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岱廟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日正午暖洋洋的陽光灑在眾人身上,一行人梳洗一番後,便動身向著岱廟行進。
百無聊賴之間,李承乾撩開簾子好奇的看向周圍,路的兩旁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棉花田。
正值金秋時節,棉花一朵朵的綻開,露出了裏麵白花花的棉毛,像團團雪球般,落在略帶著幾分枯黃的大地之上。
李承乾也閑著沒事,便和馬夫搭起話來:“你們這今年棉花看樣子種了不少啊。”
“是啊,公子,這兩年收成不錯,上年的餘糧還有不少呢,因此今年就多種了點棉花”,馬夫見公子主動搭話,有幾分的受寵若驚,便打開了話匣子繼續道,“棉花這東西真是個好東西,比麻布舒服了不知多少,今年,婆娘累一點,說不定新年全家都能穿上新衣服呢……”
馬夫滔滔不絕,眼底露出的興奮之色任誰都能看見。
李承乾正想微笑的點頭,繼續和馬夫閑聊一番。
畢竟怎麽說這也是他李家的大唐,百姓們越幸福,越安居樂業,便說明他李唐王室做的越好。
可在這時,身後傳來水兒小聲且有試探般的聲音:“公子,你怎麽了?”
李承乾好奇的轉頭看去,頓時心中一寒。
隻見長孫衝雙手死死地抓著馬車正中的桌子,兩手青筋直冒,臉上更是冷笑連連,一副想要打架的架勢。
“表哥,你沒事吧?”李承乾試探問道,見長孫衝向自己投來的清冷目光,不由得屁股往後挪了挪,靠在夜萱的身旁。
“我終於想明白,我的那位好父親是哪來的錢逛青樓的了。”長孫衝臉上微微帶笑道。
“感情小爺我服飾鋪子裏的份子全被取走了是吧。”木桌在長孫衝的手上發出了一陣吱吱作響之聲。
聞言李承乾也是反應了過來,一拍腦門。
如果不是長孫衝提醒,他都忘了這茬了。
前幾年,他們一起成立了一個貞觀服飾國有商鋪,後來把這商鋪獻給了朝廷。
當時他們十幾人合分了三成,一個人平攤下來也僅有百分之一二而已,因此他並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隻當做為百姓找到一個新的服飾做法,謀福利罷了。
可現在想來,這服飾商鋪發展到這種地步的話,就算是百分之一,也能分到不少的銀兩。
“冷靜,冷靜”,李承乾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試圖安撫道,“開心點,反正長安離的這麽遠,也不能做什麽,不如先玩個痛快,迴去再慢慢算賬。”
長孫衝冷笑一聲點點頭,這賬他先記下來了,迴去要好好算個清楚。
不一會的時間,馬車已行至泰山腳下的岱廟。
岱廟位於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曆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不得不說,來的早就是好,漫步在青石板鋪的路上,長孫衝饒有興致的觀賞著。
如今的岱廟還未經曆宋明的戰火與清朝的地震,一切都保留著漢朝之時的古色古香之感,楊堅與李淵二人也並未過多改變岱廟格局,而是在漢朝的基礎之上作古修古。
當初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時,夾廟之兩階植柏千株,如今雖大多已經枯死,但仍剩了幾十株,兩人合包粗細,枝葉鬱鬱蔥蔥,似是還能存活許久。
