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張璁進京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璁正在為弟子們講學,可他明明是儒家的士大夫,講的卻是道家的《清靜經》。
驛站離京城的距離很近,張璁也聽聞了楊廷和被刺殺的事情。
他坐在椅子上將手中的《清靜經》放下,捋了捋胡須,對著一眾弟子說道:“爾等對我大明首輔遇刺一事如何看?”
一個身材健碩的青衣士子,隨即起身言道:“楊大人一心為國,此番裁撤冗員,必是受人記恨才遭到報複。”
張璁點點頭,但也沒有怎麽說話。
臨近的一個小胖子,眼珠一轉道:“大理寺也是頭一次動作這麽快,僅僅一天就結了案,第二天人就被推到菜市口斬首了,足見聖上關切。”
張璁看了一眼小胖子,又輕輕捋了一下胡須。
他的正下方麵色俊秀的青年楚言,道:“官吏遇刺是任何朝廷都無法容忍的事,陛下此次殺伐果斷,有力地震懾了不法之人。”
他看了一眼四周的同門師兄弟,隨即又朗聲道:“然,最妙之處在於將囚犯與錢寧等人一同問斬,陛下對民心民意的把握令人歎為觀止。”
張璁深深地看了一眼楚言,不禁起了愛才之心。
他也是在清晨揣摩許久之後,才領悟了陛下此舉的深意,想不到自己的弟子中竟也有如此人才。
張璁哈哈一笑,道:“自太祖開國至今,無大漢之強,李唐之盛,趙宋之富”
隨即張璁神色變得莊重,眼神中滿是自豪:“我大明,無有漢唐之和親,無有宋之稱臣納貢,太祖順應天命以南擊北,開千古未有之篇章,太宗遷都,天子守國門!”
下方的弟子們神色也變得熱切,一個個心潮澎湃。
張熜接著說:“如今陛下繼承大統,眼界格局世所罕見,爾等也將有一展胸中抱負的機會,希望好生勉勵。”
小胖子很激動,忍不住狠狠地捶了附近的青衣士子幾下。
對方隻能吃痛地推了他一把,兩人對視又是哈哈一笑。
張璁瞥了一下自己的弟子,神色玩味:“要成為國家棟梁之材,須要日日勤學苦練,就以今日之問為題,每人各寫一篇五千字策論。”
弟子們的笑聲戛然而止,一個個都皺著眉頭,像個苦瓜一樣,奈何師父有命,不能不從。
也就隻能各自收拾收拾,迴房趕作業去了。
“楚言,你留一下!”
小胖子聽聞此言,幸災樂禍對著旁邊的張天,道:“老師的關愛太重,可惜我承受不了”
一邊說著還一邊照著自己滾圓的肚子比劃了幾下,逗得張天哈哈大笑。
張璁自從多年前與朱厚熜結識之後,就仿佛一下開悟一般,教書做事越發舉重若輕。
隻是他教得極好,作業也布置得極多,讓一眾學子叫苦不迭。
“開小灶”常人趨之若鶩的東西,在他的弟子眼中,卻成了個燙手的山芋,畢竟誰也不想憑空多熬幾個晚上的夜。
楚言眼皮一跳,但也恭恭敬敬的走到張璁旁邊,拱手行了一個禮。
張璁點了點頭,指著桌子上的《清靜經》言道:“瑾瑜,可知老師此次進京為何?”
楚言神色一正:“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好!”
“好一個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是昔年退之公所願,也是吾之所願。”
張璁麵色潮紅,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可過了片刻,他坐在椅子上仰著頭,又自嘲的言道:“我雖為進士,卻也末中二甲頭名,庸庸碌碌十多年無一事可成,少時雖有淩雲壯誌,可惜是事隨世異。”
“老師!”
楚言神色關切,看著眼前兩鬢斑白的張璁。
張璁騰地起身:“陛下此次召我歸京,我已經猜出所謂何事,恐我性命有憂,生死隻能由天!”
他轉身向北行了一禮,一甩長袖。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陛下賞識於我,我又怎能不效命?”
他看了一眼楚言,眼睛中透出一絲擔憂,他的這個徒弟雖然天資聰穎,但骨子裏的東西卻驚世駭俗!
