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心懷異誌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謙連忙問道:“六爺現在何處?”
太子心急著說:“就是不知道呀!當時六弟將馬匹讓給了我,掩護我與於副統領先逃,若不是遇到了舅爺的衛戍軍撿迴一條命,我……現在……現在我……現在六弟他生死不明,他們還不讓我派兵去救!”
秦謙轉而又問道:“金牌令箭現在何在?”
“還在我這裏呀!”
“萬幸萬幸!太子能聽他人之言,多聽多想,不偏聽偏信已是難成可貴,如此必能立於不敗之地!敢問太子,讓衛戍軍進城不是您自己的主意吧?”
秦謙是太子黨黨首,十分了解太子。
他知道太子雖然有一定的智慧,但在劉瀧的長年訓話之下有些事情是不敢想也不敢做,所以他絕不會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以免在皇帝麵前不知如何應答。
換言之,秦謙根本就不相信史忠義帶兵進長安城是太子自己的主意。
雖然秦謙剛剛的話很好聽,但太子卻依舊不敢說是史忠義自己要求的,他隻得向著身邊的薛峻看了一眼。
太子的原意是讓薛峻不要讓秦謙這麽逼問自己,給自己解個圍。
可那秦謙卻是誤會了些什麽。
秦謙盯著薛峻用質問的語氣問道:“是你教太子這麽做的?”
薛峻原本是想否認,但那秦謙的話好似有些不客氣,這讓他的心裏有些不爽起來。
薛峻不屑地看了秦謙一眼說道:“天下非隻有你秦相一人是智能之士!且此乃一舉三得之計,即能讓永壽侯不跟著洛王為亂,又能讓皇上不再心疑永壽侯,還能解洛王謀反之險,此等上策何樂而不為?”
薛峻沒承認,但也沒有否認,這讓站在一邊原本就憋著怨氣的魏景略一下子又把火氣給頂了起來。
魏景略猛得轉過身來剛要說話,那秦謙連忙用手拍在了他的肩胸之上。
秦謙這是讓魏景略不要動怒,若是失和,節外生枝不說,怕是連目前的危機都要擴大開去。
魏景略壓住火氣,哼得一聲扭頭看向一邊。
秦謙對薛峻接著問道:“你還做了什麽安排?”
工部侍郎薛峻答道:“沒別的,就是用金牌令箭讓兵馬司賈提督封了長安城各道城門,並讓禁軍全員在崗,於宮門職守拱衛,以防萬一。洛王府府衛人數不過數百,有永壽侯的衛戍軍三營人馬也早足夠了!”
“禁軍是你讓太子調動的?”
“薛大統領不在崗,且還找不著人,說是與皇上一起在紫宸殿裏。但紫宸殿那邊的禦前郭侍中說,皇上吩咐誰也不見,若有口信奏疏皆可令其轉達。沒有辦法,我隻得用金牌令箭先將正在休整的禁軍給喚起來,守備宮院。其實這事有沒有他薛峽也沒什麽關係,他是我堂兄弟,事後我與他解釋一下就行了。”
秦謙又問:“你還作了別的安排沒有?”
“沒有!”
秦謙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轉而對太子說道:“衛戍軍即已進城圍了洛王府,那便不可再做更改,以免軍心動亂使衛戍軍將士不安。但禁軍那裏還請太子即刻派人拿著金牌令箭將原本休整的部隊赦迴,讓他們即刻歸營繼續休整。原本在職在崗的禁軍按日常慣例如舊巡備即可。然後再派與永壽侯說未有聖旨不可強攻,不可向洛王府內發一箭一矢!”
那工部侍郎薛峻一聽就不樂意了,他冷哼了一聲說道:“秦相!洛王謀反事態緊急!雖已圍了洛王府,但如何能就此鬆懈輕心?你剛剛不曾聽到太子說,此中還有前朝餘孽從中作祟裹亂麽?他們若是乘機舉事、攻打宮門、驚了聖駕,這誰又能吃罪得起?隻是讓禁軍加強守備而已,又有何不可?”
秦謙並沒有和薛峻爭吵,而向著那魏景略看了一眼,說道:“早與你說過,不可剛而犯上,你便是不聽。太子是聽諫之賢君,若是你能緩和一些語氣將道理好好與太子言道,太子又如何會中他人之計!”
秦謙這話雖是對著魏景略說的,但實際上卻是講給薛峻聽的。
薛峻自是能聽出秦謙的話外音:“中計?秦相你在胡說什麽?這能中什麽計?”
秦謙沒理會薛峻,而是對太子說道:“太子仁厚,被人算計自是不自知!請太子先將金牌令箭拿出,派人前去傳令,臣再慢慢與您說道!”
