,十天半個月也還能接受,一個月雖然有點長,大家湊一塊也能克服一下。
兩個月,說實話有點長,這需要提前溝通好,否則的話,超出了預計的航行時間,水手們心裏可是沒有底的,麵對無邊無沿的大海,恐懼是正常的。等到那個時候,再解釋就顯得有些虛假了。
至於三四個月,這個就很難說了,可能溝通完之後,就會發現還沒出海,船員先少了一大半。
這次還好,畢竟加斯帕已經走過了一次,說明目的地是明確的,盡管預計兩到三個月的路程有點長,最起碼大家去的不是一個未知的地方。
離開北港之後,船隊一直往東北方向航行,此時距離日本列島還不算遠,從海麵吹往陸地的海風,也將船隊送往更北方的海域。
按照張小白知道的知識,太平洋的中高緯度地區是西風漂流帶,那裏的風向和海流將會把他們送往北美西海岸。
可這個中高緯度具體是多高,張小白就拿不準了,所以,船隊隻能一邊走,一邊捕捉西風的到來。
出航十三天,船隊依舊沒有找到西風,不過大家心裏也不著急,因為他們現在航行的這片海域,還在他們的已知範圍內。
這是他們第一次來東方時走的北冰洋航線的一部分,就算一直往北走,也不過是到達一片冰凍的大陸而已,就算東渡失敗,也不會有太大的生命危險。
第十四天,張小白再一次確定在地圖上的位置之後,指引船隊往北行駛,半天之後,駛入了一處海灣。
蝦夷島,東北海岸。
作為後世著名的櫻花和雪景勝地的北海道,山川豐茂,盡管在當前看來,基本上還是未開發的荒蠻地區,可用來補充淡水卻是足夠了。
“大家收集淡水的時候注意一下,這裏還有不少蠻族,盡量不要起衝突”,張小白讓加迪斯囑咐各船長。
此時的北海道,還不是後世的那個度假勝地。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夷’指的便是此地阿伊努族,當然,最早的時候阿伊努族是居住在日本本島的,可隨著大和一族崛起,阿伊努族便被擠到了這麽個犄角旮旯的位置。
而阿伊努族能夠保有此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此地的氣候惡劣,山林沼澤和苦寒的冬季,使得此地耕種極難。所以這裏也一直遊離在倭國朝廷之外,隻有極少的幾家大名,居住在島嶼南部海峽那一片窄窄的地方。
六月的北海道,已經褪去了嚴寒,正是清爽的時候,盡管河水有點涼,可已經喝了多天的酸水的水手不在乎,捧起山泉水先灌一氣,這種可以隨意喝水的享受,是在海上永遠也感受不到的。
不管是什麽時候,隻要船隊出了海,淡水就是嚴格管控的物資之一,每天每人都有定量,沒有特殊情況,任何人都不能多喝。
現在靠岸了,水當然要暢快喝個夠。至於半個多月沒洗澡,身上的酸臭,那都不是事,沒人在乎。要有誰想洗澡,那就等大家打完水,自己跳進去撲騰兩下。
“這估計就是咱麽最後一次補充淡水了”,張小白手指在海圖上比劃著說道。
“按照緯度算的話,應該是了,西風帶不會太往北的”,加斯帕看著地圖上畫的線,點了點頭。
這片海的西風帶在那裏,加斯帕也不太確定,可按照裏斯本到紐芬蘭的海域情況來看,到這個緯度也就差不多了。
“還有大約1300裏格(約7000公裏),差不多兩個月吧”,一條橫線連接了大洋的兩岸,就算順風順水,這個時間也短不了。
張小白在信中表示,希望他能擴大石井劍館的招生規模,或者如果他的弟子中有開辟劍館的想法,他這裏可以提供幫助。
總之一句話,我這裏需要更多的人,隻要你能培養出來,我這裏就能接收得起,絕對不會有失業的可能。
至於石井館主接到信後,具體能做到什麽程度,張小白就不知道了。
還有就是一條家,張小白親筆寫了一份書信給一條老爺子,表示一下關切,然後重申一下兩家的和睦友好就行了,也沒有太多需要溝通的,畢竟兩家大多數時候,還是各玩各的,最多就是張小白為土佐一條家提供經濟和貿易支持。
不過這經濟支持也不弱,隨著貿易走上正軌,規模也越來越大,土佐一條的實力也是突飛猛進,要不是,一條老丈人突然走了,土佐一條家失去了掌門人,恐怕這會子一條家已經統一土佐了。
船隊在箕港休整了五天,張小白忙活了五天,也在溫柔鄉裏待了五天,最後再一次安慰過慧子之後,張小白的船隊離開的箕港。
離開箕港的船隊,向著東北方奔入了汪洋大海。
