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登山路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約莫一盞茶的時間,馬車已至紅門。
此宮因嶺南崖有紅石如門而名,創建時間無考。
西院為元君廟,東院有穿堂式更衣亭,眾人服飾早已換好,便未作停留。
轎夫們見這麽一群貴人看要登山的樣子,便試探的圍了上來。
泰山山轎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漢光武帝劉秀於建武中元元年封禪泰山結束後,連夜坐山轎下山。
秦漢時期,受禮儀限製,山轎非王公貴族不能搭乘,直到如今才逐漸放開。
小廝輕車熟路的點了幾個轎子,又招唿來幾個負責搬行李的挑夫。
來迴囑咐著轎夫們小心為上,各自給他們的懷裏塞了不少的銀兩,又告訴他們等到送上山頂之後還能獲得一筆賞錢。
轎夫們將銀兩緊緊的攥在掌心,連連拍著胸膛保證。
長孫衝是不太喜歡坐轎子的,畢竟這種腳下的路不在自己掌控的感覺,總讓他感覺有幾分心慌。
可見眾人都上了轎子,他也隻好眼睛一閉,全當舍命陪君子了。
山景似乎較前世沒有過多的變化,依舊是鬱鬱蔥蔥、虯枝崢嶸。
前世登山路旁的幹枯的通天河,如今雖不值夏汛,卻仍是水流充沛,沿著蜿蜒溝壑奔騰而下。
泰山雖不以景色著稱,泰山的名聲一是因為其獨特的曆史地位,二便是道路兩旁的石碑石刻,數不盡的文學大家們留字此處。
但這山景仍是值得一觀,蔥綠的樹枝、嶙峋的亂石再加上涓涓細流,三者微妙的達成了一種平衡,組成了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
可長孫衝此時沒有什麽欣賞美景的意思,他現在心中全是慌亂。
為了能更好的在山間行走,山轎僅僅由兩人一前一後抬著。
支撐著轎子的木棍,轎夫們選的是一種彈且韌的木頭,這樣雖能延長轎子的使用時間,可也導致了在上山途中,乘客們會隨著轎夫的登山而上下擺動。
如今的泰山石階年久未被維修,好多地方被磨的已至光滑,像長孫衝脖子上掛的玉石般,反射出一種圓潤的光芒。
長孫衝坐在轎子上,後背靠在靠背之上幾近後仰,身子跟著轎夫的行進而一顛一顛的。
饒是轎夫們為了安全與省力,一路上都以之字的方式緩步上行著,但長孫衝依舊被顛的心裏發慌。
雙手死死地攥著轎子兩側的欄杆,青筋直暴,心裏則是暗自計較,萬一轎夫們腳一滑把自己摔下來了,他該怎麽做,才不至於直接一骨碌滾到山腳之下。
“公子,五大夫鬆到了。”一旁的小廝手拿著著根登山杖,將氣息喘勻之後,指著一旁的鬆樹招唿著眾人。
轎夫們聞言,連忙下馬,一行人往著小廝指的方向走去。
等到長孫衝腿上麻勁過了之後,趕過來時,眾人早就以五棵鬆為中心圍成了一圈。
“這不隻有一棵?”孔令武撓了撓頭疑惑道。
“蠢貨,五大夫是秦朝時的一個爵位,並不是有五棵鬆樹。”孔令文沒好氣的給了孔令武一巴掌,打的孔令武呲牙咧嘴。
長孫衝輕輕撫摸著斑駁的樹皮,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東巡泰山,在此遇暴風雨,避於樹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為“五大夫”爵位。
眾人都下了轎子,圍著鬆樹占成一圈,指尖慢慢的滑動在粗糙的樹皮之上。
“你們說,這算不算我們間接的和始皇接觸了?”李承乾若有所思道。
“不止呢,還有漢武帝、漢光武帝、孔子、司馬相如……”孔善水嫣然一笑道。
“行了,繼續吧,上去運氣好還能看個日落。”孔德倫站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塵道,心裏也是已經想好迴去交的作業應該寫些什麽了。
聞言,長孫衝不禁身子一抖,轉頭看向遠處的路又是忍不住兩股戰戰,這後麵可就到了十八盤了。