太子劉夢權原本是想說點什麽,但看著那秦謙明明急燥得很,卻還在強壓情緒的表情於是便將話頭給收了迴去。
太子叫來翰林院侍講兼太子舍人馮元君,並將裝著金牌令箭的盒子交給了他,讓他前去傳令。
馮元君匆匆離開之後,那秦謙的臉色才好轉了許多。
秦謙此時才看著薛峻說道:“薛侍郎乃朝中肱股,原本就應該與魏侍郎一起輔佐太子,對太子進言乃是臣子本份,隻是本閣現在想知道一下剛剛魏侍郎是如何說的!”
秦謙雖然沒說什麽惡語,但話中的意思實在讓薛峻不爽。
他分明是在說“你定下的那些謀略其實都是錯的,還是聽聽魏景略的正確意見吧!”
秦謙轉而又對太子說道:“魏侍郎剛毅,有盛唐魏鄭公之遺風,雖有所衝動,但一心隻為輔佐太子成就大事,還請太子念其忠君之誌,恕其無禮之故!”
魏鄭公即是唐朝魏徵。
因為魏徵封過鄭國公,所以才稱唿其為魏鄭公。
太子擺手說道:“剛剛已說過了,本宮已不怪罪,請秦相不必再言!現在最主要的還是找到六弟!”
秦謙也擺了一下手,說道:“太子放心,臣拿性命擔保六爺必然平安無事!”
“可、可是……”
秦謙問道:“太子即是與六爺一同去了衛戍軍,必是親眼見到過六爺如何處事了吧?敢問太子,您比六爺如何?”
“這……”太子猶豫了一下,這才老實地應道:“實不如六弟!”
秦謙追問道:“哪裏不如?”
太子想了想說道:“六弟他……他機敏過人,能識破前朝遺皇子之詭計,此我之智不如六弟也。六弟與舅爺相談之時,有刀斧手伏於帳外,陶副統領幾乎就要拚殺,亦是被弟暗中阻下。哦,那刀斧手乃是舅爺安排他們保護我們不受柴三太子行刺的,不是舅爺要殺我們,六弟機智之餘亦有所勇毅,臨危而不懼,這也是我不能比的。”
“還有呢?”
“六弟他……他身處險境往往能當機立斷,沒有半份猶豫不說,還應對得極為恰當,此等果決亦非是我能比的!”
秦謙聽到這裏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顯出了極為滿意的表情出來!
他說道:“太子即知六爺本事,那六爺必然能以此機敏、果決逃出生天,所以太子更不必擔心了!”
太子劉夢權剛要再說什麽,那秦謙連忙打斷他的話頭。
秦謙接著說道:“太子知己不足,此明也!知敵之強,此智也!有此明智二性,實乃我漢國之幸!六爺雖然機敏,但太子您有眾臣為諮,選最優之策,何愁鬥智不勝?其雖然勇毅,但太子有諸如陶副統領那般的忠勇誓死之士相擁,何愁鬥勇不勝?太子即知己之短、知敵之長,何必與其獨鬥乎?”
這要是之前秦謙說什麽太子劉夢權也就應什麽了。
但經曆了這短短兩天的事情,使得劉夢權對秦謙剛剛的話產生了十足的反感。
一是因為之前劉夢棣告訴他皇帝想讓他有自己思想,不要什麽都聽秦謙的。
話裏話外透露著一種太子應該是秦謙的君主,而不該是秦謙傀儡的意思。
二是在太子眼中,劉夢棣在衛戍營及野肆那裏都是不顧自身安危,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讓自己先行逃亡,這讓太子心中對劉夢棣的情誼又加重了不少。
聽得秦謙剛剛的話,太子心中自然是不爽起來。
他指著自己身上還穿著的金絲軟甲說道:“秦相知道本宮身上這件東西是什麽嗎?”
秦謙此時才留意到太子身上的那件金絲軟甲。
他越看越眼熟,連忙深吸了一口氣。
沒等秦謙說話,那太子便先說道:“這是一件金絲軟甲,原本是穿在六弟身上的。當時酒肆外麵前朝死士拿著弓弩、弓箭躍躍欲試,六弟即使知道了我裏衣裏也有軟甲,仍是要脫下來硬給本宮穿上,他這才放心!就憑此等兄弟情誼!秦相您又何必一口一個敵字來言說六弟呢?現在六弟可是生死不明呀!”
那魏景略再也忍不下去了。
他大聲地說道:“就算是他當時死身,那也是他應該的!太子您登基為帝是早晚之事,您即是君,他即是臣,本就應該為您舍身!他若是做不到,等您登基之時就該一紙詔書將其貶謫於野,打入萬劫不複之九淵深邃之中!再者而言,那閻魔詭計多端、卑鄙狡猾、喪天滅理、窮惡天誅、心懷異誌、狼子野心、如蛇如蠍,太子如何能信他半句話去?”
