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天下皆言一語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老蠻荒的聲音,仿佛從悠遠的古史中走來,朱厚熜的精神不由一振。
從他踏入這間小院的時候開始,朱厚熜就隱約察覺到了體內的異樣,可任憑他幾次推動神思之力,也沒有發現什麽特別的地方。
他隻能隱約憑借直覺判斷,如水中望月,鏡裏看花一般。
此時聽到麥福的無心之語,卻一下子捅破了那層窗戶紙。
深邃綿長的聲音,同時在丹田和泥丸宮響動。
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清脆的骨笛聲,緊接著便是厚重的編鍾之音。
朱厚熜想到了那一日的登基大典,中和韶樂,丹陛大樂,他把精神放空,仔細地感受著。
在那股律動的音符中,他還聽到了。
祭祀樂,凱旋樂,采桑樂。
“撲通,撲通”這是朱厚熜心跳的聲音,還有自他丹田開始響起的鍾磬之音。
春雷響,萬物蘇。
春風拂,冰雪融。
他仿佛聽到了天地的律動,文淵格外柏樹上爬動著的蟲蟻,京城內喧囂的人聲,大運河洶湧的波濤……
千裏就隻是一瞬。
朱厚熜的睜開雙眼,臉上多出了一絲凝重,但很快就消失不見。
“匠人李光製器有功,賜五品官位,賞銀六百兩,京城府邸一座!”
朱厚熜含笑看著愣住了的李光,又補充了一句。
“禦賜四書五經各一卷!”
“ 俺……不,臣,拜謝陛下”
李光臉色潮紅,重重地在地上一連磕了三個響頭。
最後還是麥福出手拉住了他,不然他還會一直磕下去。
也無怪乎他會如此失態,忘乎所以。
實在是這賞賜給得太重、太多、太不可思議!
明朝雖有匠人為官的先例,但從一介草民擢拔成四品官員,卻是聞所未聞。
更令李光激動的是,那禦賜的四書五經。
這是能改變一個家族命運的東西!
“李光,朕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一月之期希望你造出此二器三十六件,不知能否做到?”朱厚熜聲音溫和地問道。
“能,俺肯定能,陛下放心到時候做不出來,老漢我提頭來見。”
李光一口答應,語氣中多出了幾分鄭重。
“甚好!”朱厚熜點了點頭,又在原地仔細觀察了一番兩件器物。
他的手指輕撫過朱紅的圓柱蓋子,沉吟片刻。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兩件東西,就叫靈犀盤和飛翼柱!”
“陛下聖明!”麥福趕忙開口,眾人聞言也齊聲讚歎。
朱厚熜又停留了一會,就離開了小院朝北海新建的幾處院落而去。
麥福落後了朱厚熜幾步,朝著一旁的監承吩咐了幾句,才快步跟了上去。
後者聞言神情一肅,轉身迴到了剛才的小院,對著看守的禁軍和宦官敲打了一番,讓他們務必保守住秘密。
朱厚熜自然能夠感應到後麵的動靜,但他隻是輕聲一笑沒有放在心上。
他心中所想的,卻是剛剛李光的口音。
書同文,車同軌,這是始皇鼎定華夏一統的偉業。
中國自古一體的思想由此逐漸萌發,經曆後世朝代更迭國家分分合合,但終究會歸為一家。
這便是文化的力量,一種由內而外的向心驅動力。
朱厚熜看著北海的萬頃碧濤,腳步漸漸慢了下來。
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將語韻加入新修的禮法。
“天下皆言一語!”
天開地闊,風拂細柳。
朱厚熜的目光也逐漸變得悠遠,他倒是有些期待全世界都在學中國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聯想到剛剛的兩件利器,朱厚熜臉上又多出了幾分笑容,或許這新禮的推行可以變得更加順利。
“時代波濤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必亡!”他喃喃自語道。
岸邊的垂柳似乎想要挽留他的腳步,但朱厚聰,卻無任何留戀徑直朝北海西側的院落而去。
“錯,大錯特錯,你這動作離譜到家了”
“哼,你行,那就試啊!”
“試就試!”
兩位老將爭得麵紅耳赤,長須的青衫老者左腳一步邁出紮起了馬步。
“哄”
氣沉丹田,出拳!
“哈哈哈!”黑衣老者大笑道:“就這!”
“你……”
一旁圍觀的邵元節幾人,見狀也不免笑出了聲,隨著青衫老者“兇狠”的目光掃來。
幾位道長才訕訕一笑,掩飾尷尬。
“唉!”黑衣老者來迴地踱著步子,長籲短歎。
“修禮修禮,這怕是要把我們幾個老家夥給修理了!”
