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堂發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官見朱厚熜沒有表態,在吏部尚書的眼神示意下,禮部左侍郎王瓚出來上奏。
開口就是一句王炸,直參楊廷和處理朝政三十多天裏,大權獨攬,排除異己。
此言一出,眾皆嘩然,禮部尚書毛澄更是滿臉的錯愕,他完全想不到會是王瓚跳出來。
這是守舊文官們的計策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把同整個勢力的對抗轉變為攻擊一個人。
楊廷和雖然權傾朝野,為官清正,這是他的優點但也恰恰是他的“缺點”。
古來帝王最忌諱的,就是屬下欺上瞞下,勢力龐大。
蔣冕一臉的擔憂,眼睛不住的朝著上方的楊廷和看去。
楊廷和沉默片刻,隨即站了出來,先是對著朱厚熜行了一禮,又環顧四周,朝著台上的諸位官員拱手。
“臣曆任三朝,人臣之貴已達頂點,少時揚名天下,後侍講東宮,入閣抗謹,今迎立新皇,複又何望哉?”
最後楊廷和擲地有聲地說了一句。
“臣之忠心,日月可鑒,天地可表!”
他一下跪在金台前脊梁挺直,儀態端莊。
朱厚熜朗聲道:“楊閣老一心為國,於社稷有功。”
朱厚熜此話一出,朝堂上的眾人都跪了下來高唿:“陛下聖明”。
戶部尚書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冷汗,暗道一聲不好。
還真的被白公言中了,皇帝要保楊廷和,看來此番必須要棄卒保車。
楊廷和隨即大聲言道:“有人見臣權重,力推改革,便妄加猜度,疑臣有異心,此大謬也!”
隨即他右手用力向下一揮,大聲唿喊:“然而,欲使臣放棄改革,實不可行!”
又對著殿上群臣一字一句緩緩言道:“臣恐大明江山毀於一旦,天下萬民再招禍端,改革成則盛世至,改革敗則國危亡,臣豈能動搖整頓吏治之決心,此番苦心,諸公未必能知啊”
他轉過身來,對著朱厚璁深深一揖,神色莊重,語氣懇切:“大明弊病百生,如舍臣一人換天下安寧,臣何惜此身。”
毛紀也一步跨出神色威嚴,對著諸位朝臣:“啍,天下之事決於陛下,在於朝堂諸公,豈在於居心叵測之徒。”
隨著他的目光掃視,朝堂上一些大臣眼睛躲躲閃閃,心中皆是一震。
氣氛烘托到位,心中熱血難涼之人都心潮澎湃,恨不能此刻就為國獻身以報君恩。
戶部尚書楊潭目光深沉,噗的一聲直接跪下。
“陛下臣有罪,未能顧全大局,上不能為君父分憂,下愧對黎明百姓,請陛下責罰”。
緊接著大殿之上三分之二的大臣跪了下去,楊廷和見狀不覺失神片刻,費宏更是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朱厚熜語氣淡淡:“前人有雲,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希望爾等勉勵”
戶部尚書聞言,臉上露出二分感激,三分惶恐,餘下五分的尊敬,言道:“楊閣老所言甚是,臣並非沒有察覺禍患,乃是害怕動搖大明國本,隻能暗自銘記於心”
隨即他從袖子中拿出一封奏本,高高舉起至頭頂:“此乃臣心血所書,直言吏治之患,後附一應名單。”
“呈上來”
黃錦臉色嚴肅從金台之上走了下來,雙手接過戶部尚書手中的奏本,呈給了朱厚熜。
朱厚熜將奏本拿在手上緩緩展開,心中暗自思索。
奏章乍看之下駭人聽聞,名單之上列有官員大大小小幾百位。
可若是細細追究,都是一些旁枝末節的小官,真正有分量僅十多人而已。
內閣四位大學士一下子陷入沉默,毛紀神情微變,對方的這一招以退為進,確實讓他們有些難以防備。
“朕聽聞蘇州知府徐讚,尚有賢名,怎麽會單列於名單之上?”
楊廷和聽聞此言眼前一亮,但他心念轉過,看了看金台上神情冷峻的朱厚璁,心情又沉了幾分。
他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打算,放棄一些無足輕重的棋子做吏治改革的祭品。
故意放出一些高位的人魚目混珠,再趁機除去政敵。
這樣既留了陛下的麵子,又給了內閣交代。
放棄一部分人,擺脫掉了內部尾大甩不掉的局麵,再借此鏟除對手,計策不可謂不妙,一舉多得!
