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泉州商情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時候張小白也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還真是小。
來泉州府會遇見熟人,張小白是有心理準備的。
可沒想到,來這裏見到的第一個熟人,居然不是泉州府的商家,而是根基在是鬆江府的福昌行衛子明 。
衛子明同樣沒想到,泉州開埠,不止是許督迴來看看,就連張小白這位大頭領居然也來了。
“剛出正月便來了?貴號的消息很靈通啊”
“三爺過獎了,可惜此次開埠不在鬆江,哪怕是寧波府也是好的,沒想到聖上隻準了泉州一地”,衛子明搖搖頭,臉上略微有些遺憾。
“怎麽?此地事情不順?”,張小白問道。
衛子明晃了晃頭,“那倒也說不上,隻是公爵大人也知道,我們商行的根基在鬆江府,人脈、貨源大都在那裏,來泉州府這裏,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對於眼前的兩位,衛子明也沒做什麽遮掩,畢竟是合作了多年的老交情了,相互也都了解。
而且許三爺本身就是泉州府人,這幾年總督北港、日本兩地,泉州府跑外海的大商家,他基本上算是都認識了,隨便找倆人打聽一下,就能了解個八九不離十。
像衛子明他們這種外來的客商,受排擠是肯定的。
泉州開埠,這是聖上給泉州府人的恩典。
在那些泉州本地商家來看,他們這些外來戶,那就是明擺著,拿碗從自家鍋裏舀飯吃,不打一頓就算是恩典了,還指望有好臉色。
而且開埠至今,雖說已經有了小半年的時間,可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信息傳遞沒有那麽快。
別說日本、朝鮮、南洋等地的客商,就連大明,許多地方的商家,也都還不知道這消息呢。
第一波湧進泉州府的,除了本地的大商家之外,其餘的要麽是各州府有經驗的老海商,又或者是某些有背景的消息靈通人士。
福昌行想要在這裏籌集貨源,短時間內很難打開局麵,畢竟人家也都是有合作慣了的夥伴,這種大宗買賣,輕易不會改換。
所以像福昌行他們這種外來商家,這段時間除了四處聯絡貨源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碼頭這裏,把海外來的貨船接下來。
隻要能接下一兩船海外來貨,就能借機打開本地的貨源網絡。
畢竟誰都不會和錢過不去,不可能明知那些貨能掙錢,也不和他做買賣。
但是這種事情,說來簡單,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
雖然對那些海外客商來說,和誰都不熟,跟誰做買賣都一樣,可人家也有自己的需求啊。
他們更喜歡那些,手裏有現成貨源的商家。
相對於裝銀子迴去,他們更喜歡船艙裏裝滿貨物。
無論是大明的高檔瓷器、還是色彩豔麗的絲綢錦緞、彩織繡品,香氣迷人的茶葉,或者說精美的工藝品、銅器玉器之類的 都行。
當然如果這些要求有點高,那麽別的也行。
你看,我們來的路上吧,船艙漏水,不小心把壓艙石給漏了,您這能不能給整點壓艙的瓷器,不用高檔的,普通貨就行,估計有個百八十箱也就夠用了。
沒有貨,那就隻能出高價,裏外裏一算,利潤就得比其它商家差一兩成。
總的來說,這半年也算有點收獲,隻是比預期要差很多。
“當然,這隻是對泉州的分號來說”,衛子明笑著說道,“朝廷開海了,總是會比以前強的多”
“那當然了”,許三爺和張小白也是開心的接道。
他們不知道。這半年來泉州府多了多少海船,但是北港至少比往年同時間多了至少五成。而且可以預見,這個數字還得往上漲。
往年裏偷偷摸摸的那些商家,現在來泉州港,交個十幾兩銀子,買個一兩張船引(出海通商文牒),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從巡檢司眼皮子底下出海了。
多的不敢說,今年北港交易量至少翻一倍。
這還是消息擴散的慢,很多人還沒趕上第一波,畢竟以前海商隻能悄悄的掙錢,現在往台前一站,海商們發了大財的消息一擴散,明年說不得還能翻一番。
“不知兩位大人,這次來了幾船貨?”,趁著聊得高興,衛子明小心地問道。
許三爺看了張小白一眼,然後對衛子明說道,“這次不多,就來了六船,可以勻你一船南洋的香料”
衛子明一聽,立刻站起,躬身迴道,“多謝公爵大人,多謝許督”
盡管隻有一船,衛子明也很知足。
許三爺迴泉州,肯定要和本地的那些商家們多聯絡感情,能勻給他一船,已經是看在他與北港多年往來的麵上。
