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真正的贏家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容納了幾百人的奉天門裏,竟一下子聽不到半點聲響。
黃錦、麥福,默不作聲各自低頭,餘下的朝臣們噤若寒蟬。
自上一次宦官劉瑾專權,官員和宦官的鬥爭就愈演愈烈,再加上錦衣衛穿插其間,竟奇妙的達成了一種詭異平衡。
隨著朱厚照駕崩,宦官的勢力急劇收縮,但有鎮守中官還能保持基本盤。
如今楊廷和劍指宦官、錦衣衛,無疑是犯了皇帝的大忌諱!
楊廷和抬眼看了地上的王瓚,王瓚抓住了事件的要害——皇權和閣權的鬥爭,要不是他手上還有殺手鐧,這次就真的栽了。
這位三朝元老,如今的內閣首輔,緩緩從袖子中掏出明黃色的詔書,雙手恭敬地捧上頭頂。
“大行皇帝遺詔,裁減錦衣衛、鎮守中官,詔書在此又怎會與先帝之意相違?”
楊廷和捧出詔書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跪下,朱厚熜從禦座上站起來朝詔書的方向行了一禮。
古代重視法統,朱厚熜是被朱厚照的遺旨立為皇帝,自然要表達對先帝的恭敬。
王瓚的頭磕在地上,嘴角卻露出一絲冷笑,他雙眼通紅滿是瘋狂的神色。
大家都知道,朱厚照並沒有立下真正的遺旨,是內閣代替皇帝草擬的詔書,遺旨如果僅僅為了新帝法統的合理性也就罷了。
可如果摻雜了別的東西,那誰又能保證下一次再多出些別的。
王瓚知道自己會死,無論是對於哪一方,他都已經站在了不可饒恕的地方。
但在這一刻,他卻感到無比的快意,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那些他仰望的人,都被他玩弄於股掌!
他不後悔自己的舉動,宦海沉浮多年,這是他真正被那些大人物看在眼裏。
皇帝和內閣之間已經有一道合不上的裂縫,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裂開。
百官們的目光都隱隱聚集在高台那個明黃色的身影上。
並沒有想象中的氣急敗壞,也沒有預料中的咬牙切齒,朱厚熜神色平靜。
他語氣溫和道:“既是皇兄遺旨,朕自當遵從。”
毛紀精神一振,言道:“今幸天意助我大明,武宗皇帝遺詔,陛下聖意眷顧,此番改革勢在必行!”
四位大學士私底下互相看了一眼,此番朝會雖有波瀾,但終究目的已經達到!
毛紀露出笑容,他們贏了!
朱厚熜,居高臨下地俯視著百官,微不可見地搖了搖頭。
一字一句地緩緩說道:“朕決定廢除鎮守中官,所有太監一律迴京!”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鑒於此事牽扯太廣,朕決意南京和九邊的鎮守,暫緩歸京。”
楊廷和瞳孔微不可察地猛地一縮,他甚至懷疑是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皇帝怎麽會廢除鎮守中官?
朱厚照派太監鎮守各地,就是讓他們充當自己的手足和耳目,如今朱厚熜此舉與自廢武功有何異?
楊廷和難以相信,精明的皇帝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毛紀的手不自覺地顫抖,一張嘴咧了大半,滿臉的欣慰和喜悅,大明興盛有望。
內閣本來隻打算廢除部分的鎮守太監,沒想到皇帝竟然一次性送了他們一份大禮。
費宏悄悄地瞥了一眼台上的麥福,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
麥福眼觀鼻鼻觀心,連神色都沒有變化一下,依舊笑眯眯的樣子。
大臣們還沉浸在喜悅之中,朱厚熜一下子從禦座上站了起來,語氣堅定的言道:“朕以為,不曆州縣,不登台閣,諸卿以為然否?”
雖然是對百官發問,可朱厚熜的語氣卻是那樣的不容辯駁,充滿力量。
仿佛滔滔江水從千丈懸崖奔流而下,浩浩山洪由嶙峋怪峰橫衝直撞。
楊廷和有些發愣,不知道朱厚熜為什麽突然間會提這個問題,不過這確實是如今朝政的一大弊病。
蔣晃饒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金台,他猜到了某種不可思議的可能,如果真的如他所想,那朱厚熜絕對稱得上雄才大略。
隨著朱厚熜眼神示意,麥福異常順暢地從袖子中掏出一卷明黃色聖旨,大聲念誦。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廢除鎮守中官製,改換監察製,由翰林院庶吉士擔任監察史,三年一輪換,考核之後改任州縣官員……布告天下聞使聞之。”
翰林院的庶吉士聽到聖旨的那一刻,喜悅從心間迸發難以抑製,他們多麽想發出暢快的大笑。
凡是走上科舉之路的,誰不想在政治上實現自己的抱負,可惜他們隻能在翰林院中當個清貴的學士。
如今朱厚熜此舉,卻是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甚至讓他們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楊廷和打了個機靈,一下子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他剛想發言。
“咚咚咚”
午門上的鍾聲再次敲響,下朝的時間到了。
麥福大聲唿喊:“退——朝”
朱厚熜迴乾清宮的路上,腳步都輕快了些,甚至特意在文華殿前駐足欣賞剛開的海棠。
楊廷和迴到家,他的兒子楊慎就興奮地走上前。
他的眼中滿是激動:“父親,陛下此舉確實振奮人心,一掃前朝弊端,廣開進階之門!”
