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靈的物品?”張天也有些好奇,“你且拿來看看。”
“是,神靈。”阿維森納道。
阿維森納離開,朝自己住處而去,幾個王宮守衛跟隨保護,免得途中有什麽差錯。
張天上一次遇到與上古神靈有關的物品,還是上古苯教的山體空氣炮。
證實在史前時代,確實全世界都發生過毀滅文明級別的大洪水。
很多文明的幸存者,都自發的往高山、高原躲避。
有一些文明在大洪水退去之後,重新迴到肥沃的平原繁衍生息。
形成了後來有史記載的種種文明。
不過,上次看到的“神器”空氣炮,雖然驚奇,對張天而言卻沒什麽用處。
反倒是後來的磁場祭壇,無意中激發了自己身體與地球磁場的聯係。
正式踏入了修行一途。
阿維森納身為大學者,連他都認為是上古文明的物品,想必不會簡單。
過了片刻,阿維森納抱著一個大木箱,重新迴花園,輕輕地將木箱放在地上。
阿維森納從木箱裏麵抱出一團厚厚的布匹,層層打開,顯現出一塊長約兩尺,寬一尺多的長方形石板。
“神靈,這塊石板是我從上古遺城烏爾城得到的。”
“據當地的一些居民道,這塊石板,是阿努納奇留下的,用來指示天上的星體。”
“據說隻要破解了阿努納奇留下的神語,就能夠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迴歸。”
“到時候,就可以在阿努納奇的引導下,進入神靈的星球。”
徐聞問道:“前輩,阿努納奇是什麽?”
阿維森納將石板平放在箱子上麵,道:“他們是蘇美爾人傳說的上古神靈。”
“據說幾十萬年前,曾經降臨人界,幫助蘇美爾人發展技術。”
“哦?”眾人湊上去打量那塊石板。
其實就連各大宗教的信徒,聽到這一類的上古神話,也不會很相信的。
尤其是那些跟自家教義無關的神話,更是當作故事來聽。
如今隨著張天的出現,任何涉及到神靈的話題,誰也不敢輕視。
萬一真有其他地區的神靈以前來過呢?
就算不能跟著神靈上天堂,也希望能夠得到一些神靈留下的遺產。
隻見這塊石板左側。
上麵用粗獷的線條,刻有幾個人物形象。
他們手拿權杖、武器,應該就是阿納森納口中說的阿努納奇。
石板的右則。
則是用一些直來直去的筆畫,刻著大半版的文字。
眾人掃了一眼,沒人能夠看得懂,暫時忽略不看。
石板的中間,畫有十個圓圈。
中間是一個最大的圓圈,大圓圈外圍,則有11個大小不一的小圓圈。
看這形狀,中間的是太陽,另外11個則指其他天體。
看完兩幅圖畫,徐聞對占了半版的文字更感興趣。
“前輩,這些文字是什麽意思?”
阿維森納搖搖頭,道:“我也看不懂,我問過烏爾城當地的蘇美爾人。”
“他們說文明已經斷裂,技術已經失傳,沒有人看得懂了。”
“我用了幾個銀幣,他們就將這塊廠板賣給我了。”
“我本想著帶迴伊斯法罕的國家圖書館,找上古資料對照,看看能不能破譯。”
“但我翻遍了國家圖書館,都沒有找到這個文字的記錄。”
“噢……”眾人微微失落。
傳說中神留下的遺產,沒能夠破譯確實可惜。
徐聞道:“仙師,你認得上古甲骨文,不知道可認得西域的上古神文?”
張天並非曆史專業,不知道這塊石板是什麽文明留下的。
剛才在眾人討論的間隙,已經將石板的圖像掃描到資料庫。
一通對比,沒想到居然真搜索到結果。
張天微笑道:“略懂一二。”
“嘶…………”眾人又驚又喜。
“連我們帝國最博識的學者都無法破譯,神靈果然厲害!”