好在皇帝站在了他們這邊,話裏給出了暗示。
戶部尚書楊潭倒吸一口冷氣,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他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麽過去的興獻王世子如今的陛下,竟然能如此洞若觀火消息靈敏,這背後的信息讓他不由得悚然一驚。
“臣有罪,疏忽大意,沒有仔細辨認下方傳來的信息,實在有負天恩”
朱厚璁隨意自然的言道:“疏忽大意?事關國事豈能如此草率,罷去楊潭戶部尚書之職。”
話音剛落,楊廷和精神一震。
他沉聲道:“陛下聖明!”,隨即長生一揖。
幾位閣老見狀,也紛紛出言附和。
順勢大殿內眾人對楊潭口誅筆伐。
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他之前的“黨羽”。
他臉色煞白,在這個皇權如天的時代,失了勢的自己,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他麵對的是剛登基的少年天子。
楊潭渾身的精氣神一下就垮了下去,但心裏仍存有一絲僥幸,陛下並沒有對他痛下殺手。
但皇帝放過了他,並不意味著被他擺了一手的內閣願意放過他。
蔣冕神情冷漠道:“陛下,楊潭罔顧聖意,有負社稷,借改革之名行伐異之舉,罪不容赦,請陛下重罰!”
隨即跪了下去,旁邊的三位大學士也一起連同跪了下去。
四位大學士一跪,整個朝堂之上就沒有站著的人了,當然皇帝是坐著的。
朱厚熜目光幽深,言道:“朕初登大寶,當廣布仁善,念楊潭為政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革去一切職務貶為庶人,發往努兒幹都司!”
努爾幹都司在今天的黑龍江地區,為苦寒之地,很適合發配犯人。
清朝為了撇清和明朝的關係,沒有提及明朝的疆域到達努爾幹都司,但大量史料證明,明朝確實在那裏設置了控製東北的機構。
大殿之上,眾人山唿“陛下聖明!”
楊潭心如死灰,被禁軍拖出大殿。
朝堂鬥爭就是如此的殘酷,看得見的是唇槍舌戰,看不見的是博弈權謀。
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一旦下注就要做好身首異處的準備。
剛剛高高在上的戶部尚書,現在就成了命如草芥的庶民,不禁讓人唏噓萬分。
但即便如此,兵部尚書王瓊依舊站了出來:“陛下,諸位大人,吏治改革利國利民,但究竟如何施行,卻需要細細斟酌,萬萬不能粗枝大葉!”
但出乎他的意料,緊接著禮部侍郎王瓚跳了出來:“陛下,臣對於改革讚同萬分,但諸位閣老不曾體察民情,竟一下子裁撤鎮守太監、錦衣衛、違背大行皇帝之命!”
開口就是一句王炸,直參楊廷和處理朝政三十多天裏,大權獨攬,排除異己。
此言一出,眾皆嘩然,禮部尚書毛澄更是滿臉的錯愕,他完全想不到會是王瓚跳出來。
這是守舊文官們的計策
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把同整個勢力的對抗轉變為攻擊一個人。
楊廷和雖然權傾朝野,為官清正,這是他的優點但也恰恰是他的“缺點”。
古來帝王最忌諱的,就是屬下欺上瞞下,勢力龐大。
蔣冕一臉的擔憂,眼睛不住的朝著上方的楊廷和看去。
楊廷和沉默片刻,隨即站了出來,先是對著朱厚熜行了一禮,又環顧四周,朝著台上的諸位官員拱手。
“臣曆任三朝,人臣之貴已達頂點,少時揚名天下,後侍講東宮,入閣抗謹,今迎立新皇,複又何望哉?”
最後楊廷和擲地有聲地說了一句。
“臣之忠心,日月可鑒,天地可表!”
他一下跪在金台前脊梁挺直,儀態端莊。
朱厚熜朗聲道:“楊閣老一心為國,於社稷有功。”
朱厚熜此話一出,朝堂上的眾人都跪了下來高唿:“陛下聖明”。
戶部尚書擦了擦額頭上滲出的冷汗,暗道一聲不好。
還真的被白公言中了,皇帝要保楊廷和,看來此番必須要棄卒保車。
楊廷和隨即大聲言道:“有人見臣權重,力推改革,便妄加猜度,疑臣有異心,此大謬也!”
隨即他右手用力向下一揮,大聲唿喊:“然而,欲使臣放棄改革,實不可行!”
