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給皇帝的禮單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舒適的居住環境,充足的新鮮果蔬,再加上醫師的精心照料,十多天後,大部分水手已經擺脫了痢疾的困擾,隻是身體依舊虛弱,需要再靜養一段時間。
而商行的管事們,早就為了遠洋貨物,做起了準備工作。
除了倉庫裏積攢下的貨物之外,還得加緊時間訂購一批,才能夠將龐大的船隊裝滿,不至於浪費運力。
當然,這個所謂的加緊訂購,隻是說盡快把訂單給出去,距離船隊起航,還早著呢。
現在已經是北港冬季的尾巴了,再怎麽趕時間,也趕不上今年的季風了,船隊大部至少要在北港休整半年時間。
正好可以趁著這段時間,派出一部分人手支援濟州島。
剩下的船隻還可以分出去一部分,前往日本的土佐、堺町、東海道等地,擴大那裏的市場份額,鞏固一下盟友之間的關係。
“若阿金,身體感覺怎麽樣,還是休息一陣子吧,事情也不急”,張小白關心的問道。
這次跟隨船隊而來的若阿金,很不幸的中招了,上吐下瀉的折騰了小半個月的時間,總算是命大,活了過來。
隻是本來就顯得有些瘦弱的他,現在看起來更是,風一吹就要倒的架勢。
“我感覺好多了,這裏的天氣比裏斯本暖和得多”,若阿金雙手捧著個小茶壺,暖著手的同時,還時不時嘬上一口。
這是張小白從陳延年那裏帶迴來的新茶,是順泰行從韶州等地收來的土茶,香氣濃鬱,口感更加的柔和,甚至有一種淡淡的香甜氣息。
在張小白看來,這應該就是一種發酵後的紅茶。隻不過此時主流的茶葉,還是以綠茶為主,就連普洱之類的黑茶,在他們商行中的份額也還很小。
但是這種柔和的口感,以及香甜的氣息,在第一時間就被費爾南和若阿金他們接受了,尤其是費爾南。
加奶加糖的喝法,在他看來,和這種茶葉簡直是絕配。
“這是在整理給明國皇帝的禮單嗎?”,若阿金湊到跟前,看著長長的一卷,好奇地問道。
“沒錯,給皇帝的禮單,肯定得慎重一點”,張小白迴答道。
這是他們的計劃,準備派一支隊伍前往明國進行朝貢。
當然,這一次就不以葡萄牙王國的名義了,那是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的事情,他們這次打算換個名頭。
至於名頭,暫定為美麗國(懶得動腦)。至於皇帝要不要賜名,看他老人家心情了。
這次張小白是不可能出麵的,而是從金山港帶來的幾位當地土著,漢話當然是不會講的,所以通事官就顯得極為關鍵了。
若阿金就是此次朝貢的關鍵先生,以通事官的名義,實際上總攬大局。
如果皇帝能些豐厚的賞賜,那當然是極好的。
最不濟,張小白他們依舊希望能夠獲得大明朝廷的認可,這樣,在需要的時候,他們也能換個身份行事。
比如,葡萄牙王國的公爵,突然被美麗國招降了,並重新被被冊封為個公爵啥的。
葡萄牙王國認不認不要緊,大明朋友圈能認就行。
基於以上理由,給皇帝陛下的禮單就得認真斟酌一番。像什麽山獅、駝鹿、羊駝、白頭雕之類的異獸,還有什麽黑珍珠、黑曜石之類的珍寶,也添進去,主打一個惠而不貴,少見就對了,值不值錢不重要。
像什麽狗頭大小的破金塊之類的俗物,就不要往禮單上寫了,皇帝陛下富有四海,這玩意又不是沒見過。
辣椒、玉米、南瓜之類的,可以來點。
不過這就得等北港最新一季的夏收了,而且不知道能不能新鮮的運送到京城,沒有冷鏈運輸,兩三個月的路程有點難啊。
