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千裏眼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人。
除了已經見過的密宗、苯教教徒,還有來自高原之外的人。
有一群身形瘦削,隻吃素食的苦行者。
岡仁波齊雖然夏天溫暖,但白天一般也隻是十幾二十度,夜裏溫度更低,遠沒到不穿衣服的程度。
但這群苦行者,偏偏光著上身,隻在身上抹些灰來裝飾。
偶爾有幾個在身上掛一塊白布,已經算是穿了衣服了。
千裏眼發出張天的聲音,問道:“這些是什麽人?不怕凍死嗎?”
慧圓方丈對著千裏眼道:“張公子,眼前這些人,應該是天竺那邊的耆那教徒。”
“他們的素食教義,比佛門還要嚴格,奉行苦行。”
“據書中所記,耆那教分為天衣派和白衣派。”
“天衣派最為古老和嚴格,應該是那批不穿上衣的苦行者。”
“白衣派則相對溫和一些,沒有強調不能穿上衣,那幾個披著白布的應該就是。”
慧圓簡略地介紹了一下耆那教的教義和特色。
這倒令在對慧圓大為改觀。
中原跟天竺相隔太遠,很難交流。
這些知識,想必是一些到過天竺的人帶迴來的。
慧圓居然也有所了解,可見他並不是一個有口無心,麻木念經之人。
見過了耆那教徒,又遇到一群塗得五顏六色的人。
身穿寬鬆長袍,還配有披肩和圍巾。
有些人身上還配帶有珠寶、飾品等華貴物品。
這個不用慧圓方丈介紹,張天也認出來了。
後世沒少在寶萊塢的電影看到他們,具有濃濃的民族特色,想必是天竺教之人。
就是不知道是否像寶萊塢電影那樣,一言不合就開始唱歌跳舞。
此時的天竺,佛教已經沒落,接近消亡。
天竺教開始大肆擴張,勢力越發的龐大,眼前的天竺教徒數量就可以看得出來。
絲毫不比安朝使團的人數少,服飾也顯得極為有錢。
除了將岡仁波齊山奉為神山的吐蕃密宗、苯教、耆那教、天竺教四大教外,還有一些戴著頭巾的中東漢子,亦出現在這裏。
隻是沒有看出有明顯標誌,連張天也不知道他們屬於什麽宗教。
在世界宗教裏,公認的世界中心有兩個。
一個自然就是密宗、天竺教、苯教、耆那教共同認定的岡仁波齊神山。
另一個則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
中東的宗教,派人來參觀這次岡仁波齊神山的盛會,倒是不奇怪。
畢竟一個勢力隻要實力足夠強大,總會不斷探索周圍的世界。
…………
安朝三家之人,且行且看。
轉過一個小山峰,視野豁然開朗。
隻見一個如碧玉一般的湖泊,呈現在眾人眼前。
正是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瑪旁雍錯聖湖。
瑪旁雍錯湖如其名。
湖水清澈得仿佛一麵巨大的鏡子,將將天空中的雲彩和四周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湖的周圍,零星有著一些石塊,石塊上刻著各種符文,是朝聖者留下的虔誠印記。
甚至還有一些牛羊,在湖邊吃草喝水。
一些飛鳥落在地上,似乎並不怕人。
視野越過湖麵,遠方有一座山峰高高聳起,山腰以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正是神山之王——岡仁波齊山。
此時的瑪旁雍錯,周圍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
有些按各自的小團體紮營,有些則是對著湖麵禱告,有些則遠眺遠處的神山。
慧圓方丈道:“傅施主,白道長,今天我們就駐紮在瑪旁雍錯邊上吧。”
“明日再去岡仁波齊山下,與吐蕃密宗對接,準備鬥法。”
白玉蟾和傅瑾瑜點點頭:“自無不可。”
慧圓又道:“瑪旁雍錯是聖湖,我等一行人,可以取水喝,卻不可將汙穢之物扔到裏麵去。”
“若是褻瀆聖湖,恐怕會引起眾怒。”
傅瑾瑜道:“我省得,我會約束護衛。”
於是,安朝三家數十人,就在離瑪旁雍錯邊上不遠,找了一處空地開始駐紮。
這時,千裏眼突然傳來張天的聲音:“慧圓方丈,聽說你們和尚在外,喜歡化緣。”
“既然來了聖湖,不如跟瑪旁雍錯化化緣如何?”
眾人一愣,跟一個湖怎麽化緣?
慧圓卻微微一笑,道:“既然張公子有言,貧僧自當遵從。”
於是,從行李裏拿出一個古樸的缽碗來,披上那件金色袈裟。
獨自一個,拿著缽走到湖邊,高聲道:
“世尊為一大事而現於世,此為化度眾生之因緣,即為化緣。”
“世尊曰: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說了幾句之後,慧圓將缽伸向湖麵,離水三尺,開始念起經來。
周圍其他教派的人看著驚奇。
對著聖湖祈禱的多,但拿著一個碗,作乞食狀,卻又不碰水的卻是第一個見。
有人叫道:“上師,你是要喝水嗎?”