太子心急著說:“就是不知道呀!當時六弟將馬匹讓給了我,掩護我與於副統領先逃,若不是遇到了舅爺的衛戍軍撿迴一條命,我……現在……現在我……現在六弟他生死不明,他們還不讓我派兵去救!”
秦謙轉而又問道:“金牌令箭現在何在?”
“還在我這裏呀!”
“萬幸萬幸!太子能聽他人之言,多聽多想,不偏聽偏信已是難成可貴,如此必能立於不敗之地!敢問太子,讓衛戍軍進城不是您自己的主意吧?”
秦謙是太子黨黨首,十分了解太子。
他知道太子雖然有一定的智慧,但在劉瀧的長年訓話之下有些事情是不敢想也不敢做,所以他絕不會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以免在皇帝麵前不知如何應答。
換言之,秦謙根本就不相信史忠義帶兵進長安城是太子自己的主意。
雖然秦謙剛剛的話很好聽,但太子卻依舊不敢說是史忠義自己要求的,他隻得向著身邊的薛峻看了一眼。
太子的原意是讓薛峻不要讓秦謙這麽逼問自己,給自己解個圍。
可那秦謙卻是誤會了些什麽。
秦謙盯著薛峻用質問的語氣問道:“是你教太子這麽做的?”
薛峻原本是想否認,但那秦謙的話好似有些不客氣,這讓他的心裏有些不爽起來。
薛峻不屑地看了秦謙一眼說道:“天下非隻有你秦相一人是智能之士!且此乃一舉三得之計,即能讓永壽侯不跟著洛王為亂,又能讓皇上不再心疑永壽侯,還能解洛王謀反之險,此等上策何樂而不為?”
薛峻沒承認,但也沒有否認,這讓站在一邊原本就憋著怨氣的魏景略一下子又把火氣給頂了起來。
魏景略猛得轉過身來剛要說話,那秦謙連忙用手拍在了他的肩胸之上。
秦謙這是讓魏景略不要動怒,若是失和,節外生枝不說,怕是連目前的危機都要擴大開去。
魏景略壓住火氣,哼得一聲扭頭看向一邊。
秦謙對薛峻接著問道:“你還做了什麽安排?”
工部侍郎薛峻答道:“沒別的,就是用金牌令箭讓兵馬司賈提督封了長安城各道城門,並讓禁軍全員在崗,於宮門職守拱衛,以防萬一。洛王府府衛人數不過數百,有永壽侯的衛戍軍三營人馬也早足夠了!”
“禁軍是你讓太子調動的?”
“薛大統領不在崗,且還找不著人,說是與皇上一起在紫宸殿裏。但紫宸殿那邊的禦前郭侍中說,皇上吩咐誰也不見,若有口信奏疏皆可令其轉達。沒有辦法,我隻得用金牌令箭先將正在休整的禁軍給喚起來,守備宮院。其實這事有沒有他薛峽也沒什麽關係,他是我堂兄弟,事後我與他解釋一下就行了。”
秦謙又問:“你還作了別的安排沒有?”
“沒有!”
秦謙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轉而對太子說道:“衛戍軍即已進城圍了洛王府,那便不可再做更改,以免軍心動亂使衛戍軍將士不安。但禁軍那裏還請太子即刻派人拿著金牌令箭將原本休整的部隊赦迴,讓他們即刻歸營繼續休整。原本在職在崗的禁軍按日常慣例如舊巡備即可。然後再派與永壽侯說未有聖旨不可強攻,不可向洛王府內發一箭一矢!”
那工部侍郎薛峻一聽就不樂意了,他冷哼了一聲說道:“秦相!洛王謀反事態緊急!雖已圍了洛王府,但如何能就此鬆懈輕心?你剛剛不曾聽到太子說,此中還有前朝餘孽從中作祟裹亂麽?他們若是乘機舉事、攻打宮門、驚了聖駕,這誰又能吃罪得起?隻是讓禁軍加強守備而已,又有何不可?”
秦謙並沒有和薛峻爭吵,而向著那魏景略看了一眼,說道:“早與你說過,不可剛而犯上,你便是不聽。太子是聽諫之賢君,若是你能緩和一些語氣將道理好好與太子言道,太子又如何會中他人之計!”
秦謙這話雖是對著魏景略說的,但實際上卻是講給薛峻聽的。
薛峻自是能聽出秦謙的話外音:“中計?秦相你在胡說什麽?這能中什麽計?”
秦謙沒理會薛峻,而是對太子說道:“太子仁厚,被人算計自是不自知!請太子先將金牌令箭拿出,派人前去傳令,臣再慢慢與您說道!”
