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自甘隱伏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宗憲問道:“這是為何?”
劉夢棣道:“白叔達保命的手段有兩個,一是太後為其說情,二是讓父皇饒其性命。父皇雖然著急於銀錢之事,但同時他又是那種不受他人要挾之人!這封信就是在拿寶藏線索來要挾父皇,但隻要太後開口為其求情,父皇再看在寶藏麵子上,一定就會饒過白叔達的。所以現在的問題其實就隻是在於白叔達能如何說服太後,說動太後為其求情!”
蔣宗憲想了想,也疑惑地說:“史書之中,太後幹政甚至攝政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我朝史太後自從將皇上扶上帝位之後,便自甘隱伏,從未看過一本朝臣奏疏。這十幾年來,除了天災之時她會出來說那麽幾句話,別的時候她是一聲也不吭的。即使洛王出了那麽大的事情,還是她的親兒子,她都沒站出來說話。白叔達是想用什麽話術讓太後為其求情的?”
劉夢棣輕笑道:“怕不是用的話術,而是用的要挾!興許是他知道了太後的什麽秘密吧。嗬嗬,白叔達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太後是什麽樣的人呀,敢要挾太後?可別讓太後一生氣,一巴掌就把他給拍死了!”
“那程翼之事……”
“什麽程翼?都說了枯榮禪師不可能是程翼的。話說迴來了,程氏不是關中什麽大族吧,怎麽最近出了這麽個姓程的?程翼姓程,程古賢也姓程,我名下的產業白沙鏢局的掌櫃程闊海也姓程。真有意思!”
鏢局其實出現的非常晚,最早的記錄也是在清嘉靖年間。
即使能用理論向前推它的原形,也隻能達到乾隆晚年的時間點,那時候歐羅巴已經開始工業革呀命了。
這世界線產生如此大的變化,又得歸功於那位活了七十多歲的柴世宗了。
鏢局的主要業務可不隻是物流,還包括武裝押運與安保,甚至包括給劫財、綁架的強盜做中間人,從中調停。
劉夢棣見不得人的事情太多,他可不想把話題往鏢局的身上扯。
他馬上轉而問道:“黃貴酒樓的事情查得如何了?”
蔣宗憲的視線從枯榮禪師的身上轉了迴來,並答道:“跑堂夥計全都問過了,該記下的熟客也都記下了,正在監視之中,看樣子都挺正常的。新線索倒是有一些,但好像與本案無關。”
“什麽線索?”
“這……反正酒樓裏的人都在監視之列,就隻有一個人不知所蹤,但那人不是酒樓的,且他的數年前就已經失蹤了,想來與本案無關。等查清了這個酒樓的主脈再來清理這些支脈疑點還來得及。”
“禁軍那裏呢?”
“鹹元元年的檔臣都找薛統領核對過了,沒找到那枚腰牌的出處。”
“找鹹元元年的做甚?要找先帝駕崩、父皇登基的那一年呀!”
雖然太祖皇帝劉昴駕崩以後沒幾天劉瀧便登基稱帝了,但改元卻是發生在第二年。
這不是隻有劉瀧才這麽做,這是曆朝曆代的慣例。
蔣宗憲答道:“威德八年的腰牌檔案記錄沒找著。”
“嗯?”劉夢棣疑問道:“這是為何?”
“當時的禁軍統領不是薛峽,而是永壽侯。永壽侯的賬做的有些……他在治軍方麵是可以,但安排這些細事卻不是他的專長,所以找起來有些麻煩。”
“你找我老舅爺問過了?”
“還沒有,是薛統領說的。”
“你沒找他問,如何就知道他的賬做得亂?你也太小看他了!他做賬的本事比我還高三分呢。那空餉吃的是腸肥腦滿呀。”
蔣宗憲驚了一下,趕忙問道:“阿?永壽侯吃空餉?”
劉夢棣冷笑一聲說道:“多新鮮呀,不吃點空餉哪裏有銀子往兵部裏孝敬?不往兵部孝敬衛戍軍的軍餉下得來麽?你自己就是兵部的你沒拿過他的好處?”
蔣宗憲急道:“六爺!天地良心!臣可真沒拿過他什麽好處呀!”
“別人都有一份孝敬就你沒有?你覺得我信你的話?你真要是沒拿人家銀子,那你這官當的可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撥軍餉的事情不歸我管的呀,那是韓侍郎在管的呀!”
