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滿文範文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成為會計,但財會就一定得是個識文斷字、精通數理、財務支存的讀書人。
隻要是個讀書人,就一定會對考取功名有所幻想。
有這等一睹“滿文範文原本”甚至是可以抄寫默記的機會他們如何又會放過呢?
況且劉夢棣從來不白使喚人,還有工錢可以拿,誰又會不願意來此抄書?
羅翰文在劉夢棣的產業裏一招唿,那些閑下來的會試、財務、給事紛紛都來報名了。
由於報名的人太多不方便管理,所以羅翰文就隻從裏麵挑了五十個心腹出來。
隻要不出意外,在這裏考過的考生考卷都會被存放在此處,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進入貢院了。
貢院即使不是在考試期間,也不是誰都可以進的,日常時間也都有人在門口看守。
好在羅翰文有兩重身份,一個是劉夢棣這個現世閻魔的心腹大掌櫃。
另一個是院試街頭案首。
貢院裏的小吏一是不敢得罪劉夢棣,二是對羅翰文欽佩至極。
再加上羅翰文在劉夢棣的默許之下對貢院裏的人使了好處。
於是管事小吏們便同意羅翰文帶人進來抄錄那些往期試卷了。
因為臨近黃昏的關係,羅翰文怕壞了貢院的規矩,不敢拖到夜裏,於是便讓抄書的手下將抄好的卷子收起來裝箱。
那些讀書人自然是先一步下班去了,剩下的便是裝箱的一些雜工,以及做防衛工作的貢院吏員、差役了。
貢院裏的卷子隻要沒人查,少一份其實也沒什麽。
但偏偏古代的教育部門並沒有那麽廉潔。
或是因為送禮或是因為人情,總是會出一些科舉舞弊的案子。
而這些案子很多時候並不是考完即會事發,好一些是在數年之後才被人舉報或是被禦史台查出。
於是,查當時的舊卷就成為了一項基本操作。
若是要查找的卷子不見了,貢院裏的這些小吏們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即使他們再佩服羅翰文,再懼怕劉夢棣,那也得將要帶出去的東西一一查驗,看看有沒有往期試卷被人偷帶出去。
羅翰文知道他們在例行公事,也不為難,站在貢院門口就等著他們檢查。
他自己事前就對那些書生們有過交待,自然不會發現那樣的問題,所以一點也不緊張,甚至是有些無聊得四處張望起來。
隻這一張望,便看到了劉夢棣從一邊走了過來。
羅翰文連忙拱手道:“六爺您如何來了?您放心,不會出差錯的。反正也不抄落榜卷,讓他們這兩三天每人抄個十張卷子,合起來一千多篇想來也夠用了。”
劉夢棣擺手笑道:“找你不為此事。”
“嗯?六爺還有何吩咐?”
劉夢棣笑道:“昨日爺我從皇上那裏將鹽引給訛了過來了!”
“蓮姑娘並未將鹽引交給小生呀?”
“是我讓他先不要告訴你的,這些鹽引爺我想玩個大的。你先猜猜有多少?”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一萬引?”
劉夢棣笑著伸出了右手,揮動著自己的手掌。
羅翰文一驚,連忙說道:“五、五萬引?”
劉夢棣點了點頭。
羅翰文驚喜得說道:“現在一引已經炒到了五兩五了,即使五兩平價拿去賣,五萬引也是二十五萬兩銀子呀!六爺!發財了呀!”
羅翰文驚喜的話剛一說完,卻又遲疑了一下。
他將驚喜的表情一收,說道:“不對吧?皇上什麽時候這般慷慨過?他要是這般慷慨,也不至於抄走我們一萬兩銀子不還。”
劉夢棣笑道:“若是發鹽引就能馬上換銀子,就能斂財,他一早就發了,不至於天天盯著戶部那見底的銀庫看。他拿這些鹽引給我是用來平抑鹽價用的,想來他讓戶部印這些鹽引出來也是費了老大的勁。還不知他用了多少蔣宗憲密探收集來的黑料威脅了多少人,又費了多少顏麵,許了多少的好處呢!”
“哦?如此說來這鹽引還賣不了高價?不是高價我們也是賺的呀,誰讓這鹽引是白來的呢!”
“怎麽可能白來?他有一個條件!”
“皇上要什麽?”
劉夢棣認真地說:“糧食!很多很多糧食,雖然他沒給爺我定個數,但若是弄少了,他定會不高興,且還會從別的地方逼著我把銀子給找補迴去。我想給他辦個二十萬兩左右的貨值,自己留個五萬兩想來他不會生氣的。”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當初六爺您說過,我大漢國雖有關中良田和大洛倉,但關中人口糜多,糧食亦隻是夠數,若是過耗則民不足用,所以您這才叫吩咐小生不要在關中與洛陽弄糧食,我們這才從晉國、齊國走私,但……但我們弄來的這些糧食都是用來釀酒的,量並不大呀。二十萬兩的銀子,那得是多少糧食?”