抬眸望去,遠處兩側樹木夾著一道石階長路,道路猶如通天一般,一直延伸到盡頭的山頂,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十八盤。
民間有語稱道:“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
十八盤可謂是泰山最險要的一段,一千多級的石階恰似天門雲梯,如登天際。
這種台階都隻能站半個腳掌的地方,長孫衝屬實是不敢坐在轎子之上。
長孫衝連忙在袖子裏翻找著碎銀兩,打算交給轎夫們,讓他們先行下山。
“那個,公子你這是?”這時身後突然傳來小廝好奇的聲音,吸引眾人看了過來。
李承乾正給轎夫手裏塞著剛從袖袍裏翻找出來的銀兩,迎著眾人的目光訕訕一笑。
“公子,這路也就看著近,走起來累人的很呢。”小廝勸說著李承乾,轎夫們也在一旁附和道。
李承乾臉色發苦,他能不知道路途遙遠?望山跑死馬的道理他還是懂得。
可這轎子屬實太過嚇人了,李承乾感覺再坐一會自己得折壽十年。
正不知如何解釋之時,忽的李承乾的肩膀被人輕輕拍了拍。
轉頭看去,來人正是長孫衝,快速的交換了一番眼神後,李承乾確定,自己這表哥也是害怕了。
這該死的安全感,李承乾見長孫衝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頓時也將自己的心放到了肚子裏,施施然的看著長孫衝發揮。
隻見長孫衝甩了甩袖子,一臉正色道:“泰山身為五嶽之首,自古以來便是帝王封禪之所,民間還有語稱‘泰山安,四海皆安。’”
“我與三虎剛來此地,自然要用自己的雙腿爬上這最險之地,才能彰顯我等二人對泰山的敬重、崇拜之情。”
“至於嗎?”李令武撓撓腦袋疑惑道,在他看來,這明明可以被人抬著上去,卻非要自己走,這是典型的傻子行為。
“至於。”
“太至於了。”
見二人語氣灼灼,眾人也隻好不做阻攔。
小廝折了兩個木棍,遞給二人當做登山杖,李承乾原本還想拒絕,覺得自己用不上這個。
在長孫衝一頓愛的教育之後,隻得乖乖的拿在手上。
此宮因嶺南崖有紅石如門而名,創建時間無考。
西院為元君廟,東院有穿堂式更衣亭,眾人服飾早已換好,便未作停留。
轎夫們見這麽一群貴人看要登山的樣子,便試探的圍了上來。
泰山山轎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漢光武帝劉秀於建武中元元年封禪泰山結束後,連夜坐山轎下山。
秦漢時期,受禮儀限製,山轎非王公貴族不能搭乘,直到如今才逐漸放開。
小廝輕車熟路的點了幾個轎子,又招唿來幾個負責搬行李的挑夫。
來迴囑咐著轎夫們小心為上,各自給他們的懷裏塞了不少的銀兩,又告訴他們等到送上山頂之後還能獲得一筆賞錢。
轎夫們將銀兩緊緊的攥在掌心,連連拍著胸膛保證。
長孫衝是不太喜歡坐轎子的,畢竟這種腳下的路不在自己掌控的感覺,總讓他感覺有幾分心慌。
可見眾人都上了轎子,他也隻好眼睛一閉,全當舍命陪君子了。
山景似乎較前世沒有過多的變化,依舊是鬱鬱蔥蔥、虯枝崢嶸。
前世登山路旁的幹枯的通天河,如今雖不值夏汛,卻仍是水流充沛,沿著蜿蜒溝壑奔騰而下。
泰山雖不以景色著稱,泰山的名聲一是因為其獨特的曆史地位,二便是道路兩旁的石碑石刻,數不盡的文學大家們留字此處。
但這山景仍是值得一觀,蔥綠的樹枝、嶙峋的亂石再加上涓涓細流,三者微妙的達成了一種平衡,組成了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
可長孫衝此時沒有什麽欣賞美景的意思,他現在心中全是慌亂。
為了能更好的在山間行走,山轎僅僅由兩人一前一後抬著。
支撐著轎子的木棍,轎夫們選的是一種彈且韌的木頭,這樣雖能延長轎子的使用時間,可也導致了在上山途中,乘客們會隨著轎夫的登山而上下擺動。
如今的泰山石階年久未被維修,好多地方被磨的已至光滑,像長孫衝脖子上掛的玉石般,反射出一種圓潤的光芒。
