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以工代賑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和李淵點了點頭,李承乾則是眼巴巴的抬頭看著李淵,因為他從頭至尾都沒摸到。
叮,摸到傳國玉璽,達成成就‘曆史文物小能手’,獎勵星子魚。
……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趕鴨子的孩童們陣陣歌聲裏,窩了一個冬天百姓們開始翻起田地為播種準備起來。
在一個平平無奇早晨,長孫衝剛上完朝出了太極宮的宮門,便被一群人給堵住了。
“我的夫人和女兒呢?”
“你嬸嬸去哪了?”
要不是太極宮內不可喧嘩,長孫衝在下朝的時候就被按住了。
“她們還沒迴來?”長孫衝驚訝的轉頭看向長孫無忌。
因為他前天補國子監的作業,補了一個通宵,因此昨天晚飯都沒吃,便早早的睡了,因此他對此事並不清楚。
長孫無忌搖了搖腦袋,正欲說話,被匆匆而至的李世民給打斷了。
李世民將長孫衝給提了起來怒氣衝衝道:“朕的愛妃、皇女呢?泡個溫泉跑到現在?一晚上每戶倆朕的後宮都空了。”
“怎麽,你們也是?”李世民忽的發現以長孫衝為中心圍了一群人,便環顧四周好奇的問道。
“是啊,陛下,昨天上午出去的一晚上沒迴來了。”
“臣專門派人去接,還被罵迴來了。”房玄齡委屈道。
“呃,她們真去泡溫泉了”,長孫衝低頭絞著手試探道,“隻是好像那溫泉莊有一點點大,他們可能就玩的久了點。”
“這樣吧”,看著眾人殺人似的目光,長孫衝連忙道,“明天不是親耕禮嗎,親耕禮完,我帶著你們也去轉轉,享受享受。”
在長孫衝的一陣好說歹說之下,眾人才悻悻的離去。
第二日,百官在禮部的安排之下跟著李世民前往城外祭祀。
一般一年要祭祀兩迴,春秋各一次。
在春天舉行的祭祀社稷儀式,是祈禱先農護佑國家風調雨順。
在秋天舉行祭祀儀式,是感謝先農讓國家獲得豐收。
在春天舉行的祭祀社稷儀式,皇帝要“親禦耒耜”,親自下地犁田,這就是“親耕禮”。
一路上,長孫衝被人拉著左右詢問。
自從昨日家女子迴府之後,勳貴們從她們的口中,打聽起長孫衝的那個溫泉山莊,所得到的答案,可謂是極盡誇讚。
勳貴們都知道,家中女子可是一個個眼高於頂,能讓他們玩的樂不思蜀之地,絕對是人間天堂。
於是紛紛圍著長孫衝詢問起來,眾人的心早就不在這所謂的親耕禮之上了。
要不是此等祭祀之事不容推脫,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打算一左一右把長孫衝直接架走了。
“別問了,別問了。”長孫衝被煩的捂著耳朵,拉著韁繩,頭埋在鬃毛裏。
先農壇位於社稷壇旁,不少百姓也得知此事前去湊個熱鬧。
遠處的路兩側出現了侍衛,大家知道即將到達先農壇了。
眾人逐安靜了下來,一個個手握韁繩,坐直身子,麵容肅穆,直視遠方。
在禮部的安排之下,百官按品階、文武立於兩側。
侍衛們組成一個個人牆,百姓們拖家帶口,踮著腳尖,朝裏望著,想一睹為快。
首先進行的是祭祀先農大禮,在李世民的要求下,太常寺丞祖孝孫已《禮記》所言的‘大樂與天地同和’為基本創作理念,按一年有十二個月,十二律各順其月,創作製定了三十一曲,八十四調的“十二和之樂”,用於祭祀與國家大典。
在琵琶、編鍾與箜篌交織的悠揚聲中,李世民從文武百官中間,緩步而出。
拾階登上先農壇,向先農禱告,祈求先農保佑大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接著便是要祭祀一頭牛一隻羊一口豬的太牢之禮,這也是古代犧牲等級最高的祭祀之禮。
在祭祀先農禮完成之後,李世民走下先農壇,開始了今天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便是親耕禮。
李世民褪去龍袍,換上禮部提前準備好的衣物,來到籍田邊上,主管大唐農業的官員,畢恭畢敬獻上禦用耒耜。
李世民朝著一旁圍觀的百姓們親切的揮手,引來一陣陣吾皇萬歲萬萬歲。
陪同李世民一起耕籍田的還有三公、王侯、尚書、卿共12人,每個人都是一人一套專用的耒耜。
首先由皇帝李世民下地耕田,皇帝耕田的次數是三推。接下來是三公、諸王、卿按照次序耕田,級別越低的人,耕田推數越多,卿的級別最低,所以要九推。
藉田產的糧食也不是直接收進禦膳房食用,而是要被禮部在秋季收集起來,,用作太廟、文廟、武廟等地的祭祀典禮。
這些高規格祭祀典禮要用糧食的時候,一般都是用藉田產的糧食。
“走?”