宦海沉浮多年,他也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人,可方可正,但心底總有一根線,從來不會越過。
但往往在大爭之時,這樣的人最容易陷入危險。
“瑾瑜,君子不處危牆之下,有些事情不要硬著頭皮往上撞。”
張璁長歎一聲:“少年,少年意氣,可往往意氣用事,最是傷人。”
楚言眼中神采奕奕,對著張璁拱手行了一禮,指了指天,指了指地,道:“人生於天地之間,碌碌無為,與腐草朽木何異?”
張璁失聲一笑,心中卻大感欣慰。
他從懷中掏出一個信封,珍而視之地交給楚言,道:“我的學生中以你資質為最,雖天性淳樸又不失世故圓滑,難得的可造之才,將來必定為社稷棟梁!”
他麵朝北鬥,繼續言道:“我已為你引薦一位高人為師,此人有通天徹地之能,曠古絕今之才,文治武功都是一等一的人物!”
“老師!”
楚言眼眶發紅,一下子就跪了下來,好在張璁及時將他扶住。
師生之間,情誼盡在不言之中。
張聰再次打量了自己這個出色的學生,年齡不足十三,見識和學問就已經遠遠超出常人。
“瑾瑜,老師我希望你還是晚一些參加科舉,須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況且此時朝堂的亂局,不是你們能夠一展身手的時候!”
他的語氣開始變得緩和:“大危機之後,就將有大機緣,你要勤學苦練以待天時!”
說完就擺手示意讓楚言離開,他自己也迴房去了。
楚言對著張璁的方向深深一禮,隨即收拾好行囊,向南而去。
張璁在窗戶口望著楚言離去的身影,久久未曾迴神,但隨即他的神色也變得堅決。
第二天張璁進京,錦衣衛早早為他安排好了宅院,並且帶來了朱厚璁的詔書,附帶的還有一封密信。
即使心裏早有準備,可看到密信的那一刻,張璁還是失神了,一下子愣在原地久久未動。
他左手拿著的紙上,隻有金戈鐵馬的兩個字“提俸!”
驛站離京城的距離很近,張璁也聽聞了楊廷和被刺殺的事情。
他坐在椅子上將手中的《清靜經》放下,捋了捋胡須,對著一眾弟子說道:“爾等對我大明首輔遇刺一事如何看?”
一個身材健碩的青衣士子,隨即起身言道:“楊大人一心為國,此番裁撤冗員,必是受人記恨才遭到報複。”
張璁點點頭,但也沒有怎麽說話。
臨近的一個小胖子,眼珠一轉道:“大理寺也是頭一次動作這麽快,僅僅一天就結了案,第二天人就被推到菜市口斬首了,足見聖上關切。”
張璁看了一眼小胖子,又輕輕捋了一下胡須。
他的正下方麵色俊秀的青年楚言,道:“官吏遇刺是任何朝廷都無法容忍的事,陛下此次殺伐果斷,有力地震懾了不法之人。”
他看了一眼四周的同門師兄弟,隨即又朗聲道:“然,最妙之處在於將囚犯與錢寧等人一同問斬,陛下對民心民意的把握令人歎為觀止。”
張璁深深地看了一眼楚言,不禁起了愛才之心。
他也是在清晨揣摩許久之後,才領悟了陛下此舉的深意,想不到自己的弟子中竟也有如此人才。
張璁哈哈一笑,道:“自太祖開國至今,無大漢之強,李唐之盛,趙宋之富”
隨即張璁神色變得莊重,眼神中滿是自豪:“我大明,無有漢唐之和親,無有宋之稱臣納貢,太祖順應天命以南擊北,開千古未有之篇章,太宗遷都,天子守國門!”