長孫衝坐在轎子上,後背靠在靠背之上幾近後仰,身子跟著轎夫的行進而一顛一顛的。
饒是轎夫們為了安全與省力,一路上都以之字的方式緩步上行著,但長孫衝依舊被顛的心裏發慌。
雙手死死地攥著轎子兩側的欄杆,青筋直暴,心裏則是暗自計較,萬一轎夫們腳一滑把自己摔下來了,他該怎麽做,才不至於直接一骨碌滾到山腳之下。
“公子,五大夫鬆到了。”一旁的小廝手拿著著根登山杖,將氣息喘勻之後,指著一旁的鬆樹招唿著眾人。
轎夫們聞言,連忙下馬,一行人往著小廝指的方向走去。
等到長孫衝腿上麻勁過了之後,趕過來時,眾人早就以五棵鬆為中心圍成了一圈。
“這不隻有一棵?”孔令武撓了撓頭疑惑道。
“蠢貨,五大夫是秦朝時的一個爵位,並不是有五棵鬆樹。”孔令文沒好氣的給了孔令武一巴掌,打的孔令武呲牙咧嘴。
長孫衝輕輕撫摸著斑駁的樹皮,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東巡泰山,在此遇暴風雨,避於樹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為“五大夫”爵位。
眾人都下了轎子,圍著鬆樹占成一圈,指尖慢慢的滑動在粗糙的樹皮之上。
“你們說,這算不算我們間接的和始皇接觸了?”李承乾若有所思道。
“不止呢,還有漢武帝、漢光武帝、孔子、司馬相如……”孔善水嫣然一笑道。
“行了,繼續吧,上去運氣好還能看個日落。”孔德倫站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塵道,心裏也是已經想好迴去交的作業應該寫些什麽了。
聞言,長孫衝不禁身子一抖,轉頭看向遠處的路又是忍不住兩股戰戰,這後麵可就到了十八盤了。
抬眸望去,遠處兩側樹木夾著一道石階長路,道路猶如通天一般,一直延伸到盡頭的山頂,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十八盤。
民間有語稱道:“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
十八盤可謂是泰山最險要的一段,一千多級的石階恰似天門雲梯,如登天際。
這種台階都隻能站半個腳掌的地方,長孫衝屬實是不敢坐在轎子之上。
長孫衝連忙在袖子裏翻找著碎銀兩,打算交給轎夫們,讓他們先行下山。
“那個,公子你這是?”這時身後突然傳來小廝好奇的聲音,吸引眾人看了過來。
李承乾正給轎夫手裏塞著剛從袖袍裏翻找出來的銀兩,迎著眾人的目光訕訕一笑。
“公子,這路也就看著近,走起來累人的很呢。”小廝勸說著李承乾,轎夫們也在一旁附和道。
李承乾臉色發苦,他能不知道路途遙遠?望山跑死馬的道理他還是懂得。
可這轎子屬實太過嚇人了,李承乾感覺再坐一會自己得折壽十年。
正不知如何解釋之時,忽的李承乾的肩膀被人輕輕拍了拍。
轉頭看去,來人正是長孫衝,快速的交換了一番眼神後,李承乾確定,自己這表哥也是害怕了。
這該死的安全感,李承乾見長孫衝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頓時也將自己的心放到了肚子裏,施施然的看著長孫衝發揮。
隻見長孫衝甩了甩袖子,一臉正色道:“泰山身為五嶽之首,自古以來便是帝王封禪之所,民間還有語稱‘泰山安,四海皆安。’”
“我與三虎剛來此地,自然要用自己的雙腿爬上這最險之地,才能彰顯我等二人對泰山的敬重、崇拜之情。”
“至於嗎?”李令武撓撓腦袋疑惑道,在他看來,這明明可以被人抬著上去,卻非要自己走,這是典型的傻子行為。
“至於。”
“太至於了。”
見二人語氣灼灼,眾人也隻好不做阻攔。
小廝折了兩個木棍,遞給二人當做登山杖,李承乾原本還想拒絕,覺得自己用不上這個。
在長孫衝一頓愛的教育之後,隻得乖乖的拿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