岱廟的門外,首當其衝的便是草參亭,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裏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
如今的岱廟還未有正陽門與門外的岱廟坊。
正門外是一大片的空地,幾個小道士們正拿著比他們還要高的大掃把清掃著落葉,聽小廝說,每天清晨雞鳴之時,小道士們便會在老道士的帶領之下晨修一些道家功法。
顯然這小道士對小廝也很是熟悉,打了個招唿後,便請幾人自行參觀。
長孫衝等人也樂得如此,跟在小廝的身後往岱廟裏麵行去。
“這裏便是炳靈宮了”,小廝介紹道,“那幾棵柏樹和廟外的一樣,也是漢武帝東封時所植。”
長孫衝點點頭,這地方他有印象,後世稱這地方為漢柏宮。
膚剝心枯,卻又新枝繼生的漢柏,是著名的泰安八景之一。
長孫衝靜靜的樹下看著,頗想感慨一番,如今的這五顆柏樹還是一副鬱鬱蔥蔥的模樣,還未等長孫衝來得及暗自神傷,便被拉去講解一旁的碑文了。
院內的東牆上內嵌著不少的碑文,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這裏就屬長孫衝的書法最好,已經可以自成一派,眾人自然便要長孫衝給他們注解。
畢竟他們出門前給家裏的長輩打好包票,要好好向長孫衝學習來著。
眾人已行至漢柏院北側的東禦座,殿內是曆代皇帝祭天時所用的祭器,院內是一顆鬱鬱蔥蔥的柏樹,雖不及漢柏,但也能看出時間也不短了。
“欸?”長孫衝撓了撓頭道。
“怎麽了?”一旁的孔令文冷冷問道。
長孫衝見狀也不在意,這一天時間,他已經看出來了,這人就是這性子,心裏熱情的很,臉上則永遠是一副冷冷的模樣。
長孫衝打算有時間帶他去長安城孫思邈的醫館裏看看去,好好檢查一番,看看到底是不是天生麵癱。
長孫衝左顧右盼疑惑道:“秦刻石呢?就是李斯撰寫的那個。”
他沒記錯的話,這刻石就在這院中啊。
“那個在山頂上呢?你聽誰說的在岱廟裏的。”孔冊上前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道。
“呃……好吧。”長孫衝揉了揉眉心,可他明明記得那可是是在岱廟裏的,總不能被人從山頂上搬下來了吧。
“幾位公子,小姐,要不我們先行上山,明日下來之時在好好看看?”小廝見幾人正欲往岱廟後的碑林走,便上前阻攔並解釋道,“再晚點上山,可能天都黑了,不僅景色看不到,路也不好走了。”
聞言,長孫衝點點頭,由小廝領著往紅門行去。
百無聊賴之間,李承乾撩開簾子好奇的看向周圍,路的兩旁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棉花田。
正值金秋時節,棉花一朵朵的綻開,露出了裏麵白花花的棉毛,像團團雪球般,落在略帶著幾分枯黃的大地之上。
李承乾也閑著沒事,便和馬夫搭起話來:“你們這今年棉花看樣子種了不少啊。”
“是啊,公子,這兩年收成不錯,上年的餘糧還有不少呢,因此今年就多種了點棉花”,馬夫見公子主動搭話,有幾分的受寵若驚,便打開了話匣子繼續道,“棉花這東西真是個好東西,比麻布舒服了不知多少,今年,婆娘累一點,說不定新年全家都能穿上新衣服呢……”
馬夫滔滔不絕,眼底露出的興奮之色任誰都能看見。
李承乾正想微笑的點頭,繼續和馬夫閑聊一番。
畢竟怎麽說這也是他李家的大唐,百姓們越幸福,越安居樂業,便說明他李唐王室做的越好。
可在這時,身後傳來水兒小聲且有試探般的聲音:“公子,你怎麽了?”