“以一擔一兩五的糧價來算,最少要弄十五萬擔!當然了,爺我的目標是十八萬擔。”
羅翰文十分為難地搖了搖頭說道:“十五萬擔?這都夠三萬大軍吃一年的了!給我們供糧的那些齊國糧商也沒有這麽多的糧食給我們呀!”
“所以爺我剛剛才說一擔一兩五的嘛,多給他們一錢的利,想來他們一定有辦法弄更多的糧食入關的。”
“那又能多弄到哪裏去呢?除非他把齊國鄭州城的糧倉搬空了給我們,要不然他們哪裏找十五萬擔糧食去。且現在還是冬季,誰手上又會有那麽多的存糧呢?”
即使到了清朝時期,小縣城的儲備糧也不過是一千多噸。
十五萬擔即是一萬五千噸,這麽大的數,也就隻有大城會有了。
劉夢棣笑道:“若不是因為難弄,父皇才不會給我這麽大的利呢。”
“皇上到底什麽意思呀?”
“打仗什麽時候最合適?秋高氣爽、糧豐馬膘之時呀,可問題是我關中漢國的國力是不如齊國的,我們若是在秋天動這個武,他們就算是糧草被我們斷了,齊軍搶他們自己城池裏百姓的餘糧也能讓他們守住滎陽、鄭州二城!可別忘了,鄭州城後麵還有個開封城呢,開封城後麵還有一個定陶重鎮呢!這仗怎麽打?”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六爺的意思是……皇上想讓您花銀子去把齊國的糧食秘密給買進關中來。且不會等到秋收,甚至都不等夏收就會開戰?”
劉夢棣輕點了一下頭。
羅翰文卻搖頭言道:“齊國有河南、山東之平原沃土,十五萬擔糧食對他們來說不算是什麽!”
“那是因為現在還沒打起來,要是打起仗來,讓齊軍從厲城調一萬擔糧到滎陽那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汜水關外的齊軍少一口糧食,我們又多一口,此消彼長,必有勝算。隻要有一分對陣仗有利,那便多做一分準備,這即是用兵之道。這主意可能是蔣宗憲給父皇出的,他最善於搞這種東西,他中進士之時所寫的針對隴羌的破虜平寇策裏也有相似陳條。”
羅翰文卻是說道:“六爺!皇上他……他是不是探明了我們能弄到齊國的糧食呀?”
“一定知道了呀!他若是不知曉,不會有這麽一出。曹掌櫃已迴長安城過年,可叫他年後再去聯絡一下那些齊國糧商,能弄到多少便弄多少,剩下的餘數爺我再想別的辦法。還有一個大問題呢!父皇他根本不想讓別人知道有這筆糧食的存在!”
“這玩笑可開大了呀!即使能弄得到,也沒那麽大的地方存呀!即使有那麽大的地方存,也不可能能瞞得住人呀!”
“就是因為瞞不住他才叫我去辦的!”
“六爺這又是何意?”
劉夢棣解釋道:“父皇私自出宮連禁軍裏的人都不知道,但程古賢卻是知曉!你說程古賢隻是料得準嗎?他若真有神課的本事,哪裏會落得那般下場?”
羅翰文想了想疑問道:“小生有些會意了,但……但還是有些聽不太懂。”
“父皇出宮私見洛王皇叔的消息怕是在父皇沒出宮之前就被泄露給程古賢知道了!而當夜我即在洛王府中!”
“阿?”羅翰文驚了一下問道:“皇上懷疑是您泄露的?”
“是個人都得懷疑呀!即是父皇覺得糧草不夠,又要損齊國而利已,又要因功賞我,又要平抑鹽價,又要試探於我,正好,就把弄糧食這事交給了我!如若我能藏得住這一批糧食,則說明……”
“說明不是您做的?”
“不!正好說明是我將父皇出宮的消息傳出去的!”
羅翰文不解地問:“阿?這是為何?”
“父皇的行跡都藏不住,十五萬擔的糧食堆起來像座山一樣,且能瞞得住那個泄露消息之人?我若是真能瞞得住,且不是在說隻要我不往外傳別人就不知道?且不是隻能證明我與那個將父皇出宮之消息傳出去之人是同一人?”
羅翰文深吸了口氣,點著頭說道:“如此說來……如果您藏糧的消息第一天就被人傳出來,那麽在皇上的眼中也隻能證明是您自己給傳出去,給別有用心之人知曉,因為沒人比您還清楚藏糧之事,所以皇上還是會懷疑是您將他出宮的消息給傳出去的!”
