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匠人暗記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那時就不是懷疑,而是確定了!所以爺我才說,能瞞多少便瞞多少嘛。即不能快也不能慢,這就要看那一位一直想置我於死地之人了!”
羅翰文問道:“六爺說得那位屢次算計您之人?這與他有什麽關係?”
“能在宮中有如此勢力,如此了解父皇之性格與行蹤,如此了朝堂局勢,如何會沒與父皇或是蔣宗憲說過話?暗示之下,讓父皇出鹽引讓我去買糧食,對他來說並不難呀!爺我這是又被他算計了!”
羅翰文說道:“能這般算計您,可見他也是知道皇上出過宮的!也就是說,皇上出宮的消息極有可能就是他說給程古賢知曉的!”
“不是可能,是一定!”
“會不會就是蔣侍郎?”
“不可能!蔣宗憲若是有心害我,讓緝校司的探子秘密盯我產業兩、三個月,藏春院的秘密遲早被他發現,他害我用不著這般麻煩。且此人也不是太子黨與隴王黨之中,他們現在沒這個心思,要不然秦相也沒必要低三下四地來與我合好了。”
“隴王黨有吏部,太子黨有戶部,兵部那裏又有蔣侍郎與七爺黨的彭尚書,另一員侍郎又是隴王黨。可見不是在這三部之中。那麽那個人應該是在工部、刑部與禮部了。六爺您已試過了沈禮部,而鹽引代幣一旦真正開始,工部那邊就可以放一放,等著看結果就好了。所以,小生覺您應該從刑部入手去找這個人!”
“爺我也想到了,已約了牛侍郎見麵,看看刑部的動向。”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所以六爺您現在最要緊的是如何破糧食這個局……您何不去找曼益商量一下?”
曼益即是山滔的字。
劉夢棣言道:“其善攻巧之計,卻無算遺之全,怕是他也想不出來,且他最近也應該沒空幫爺出謀劃策了。”
“什麽?”
劉夢棣接著說:“爺我想到了一個辦法,由我在未存糧之前就把這個消息給主動傳出去,你看如何?”
“不可。風險太大了,還不知皇上那裏會如何猜忌呢。”
“這個不用擔心。隻要把某個人牽扯進來就行,讓他去幫我一起守這個消息。若是消息走漏,父皇定然分不清是我還是他泄露的。”
“還是有一定的風險,但若是沒有他策,隻得如此了。小生提醒六爺您一句,這個人選您得考慮清楚了。”
“爺我心中有數,還能將糧倉之事一並解決呢。”
“阿?糧倉?”羅翰文想了想說道:“六爺您說的是他?”
劉夢棣笑著點了點頭:“除了他,長安內外還有誰會有那麽大的糧倉且還不被人注意到呢?”
羅翰文雖然知道劉夢棣說的是誰,但還是有些擔心地說:“就怕他不會就範,那可是大爺的人呀!”
“我手上有這麽多的鹽引,還不能玩點花招?還不能讓他就範?”
羅翰文雖然不知道劉夢棣想要做什麽,但他已經從劉夢棣的肢體動作上看出了些門道出來。
羅翰文輕笑一聲說道:“六爺,別玩得太過,您要是出手,絕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哦,這個還給您。”
羅翰文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兩枚粉紅色的玉佩出來。
那兩枚玉佩正是昨天中午交給皮休的那兩枚豫王送給其後人的那一對。
劉夢棣疑惑地問道:“如何會在你的手上?”
羅翰文答道:“您知道的,有些分紅不好用銀票發,所以隻能雲柳掌櫃那裏取些現銀了。昨天您讓皮掌櫃將東西送到至鼎金典的時候,小生便就在那裏。中午的時候小生又去柳掌櫃那裏結賬,他說這東西很重要,他又不敢去找您,怕被人看到,所以就假手於小生了。”
劉夢棣連忙問道:“柳掌櫃怎麽說?”