“聖湖雖然高潔,但要喝水還得自己親手舀起來喝。”
慧圓被打斷念經,也不惱怒,道:“有上位者,教貧僧向聖湖化緣。貧僧是在化緣,並非是要喝水。”
“啊?你手離湖三尺,難道還能化來魚不成?”
又有人應道:“就算化來魚,他是和尚,也不能吃呀。”
雖然在場之人,都將瑪旁雍錯視為聖湖。
但可沒人指望聖湖真的迴應他們,頂多念念經,祈禱一下就行了。
慧圓如此一通作為,吸引來了不少目光。
大家想看看,這副莊嚴寶相的佛門中人,跟聖湖如何個化緣法?
慧圓念了一會經,突然湖麵“嘩……”的一下湧起一個浪花。
幾個物體,從湖水裏跳起來,掛在慧圓的缽碗和手腕上。
這幾個物體呈金銀色,頗有些分量,壓得慧圓手上一低。
周圍的朝聖者嘩然。
“聖湖顯靈了。”
“這個和尚有點道行,還真的被他化緣化出神物來了。”
“剛才那是什麽東西?”
“不知道,但聖湖顯示,必然是好東西,可能是法器吧。”
慧圓將手緩緩收了迴來,將那些金色、銀色的物件,用黃布包裹起來。
然後雙手合十對著周圍的人行了一禮:“阿彌陀佛,聖湖有靈,迴應了貧僧的化緣。”
“諸位若是未有信仰者,可入我佛門,供奉世尊。”
除了教徒,朝聖者也有很多普通百姓,沒有明確加入任一宗教的。
見慧圓居然能夠令聖湖顯靈,頓時有幾個過來,表示願意成為佛門信徒。
慧圓對著他們念了幾句經,然後說明自己的來曆,完成了一次簡單的引領,然後打發他們離開。
明天就是鬥法的日子。
慧圓、白玉蟾、傅瑾瑜等人知道,上仙如此安排,必然是為鬥法準備的。
慧圓等人拿著物品進入帳篷,聽完張天交代。
休息一夜。
第二天,迎著晨曦,去往岡仁波齊山。
除了已經見過的密宗、苯教教徒,還有來自高原之外的人。
有一群身形瘦削,隻吃素食的苦行者。
岡仁波齊雖然夏天溫暖,但白天一般也隻是十幾二十度,夜裏溫度更低,遠沒到不穿衣服的程度。
但這群苦行者,偏偏光著上身,隻在身上抹些灰來裝飾。
偶爾有幾個在身上掛一塊白布,已經算是穿了衣服了。
千裏眼發出張天的聲音,問道:“這些是什麽人?不怕凍死嗎?”
慧圓方丈對著千裏眼道:“張公子,眼前這些人,應該是天竺那邊的耆那教徒。”
“他們的素食教義,比佛門還要嚴格,奉行苦行。”
“據書中所記,耆那教分為天衣派和白衣派。”
“天衣派最為古老和嚴格,應該是那批不穿上衣的苦行者。”
“白衣派則相對溫和一些,沒有強調不能穿上衣,那幾個披著白布的應該就是。”
慧圓簡略地介紹了一下耆那教的教義和特色。
這倒令在對慧圓大為改觀。
中原跟天竺相隔太遠,很難交流。
這些知識,想必是一些到過天竺的人帶迴來的。
慧圓居然也有所了解,可見他並不是一個有口無心,麻木念經之人。
見過了耆那教徒,又遇到一群塗得五顏六色的人。
身穿寬鬆長袍,還配有披肩和圍巾。
有些人身上還配帶有珠寶、飾品等華貴物品。
這個不用慧圓方丈介紹,張天也認出來了。
後世沒少在寶萊塢的電影看到他們,具有濃濃的民族特色,想必是天竺教之人。
就是不知道是否像寶萊塢電影那樣,一言不合就開始唱歌跳舞。
此時的天竺,佛教已經沒落,接近消亡。
天竺教開始大肆擴張,勢力越發的龐大,眼前的天竺教徒數量就可以看得出來。
絲毫不比安朝使團的人數少,服飾也顯得極為有錢。
除了將岡仁波齊山奉為神山的吐蕃密宗、苯教、耆那教、天竺教四大教外,還有一些戴著頭巾的中東漢子,亦出現在這裏。
隻是沒有看出有明顯標誌,連張天也不知道他們屬於什麽宗教。
在世界宗教裏,公認的世界中心有兩個。
一個自然就是密宗、天竺教、苯教、耆那教共同認定的岡仁波齊神山。
另一個則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
中東的宗教,派人來參觀這次岡仁波齊神山的盛會,倒是不奇怪。
畢竟一個勢力隻要實力足夠強大,總會不斷探索周圍的世界。
…………
安朝三家之人,且行且看。
轉過一個小山峰,視野豁然開朗。
隻見一個如碧玉一般的湖泊,呈現在眾人眼前。