隻要是個讀書人,就一定會對考取功名有所幻想。
有這等一睹“滿文範文原本”甚至是可以抄寫默記的機會他們如何又會放過呢?
況且劉夢棣從來不白使喚人,還有工錢可以拿,誰又會不願意來此抄書?
羅翰文在劉夢棣的產業裏一招唿,那些閑下來的會試、財務、給事紛紛都來報名了。
由於報名的人太多不方便管理,所以羅翰文就隻從裏麵挑了五十個心腹出來。
隻要不出意外,在這裏考過的考生考卷都會被存放在此處,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進入貢院了。
貢院即使不是在考試期間,也不是誰都可以進的,日常時間也都有人在門口看守。
好在羅翰文有兩重身份,一個是劉夢棣這個現世閻魔的心腹大掌櫃。
另一個是院試街頭案首。
貢院裏的小吏一是不敢得罪劉夢棣,二是對羅翰文欽佩至極。
再加上羅翰文在劉夢棣的默許之下對貢院裏的人使了好處。
於是管事小吏們便同意羅翰文帶人進來抄錄那些往期試卷了。
因為臨近黃昏的關係,羅翰文怕壞了貢院的規矩,不敢拖到夜裏,於是便讓抄書的手下將抄好的卷子收起來裝箱。
那些讀書人自然是先一步下班去了,剩下的便是裝箱的一些雜工,以及做防衛工作的貢院吏員、差役了。
貢院裏的卷子隻要沒人查,少一份其實也沒什麽。
但偏偏古代的教育部門並沒有那麽廉潔。
或是因為送禮或是因為人情,總是會出一些科舉舞弊的案子。
而這些案子很多時候並不是考完即會事發,好一些是在數年之後才被人舉報或是被禦史台查出。
於是,查當時的舊卷就成為了一項基本操作。
若是要查找的卷子不見了,貢院裏的這些小吏們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即使他們再佩服羅翰文,再懼怕劉夢棣,那也得將要帶出去的東西一一查驗,看看有沒有往期試卷被人偷帶出去。
羅翰文知道他們在例行公事,也不為難,站在貢院門口就等著他們檢查。
他自己事前就對那些書生們有過交待,自然不會發現那樣的問題,所以一點也不緊張,甚至是有些無聊得四處張望起來。
隻這一張望,便看到了劉夢棣從一邊走了過來。
羅翰文連忙拱手道:“六爺您如何來了?您放心,不會出差錯的。反正也不抄落榜卷,讓他們這兩三天每人抄個十張卷子,合起來一千多篇想來也夠用了。”
劉夢棣擺手笑道:“找你不為此事。”
“嗯?六爺還有何吩咐?”
劉夢棣笑道:“昨日爺我從皇上那裏將鹽引給訛了過來了!”
“蓮姑娘並未將鹽引交給小生呀?”
“是我讓他先不要告訴你的,這些鹽引爺我想玩個大的。你先猜猜有多少?”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一萬引?”
劉夢棣笑著伸出了右手,揮動著自己的手掌。
羅翰文一驚,連忙說道:“五、五萬引?”
劉夢棣點了點頭。
羅翰文驚喜得說道:“現在一引已經炒到了五兩五了,即使五兩平價拿去賣,五萬引也是二十五萬兩銀子呀!六爺!發財了呀!”
羅翰文驚喜的話剛一說完,卻又遲疑了一下。
他將驚喜的表情一收,說道:“不對吧?皇上什麽時候這般慷慨過?他要是這般慷慨,也不至於抄走我們一萬兩銀子不還。”
劉夢棣笑道:“若是發鹽引就能馬上換銀子,就能斂財,他一早就發了,不至於天天盯著戶部那見底的銀庫看。他拿這些鹽引給我是用來平抑鹽價用的,想來他讓戶部印這些鹽引出來也是費了老大的勁。還不知他用了多少蔣宗憲密探收集來的黑料威脅了多少人,又費了多少顏麵,許了多少的好處呢!”
“哦?如此說來這鹽引還賣不了高價?不是高價我們也是賺的呀,誰讓這鹽引是白來的呢!”
“怎麽可能白來?他有一個條件!”
“皇上要什麽?”
劉夢棣認真地說:“糧食!很多很多糧食,雖然他沒給爺我定個數,但若是弄少了,他定會不高興,且還會從別的地方逼著我把銀子給找補迴去。我想給他辦個二十萬兩左右的貨值,自己留個五萬兩想來他不會生氣的。”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當初六爺您說過,我大漢國雖有關中良田和大洛倉,但關中人口糜多,糧食亦隻是夠數,若是過耗則民不足用,所以您這才叫吩咐小生不要在關中與洛陽弄糧食,我們這才從晉國、齊國走私,但……但我們弄來的這些糧食都是用來釀酒的,量並不大呀。二十萬兩的銀子,那得是多少糧食?”