太子劉夢權原本是想說點什麽,但看著那秦謙明明急燥得很,卻還在強壓情緒的表情於是便將話頭給收了迴去。
太子叫來翰林院侍講兼太子舍人馮元君,並將裝著金牌令箭的盒子交給了他,讓他前去傳令。
馮元君匆匆離開之後,那秦謙的臉色才好轉了許多。
秦謙此時才看著薛峻說道:“薛侍郎乃朝中肱股,原本就應該與魏侍郎一起輔佐太子,對太子進言乃是臣子本份,隻是本閣現在想知道一下剛剛魏侍郎是如何說的!”
秦謙雖然沒說什麽惡語,但話中的意思實在讓薛峻不爽。
他分明是在說“你定下的那些謀略其實都是錯的,還是聽聽魏景略的正確意見吧!”
秦謙轉而又對太子說道:“魏侍郎剛毅,有盛唐魏鄭公之遺風,雖有所衝動,但一心隻為輔佐太子成就大事,還請太子念其忠君之誌,恕其無禮之故!”
魏鄭公即是唐朝魏徵。
因為魏徵封過鄭國公,所以才稱唿其為魏鄭公。
太子擺手說道:“剛剛已說過了,本宮已不怪罪,請秦相不必再言!現在最主要的還是找到六弟!”
秦謙也擺了一下手,說道:“太子放心,臣拿性命擔保六爺必然平安無事!”
“可、可是……”
秦謙問道:“太子即是與六爺一同去了衛戍軍,必是親眼見到過六爺如何處事了吧?敢問太子,您比六爺如何?”
“這……”太子猶豫了一下,這才老實地應道:“實不如六弟!”
秦謙追問道:“哪裏不如?”
太子想了想說道:“六弟他……他機敏過人,能識破前朝遺皇子之詭計,此我之智不如六弟也。六弟與舅爺相談之時,有刀斧手伏於帳外,陶副統領幾乎就要拚殺,亦是被弟暗中阻下。哦,那刀斧手乃是舅爺安排他們保護我們不受柴三太子行刺的,不是舅爺要殺我們,六弟機智之餘亦有所勇毅,臨危而不懼,這也是我不能比的。”
“還有呢?”
“六弟他……他身處險境往往能當機立斷,沒有半份猶豫不說,還應對得極為恰當,此等果決亦非是我能比的!”
秦謙聽到這裏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顯出了極為滿意的表情出來!
他說道:“太子即知六爺本事,那六爺必然能以此機敏、果決逃出生天,所以太子更不必擔心了!”
太子劉夢權剛要再說什麽,那秦謙連忙打斷他的話頭。
秦謙接著說道:“太子知己不足,此明也!知敵之強,此智也!有此明智二性,實乃我漢國之幸!六爺雖然機敏,但太子您有眾臣為諮,選最優之策,何愁鬥智不勝?其雖然勇毅,但太子有諸如陶副統領那般的忠勇誓死之士相擁,何愁鬥勇不勝?太子即知己之短、知敵之長,何必與其獨鬥乎?”
這要是之前秦謙說什麽太子劉夢權也就應什麽了。
但經曆了這短短兩天的事情,使得劉夢權對秦謙剛剛的話產生了十足的反感。
一是因為之前劉夢棣告訴他皇帝想讓他有自己思想,不要什麽都聽秦謙的。
話裏話外透露著一種太子應該是秦謙的君主,而不該是秦謙傀儡的意思。
二是在太子眼中,劉夢棣在衛戍營及野肆那裏都是不顧自身安危,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讓自己先行逃亡,這讓太子心中對劉夢棣的情誼又加重了不少。
聽得秦謙剛剛的話,太子心中自然是不爽起來。
他指著自己身上還穿著的金絲軟甲說道:“秦相知道本宮身上這件東西是什麽嗎?”
秦謙此時才留意到太子身上的那件金絲軟甲。
他越看越眼熟,連忙深吸了一口氣。
沒等秦謙說話,那太子便先說道:“這是一件金絲軟甲,原本是穿在六弟身上的。當時酒肆外麵前朝死士拿著弓弩、弓箭躍躍欲試,六弟即使知道了我裏衣裏也有軟甲,仍是要脫下來硬給本宮穿上,他這才放心!就憑此等兄弟情誼!秦相您又何必一口一個敵字來言說六弟呢?現在六弟可是生死不明呀!”
那魏景略再也忍不下去了。
他大聲地說道:“就算是他當時死身,那也是他應該的!太子您登基為帝是早晚之事,您即是君,他即是臣,本就應該為您舍身!他若是做不到,等您登基之時就該一紙詔書將其貶謫於野,打入萬劫不複之九淵深邃之中!再者而言,那閻魔詭計多端、卑鄙狡猾、喪天滅理、窮惡天誅、心懷異誌、狼子野心、如蛇如蠍,太子如何能信他半句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