韓侍郎即是兵部侍郎韓良裕,是大爺黨。
其實兵部大多數時候都隻有一位侍郎,是劉瀧因為情報工作而另增設了一位。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工部侍郎其實也是這樣的。
曆朝曆代的工部侍郎其中一位其實是河道總督,掛的工部侍郎銜。
明清的時候,兵部尚書也用於出征將領的掛銜。
蔣宗憲主管著情報,隨帶著幫兵部尚書彭細紳解決一些雜事。
而軍餉、軍糧、軍械很大一部份都是歸韓良裕在管。
劉夢棣白了蔣宗憲一眼說道:“少來這一套了,大爺黨與太子黨那般不對付,他大爺黨的韓良裕能有什麽本事能從太子黨的戶部申拿到軍餉預算?還不是你與彭兵部天天請客吃飯、威逼利誘這才拿下來的麽?說是韓良裕在發,沒有彭尚書點頭,他韓良裕哪裏有銀子發下去?你要是沒拿人家好處,那就是彭細紳拿了?”
“六爺!臣與永壽侯可都好些年沒什麽接觸了呀!”
“行了行了,別與我狡辯什麽,我又不會去父皇麵前說你貪汙。這也不算是貪汙,官場上的那些銀錢往來父皇也是心知肚明的。就算是沈同和那樣的清流,有時也是收人家冰敬碳敬的。不與你閑聊了,爺我得先看文延貞去了。”
“文延貞?哦,他好像剛剛也來寺中了。臣就覺得奇怪了,您如何會這般湊巧到這裏來,原來是為了文延貞來的。”
“也不隻是為他,還約了個朋友在這裏談生意,卻沒想到被你的人給嚇跑了。”
“在這裏談生意?”
“很奇怪?那些商賈要是能考上功名早當官去了,沒什麽文化又好顯擺,不得裝得風雅一些?寺廟、觀道裏的樂趣多了,你這類清官是不懂的。你是沒去過鹽商李茂的那座外宅大院呀,那裏麵玩的可花了,女尼又算得了什麽……算了,我就不當與你這種在一個女人樹上吊死的人說風月事,秦相再鍾情,也還兩個呢。”
蔣宗憲苦了一下臉小心翼翼地問道:“那這裏……”
“這裏當然是你盯著了,我隻是路過而已,與我有何幹係?不過我還是得提醒你一聲,你最好是把枯榮禪師給看好了,小心別讓他詐了屍!”
“詐、詐屍?”
劉夢棣輕笑一聲說道:“是呀,會詐屍的!”
蔣宗憲馬上言道:“說到詐屍體,臣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來!”
“夏無蹤之事?”
“算是吧,吳渤的屍身被刑部取出來了!”
“阿?牛祿這麽大膽的嗎?”
“是吳典籍求著他取的。吳典籍不是一直都懷疑自己父親是被人謀害的麽?牛侍郎那道奏疏一上去,吳典籍就有了反應,要讓牛侍郎去驗屍。其實隻要苦主同意了,驗屍也沒什麽大不了。六爺您何不去刑部看看?”
“屍體有什麽好看的?難不成你答應了牛祿什麽事情?”
蔣宗憲馬上應道:“沒有,隻是覺得他有事情瞞著我,想來是查到了點什麽事情,但他沒說。”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行,這事有空我幫你去問問。”
“那便多謝六爺了。”
“先別著急著謝,借我點人!”
“什麽?”
“文延貞的屍身還在這裏呢!你派人布置一下靈堂,明日我讓梅兒過來哭一場,然後拉到城外給埋了。最主要的是別與朝臣們亂說,把大慈恩寺大門給我看住了,別讓人來吊唁,省得事情揚出去,父皇的臉上不好看。”
“是!臣省得了。”
……………………………………
劉夢棣在看完文延貞以後與宋璉便迴到了五葉莊。
他迴來之時羅翰文還在劉夢棣其它產業裏忙活,連中午飯都沒迴來吃。
落塵姑娘在午後也去了各個青樓產業巡查並開業績大會,發放年績效,所以也不在莊園之內。
劉夢棣在廳堂與廂房裏沒找著文卿梅便徑直地去了藏書房那裏。
之所以叫藏書房而不是藏書樓是因為它隻有一層,還不算是樓。
而且它還是獨棟,不與任何建築連在一起,這麽做是為了防火。
甚至劉夢棣還規定了藏書房裏是不得攜帶任何火種進入的,也因此屋子裏是連盞油燈也沒有。
在沒有玻璃的年代,室內采光是十分困難的,這也使得文卿梅想要看藏書房裏的書隻得到外麵來。
這也就是為什麽藏書房門口會有一張搖椅及矮茶的原因了。
因為平日劉夢棣就是坐在這張搖椅上喝著茶看著書的。
劉夢棣到的時候,那文卿梅正坐在這張搖椅上看書。
而搖椅邊的矮茶幾之上不僅放著一壺茶,還放置著一盤瓜子及一盤瓜子殼。
從那些瓜子殼裏就可以看得出來,文卿梅已經在這裏看了許久的書了。
雖然如此,但那本書好似並沒有被翻動過幾頁。
顯然文卿梅的心思並沒有完全在書上,可能還在想著她父親的事情。
劉夢棣道:“白叔達保命的手段有兩個,一是太後為其說情,二是讓父皇饒其性命。父皇雖然著急於銀錢之事,但同時他又是那種不受他人要挾之人!這封信就是在拿寶藏線索來要挾父皇,但隻要太後開口為其求情,父皇再看在寶藏麵子上,一定就會饒過白叔達的。所以現在的問題其實就隻是在於白叔達能如何說服太後,說動太後為其求情!”