“以一擔一兩五的糧價來算,最少要弄十五萬擔!當然了,爺我的目標是十八萬擔。”
羅翰文十分為難地搖了搖頭說道:“十五萬擔?這都夠三萬大軍吃一年的了!給我們供糧的那些齊國糧商也沒有這麽多的糧食給我們呀!”
“所以爺我剛剛才說一擔一兩五的嘛,多給他們一錢的利,想來他們一定有辦法弄更多的糧食入關的。”
“那又能多弄到哪裏去呢?除非他把齊國鄭州城的糧倉搬空了給我們,要不然他們哪裏找十五萬擔糧食去。且現在還是冬季,誰手上又會有那麽多的存糧呢?”
即使到了清朝時期,小縣城的儲備糧也不過是一千多噸。
十五萬擔即是一萬五千噸,這麽大的數,也就隻有大城會有了。
劉夢棣笑道:“若不是因為難弄,父皇才不會給我這麽大的利呢。”
“皇上到底什麽意思呀?”
“打仗什麽時候最合適?秋高氣爽、糧豐馬膘之時呀,可問題是我關中漢國的國力是不如齊國的,我們若是在秋天動這個武,他們就算是糧草被我們斷了,齊軍搶他們自己城池裏百姓的餘糧也能讓他們守住滎陽、鄭州二城!可別忘了,鄭州城後麵還有個開封城呢,開封城後麵還有一個定陶重鎮呢!這仗怎麽打?”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六爺的意思是……皇上想讓您花銀子去把齊國的糧食秘密給買進關中來。且不會等到秋收,甚至都不等夏收就會開戰?”
劉夢棣輕點了一下頭。
羅翰文卻搖頭言道:“齊國有河南、山東之平原沃土,十五萬擔糧食對他們來說不算是什麽!”
“那是因為現在還沒打起來,要是打起仗來,讓齊軍從厲城調一萬擔糧到滎陽那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汜水關外的齊軍少一口糧食,我們又多一口,此消彼長,必有勝算。隻要有一分對陣仗有利,那便多做一分準備,這即是用兵之道。這主意可能是蔣宗憲給父皇出的,他最善於搞這種東西,他中進士之時所寫的針對隴羌的破虜平寇策裏也有相似陳條。”
羅翰文卻是說道:“六爺!皇上他……他是不是探明了我們能弄到齊國的糧食呀?”
“一定知道了呀!他若是不知曉,不會有這麽一出。曹掌櫃已迴長安城過年,可叫他年後再去聯絡一下那些齊國糧商,能弄到多少便弄多少,剩下的餘數爺我再想別的辦法。還有一個大問題呢!父皇他根本不想讓別人知道有這筆糧食的存在!”
“這玩笑可開大了呀!即使能弄得到,也沒那麽大的地方存呀!即使有那麽大的地方存,也不可能能瞞得住人呀!”
“就是因為瞞不住他才叫我去辦的!”
“六爺這又是何意?”
劉夢棣解釋道:“父皇私自出宮連禁軍裏的人都不知道,但程古賢卻是知曉!你說程古賢隻是料得準嗎?他若真有神課的本事,哪裏會落得那般下場?”
羅翰文想了想疑問道:“小生有些會意了,但……但還是有些聽不太懂。”
“父皇出宮私見洛王皇叔的消息怕是在父皇沒出宮之前就被泄露給程古賢知道了!而當夜我即在洛王府中!”
“阿?”羅翰文驚了一下問道:“皇上懷疑是您泄露的?”
“是個人都得懷疑呀!即是父皇覺得糧草不夠,又要損齊國而利已,又要因功賞我,又要平抑鹽價,又要試探於我,正好,就把弄糧食這事交給了我!如若我能藏得住這一批糧食,則說明……”
“說明不是您做的?”
“不!正好說明是我將父皇出宮的消息傳出去的!”
羅翰文不解地問:“阿?這是為何?”
“父皇的行跡都藏不住,十五萬擔的糧食堆起來像座山一樣,且能瞞得住那個泄露消息之人?我若是真能瞞得住,且不是在說隻要我不往外傳別人就不知道?且不是隻能證明我與那個將父皇出宮之消息傳出去之人是同一人?”
羅翰文深吸了口氣,點著頭說道:“如此說來……如果您藏糧的消息第一天就被人傳出來,那麽在皇上的眼中也隻能證明是您自己給傳出去,給別有用心之人知曉,因為沒人比您還清楚藏糧之事,所以皇上還是會懷疑是您將他出宮的消息給傳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