楊廷和沒有答話,右手不自覺地扣擊著木桌。
門下聽政內閣的目的達成了,甚至取得了更突出的戰果,可在某種程度上楊廷和自己卻敗了。
皇帝廢除鎮守中官,改立監察吏,如果僅僅隻是這樣,那也稱得上是明智之舉,但卻不是妙筆。
可派翰林院庶吉士擔任監察吏,那就真的是跳出思維之外的一記妙手。
也是現在,楊廷和才思索出其中的深意。
分化文官內部此為第一。
收買青年官員人心此為第二。
最重要的是,明確了官員的晉升通道,明確了內閣的選拔標準!
楊廷和感到有些害怕,在他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完全沒有遇到過朱厚熜這樣對手,每一步都如羚羊掛角,天馬行空,卻步步殺機,意味深長。
自今日之後,擔任內閣首輔次輔均需要翰林院庶吉士出身,擔任滿監察三年,在州縣曆練一年。
楊慎迴到內宅匆匆忙忙翻找著他曾經寫下的政治主張,黃娥看到一向穩重的丈夫如此“活潑”。
將茶盞放下笑出了聲。
楊慎滿臉的灰,看著自己的妻子憨憨笑。
“娥兒,當今陛下聖明,我有希望實現自己的理想!”
黃娥也不迴話,一雙眼睛顧盼生姿,滿含柔情地看著楊慎。
命運從這一刻走向了不可知的地方,這對恩愛異常的神仙眷侶似乎有了另外一個可能。
曆史上的他們,所愛隔山海,白頭不相守,盡管彼此之間情意綿綿,卻隻能隔著千山萬水淚空流。
故人未曾重聚,隻等來病逝他鄉的消息。
黃錦、麥福,默不作聲各自低頭,餘下的朝臣們噤若寒蟬。
自上一次宦官劉瑾專權,官員和宦官的鬥爭就愈演愈烈,再加上錦衣衛穿插其間,竟奇妙的達成了一種詭異平衡。
隨著朱厚照駕崩,宦官的勢力急劇收縮,但有鎮守中官還能保持基本盤。
如今楊廷和劍指宦官、錦衣衛,無疑是犯了皇帝的大忌諱!
楊廷和抬眼看了地上的王瓚,王瓚抓住了事件的要害——皇權和閣權的鬥爭,要不是他手上還有殺手鐧,這次就真的栽了。
這位三朝元老,如今的內閣首輔,緩緩從袖子中掏出明黃色的詔書,雙手恭敬地捧上頭頂。
“大行皇帝遺詔,裁減錦衣衛、鎮守中官,詔書在此又怎會與先帝之意相違?”
楊廷和捧出詔書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跪下,朱厚熜從禦座上站起來朝詔書的方向行了一禮。
古代重視法統,朱厚熜是被朱厚照的遺旨立為皇帝,自然要表達對先帝的恭敬。
王瓚的頭磕在地上,嘴角卻露出一絲冷笑,他雙眼通紅滿是瘋狂的神色。
大家都知道,朱厚照並沒有立下真正的遺旨,是內閣代替皇帝草擬的詔書,遺旨如果僅僅為了新帝法統的合理性也就罷了。
可如果摻雜了別的東西,那誰又能保證下一次再多出些別的。
王瓚知道自己會死,無論是對於哪一方,他都已經站在了不可饒恕的地方。
但在這一刻,他卻感到無比的快意,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那些他仰望的人,都被他玩弄於股掌!
他不後悔自己的舉動,宦海沉浮多年,這是他真正被那些大人物看在眼裏。
皇帝和內閣之間已經有一道合不上的裂縫,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裂開。
百官們的目光都隱隱聚集在高台那個明黃色的身影上。
並沒有想象中的氣急敗壞,也沒有預料中的咬牙切齒,朱厚熜神色平靜。
他語氣溫和道:“既是皇兄遺旨,朕自當遵從。”
毛紀精神一振,言道:“今幸天意助我大明,武宗皇帝遺詔,陛下聖意眷顧,此番改革勢在必行!”