蔣宗憲想了想,也疑惑地說:“史書之中,太後幹政甚至攝政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我朝史太後自從將皇上扶上帝位之後,便自甘隱伏,從未看過一本朝臣奏疏。這十幾年來,除了天災之時她會出來說那麽幾句話,別的時候她是一聲也不吭的。即使洛王出了那麽大的事情,還是她的親兒子,她都沒站出來說話。白叔達是想用什麽話術讓太後為其求情的?”
劉夢棣輕笑道:“怕不是用的話術,而是用的要挾!興許是他知道了太後的什麽秘密吧。嗬嗬,白叔達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太後是什麽樣的人呀,敢要挾太後?可別讓太後一生氣,一巴掌就把他給拍死了!”
“那程翼之事……”
“什麽程翼?都說了枯榮禪師不可能是程翼的。話說迴來了,程氏不是關中什麽大族吧,怎麽最近出了這麽個姓程的?程翼姓程,程古賢也姓程,我名下的產業白沙鏢局的掌櫃程闊海也姓程。真有意思!”
鏢局其實出現的非常晚,最早的記錄也是在清嘉靖年間。
即使能用理論向前推它的原形,也隻能達到乾隆晚年的時間點,那時候歐羅巴已經開始工業革呀命了。
這世界線產生如此大的變化,又得歸功於那位活了七十多歲的柴世宗了。
鏢局的主要業務可不隻是物流,還包括武裝押運與安保,甚至包括給劫財、綁架的強盜做中間人,從中調停。
劉夢棣見不得人的事情太多,他可不想把話題往鏢局的身上扯。
他馬上轉而問道:“黃貴酒樓的事情查得如何了?”
蔣宗憲的視線從枯榮禪師的身上轉了迴來,並答道:“跑堂夥計全都問過了,該記下的熟客也都記下了,正在監視之中,看樣子都挺正常的。新線索倒是有一些,但好像與本案無關。”
“什麽線索?”
“這……反正酒樓裏的人都在監視之列,就隻有一個人不知所蹤,但那人不是酒樓的,且他的數年前就已經失蹤了,想來與本案無關。等查清了這個酒樓的主脈再來清理這些支脈疑點還來得及。”
“禁軍那裏呢?”
“鹹元元年的檔臣都找薛統領核對過了,沒找到那枚腰牌的出處。”
“找鹹元元年的做甚?要找先帝駕崩、父皇登基的那一年呀!”
雖然太祖皇帝劉昴駕崩以後沒幾天劉瀧便登基稱帝了,但改元卻是發生在第二年。
這不是隻有劉瀧才這麽做,這是曆朝曆代的慣例。
蔣宗憲答道:“威德八年的腰牌檔案記錄沒找著。”
“嗯?”劉夢棣疑問道:“這是為何?”
“當時的禁軍統領不是薛峽,而是永壽侯。永壽侯的賬做的有些……他在治軍方麵是可以,但安排這些細事卻不是他的專長,所以找起來有些麻煩。”
“你找我老舅爺問過了?”
“還沒有,是薛統領說的。”
“你沒找他問,如何就知道他的賬做得亂?你也太小看他了!他做賬的本事比我還高三分呢。那空餉吃的是腸肥腦滿呀。”
蔣宗憲驚了一下,趕忙問道:“阿?永壽侯吃空餉?”
劉夢棣冷笑一聲說道:“多新鮮呀,不吃點空餉哪裏有銀子往兵部裏孝敬?不往兵部孝敬衛戍軍的軍餉下得來麽?你自己就是兵部的你沒拿過他的好處?”
蔣宗憲急道:“六爺!天地良心!臣可真沒拿過他什麽好處呀!”
“別人都有一份孝敬就你沒有?你覺得我信你的話?你真要是沒拿人家銀子,那你這官當的可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撥軍餉的事情不歸我管的呀,那是韓侍郎在管的呀!”