“對呀!簡單實用,易學上手,還要兼具武學鍛煉的作用,何其困難!”
青衫老者瞥了一眼遠處閣樓內皓首窮經的幾個老頭,語氣頗有些不憤。
當然,這裏麵還有幾個正當壯年的苦力。
張璁此刻就用袖子扶了扶額上冒出的虛汗,盡管他自詡博覽百書,但在這群真正的大家麵前還是相形見絀。
這幾個老頑固,是真的折磨人!
“禮者,規矩也!”楊一清抬首說了一句,“行止坐臥舉手投足,這一言一行都有著禮儀規範啊!”
“又來了,又來了!”青衫老者用手捂住耳朵,讓他們幾個武將談一談兵法武功,他們是一萬個願意。
但和儒生論禮儀,他們寧願迴家耍孩子去。
“幾位大人,這步伐雖然玄妙,但若模仿有了差錯不得其神韻,輕則手腳不協調,重則經脈錯亂!”
太醫院的一位禦醫沉聲道。
“唉!”
“這禮,究竟該怎麽改!”青衫老者對天一吼。
渾厚的聲音響徹在小院,埋首書籍的幾位老者也不由得側目而視。
他這一吼,卻是將眾人這幾日的疑問都盡數傾訴了出來。
中華文化綿延千載,自古禮樂傳世。
但何為禮?
該如何改?
卻是一個龐大而沉重的問題!
即使朱厚熜再三囑咐,要先改最基礎,最日常的東西。
可奈何前者的要求太高,再加上缺乏提綱製領的東西,這進度就慢了下來。
就以拱手禮為例,需雙手平行相疊,拇指相交,合抱於胸前。
邵元節認為,此時可前臂稍稍上舉,手臂形似報鼓,則氣韻自足,真氣渾然一體。
他根據道書萬物複陰而抱陽之理,認為這禮儀應該有男女之別,吉兇之別。
男子尚左手,須用左手抵於右手之上,而女子尚右手,須用右手抵於左手之上。
楊一清對此表示讚同,因為在宋時的禮儀規範中,就規定了吉禮用左手,兇禮用右手。
張璁不置可否,轉而提出了另外一種想法。
“天下一統自天子以至庶人,皆為禮之所在,那又何須男女之別?”
他轉身看向邵元節:“道分陰陽,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既然是天下共尊之禮,那必然要簡而統!”
從他踏入這間小院的時候開始,朱厚熜就隱約察覺到了體內的異樣,可任憑他幾次推動神思之力,也沒有發現什麽特別的地方。
他隻能隱約憑借直覺判斷,如水中望月,鏡裏看花一般。
此時聽到麥福的無心之語,卻一下子捅破了那層窗戶紙。
深邃綿長的聲音,同時在丹田和泥丸宮響動。
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清脆的骨笛聲,緊接著便是厚重的編鍾之音。
朱厚熜想到了那一日的登基大典,中和韶樂,丹陛大樂,他把精神放空,仔細地感受著。
在那股律動的音符中,他還聽到了。
祭祀樂,凱旋樂,采桑樂。
“撲通,撲通”這是朱厚熜心跳的聲音,還有自他丹田開始響起的鍾磬之音。
春雷響,萬物蘇。
春風拂,冰雪融。
他仿佛聽到了天地的律動,文淵格外柏樹上爬動著的蟲蟻,京城內喧囂的人聲,大運河洶湧的波濤……
千裏就隻是一瞬。
朱厚熜的睜開雙眼,臉上多出了一絲凝重,但很快就消失不見。
“匠人李光製器有功,賜五品官位,賞銀六百兩,京城府邸一座!”
朱厚熜含笑看著愣住了的李光,又補充了一句。
“禦賜四書五經各一卷!”
“ 俺……不,臣,拜謝陛下”
李光臉色潮紅,重重地在地上一連磕了三個響頭。
最後還是麥福出手拉住了他,不然他還會一直磕下去。
也無怪乎他會如此失態,忘乎所以。
實在是這賞賜給得太重、太多、太不可思議!
明朝雖有匠人為官的先例,但從一介草民擢拔成四品官員,卻是聞所未聞。
更令李光激動的是,那禦賜的四書五經。
這是能改變一個家族命運的東西!
“李光,朕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一月之期希望你造出此二器三十六件,不知能否做到?”朱厚熜聲音溫和地問道。
“能,俺肯定能,陛下放心到時候做不出來,老漢我提頭來見。”
李光一口答應,語氣中多出了幾分鄭重。
“甚好!”朱厚熜點了點頭,又在原地仔細觀察了一番兩件器物。
他的手指輕撫過朱紅的圓柱蓋子,沉吟片刻。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兩件東西,就叫靈犀盤和飛翼柱!”