又對著殿上群臣一字一句緩緩言道:“臣恐大明江山毀於一旦,天下萬民再招禍端,改革成則盛世至,改革敗則國危亡,臣豈能動搖整頓吏治之決心,此番苦心,諸公未必能知啊”
他轉過身來,對著朱厚璁深深一揖,神色莊重,語氣懇切:“大明弊病百生,如舍臣一人換天下安寧,臣何惜此身。”
毛紀也一步跨出神色威嚴,對著諸位朝臣:“啍,天下之事決於陛下,在於朝堂諸公,豈在於居心叵測之徒。”
隨著他的目光掃視,朝堂上一些大臣眼睛躲躲閃閃,心中皆是一震。
氣氛烘托到位,心中熱血難涼之人都心潮澎湃,恨不能此刻就為國獻身以報君恩。
戶部尚書楊潭目光深沉,噗的一聲直接跪下。
“陛下臣有罪,未能顧全大局,上不能為君父分憂,下愧對黎明百姓,請陛下責罰”。
緊接著大殿之上三分之二的大臣跪了下去,楊廷和見狀不覺失神片刻,費宏更是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朱厚熜語氣淡淡:“前人有雲,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希望爾等勉勵”
戶部尚書聞言,臉上露出二分感激,三分惶恐,餘下五分的尊敬,言道:“楊閣老所言甚是,臣並非沒有察覺禍患,乃是害怕動搖大明國本,隻能暗自銘記於心”
隨即他從袖子中拿出一封奏本,高高舉起至頭頂:“此乃臣心血所書,直言吏治之患,後附一應名單。”
“呈上來”
黃錦臉色嚴肅從金台之上走了下來,雙手接過戶部尚書手中的奏本,呈給了朱厚熜。
朱厚熜將奏本拿在手上緩緩展開,心中暗自思索。
奏章乍看之下駭人聽聞,名單之上列有官員大大小小幾百位。
可若是細細追究,都是一些旁枝末節的小官,真正有分量僅十多人而已。
內閣四位大學士一下子陷入沉默,毛紀神情微變,對方的這一招以退為進,確實讓他們有些難以防備。
“朕聽聞蘇州知府徐讚,尚有賢名,怎麽會單列於名單之上?”
楊廷和聽聞此言眼前一亮,但他心念轉過,看了看金台上神情冷峻的朱厚璁,心情又沉了幾分。
他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打算,放棄一些無足輕重的棋子做吏治改革的祭品。
故意放出一些高位的人魚目混珠,再趁機除去政敵。
這樣既留了陛下的麵子,又給了內閣交代。
放棄一部分人,擺脫掉了內部尾大甩不掉的局麵,再借此鏟除對手,計策不可謂不妙,一舉多得!
好在皇帝站在了他們這邊,話裏給出了暗示。
戶部尚書楊潭倒吸一口冷氣,頭重重地磕在地上。
他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麽過去的興獻王世子如今的陛下,竟然能如此洞若觀火消息靈敏,這背後的信息讓他不由得悚然一驚。
“臣有罪,疏忽大意,沒有仔細辨認下方傳來的信息,實在有負天恩”
朱厚璁隨意自然的言道:“疏忽大意?事關國事豈能如此草率,罷去楊潭戶部尚書之職。”
話音剛落,楊廷和精神一震。
他沉聲道:“陛下聖明!”,隨即長生一揖。
幾位閣老見狀,也紛紛出言附和。
順勢大殿內眾人對楊潭口誅筆伐。
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他之前的“黨羽”。
他臉色煞白,在這個皇權如天的時代,失了勢的自己,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他麵對的是剛登基的少年天子。
楊潭渾身的精氣神一下就垮了下去,但心裏仍存有一絲僥幸,陛下並沒有對他痛下殺手。
但皇帝放過了他,並不意味著被他擺了一手的內閣願意放過他。
蔣冕神情冷漠道:“陛下,楊潭罔顧聖意,有負社稷,借改革之名行伐異之舉,罪不容赦,請陛下重罰!”
隨即跪了下去,旁邊的三位大學士也一起連同跪了下去。
四位大學士一跪,整個朝堂之上就沒有站著的人了,當然皇帝是坐著的。
朱厚熜目光幽深,言道:“朕初登大寶,當廣布仁善,念楊潭為政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革去一切職務貶為庶人,發往努兒幹都司!”
努爾幹都司在今天的黑龍江地區,為苦寒之地,很適合發配犯人。
清朝為了撇清和明朝的關係,沒有提及明朝的疆域到達努爾幹都司,但大量史料證明,明朝確實在那裏設置了控製東北的機構。
大殿之上,眾人山唿“陛下聖明!”
楊潭心如死灰,被禁軍拖出大殿。
朝堂鬥爭就是如此的殘酷,看得見的是唇槍舌戰,看不見的是博弈權謀。
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一旦下注就要做好身首異處的準備。
剛剛高高在上的戶部尚書,現在就成了命如草芥的庶民,不禁讓人唏噓萬分。
但即便如此,兵部尚書王瓊依舊站了出來:“陛下,諸位大人,吏治改革利國利民,但究竟如何施行,卻需要細細斟酌,萬萬不能粗枝大葉!”
但出乎他的意料,緊接著禮部侍郎王瓚跳了出來:“陛下,臣對於改革讚同萬分,但諸位閣老不曾體察民情,竟一下子裁撤鎮守太監、錦衣衛、違背大行皇帝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