“這玉佩是威德年間內務府的做工沒錯,但要找到當初做這件東西的工匠怕是有些困難,還得花些心思。”
內務府造辦處有許多手藝精湛的工匠。
很多工匠因為貪圖虛名,會在製造宮器之時在上麵留下表明自己身份的暗記。
比如在修複書畫時在蘆草裏暗畫進自己的名字。
或是在瓶、壺內部的底部刻上名字,隻有東西壞了自己的名字才會顯示出來,如此便可留名於後世。
劉夢棣將粉紅玉佩讓皮二轉交給柳子貢,並不是想鑒定一下這東西是不是出自內務府。
以劉夢棣的眼力一早就看出來了,根本用不著多經這一手。
隻是劉夢棣看不出來這兩枚玉佩上是否有暗記,這就需要更專業的柳子貢來辨別。
所以他是想知道一下做這個東西的工匠是誰,這才讓皮休帶著東西去找柳子貢。
柳子貢本就是劉夢棣的心腹,他拿到玉佩以後就知道劉夢棣想讓自己做什麽了。
劉夢棣急於找到那個工匠是因為現在兩塊粉紅玉佩都在自己的身上,已經不能靠這粉紅玉佩來確定豫王後人的身份了。
想要找到真正的豫王後人又必須要有特別的記號,於是劉夢棣就想起了做這個玉佩的內務府工匠來。
豫王妃生產,皇帝要賞賜東西絕不會單單隻賞下這麽半對玉佩。
這樣不僅讓人笑話宗室赤貧或是皇帝小氣,也會讓人懷疑皇帝與豫王妃之間有事。
所以當初劉瀧一定是送了一大批東西去的豫王府,這玉佩定然是藏在那些物品之中。
送到豫王府的東西有一些是豫王妃專用的,豫王自己並不會仔細查看,豫王妃就一定能收到混在其中的這枚粉紅色玉佩。
即使皇帝劉瀧是在私下單獨與豫王妃會麵之時直接送了她這一枚玉佩,但明麵上劉瀧多少得有所表示,所以也一定會有這麽一批東西送向豫王府。
這些賞賜物裏哪些是庫存、哪些是新做的、哪些是送給豫王的,又有哪些是送給豫王妃的呢?
且不說內務府的賬亂到皇帝劉瀧把五皇子都給換了,讓劉夢棣來整治一下,就說這十幾年前的流水細賬,那就不是翻賬本能翻得到的了。
劉夢棣將希望寄托於當時的工匠還能迴想起當時到底做了哪些豫王妃的專用器。
隻要能知道一兩樣,再對照一下豫王死後收拾豫王府的物品清單,基本上就能知曉豫王妃失蹤之時帶走了哪些東西。
如此便能有一個新的物品來確定豫王後人的身份。
其實劉夢棣也想過直接找沈琳琅問玉佩的來曆,隻是沈琳琅即是能將玉佩送給自己,她就一定不知道這玉佩原先是豫王府的東西。
那麽,能從沈琳琅那裏得到線索的可能性就極低。
所以劉夢棣並不著急著找沈琳琅問,反正總有一天又會遇上的。
此時的劉夢棣趕忙對羅翰文問道:“玉佩上麵可有哪位工匠留下的暗記?”
羅翰文臉上的表情並沒有給劉夢棣任何的驚喜。
隻見羅翰文搖著頭說道:“楊家以前的確是養了許多的玉石工匠,與內務府那邊也是剪不斷理還亂,但這兩枚太佩他實在是有些看不出來。哦,六爺不要氣餒,柳掌櫃已描下了玉佩樣式紋路,說是迴頭會再慢慢打探。”
劉夢棣歎了一聲,正想將玉佩收起來之時,腦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
他多看了羅翰文一眼,又很快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羅翰文好似看出了些端倪,出來。
他輕笑一聲說道:“六爺可否將其中一隻玉佩暫存在小生這裏,小生想佩戴幾日。”
“羅先生莫開這等玩笑,這事可是玩笑不得的!”
“沒與六爺您玩笑!那個將皇上行蹤泄露出去之人、要謀害您之人,或是那柴三太子,他們哪一個不想找到真正的豫王之後,好使皇上就範或行些什麽詭秘之事?如果這塊玉佩佩戴在小生的身上,他們又得知有這枚玉佩的即是豫王後人,那他們定會來找小生的!您隻是不想讓小生去冒險,這才不與我開口的。”
“羅先生的好意我心念了,你的年齡大了那麽幾歲,不好做這個假!”
“老氣一些而已,說得過去的。”
“那些人可都不是什麽好人呀,他們要是真找上羅先生……反正爺我不放心,這事便算了吧,要佩戴也是我自己來佩戴。”
羅翰文又道:“江有汜、陶春時及那位幕後黑手可都認得您,您佩帶又有什麽用呢?小生雖然照顧著您的所有產業,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賬房之中。除了您產業裏的那些人,街麵上其實少有人認識小生,官道之上的朝臣們更是幾乎沒幾個見過小生的!”
“算了,我還是找別人來佩戴吧。宋璉挺合適的,與爺我及先帝一般高個,又會武功。”
“他的心眼其實不多,並不合適做這等事,還是小生來吧。”
羅翰文說著從劉夢棣手上搶過一隻玉佩直接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劉夢棣怕那玉佩掉在地上摔壞了,也不敢真的去搶迴。
羅翰文佩戴好玉佩以後,又說道:“小生為六爺做的那些事情其實都是苦勞,並無功績,畢竟規矩都是您給定好了的,隻要按部就班即可,換個人來其實也都一樣做。小生別無所求,還請六爺念我一片赤誠,將我家之事記掛於心,將來若有機會報我家中大仇……”
羅翰文問道:“六爺說得那位屢次算計您之人?這與他有什麽關係?”