“對了,煉油工坊剃幹淨的鯨魚骨架,收拾一下,可以添到禮單上去,這玩意多稀罕啊,海中巨獸”,若阿金看著禮單,建議道。
“有道理,光寫了香皂了,忘記這東西,是個好主意”,張小白讚許的點了點頭。
“我都有些等不及了,真想看看最偉大的帝國,最大的城市到底是什麽樣子的,還有皇帝住的宮殿”,若阿金放下禮單,激動地說道。
“那你還真得好好養養身子,從寧波登陸之後,你還得再趕路一個來月才能到京城,沒個好身體可經受不住”,張小白打趣的提醒道。
“我現在每天吃好喝好,最多半個月就能恢複到以前的狀態”,若阿金拍著胸脯保證道。
問題是若阿金以前的瘦削狀態,也沒多大的說服力啊。
和若阿金一邊喝著茶,一邊閑聊,還別說,在鎮海樓頂層的樓閣中一坐,吹著海風,喝著熱茶,確實感覺舒服。
“哈,上了歲數了,腿腳不行了,這台階算是上不動了”,許三爺喘著粗氣從門外走了進來。
“喲!三爺趕緊坐下歇息會,小六子趕緊扶一下三爺”,張小白趕緊起身,招唿三爺坐下。
許三爺擺了擺手,沒讓小六子扶著,自己走到椅子上坐了下來,“腿腳也就這樣子了,比不上你們年輕人了”
“三爺,有事您讓下麵人忙活就成了,何必還親自跑一趟呢”,張小白半是埋怨的說道。
海風吹慣了,再加上年歲也不小了,腿腳上的毛病就顯得愈發嚴重,按說是需要多靜養,可許三爺卻是一大早就跑農田裏忙活去了。
“我是想看看那大馬是不是真的厲害,正好今天翻地,就去湊個熱鬧,也就是看看,他們也不可能讓我上手”,許三爺笑著說道。
“看著怎麽樣?”,張小白好奇地問道。
夏爾馬本來就是作為農耕馬、重挽馬而引進的,自然不能一直閑著,肯定得配給屯墾農場試試手,好不好的,得現場說話。
“還別說,確實有勁”,許三爺喝了口茶說道,“平時拿騾子和耕牛翻地,都是一個犁,這家夥一下子上了四個犁都能拉得動,而且走的比牛快”
“可惜犁沒準備好,幾個老木匠正準備做幾套四聯的耕犁,操弄起來更省人手”
而商行的管事們,早就為了遠洋貨物,做起了準備工作。
除了倉庫裏積攢下的貨物之外,還得加緊時間訂購一批,才能夠將龐大的船隊裝滿,不至於浪費運力。
當然,這個所謂的加緊訂購,隻是說盡快把訂單給出去,距離船隊起航,還早著呢。
現在已經是北港冬季的尾巴了,再怎麽趕時間,也趕不上今年的季風了,船隊大部至少要在北港休整半年時間。
正好可以趁著這段時間,派出一部分人手支援濟州島。
剩下的船隻還可以分出去一部分,前往日本的土佐、堺町、東海道等地,擴大那裏的市場份額,鞏固一下盟友之間的關係。
“若阿金,身體感覺怎麽樣,還是休息一陣子吧,事情也不急”,張小白關心的問道。
這次跟隨船隊而來的若阿金,很不幸的中招了,上吐下瀉的折騰了小半個月的時間,總算是命大,活了過來。
隻是本來就顯得有些瘦弱的他,現在看起來更是,風一吹就要倒的架勢。
“我感覺好多了,這裏的天氣比裏斯本暖和得多”,若阿金雙手捧著個小茶壺,暖著手的同時,還時不時嘬上一口。
這是張小白從陳延年那裏帶迴來的新茶,是順泰行從韶州等地收來的土茶,香氣濃鬱,口感更加的柔和,甚至有一種淡淡的香甜氣息。
在張小白看來,這應該就是一種發酵後的紅茶。隻不過此時主流的茶葉,還是以綠茶為主,就連普洱之類的黑茶,在他們商行中的份額也還很小。
但是這種柔和的口感,以及香甜的氣息,在第一時間就被費爾南和若阿金他們接受了,尤其是費爾南。
加奶加糖的喝法,在他看來,和這種茶葉簡直是絕配。
“這是在整理給明國皇帝的禮單嗎?”,若阿金湊到跟前,看著長長的一卷,好奇地問道。