李承乾好奇的轉頭看去,頓時心中一寒。
隻見長孫衝雙手死死地抓著馬車正中的桌子,兩手青筋直冒,臉上更是冷笑連連,一副想要打架的架勢。
“表哥,你沒事吧?”李承乾試探問道,見長孫衝向自己投來的清冷目光,不由得屁股往後挪了挪,靠在夜萱的身旁。
“我終於想明白,我的那位好父親是哪來的錢逛青樓的了。”長孫衝臉上微微帶笑道。
“感情小爺我服飾鋪子裏的份子全被取走了是吧。”木桌在長孫衝的手上發出了一陣吱吱作響之聲。
聞言李承乾也是反應了過來,一拍腦門。
如果不是長孫衝提醒,他都忘了這茬了。
前幾年,他們一起成立了一個貞觀服飾國有商鋪,後來把這商鋪獻給了朝廷。
當時他們十幾人合分了三成,一個人平攤下來也僅有百分之一二而已,因此他並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隻當做為百姓找到一個新的服飾做法,謀福利罷了。
可現在想來,這服飾商鋪發展到這種地步的話,就算是百分之一,也能分到不少的銀兩。
“冷靜,冷靜”,李承乾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試圖安撫道,“開心點,反正長安離的這麽遠,也不能做什麽,不如先玩個痛快,迴去再慢慢算賬。”
長孫衝冷笑一聲點點頭,這賬他先記下來了,迴去要好好算個清楚。
不一會的時間,馬車已行至泰山腳下的岱廟。
岱廟位於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曆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不得不說,來的早就是好,漫步在青石板鋪的路上,長孫衝饒有興致的觀賞著。
如今的岱廟還未經曆宋明的戰火與清朝的地震,一切都保留著漢朝之時的古色古香之感,楊堅與李淵二人也並未過多改變岱廟格局,而是在漢朝的基礎之上作古修古。
當初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時,夾廟之兩階植柏千株,如今雖大多已經枯死,但仍剩了幾十株,兩人合包粗細,枝葉鬱鬱蔥蔥,似是還能存活許久。
岱廟的門外,首當其衝的便是草參亭,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裏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
如今的岱廟還未有正陽門與門外的岱廟坊。
正門外是一大片的空地,幾個小道士們正拿著比他們還要高的大掃把清掃著落葉,聽小廝說,每天清晨雞鳴之時,小道士們便會在老道士的帶領之下晨修一些道家功法。
顯然這小道士對小廝也很是熟悉,打了個招唿後,便請幾人自行參觀。
長孫衝等人也樂得如此,跟在小廝的身後往岱廟裏麵行去。
“這裏便是炳靈宮了”,小廝介紹道,“那幾棵柏樹和廟外的一樣,也是漢武帝東封時所植。”
長孫衝點點頭,這地方他有印象,後世稱這地方為漢柏宮。
膚剝心枯,卻又新枝繼生的漢柏,是著名的泰安八景之一。
長孫衝靜靜的樹下看著,頗想感慨一番,如今的這五顆柏樹還是一副鬱鬱蔥蔥的模樣,還未等長孫衝來得及暗自神傷,便被拉去講解一旁的碑文了。
院內的東牆上內嵌著不少的碑文,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這裏就屬長孫衝的書法最好,已經可以自成一派,眾人自然便要長孫衝給他們注解。
畢竟他們出門前給家裏的長輩打好包票,要好好向長孫衝學習來著。
眾人已行至漢柏院北側的東禦座,殿內是曆代皇帝祭天時所用的祭器,院內是一顆鬱鬱蔥蔥的柏樹,雖不及漢柏,但也能看出時間也不短了。
“欸?”長孫衝撓了撓頭道。
“怎麽了?”一旁的孔令文冷冷問道。
長孫衝見狀也不在意,這一天時間,他已經看出來了,這人就是這性子,心裏熱情的很,臉上則永遠是一副冷冷的模樣。
長孫衝打算有時間帶他去長安城孫思邈的醫館裏看看去,好好檢查一番,看看到底是不是天生麵癱。
長孫衝左顧右盼疑惑道:“秦刻石呢?就是李斯撰寫的那個。”
他沒記錯的話,這刻石就在這院中啊。
“那個在山頂上呢?你聽誰說的在岱廟裏的。”孔冊上前拍了拍長孫衝的肩膀道。
“呃……好吧。”長孫衝揉了揉眉心,可他明明記得那可是是在岱廟裏的,總不能被人從山頂上搬下來了吧。
“幾位公子,小姐,要不我們先行上山,明日下來之時在好好看看?”小廝見幾人正欲往岱廟後的碑林走,便上前阻攔並解釋道,“再晚點上山,可能天都黑了,不僅景色看不到,路也不好走了。”
聞言,長孫衝點點頭,由小廝領著往紅門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