四位大學士私底下互相看了一眼,此番朝會雖有波瀾,但終究目的已經達到!
毛紀露出笑容,他們贏了!
朱厚熜,居高臨下地俯視著百官,微不可見地搖了搖頭。
一字一句地緩緩說道:“朕決定廢除鎮守中官,所有太監一律迴京!”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鑒於此事牽扯太廣,朕決意南京和九邊的鎮守,暫緩歸京。”
楊廷和瞳孔微不可察地猛地一縮,他甚至懷疑是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皇帝怎麽會廢除鎮守中官?
朱厚照派太監鎮守各地,就是讓他們充當自己的手足和耳目,如今朱厚熜此舉與自廢武功有何異?
楊廷和難以相信,精明的皇帝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毛紀的手不自覺地顫抖,一張嘴咧了大半,滿臉的欣慰和喜悅,大明興盛有望。
內閣本來隻打算廢除部分的鎮守太監,沒想到皇帝竟然一次性送了他們一份大禮。
費宏悄悄地瞥了一眼台上的麥福,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大太監。
麥福眼觀鼻鼻觀心,連神色都沒有變化一下,依舊笑眯眯的樣子。
大臣們還沉浸在喜悅之中,朱厚熜一下子從禦座上站了起來,語氣堅定的言道:“朕以為,不曆州縣,不登台閣,諸卿以為然否?”
雖然是對百官發問,可朱厚熜的語氣卻是那樣的不容辯駁,充滿力量。
仿佛滔滔江水從千丈懸崖奔流而下,浩浩山洪由嶙峋怪峰橫衝直撞。
楊廷和有些發愣,不知道朱厚熜為什麽突然間會提這個問題,不過這確實是如今朝政的一大弊病。
蔣晃饒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金台,他猜到了某種不可思議的可能,如果真的如他所想,那朱厚熜絕對稱得上雄才大略。
隨著朱厚熜眼神示意,麥福異常順暢地從袖子中掏出一卷明黃色聖旨,大聲念誦。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廢除鎮守中官製,改換監察製,由翰林院庶吉士擔任監察史,三年一輪換,考核之後改任州縣官員……布告天下聞使聞之。”
翰林院的庶吉士聽到聖旨的那一刻,喜悅從心間迸發難以抑製,他們多麽想發出暢快的大笑。
凡是走上科舉之路的,誰不想在政治上實現自己的抱負,可惜他們隻能在翰林院中當個清貴的學士。
如今朱厚熜此舉,卻是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甚至讓他們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楊廷和打了個機靈,一下子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他剛想發言。
“咚咚咚”
午門上的鍾聲再次敲響,下朝的時間到了。
麥福大聲唿喊:“退——朝”
朱厚熜迴乾清宮的路上,腳步都輕快了些,甚至特意在文華殿前駐足欣賞剛開的海棠。
楊廷和迴到家,他的兒子楊慎就興奮地走上前。
他的眼中滿是激動:“父親,陛下此舉確實振奮人心,一掃前朝弊端,廣開進階之門!”
楊廷和沒有答話,右手不自覺地扣擊著木桌。
門下聽政內閣的目的達成了,甚至取得了更突出的戰果,可在某種程度上楊廷和自己卻敗了。
皇帝廢除鎮守中官,改立監察吏,如果僅僅隻是這樣,那也稱得上是明智之舉,但卻不是妙筆。
可派翰林院庶吉士擔任監察吏,那就真的是跳出思維之外的一記妙手。
也是現在,楊廷和才思索出其中的深意。
分化文官內部此為第一。
收買青年官員人心此為第二。
最重要的是,明確了官員的晉升通道,明確了內閣的選拔標準!
楊廷和感到有些害怕,在他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完全沒有遇到過朱厚熜這樣對手,每一步都如羚羊掛角,天馬行空,卻步步殺機,意味深長。
自今日之後,擔任內閣首輔次輔均需要翰林院庶吉士出身,擔任滿監察三年,在州縣曆練一年。
楊慎迴到內宅匆匆忙忙翻找著他曾經寫下的政治主張,黃娥看到一向穩重的丈夫如此“活潑”。
將茶盞放下笑出了聲。
楊慎滿臉的灰,看著自己的妻子憨憨笑。
“娥兒,當今陛下聖明,我有希望實現自己的理想!”
黃娥也不迴話,一雙眼睛顧盼生姿,滿含柔情地看著楊慎。
命運從這一刻走向了不可知的地方,這對恩愛異常的神仙眷侶似乎有了另外一個可能。
曆史上的他們,所愛隔山海,白頭不相守,盡管彼此之間情意綿綿,卻隻能隔著千山萬水淚空流。
故人未曾重聚,隻等來病逝他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