這次對於船隊來說是一個考驗,因為路程太遙遠了,保守估計需要連續航行兩到三個月。
這是根據加斯帕他們來時的航行情況計算的,從箕港沿同一緯度到達海的對岸,預計總裏程將近兩萬裏,這一路上將沒有陸地可供停靠。
當然,直接往東是行不過去的,因為加斯帕他們是順風過來的,直接原路迴去,那就是純純的逆風,算一算,一萬公裏沒有四五個月是過不去的。
而四五個月,隻要算一算,張小白就不敢走了。
就算這一路上,沒有風暴,然後又打敗了敗血病,最後又扛過了飲水危機,大概率也得死於內亂。
人一旦陷入無邊的絕望當中,誰說的話都不好使,除非立刻見到陸地,否則他根本不會相信自己還能見到陸地。
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在一望無際的一直航行,每天都是麵對同一幅畫麵,重複著相同的動作。三五天可能還很新鮮,十天半個月也還能接受,一個月雖然有點長,大家湊一塊也能克服一下。
兩個月,說實話有點長,這需要提前溝通好,否則的話,超出了預計的航行時間,水手們心裏可是沒有底的,麵對無邊無沿的大海,恐懼是正常的。等到那個時候,再解釋就顯得有些虛假了。
至於三四個月,這個就很難說了,可能溝通完之後,就會發現還沒出海,船員先少了一大半。
這次還好,畢竟加斯帕已經走過了一次,說明目的地是明確的,盡管預計兩到三個月的路程有點長,最起碼大家去的不是一個未知的地方。
離開北港之後,船隊一直往東北方向航行,此時距離日本列島還不算遠,從海麵吹往陸地的海風,也將船隊送往更北方的海域。
按照張小白知道的知識,太平洋的中高緯度地區是西風漂流帶,那裏的風向和海流將會把他們送往北美西海岸。
可這個中高緯度具體是多高,張小白就拿不準了,所以,船隊隻能一邊走,一邊捕捉西風的到來。
出航十三天,船隊依舊沒有找到西風,不過大家心裏也不著急,因為他們現在航行的這片海域,還在他們的已知範圍內。
這是他們第一次來東方時走的北冰洋航線的一部分,就算一直往北走,也不過是到達一片冰凍的大陸而已,就算東渡失敗,也不會有太大的生命危險。
第十四天,張小白再一次確定在地圖上的位置之後,指引船隊往北行駛,半天之後,駛入了一處海灣。
蝦夷島,東北海岸。
作為後世著名的櫻花和雪景勝地的北海道,山川豐茂,盡管在當前看來,基本上還是未開發的荒蠻地區,可用來補充淡水卻是足夠了。
“大家收集淡水的時候注意一下,這裏還有不少蠻族,盡量不要起衝突”,張小白讓加迪斯囑咐各船長。
此時的北海道,還不是後世的那個度假勝地。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夷’指的便是此地阿伊努族,當然,最早的時候阿伊努族是居住在日本本島的,可隨著大和一族崛起,阿伊努族便被擠到了這麽個犄角旮旯的位置。
而阿伊努族能夠保有此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此地的氣候惡劣,山林沼澤和苦寒的冬季,使得此地耕種極難。所以這裏也一直遊離在倭國朝廷之外,隻有極少的幾家大名,居住在島嶼南部海峽那一片窄窄的地方。
六月的北海道,已經褪去了嚴寒,正是清爽的時候,盡管河水有點涼,可已經喝了多天的酸水的水手不在乎,捧起山泉水先灌一氣,這種可以隨意喝水的享受,是在海上永遠也感受不到的。
不管是什麽時候,隻要船隊出了海,淡水就是嚴格管控的物資之一,每天每人都有定量,沒有特殊情況,任何人都不能多喝。
現在靠岸了,水當然要暢快喝個夠。至於半個多月沒洗澡,身上的酸臭,那都不是事,沒人在乎。要有誰想洗澡,那就等大家打完水,自己跳進去撲騰兩下。
“這估計就是咱麽最後一次補充淡水了”,張小白手指在海圖上比劃著說道。
“按照緯度算的話,應該是了,西風帶不會太往北的”,加斯帕看著地圖上畫的線,點了點頭。
這片海的西風帶在那裏,加斯帕也不太確定,可按照裏斯本到紐芬蘭的海域情況來看,到這個緯度也就差不多了。
“還有大約1300裏格(約7000公裏),差不多兩個月吧”,一條橫線連接了大洋的兩岸,就算順風順水,這個時間也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