“這是神靈的物品,當然隻有神靈才認得。”
“嗯,有理。說不定不同神族之間也有交流……”
這塊石板,上麵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甚至比甲骨文還要古老,可考據的曆史起碼有五六千年。
但在後世,已經失傳了兩千年,即使在如今的時代,距離失傳也有上千年了。
既然是失傳,那肯定是找不到相關資料來破譯的。
阿維森納再博學,也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完成這個繁雜的破譯過程。
要知道,後世從發現楔形文字開始,到完全破譯成功。
中間曆時將近400年,無論考古學者、密碼學專家、語言專家,曆經十幾代人。
在一些機緣下,借助上古時代的一些雙語文獻,才最終破解。
這也利益於中亞這一塊區域文明眾多,交流頻繁,能夠相互佐證。
像中原的甲骨文,隻有孤證,實在無法全部破解。
“仙師,這些神文說的是什麽內容?可跟神靈有關?”
張天微微搖頭:“上麵沒有提到神靈,隻是述說了十二個天體,以及他們的軌跡描述。”
張天對照著楔形文字的翻譯內容,道:“太陽,天地的中心,亙古不動。”
“太陽外,水星,一周十五萬分之一薩爾。”
“太陽外二,金星,一周六千分之一薩爾”
“太陽外三 ,大地(地球),一周三千六百分之一薩爾”
見眾人迷惑不解,張天解釋道:“這個薩爾,是一個計量單位,等於3600。”
“嗯……”眾人兩眼放空。
三千六百的幾千分之一,這個數對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已經無法口算了。
張天不管他們,繼續讀上麵的楔形文字。
“這是火星……這是木星……這是土星……這是天王星……嗯?!”
張天一驚,天王星,海王星?
幾千年前的人連看都看不到這兩顆行星,石板上怎麽會將它們的公轉周期記錄下來?
張天身為太空職員,天文學是必學的專業課之一。
天王星是後世18世紀,采取天文望遠鏡才觀測到。
它的距離太遠,不但肉眼無法觀測到,就是一般的天文望遠都不夠格。
在一般的天文望遠鏡中,它看上去隻是一個亮點,難以分辨。
至於海王星更難。
它是太陽係內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更遠的冥王星已經被開除行星身份。
而且,它的發現不是通過觀測,而運用天體力學。
通過計算整個太陽係的引力模型,才推測出這個軌道必然有一顆行星。
否則,無法解釋天王星等附近行星的細小軌道異常。
“是,神靈。”阿維森納道。
阿維森納離開,朝自己住處而去,幾個王宮守衛跟隨保護,免得途中有什麽差錯。
張天上一次遇到與上古神靈有關的物品,還是上古苯教的山體空氣炮。
證實在史前時代,確實全世界都發生過毀滅文明級別的大洪水。
很多文明的幸存者,都自發的往高山、高原躲避。
有一些文明在大洪水退去之後,重新迴到肥沃的平原繁衍生息。
形成了後來有史記載的種種文明。
不過,上次看到的“神器”空氣炮,雖然驚奇,對張天而言卻沒什麽用處。
反倒是後來的磁場祭壇,無意中激發了自己身體與地球磁場的聯係。
正式踏入了修行一途。
阿維森納身為大學者,連他都認為是上古文明的物品,想必不會簡單。
過了片刻,阿維森納抱著一個大木箱,重新迴花園,輕輕地將木箱放在地上。
阿維森納從木箱裏麵抱出一團厚厚的布匹,層層打開,顯現出一塊長約兩尺,寬一尺多的長方形石板。
“神靈,這塊石板是我從上古遺城烏爾城得到的。”
“據當地的一些居民道,這塊石板,是阿努納奇留下的,用來指示天上的星體。”
“據說隻要破解了阿努納奇留下的神語,就能夠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迴歸。”
“到時候,就可以在阿努納奇的引導下,進入神靈的星球。”
徐聞問道:“前輩,阿努納奇是什麽?”
阿維森納將石板平放在箱子上麵,道:“他們是蘇美爾人傳說的上古神靈。”
“據說幾十萬年前,曾經降臨人界,幫助蘇美爾人發展技術。”
“哦?”眾人湊上去打量那塊石板。
其實就連各大宗教的信徒,聽到這一類的上古神話,也不會很相信的。
尤其是那些跟自家教義無關的神話,更是當作故事來聽。
如今隨著張天的出現,任何涉及到神靈的話題,誰也不敢輕視。
萬一真有其他地區的神靈以前來過呢?