正是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瑪旁雍錯聖湖。
瑪旁雍錯湖如其名。
湖水清澈得仿佛一麵巨大的鏡子,將將天空中的雲彩和四周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湖的周圍,零星有著一些石塊,石塊上刻著各種符文,是朝聖者留下的虔誠印記。
甚至還有一些牛羊,在湖邊吃草喝水。
一些飛鳥落在地上,似乎並不怕人。
視野越過湖麵,遠方有一座山峰高高聳起,山腰以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正是神山之王——岡仁波齊山。
此時的瑪旁雍錯,周圍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
有些按各自的小團體紮營,有些則是對著湖麵禱告,有些則遠眺遠處的神山。
慧圓方丈道:“傅施主,白道長,今天我們就駐紮在瑪旁雍錯邊上吧。”
“明日再去岡仁波齊山下,與吐蕃密宗對接,準備鬥法。”
白玉蟾和傅瑾瑜點點頭:“自無不可。”
慧圓又道:“瑪旁雍錯是聖湖,我等一行人,可以取水喝,卻不可將汙穢之物扔到裏麵去。”
“若是褻瀆聖湖,恐怕會引起眾怒。”
傅瑾瑜道:“我省得,我會約束護衛。”
於是,安朝三家數十人,就在離瑪旁雍錯邊上不遠,找了一處空地開始駐紮。
這時,千裏眼突然傳來張天的聲音:“慧圓方丈,聽說你們和尚在外,喜歡化緣。”
“既然來了聖湖,不如跟瑪旁雍錯化化緣如何?”
眾人一愣,跟一個湖怎麽化緣?
慧圓卻微微一笑,道:“既然張公子有言,貧僧自當遵從。”
於是,從行李裏拿出一個古樸的缽碗來,披上那件金色袈裟。
獨自一個,拿著缽走到湖邊,高聲道:
“世尊為一大事而現於世,此為化度眾生之因緣,即為化緣。”
“世尊曰: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說了幾句之後,慧圓將缽伸向湖麵,離水三尺,開始念起經來。
周圍其他教派的人看著驚奇。
對著聖湖祈禱的多,但拿著一個碗,作乞食狀,卻又不碰水的卻是第一個見。
有人叫道:“上師,你是要喝水嗎?”
“聖湖雖然高潔,但要喝水還得自己親手舀起來喝。”
慧圓被打斷念經,也不惱怒,道:“有上位者,教貧僧向聖湖化緣。貧僧是在化緣,並非是要喝水。”
“啊?你手離湖三尺,難道還能化來魚不成?”
又有人應道:“就算化來魚,他是和尚,也不能吃呀。”
雖然在場之人,都將瑪旁雍錯視為聖湖。
但可沒人指望聖湖真的迴應他們,頂多念念經,祈禱一下就行了。
慧圓如此一通作為,吸引來了不少目光。
大家想看看,這副莊嚴寶相的佛門中人,跟聖湖如何個化緣法?
慧圓念了一會經,突然湖麵“嘩……”的一下湧起一個浪花。
幾個物體,從湖水裏跳起來,掛在慧圓的缽碗和手腕上。
這幾個物體呈金銀色,頗有些分量,壓得慧圓手上一低。
周圍的朝聖者嘩然。
“聖湖顯靈了。”
“這個和尚有點道行,還真的被他化緣化出神物來了。”
“剛才那是什麽東西?”
“不知道,但聖湖顯示,必然是好東西,可能是法器吧。”
慧圓將手緩緩收了迴來,將那些金色、銀色的物件,用黃布包裹起來。
然後雙手合十對著周圍的人行了一禮:“阿彌陀佛,聖湖有靈,迴應了貧僧的化緣。”
“諸位若是未有信仰者,可入我佛門,供奉世尊。”
除了教徒,朝聖者也有很多普通百姓,沒有明確加入任一宗教的。
見慧圓居然能夠令聖湖顯靈,頓時有幾個過來,表示願意成為佛門信徒。
慧圓對著他們念了幾句經,然後說明自己的來曆,完成了一次簡單的引領,然後打發他們離開。
明天就是鬥法的日子。
慧圓、白玉蟾、傅瑾瑜等人知道,上仙如此安排,必然是為鬥法準備的。
慧圓等人拿著物品進入帳篷,聽完張天交代。
休息一夜。
第二天,迎著晨曦,去往岡仁波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