韓侍郎即是兵部侍郎韓良裕,是大爺黨。
其實兵部大多數時候都隻有一位侍郎,是劉瀧因為情報工作而另增設了一位。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工部侍郎其實也是這樣的。
曆朝曆代的工部侍郎其中一位其實是河道總督,掛的工部侍郎銜。
明清的時候,兵部尚書也用於出征將領的掛銜。
蔣宗憲主管著情報,隨帶著幫兵部尚書彭細紳解決一些雜事。
而軍餉、軍糧、軍械很大一部份都是歸韓良裕在管。
劉夢棣白了蔣宗憲一眼說道:“少來這一套了,大爺黨與太子黨那般不對付,他大爺黨的韓良裕能有什麽本事能從太子黨的戶部申拿到軍餉預算?還不是你與彭兵部天天請客吃飯、威逼利誘這才拿下來的麽?說是韓良裕在發,沒有彭尚書點頭,他韓良裕哪裏有銀子發下去?你要是沒拿人家好處,那就是彭細紳拿了?”
“六爺!臣與永壽侯可都好些年沒什麽接觸了呀!”
“行了行了,別與我狡辯什麽,我又不會去父皇麵前說你貪汙。這也不算是貪汙,官場上的那些銀錢往來父皇也是心知肚明的。就算是沈同和那樣的清流,有時也是收人家冰敬碳敬的。不與你閑聊了,爺我得先看文延貞去了。”
“文延貞?哦,他好像剛剛也來寺中了。臣就覺得奇怪了,您如何會這般湊巧到這裏來,原來是為了文延貞來的。”
“也不隻是為他,還約了個朋友在這裏談生意,卻沒想到被你的人給嚇跑了。”
“在這裏談生意?”
“很奇怪?那些商賈要是能考上功名早當官去了,沒什麽文化又好顯擺,不得裝得風雅一些?寺廟、觀道裏的樂趣多了,你這類清官是不懂的。你是沒去過鹽商李茂的那座外宅大院呀,那裏麵玩的可花了,女尼又算得了什麽……算了,我就不當與你這種在一個女人樹上吊死的人說風月事,秦相再鍾情,也還兩個呢。”
蔣宗憲苦了一下臉小心翼翼地問道:“那這裏……”
“這裏當然是你盯著了,我隻是路過而已,與我有何幹係?不過我還是得提醒你一聲,你最好是把枯榮禪師給看好了,小心別讓他詐了屍!”
“詐、詐屍?”
劉夢棣輕笑一聲說道:“是呀,會詐屍的!”
蔣宗憲馬上言道:“說到詐屍體,臣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來!”
“夏無蹤之事?”
“算是吧,吳渤的屍身被刑部取出來了!”
“阿?牛祿這麽大膽的嗎?”
“是吳典籍求著他取的。吳典籍不是一直都懷疑自己父親是被人謀害的麽?牛侍郎那道奏疏一上去,吳典籍就有了反應,要讓牛侍郎去驗屍。其實隻要苦主同意了,驗屍也沒什麽大不了。六爺您何不去刑部看看?”
“屍體有什麽好看的?難不成你答應了牛祿什麽事情?”
蔣宗憲馬上應道:“沒有,隻是覺得他有事情瞞著我,想來是查到了點什麽事情,但他沒說。”
劉夢棣想了想說道:“行,這事有空我幫你去問問。”
“那便多謝六爺了。”
“先別著急著謝,借我點人!”
“什麽?”
“文延貞的屍身還在這裏呢!你派人布置一下靈堂,明日我讓梅兒過來哭一場,然後拉到城外給埋了。最主要的是別與朝臣們亂說,把大慈恩寺大門給我看住了,別讓人來吊唁,省得事情揚出去,父皇的臉上不好看。”
“是!臣省得了。”
……………………………………
劉夢棣在看完文延貞以後與宋璉便迴到了五葉莊。
他迴來之時羅翰文還在劉夢棣其它產業裏忙活,連中午飯都沒迴來吃。
落塵姑娘在午後也去了各個青樓產業巡查並開業績大會,發放年績效,所以也不在莊園之內。
劉夢棣在廳堂與廂房裏沒找著文卿梅便徑直地去了藏書房那裏。
之所以叫藏書房而不是藏書樓是因為它隻有一層,還不算是樓。
而且它還是獨棟,不與任何建築連在一起,這麽做是為了防火。
甚至劉夢棣還規定了藏書房裏是不得攜帶任何火種進入的,也因此屋子裏是連盞油燈也沒有。
在沒有玻璃的年代,室內采光是十分困難的,這也使得文卿梅想要看藏書房裏的書隻得到外麵來。
這也就是為什麽藏書房門口會有一張搖椅及矮茶的原因了。
因為平日劉夢棣就是坐在這張搖椅上喝著茶看著書的。
劉夢棣到的時候,那文卿梅正坐在這張搖椅上看書。
而搖椅邊的矮茶幾之上不僅放著一壺茶,還放置著一盤瓜子及一盤瓜子殼。
從那些瓜子殼裏就可以看得出來,文卿梅已經在這裏看了許久的書了。
雖然如此,但那本書好似並沒有被翻動過幾頁。
顯然文卿梅的心思並沒有完全在書上,可能還在想著她父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