“走!”
李世民和勳貴們將衣服換好之後,便隨著長孫衝前去了郊外的溫泉莊子。
“你們家是真有錢啊。”李世民麵容複雜的看著長孫無忌。
他當初將這溫泉莊子給他之時,周圍還都是荒地,如今已經修好了一條筆直的水泥路。
兩側梨花、桃花競相盛開,將這普通的水泥路映襯的美輪美奐。
“陛下此言差矣”,長孫無忌搖了搖腦袋道,“臣這是悲天憫人之舉。”
“說人話。”李世民沒好氣道,反正周圍也沒外人,李世民也放開了。
“嘿嘿嘿”,長孫無忌笑著給李世民比劃道,“陛下你想想,若是臣直接在冬季施粥,是不是很容易吸引很多不勞而獲的人前來吃粥。
“這樣不僅會使得真正需要的人吃不到,而且臣也沒那麽多錢往裏頭。”
“可是我若是直接選擇招工,讓男人們幫忙建造,女人們幫著做飯,我再給他們工錢或是糧食,這樣不僅他們吃飽了飯,臣也建好了這溫泉莊”,長孫無忌伸出食指輕輕擺了擺道,“這就叫做以工代賑。”
叮,摸到傳國玉璽,達成成就‘曆史文物小能手’,獎勵星子魚。
……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趕鴨子的孩童們陣陣歌聲裏,窩了一個冬天百姓們開始翻起田地為播種準備起來。
在一個平平無奇早晨,長孫衝剛上完朝出了太極宮的宮門,便被一群人給堵住了。
“我的夫人和女兒呢?”
“你嬸嬸去哪了?”
要不是太極宮內不可喧嘩,長孫衝在下朝的時候就被按住了。
“她們還沒迴來?”長孫衝驚訝的轉頭看向長孫無忌。
因為他前天補國子監的作業,補了一個通宵,因此昨天晚飯都沒吃,便早早的睡了,因此他對此事並不清楚。
長孫無忌搖了搖腦袋,正欲說話,被匆匆而至的李世民給打斷了。
李世民將長孫衝給提了起來怒氣衝衝道:“朕的愛妃、皇女呢?泡個溫泉跑到現在?一晚上每戶倆朕的後宮都空了。”
“怎麽,你們也是?”李世民忽的發現以長孫衝為中心圍了一群人,便環顧四周好奇的問道。
“是啊,陛下,昨天上午出去的一晚上沒迴來了。”
“臣專門派人去接,還被罵迴來了。”房玄齡委屈道。
“呃,她們真去泡溫泉了”,長孫衝低頭絞著手試探道,“隻是好像那溫泉莊有一點點大,他們可能就玩的久了點。”
“這樣吧”,看著眾人殺人似的目光,長孫衝連忙道,“明天不是親耕禮嗎,親耕禮完,我帶著你們也去轉轉,享受享受。”
在長孫衝的一陣好說歹說之下,眾人才悻悻的離去。
第二日,百官在禮部的安排之下跟著李世民前往城外祭祀。
一般一年要祭祀兩迴,春秋各一次。
在春天舉行的祭祀社稷儀式,是祈禱先農護佑國家風調雨順。
在秋天舉行祭祀儀式,是感謝先農讓國家獲得豐收。
在春天舉行的祭祀社稷儀式,皇帝要“親禦耒耜”,親自下地犁田,這就是“親耕禮”。
一路上,長孫衝被人拉著左右詢問。
自從昨日家女子迴府之後,勳貴們從她們的口中,打聽起長孫衝的那個溫泉山莊,所得到的答案,可謂是極盡誇讚。
勳貴們都知道,家中女子可是一個個眼高於頂,能讓他們玩的樂不思蜀之地,絕對是人間天堂。
於是紛紛圍著長孫衝詢問起來,眾人的心早就不在這所謂的親耕禮之上了。