“陛下聖明!”麥福趕忙開口,眾人聞言也齊聲讚歎。
朱厚熜又停留了一會,就離開了小院朝北海新建的幾處院落而去。
麥福落後了朱厚熜幾步,朝著一旁的監承吩咐了幾句,才快步跟了上去。
後者聞言神情一肅,轉身迴到了剛才的小院,對著看守的禁軍和宦官敲打了一番,讓他們務必保守住秘密。
朱厚熜自然能夠感應到後麵的動靜,但他隻是輕聲一笑沒有放在心上。
他心中所想的,卻是剛剛李光的口音。
書同文,車同軌,這是始皇鼎定華夏一統的偉業。
中國自古一體的思想由此逐漸萌發,經曆後世朝代更迭國家分分合合,但終究會歸為一家。
這便是文化的力量,一種由內而外的向心驅動力。
朱厚熜看著北海的萬頃碧濤,腳步漸漸慢了下來。
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將語韻加入新修的禮法。
“天下皆言一語!”
天開地闊,風拂細柳。
朱厚熜的目光也逐漸變得悠遠,他倒是有些期待全世界都在學中國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聯想到剛剛的兩件利器,朱厚熜臉上又多出了幾分笑容,或許這新禮的推行可以變得更加順利。
“時代波濤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必亡!”他喃喃自語道。
岸邊的垂柳似乎想要挽留他的腳步,但朱厚聰,卻無任何留戀徑直朝北海西側的院落而去。
“錯,大錯特錯,你這動作離譜到家了”
“哼,你行,那就試啊!”
“試就試!”
兩位老將爭得麵紅耳赤,長須的青衫老者左腳一步邁出紮起了馬步。
“哄”
氣沉丹田,出拳!
“哈哈哈!”黑衣老者大笑道:“就這!”
“你……”
一旁圍觀的邵元節幾人,見狀也不免笑出了聲,隨著青衫老者“兇狠”的目光掃來。
幾位道長才訕訕一笑,掩飾尷尬。
“唉!”黑衣老者來迴地踱著步子,長籲短歎。
“修禮修禮,這怕是要把我們幾個老家夥給修理了!”
“對呀!簡單實用,易學上手,還要兼具武學鍛煉的作用,何其困難!”
青衫老者瞥了一眼遠處閣樓內皓首窮經的幾個老頭,語氣頗有些不憤。
當然,這裏麵還有幾個正當壯年的苦力。
張璁此刻就用袖子扶了扶額上冒出的虛汗,盡管他自詡博覽百書,但在這群真正的大家麵前還是相形見絀。
這幾個老頑固,是真的折磨人!
“禮者,規矩也!”楊一清抬首說了一句,“行止坐臥舉手投足,這一言一行都有著禮儀規範啊!”
“又來了,又來了!”青衫老者用手捂住耳朵,讓他們幾個武將談一談兵法武功,他們是一萬個願意。
但和儒生論禮儀,他們寧願迴家耍孩子去。
“幾位大人,這步伐雖然玄妙,但若模仿有了差錯不得其神韻,輕則手腳不協調,重則經脈錯亂!”
太醫院的一位禦醫沉聲道。
“唉!”
“這禮,究竟該怎麽改!”青衫老者對天一吼。
渾厚的聲音響徹在小院,埋首書籍的幾位老者也不由得側目而視。
他這一吼,卻是將眾人這幾日的疑問都盡數傾訴了出來。
中華文化綿延千載,自古禮樂傳世。
但何為禮?
該如何改?
卻是一個龐大而沉重的問題!
即使朱厚熜再三囑咐,要先改最基礎,最日常的東西。
可奈何前者的要求太高,再加上缺乏提綱製領的東西,這進度就慢了下來。
就以拱手禮為例,需雙手平行相疊,拇指相交,合抱於胸前。
邵元節認為,此時可前臂稍稍上舉,手臂形似報鼓,則氣韻自足,真氣渾然一體。
他根據道書萬物複陰而抱陽之理,認為這禮儀應該有男女之別,吉兇之別。
男子尚左手,須用左手抵於右手之上,而女子尚右手,須用右手抵於左手之上。
楊一清對此表示讚同,因為在宋時的禮儀規範中,就規定了吉禮用左手,兇禮用右手。
張璁不置可否,轉而提出了另外一種想法。
“天下一統自天子以至庶人,皆為禮之所在,那又何須男女之別?”
他轉身看向邵元節:“道分陰陽,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既然是天下共尊之禮,那必然要簡而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