而且南洋的香料,尤其是龍腦、樟香、雞舌香(丁香)之類的,都是高端貨源,非富貴人家,根本用不起,這種貨源向來搶手,一船貨足夠他做很多事情了。
來泉州府會遇見熟人,張小白是有心理準備的。
可沒想到,來這裏見到的第一個熟人,居然不是泉州府的商家,而是根基在是鬆江府的福昌行衛子明 。
衛子明同樣沒想到,泉州開埠,不止是許督迴來看看,就連張小白這位大頭領居然也來了。
“剛出正月便來了?貴號的消息很靈通啊”
“三爺過獎了,可惜此次開埠不在鬆江,哪怕是寧波府也是好的,沒想到聖上隻準了泉州一地”,衛子明搖搖頭,臉上略微有些遺憾。
“怎麽?此地事情不順?”,張小白問道。
衛子明晃了晃頭,“那倒也說不上,隻是公爵大人也知道,我們商行的根基在鬆江府,人脈、貨源大都在那裏,來泉州府這裏,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對於眼前的兩位,衛子明也沒做什麽遮掩,畢竟是合作了多年的老交情了,相互也都了解。
而且許三爺本身就是泉州府人,這幾年總督北港、日本兩地,泉州府跑外海的大商家,他基本上算是都認識了,隨便找倆人打聽一下,就能了解個八九不離十。
像衛子明他們這種外來的客商,受排擠是肯定的。
泉州開埠,這是聖上給泉州府人的恩典。
在那些泉州本地商家來看,他們這些外來戶,那就是明擺著,拿碗從自家鍋裏舀飯吃,不打一頓就算是恩典了,還指望有好臉色。
而且開埠至今,雖說已經有了小半年的時間,可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信息傳遞沒有那麽快。
別說日本、朝鮮、南洋等地的客商,就連大明,許多地方的商家,也都還不知道這消息呢。
第一波湧進泉州府的,除了本地的大商家之外,其餘的要麽是各州府有經驗的老海商,又或者是某些有背景的消息靈通人士。
福昌行想要在這裏籌集貨源,短時間內很難打開局麵,畢竟人家也都是有合作慣了的夥伴,這種大宗買賣,輕易不會改換。
所以像福昌行他們這種外來商家,這段時間除了四處聯絡貨源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碼頭這裏,把海外來的貨船接下來。
隻要能接下一兩船海外來貨,就能借機打開本地的貨源網絡。
畢竟誰都不會和錢過不去,不可能明知那些貨能掙錢,也不和他做買賣。
但是這種事情,說來簡單,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
雖然對那些海外客商來說,和誰都不熟,跟誰做買賣都一樣,可人家也有自己的需求啊。
他們更喜歡那些,手裏有現成貨源的商家。
相對於裝銀子迴去,他們更喜歡船艙裏裝滿貨物。
無論是大明的高檔瓷器、還是色彩豔麗的絲綢錦緞、彩織繡品,香氣迷人的茶葉,或者說精美的工藝品、銅器玉器之類的 都行。
當然如果這些要求有點高,那麽別的也行。
你看,我們來的路上吧,船艙漏水,不小心把壓艙石給漏了,您這能不能給整點壓艙的瓷器,不用高檔的,普通貨就行,估計有個百八十箱也就夠用了。
沒有貨,那就隻能出高價,裏外裏一算,利潤就得比其它商家差一兩成。
總的來說,這半年也算有點收獲,隻是比預期要差很多。
“當然,這隻是對泉州的分號來說”,衛子明笑著說道,“朝廷開海了,總是會比以前強的多”
“那當然了”,許三爺和張小白也是開心的接道。
他們不知道。這半年來泉州府多了多少海船,但是北港至少比往年同時間多了至少五成。而且可以預見,這個數字還得往上漲。
往年裏偷偷摸摸的那些商家,現在來泉州港,交個十幾兩銀子,買個一兩張船引(出海通商文牒),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從巡檢司眼皮子底下出海了。
多的不敢說,今年北港交易量至少翻一倍。
這還是消息擴散的慢,很多人還沒趕上第一波,畢竟以前海商隻能悄悄的掙錢,現在往台前一站,海商們發了大財的消息一擴散,明年說不得還能翻一番。
“不知兩位大人,這次來了幾船貨?”,趁著聊得高興,衛子明小心地問道。
許三爺看了張小白一眼,然後對衛子明說道,“這次不多,就來了六船,可以勻你一船南洋的香料”
衛子明一聽,立刻站起,躬身迴道,“多謝公爵大人,多謝許督”
盡管隻有一船,衛子明也很知足。
許三爺迴泉州,肯定要和本地的那些商家們多聯絡感情,能勻給他一船,已經是看在他與北港多年往來的麵上。
而且南洋的香料,尤其是龍腦、樟香、雞舌香(丁香)之類的,都是高端貨源,非富貴人家,根本用不起,這種貨源向來搶手,一船貨足夠他做很多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