要不是此等祭祀之事不容推脫,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打算一左一右把長孫衝直接架走了。
“別問了,別問了。”長孫衝被煩的捂著耳朵,拉著韁繩,頭埋在鬃毛裏。
先農壇位於社稷壇旁,不少百姓也得知此事前去湊個熱鬧。
遠處的路兩側出現了侍衛,大家知道即將到達先農壇了。
眾人逐安靜了下來,一個個手握韁繩,坐直身子,麵容肅穆,直視遠方。
在禮部的安排之下,百官按品階、文武立於兩側。
侍衛們組成一個個人牆,百姓們拖家帶口,踮著腳尖,朝裏望著,想一睹為快。
首先進行的是祭祀先農大禮,在李世民的要求下,太常寺丞祖孝孫已《禮記》所言的‘大樂與天地同和’為基本創作理念,按一年有十二個月,十二律各順其月,創作製定了三十一曲,八十四調的“十二和之樂”,用於祭祀與國家大典。
在琵琶、編鍾與箜篌交織的悠揚聲中,李世民從文武百官中間,緩步而出。
拾階登上先農壇,向先農禱告,祈求先農保佑大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接著便是要祭祀一頭牛一隻羊一口豬的太牢之禮,這也是古代犧牲等級最高的祭祀之禮。
在祭祀先農禮完成之後,李世民走下先農壇,開始了今天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便是親耕禮。
李世民褪去龍袍,換上禮部提前準備好的衣物,來到籍田邊上,主管大唐農業的官員,畢恭畢敬獻上禦用耒耜。
李世民朝著一旁圍觀的百姓們親切的揮手,引來一陣陣吾皇萬歲萬萬歲。
陪同李世民一起耕籍田的還有三公、王侯、尚書、卿共12人,每個人都是一人一套專用的耒耜。
首先由皇帝李世民下地耕田,皇帝耕田的次數是三推。接下來是三公、諸王、卿按照次序耕田,級別越低的人,耕田推數越多,卿的級別最低,所以要九推。
藉田產的糧食也不是直接收進禦膳房食用,而是要被禮部在秋季收集起來,,用作太廟、文廟、武廟等地的祭祀典禮。
這些高規格祭祀典禮要用糧食的時候,一般都是用藉田產的糧食。
“走?”
“走!”
李世民和勳貴們將衣服換好之後,便隨著長孫衝前去了郊外的溫泉莊子。
“你們家是真有錢啊。”李世民麵容複雜的看著長孫無忌。
他當初將這溫泉莊子給他之時,周圍還都是荒地,如今已經修好了一條筆直的水泥路。
兩側梨花、桃花競相盛開,將這普通的水泥路映襯的美輪美奐。
“陛下此言差矣”,長孫無忌搖了搖腦袋道,“臣這是悲天憫人之舉。”
“說人話。”李世民沒好氣道,反正周圍也沒外人,李世民也放開了。
“嘿嘿嘿”,長孫無忌笑著給李世民比劃道,“陛下你想想,若是臣直接在冬季施粥,是不是很容易吸引很多不勞而獲的人前來吃粥。
“這樣不僅會使得真正需要的人吃不到,而且臣也沒那麽多錢往裏頭。”
“可是我若是直接選擇招工,讓男人們幫忙建造,女人們幫著做飯,我再給他們工錢或是糧食,這樣不僅他們吃飽了飯,臣也建好了這溫泉莊”,長孫無忌伸出食指輕輕擺了擺道,“這就叫做以工代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