“能在宮中有如此勢力,如此了解父皇之性格與行蹤,如此了朝堂局勢,如何會沒與父皇或是蔣宗憲說過話?暗示之下,讓父皇出鹽引讓我去買糧食,對他來說並不難呀!爺我這是又被他算計了!”
羅翰文說道:“能這般算計您,可見他也是知道皇上出過宮的!也就是說,皇上出宮的消息極有可能就是他說給程古賢知曉的!”
“不是可能,是一定!”
“會不會就是蔣侍郎?”
“不可能!蔣宗憲若是有心害我,讓緝校司的探子秘密盯我產業兩、三個月,藏春院的秘密遲早被他發現,他害我用不著這般麻煩。且此人也不是太子黨與隴王黨之中,他們現在沒這個心思,要不然秦相也沒必要低三下四地來與我合好了。”
“隴王黨有吏部,太子黨有戶部,兵部那裏又有蔣侍郎與七爺黨的彭尚書,另一員侍郎又是隴王黨。可見不是在這三部之中。那麽那個人應該是在工部、刑部與禮部了。六爺您已試過了沈禮部,而鹽引代幣一旦真正開始,工部那邊就可以放一放,等著看結果就好了。所以,小生覺您應該從刑部入手去找這個人!”
“爺我也想到了,已約了牛侍郎見麵,看看刑部的動向。”
羅翰文想了想說道:“所以六爺您現在最要緊的是如何破糧食這個局……您何不去找曼益商量一下?”
曼益即是山滔的字。
劉夢棣言道:“其善攻巧之計,卻無算遺之全,怕是他也想不出來,且他最近也應該沒空幫爺出謀劃策了。”
“什麽?”
劉夢棣接著說:“爺我想到了一個辦法,由我在未存糧之前就把這個消息給主動傳出去,你看如何?”
“不可。風險太大了,還不知皇上那裏會如何猜忌呢。”
“這個不用擔心。隻要把某個人牽扯進來就行,讓他去幫我一起守這個消息。若是消息走漏,父皇定然分不清是我還是他泄露的。”
“還是有一定的風險,但若是沒有他策,隻得如此了。小生提醒六爺您一句,這個人選您得考慮清楚了。”
“爺我心中有數,還能將糧倉之事一並解決呢。”
“阿?糧倉?”羅翰文想了想說道:“六爺您說的是他?”
劉夢棣笑著點了點頭:“除了他,長安內外還有誰會有那麽大的糧倉且還不被人注意到呢?”
羅翰文雖然知道劉夢棣說的是誰,但還是有些擔心地說:“就怕他不會就範,那可是大爺的人呀!”
“我手上有這麽多的鹽引,還不能玩點花招?還不能讓他就範?”
羅翰文雖然不知道劉夢棣想要做什麽,但他已經從劉夢棣的肢體動作上看出了些門道出來。
羅翰文輕笑一聲說道:“六爺,別玩得太過,您要是出手,絕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的!哦,這個還給您。”
羅翰文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兩枚粉紅色的玉佩出來。
那兩枚玉佩正是昨天中午交給皮休的那兩枚豫王送給其後人的那一對。
劉夢棣疑惑地問道:“如何會在你的手上?”
羅翰文答道:“您知道的,有些分紅不好用銀票發,所以隻能雲柳掌櫃那裏取些現銀了。昨天您讓皮掌櫃將東西送到至鼎金典的時候,小生便就在那裏。中午的時候小生又去柳掌櫃那裏結賬,他說這東西很重要,他又不敢去找您,怕被人看到,所以就假手於小生了。”
劉夢棣連忙問道:“柳掌櫃怎麽說?”