就算不能跟著神靈上天堂,也希望能夠得到一些神靈留下的遺產。
隻見這塊石板左側。
上麵用粗獷的線條,刻有幾個人物形象。
他們手拿權杖、武器,應該就是阿納森納口中說的阿努納奇。
石板的右則。
則是用一些直來直去的筆畫,刻著大半版的文字。
眾人掃了一眼,沒人能夠看得懂,暫時忽略不看。
石板的中間,畫有十個圓圈。
中間是一個最大的圓圈,大圓圈外圍,則有11個大小不一的小圓圈。
看這形狀,中間的是太陽,另外11個則指其他天體。
看完兩幅圖畫,徐聞對占了半版的文字更感興趣。
“前輩,這些文字是什麽意思?”
阿維森納搖搖頭,道:“我也看不懂,我問過烏爾城當地的蘇美爾人。”
“他們說文明已經斷裂,技術已經失傳,沒有人看得懂了。”
“我用了幾個銀幣,他們就將這塊廠板賣給我了。”
“我本想著帶迴伊斯法罕的國家圖書館,找上古資料對照,看看能不能破譯。”
“但我翻遍了國家圖書館,都沒有找到這個文字的記錄。”
“噢……”眾人微微失落。
傳說中神留下的遺產,沒能夠破譯確實可惜。
徐聞道:“仙師,你認得上古甲骨文,不知道可認得西域的上古神文?”
張天並非曆史專業,不知道這塊石板是什麽文明留下的。
剛才在眾人討論的間隙,已經將石板的圖像掃描到資料庫。
一通對比,沒想到居然真搜索到結果。
張天微笑道:“略懂一二。”
“嘶…………”眾人又驚又喜。
“連我們帝國最博識的學者都無法破譯,神靈果然厲害!”
“這是神靈的物品,當然隻有神靈才認得。”
“嗯,有理。說不定不同神族之間也有交流……”
這塊石板,上麵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甚至比甲骨文還要古老,可考據的曆史起碼有五六千年。
但在後世,已經失傳了兩千年,即使在如今的時代,距離失傳也有上千年了。
既然是失傳,那肯定是找不到相關資料來破譯的。
阿維森納再博學,也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完成這個繁雜的破譯過程。
要知道,後世從發現楔形文字開始,到完全破譯成功。
中間曆時將近400年,無論考古學者、密碼學專家、語言專家,曆經十幾代人。
在一些機緣下,借助上古時代的一些雙語文獻,才最終破解。
這也利益於中亞這一塊區域文明眾多,交流頻繁,能夠相互佐證。
像中原的甲骨文,隻有孤證,實在無法全部破解。
“仙師,這些神文說的是什麽內容?可跟神靈有關?”
張天微微搖頭:“上麵沒有提到神靈,隻是述說了十二個天體,以及他們的軌跡描述。”
張天對照著楔形文字的翻譯內容,道:“太陽,天地的中心,亙古不動。”
“太陽外,水星,一周十五萬分之一薩爾。”
“太陽外二,金星,一周六千分之一薩爾”
“太陽外三 ,大地(地球),一周三千六百分之一薩爾”
見眾人迷惑不解,張天解釋道:“這個薩爾,是一個計量單位,等於3600。”
“嗯……”眾人兩眼放空。
三千六百的幾千分之一,這個數對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已經無法口算了。
張天不管他們,繼續讀上麵的楔形文字。
“這是火星……這是木星……這是土星……這是天王星……嗯?!”
張天一驚,天王星,海王星?
幾千年前的人連看都看不到這兩顆行星,石板上怎麽會將它們的公轉周期記錄下來?
張天身為太空職員,天文學是必學的專業課之一。
天王星是後世18世紀,采取天文望遠鏡才觀測到。
它的距離太遠,不但肉眼無法觀測到,就是一般的天文望遠都不夠格。
在一般的天文望遠鏡中,它看上去隻是一個亮點,難以分辨。
至於海王星更難。
它是太陽係內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更遠的冥王星已經被開除行星身份。
而且,它的發現不是通過觀測,而運用天體力學。
通過計算整個太陽係的引力模型,才推測出這個軌道必然有一顆行星。
否則,無法解釋天王星等附近行星的細小軌道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