“沒錯,給皇帝的禮單,肯定得慎重一點”,張小白迴答道。
這是他們的計劃,準備派一支隊伍前往明國進行朝貢。
當然,這一次就不以葡萄牙王國的名義了,那是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的事情,他們這次打算換個名頭。
至於名頭,暫定為美麗國(懶得動腦)。至於皇帝要不要賜名,看他老人家心情了。
這次張小白是不可能出麵的,而是從金山港帶來的幾位當地土著,漢話當然是不會講的,所以通事官就顯得極為關鍵了。
若阿金就是此次朝貢的關鍵先生,以通事官的名義,實際上總攬大局。
如果皇帝能些豐厚的賞賜,那當然是極好的。
最不濟,張小白他們依舊希望能夠獲得大明朝廷的認可,這樣,在需要的時候,他們也能換個身份行事。
比如,葡萄牙王國的公爵,突然被美麗國招降了,並重新被被冊封為個公爵啥的。
葡萄牙王國認不認不要緊,大明朋友圈能認就行。
基於以上理由,給皇帝陛下的禮單就得認真斟酌一番。像什麽山獅、駝鹿、羊駝、白頭雕之類的異獸,還有什麽黑珍珠、黑曜石之類的珍寶,也添進去,主打一個惠而不貴,少見就對了,值不值錢不重要。
像什麽狗頭大小的破金塊之類的俗物,就不要往禮單上寫了,皇帝陛下富有四海,這玩意又不是沒見過。
辣椒、玉米、南瓜之類的,可以來點。
不過這就得等北港最新一季的夏收了,而且不知道能不能新鮮的運送到京城,沒有冷鏈運輸,兩三個月的路程有點難啊。
“對了,煉油工坊剃幹淨的鯨魚骨架,收拾一下,可以添到禮單上去,這玩意多稀罕啊,海中巨獸”,若阿金看著禮單,建議道。
“有道理,光寫了香皂了,忘記這東西,是個好主意”,張小白讚許的點了點頭。
“我都有些等不及了,真想看看最偉大的帝國,最大的城市到底是什麽樣子的,還有皇帝住的宮殿”,若阿金放下禮單,激動地說道。
“那你還真得好好養養身子,從寧波登陸之後,你還得再趕路一個來月才能到京城,沒個好身體可經受不住”,張小白打趣的提醒道。
“我現在每天吃好喝好,最多半個月就能恢複到以前的狀態”,若阿金拍著胸脯保證道。
問題是若阿金以前的瘦削狀態,也沒多大的說服力啊。
和若阿金一邊喝著茶,一邊閑聊,還別說,在鎮海樓頂層的樓閣中一坐,吹著海風,喝著熱茶,確實感覺舒服。
“哈,上了歲數了,腿腳不行了,這台階算是上不動了”,許三爺喘著粗氣從門外走了進來。
“喲!三爺趕緊坐下歇息會,小六子趕緊扶一下三爺”,張小白趕緊起身,招唿三爺坐下。
許三爺擺了擺手,沒讓小六子扶著,自己走到椅子上坐了下來,“腿腳也就這樣子了,比不上你們年輕人了”
“三爺,有事您讓下麵人忙活就成了,何必還親自跑一趟呢”,張小白半是埋怨的說道。
海風吹慣了,再加上年歲也不小了,腿腳上的毛病就顯得愈發嚴重,按說是需要多靜養,可許三爺卻是一大早就跑農田裏忙活去了。
“我是想看看那大馬是不是真的厲害,正好今天翻地,就去湊個熱鬧,也就是看看,他們也不可能讓我上手”,許三爺笑著說道。
“看著怎麽樣?”,張小白好奇地問道。
夏爾馬本來就是作為農耕馬、重挽馬而引進的,自然不能一直閑著,肯定得配給屯墾農場試試手,好不好的,得現場說話。
“還別說,確實有勁”,許三爺喝了口茶說道,“平時拿騾子和耕牛翻地,都是一個犁,這家夥一下子上了四個犁都能拉得動,而且走的比牛快”
“可惜犁沒準備好,幾個老木匠正準備做幾套四聯的耕犁,操弄起來更省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