“這玉佩是威德年間內務府的做工沒錯,但要找到當初做這件東西的工匠怕是有些困難,還得花些心思。”
內務府造辦處有許多手藝精湛的工匠。
很多工匠因為貪圖虛名,會在製造宮器之時在上麵留下表明自己身份的暗記。
比如在修複書畫時在蘆草裏暗畫進自己的名字。
或是在瓶、壺內部的底部刻上名字,隻有東西壞了自己的名字才會顯示出來,如此便可留名於後世。
劉夢棣將粉紅玉佩讓皮二轉交給柳子貢,並不是想鑒定一下這東西是不是出自內務府。
以劉夢棣的眼力一早就看出來了,根本用不著多經這一手。
隻是劉夢棣看不出來這兩枚玉佩上是否有暗記,這就需要更專業的柳子貢來辨別。
所以他是想知道一下做這個東西的工匠是誰,這才讓皮休帶著東西去找柳子貢。
柳子貢本就是劉夢棣的心腹,他拿到玉佩以後就知道劉夢棣想讓自己做什麽了。
劉夢棣急於找到那個工匠是因為現在兩塊粉紅玉佩都在自己的身上,已經不能靠這粉紅玉佩來確定豫王後人的身份了。
想要找到真正的豫王後人又必須要有特別的記號,於是劉夢棣就想起了做這個玉佩的內務府工匠來。
豫王妃生產,皇帝要賞賜東西絕不會單單隻賞下這麽半對玉佩。
這樣不僅讓人笑話宗室赤貧或是皇帝小氣,也會讓人懷疑皇帝與豫王妃之間有事。
所以當初劉瀧一定是送了一大批東西去的豫王府,這玉佩定然是藏在那些物品之中。
送到豫王府的東西有一些是豫王妃專用的,豫王自己並不會仔細查看,豫王妃就一定能收到混在其中的這枚粉紅色玉佩。
即使皇帝劉瀧是在私下單獨與豫王妃會麵之時直接送了她這一枚玉佩,但明麵上劉瀧多少得有所表示,所以也一定會有這麽一批東西送向豫王府。
這些賞賜物裏哪些是庫存、哪些是新做的、哪些是送給豫王的,又有哪些是送給豫王妃的呢?
且不說內務府的賬亂到皇帝劉瀧把五皇子都給換了,讓劉夢棣來整治一下,就說這十幾年前的流水細賬,那就不是翻賬本能翻得到的了。
劉夢棣將希望寄托於當時的工匠還能迴想起當時到底做了哪些豫王妃的專用器。
隻要能知道一兩樣,再對照一下豫王死後收拾豫王府的物品清單,基本上就能知曉豫王妃失蹤之時帶走了哪些東西。
如此便能有一個新的物品來確定豫王後人的身份。
其實劉夢棣也想過直接找沈琳琅問玉佩的來曆,隻是沈琳琅即是能將玉佩送給自己,她就一定不知道這玉佩原先是豫王府的東西。
那麽,能從沈琳琅那裏得到線索的可能性就極低。
所以劉夢棣並不著急著找沈琳琅問,反正總有一天又會遇上的。
此時的劉夢棣趕忙對羅翰文問道:“玉佩上麵可有哪位工匠留下的暗記?”
羅翰文臉上的表情並沒有給劉夢棣任何的驚喜。
隻見羅翰文搖著頭說道:“楊家以前的確是養了許多的玉石工匠,與內務府那邊也是剪不斷理還亂,但這兩枚太佩他實在是有些看不出來。哦,六爺不要氣餒,柳掌櫃已描下了玉佩樣式紋路,說是迴頭會再慢慢打探。”
劉夢棣歎了一聲,正想將玉佩收起來之時,腦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
他多看了羅翰文一眼,又很快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羅翰文好似看出了些端倪,出來。
他輕笑一聲說道:“六爺可否將其中一隻玉佩暫存在小生這裏,小生想佩戴幾日。”
“羅先生莫開這等玩笑,這事可是玩笑不得的!”
“沒與六爺您玩笑!那個將皇上行蹤泄露出去之人、要謀害您之人,或是那柴三太子,他們哪一個不想找到真正的豫王之後,好使皇上就範或行些什麽詭秘之事?如果這塊玉佩佩戴在小生的身上,他們又得知有這枚玉佩的即是豫王後人,那他們定會來找小生的!您隻是不想讓小生去冒險,這才不與我開口的。”
“羅先生的好意我心念了,你的年齡大了那麽幾歲,不好做這個假!”
“老氣一些而已,說得過去的。”
“那些人可都不是什麽好人呀,他們要是真找上羅先生……反正爺我不放心,這事便算了吧,要佩戴也是我自己來佩戴。”
羅翰文又道:“江有汜、陶春時及那位幕後黑手可都認得您,您佩帶又有什麽用呢?小生雖然照顧著您的所有產業,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賬房之中。除了您產業裏的那些人,街麵上其實少有人認識小生,官道之上的朝臣們更是幾乎沒幾個見過小生的!”
“算了,我還是找別人來佩戴吧。宋璉挺合適的,與爺我及先帝一般高個,又會武功。”
“他的心眼其實不多,並不合適做這等事,還是小生來吧。”
羅翰文說著從劉夢棣手上搶過一隻玉佩直接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劉夢棣怕那玉佩掉在地上摔壞了,也不敢真的去搶迴。
羅翰文佩戴好玉佩以後,又說道:“小生為六爺做的那些事情其實都是苦勞,並無功績,畢竟規矩都是您給定好了的,隻要按部就班即可,換個人來其實也都一樣做。小生別無所求,還請六爺念我一片赤誠,將我家之事記掛於心,將來若有機會報我家中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