下方的弟子們神色也變得熱切,一個個心潮澎湃。
張熜接著說:“如今陛下繼承大統,眼界格局世所罕見,爾等也將有一展胸中抱負的機會,希望好生勉勵。”
小胖子很激動,忍不住狠狠地捶了附近的青衣士子幾下。
對方隻能吃痛地推了他一把,兩人對視又是哈哈一笑。
張璁瞥了一下自己的弟子,神色玩味:“要成為國家棟梁之材,須要日日勤學苦練,就以今日之問為題,每人各寫一篇五千字策論。”
弟子們的笑聲戛然而止,一個個都皺著眉頭,像個苦瓜一樣,奈何師父有命,不能不從。
也就隻能各自收拾收拾,迴房趕作業去了。
“楚言,你留一下!”
小胖子聽聞此言,幸災樂禍對著旁邊的張天,道:“老師的關愛太重,可惜我承受不了”
一邊說著還一邊照著自己滾圓的肚子比劃了幾下,逗得張天哈哈大笑。
張璁自從多年前與朱厚熜結識之後,就仿佛一下開悟一般,教書做事越發舉重若輕。
隻是他教得極好,作業也布置得極多,讓一眾學子叫苦不迭。
“開小灶”常人趨之若鶩的東西,在他的弟子眼中,卻成了個燙手的山芋,畢竟誰也不想憑空多熬幾個晚上的夜。
楚言眼皮一跳,但也恭恭敬敬的走到張璁旁邊,拱手行了一個禮。
張璁點了點頭,指著桌子上的《清靜經》言道:“瑾瑜,可知老師此次進京為何?”
楚言神色一正:“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好!”
“好一個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是昔年退之公所願,也是吾之所願。”
張璁麵色潮紅,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可過了片刻,他坐在椅子上仰著頭,又自嘲的言道:“我雖為進士,卻也末中二甲頭名,庸庸碌碌十多年無一事可成,少時雖有淩雲壯誌,可惜是事隨世異。”
“老師!”
楚言神色關切,看著眼前兩鬢斑白的張璁。
張璁騰地起身:“陛下此次召我歸京,我已經猜出所謂何事,恐我性命有憂,生死隻能由天!”
他轉身向北行了一禮,一甩長袖。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陛下賞識於我,我又怎能不效命?”
他看了一眼楚言,眼睛中透出一絲擔憂,他的這個徒弟雖然天資聰穎,但骨子裏的東西卻驚世駭俗!
宦海沉浮多年,他也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人,可方可正,但心底總有一根線,從來不會越過。
但往往在大爭之時,這樣的人最容易陷入危險。
“瑾瑜,君子不處危牆之下,有些事情不要硬著頭皮往上撞。”
張璁長歎一聲:“少年,少年意氣,可往往意氣用事,最是傷人。”
楚言眼中神采奕奕,對著張璁拱手行了一禮,指了指天,指了指地,道:“人生於天地之間,碌碌無為,與腐草朽木何異?”
張璁失聲一笑,心中卻大感欣慰。
他從懷中掏出一個信封,珍而視之地交給楚言,道:“我的學生中以你資質為最,雖天性淳樸又不失世故圓滑,難得的可造之才,將來必定為社稷棟梁!”
他麵朝北鬥,繼續言道:“我已為你引薦一位高人為師,此人有通天徹地之能,曠古絕今之才,文治武功都是一等一的人物!”
“老師!”
楚言眼眶發紅,一下子就跪了下來,好在張璁及時將他扶住。
師生之間,情誼盡在不言之中。
張聰再次打量了自己這個出色的學生,年齡不足十三,見識和學問就已經遠遠超出常人。
“瑾瑜,老師我希望你還是晚一些參加科舉,須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況且此時朝堂的亂局,不是你們能夠一展身手的時候!”
他的語氣開始變得緩和:“大危機之後,就將有大機緣,你要勤學苦練以待天時!”
說完就擺手示意讓楚言離開,他自己也迴房去了。
楚言對著張璁的方向深深一禮,隨即收拾好行囊,向南而去。
張璁在窗戶口望著楚言離去的身影,久久未曾迴神,但隨即他的神色也變得堅決。
第二天張璁進京,錦衣衛早早為他安排好了宅院,並且帶來了朱厚璁的詔書,附帶的還有一封密信。
即使心裏早有準備,可看到密信的那一刻,張璁還是失神了,一下子愣在原地久久未動。
他左手拿著的紙上,隻有金戈鐵馬的兩個字“提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