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失德不附
紈絝皇子:先創六宮再奪嫡 作者:椒鹽傻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34章 失德不附
“嗬!”劉夢棣哼了一聲問道:“那此事是如何發現的?”
秦謙解釋道:“是蘇言息之父自己上呈了一份請罪折子說的!”
“喲!”劉夢棣馬上應道:“這還算是一位好官呢,這要是別人,早就將錯就錯了!”
秦謙說道:“魏侍郎也是這麽說的。反正此事也過去了許久。蘇言息之父雖然有錯,也主動去了職,該迴來的還得讓人家迴來!”
劉夢棣說道:“此事最沒麵子的應該是刑部的杜明倫吧?當初就是他咬死了要重罰的,而三爺黨與隴王黨沆瀣一氣也不是什麽秘密了。大哥那裏定要給杜明倫找點場子,而吏部裴綽就是隴王黨,他哪裏能讓姓蘇的再迴來做官!”
秦謙言道:“如六爺所料。且六爺您也知曉,魏侍郎與臣關係非常,這個擬條臣不敢亂為。一般情況下該奏疏臣會讓給盧相來處理,隻是現在盧相不在……”
劉夢棣笑著說:“秦相能把這個案子放在奏疏的最前麵,可見秦相對此案的關心呀。沒事你且擬你的條,本王不批也就是了。”
秦謙一愣,問道:“六爺的意思是……”
劉夢棣問道:“刑部、大理寺等相關吏官是否因不查之罪而有過處罰?”
“因未鑄成大錯,故爾僅有罪俸,就是有些官吏失了些麵子,別的倒是沒有什麽。”
“那個姓蘇的呢?”
“自糾乃為其德,隻是其畢竟有所錯,故做完那一任縣令便讓其迴待職,吏部那裏也沒有再委他以任。”
“閑致了?”
“是。”
劉夢棣笑道:“姓蘇的不受其罰,已是大寬容了!起用的話就免了吧,秦相要是不擬,那本王就讓孟傳臣直接批紅了,孟傳臣!”
“臣在。”孟傳臣應了一聲。
劉夢棣言道:“批紅,凡為國出力者不得怠慢,地方當以撫恤。凡罪之過者吏部自有考選,無妄悔亡,渙之其咎。”
孟傳臣猶豫了一下說道:“六爺,皇上批紅好似極少用易經之語。”
“那你自己斟酌著用詞吧。”
“是。”
孟傳臣說著看向了秦謙,等著秦謙手中的奏疏。
劉夢棣笑道:“秦相為難者,非是駁魏景略之奏,乃是人情難做。魏景略雖想為朝廷多弄些品德高尚之官吏,但有時感情用事而不得全功,天下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人,少他一個姓蘇的也沒什麽大不了。但若是讓官吏們知曉若是犯點小錯能借用人情人脈、裙帶派係減於無形,再任官職,那這個吏治就沒辦法好了。駁了吧,別讓秦相為難了。”
秦相聽了劉夢棣的話一下子定下了心來,直接將奏疏交給了孟傳臣。
孟傳臣接過奏疏,馬上進行了照著劉夢棣的話批起了紅來。
劉夢棣問道:“對了,那個案子後來如何了?”
秦相答道:“牛侍郎以前上過一奏,說是查清楚了。是那離家的公公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年齡與自己相仿的路客,見得天在下雨,於是便將自己的蓑衣等物全給了對方,而那位媳婦自己也沒看清,隻認了雨具,這才有了此錯。該放的都放了。”
“死者查清身份了嗎?”
“查清了,是鄰縣的一名財會,前來結一筆款。”
“對道路不熟而在過河之時被水衝走?如何沒被衝到下流去?”
秦相笑道:“六爺果然看出問題來了!牛侍郎那裏都查清了,那老財會沒能收迴款,欠款之人也不願給,而將其實推入水中溺死。因河水暴漲,行兇者亦不敢深入,故屍體被留在了淺灘河岸,推入河中以後隻隨水流行進了一段,沒多久便擱於淺灘,未往下遊。”
劉夢棣歎道:“牛祿有真才實學,且不會將錯就將。比起那個姓蘇的,牛祿更難能可貴呀!”
“六爺對牛侍郎幾盡溢美之詞,對其頗有好感呀!”
“他從不與本王為難,且具事而言,即使是秦相您對他也討厭不起來吧?可惜了,四爺黨。哪天四爺黨分崩離析,秦相您是想要沈同和還是牛持生?”
同和是字,沈同和的原名叫沈練。
牛祿是名,他字持生。
秦相愣了一下的同時,劉夢棣卻是直接笑道:“你若是兩個都要,怕是隴王黨那裏不會與你妥協平分的!”
“六爺為何如此料定四爺黨會沒?”
“這不明擺著麽?四哥不願成為父皇用來製衡太子黨與隴王黨的棋子,想要弄倒大哥以後自己來與你太子黨平分秋色,不弄他弄誰?要不然父皇會想著弄出一個六爺黨出來?倒是秦相您,如何說起了四爺黨來了?莫不是有什麽奏疏與四哥有關係?”
秦相隨手從一邊拿過一道新的奏疏說道:“還真有一份,是沈禮部的,說是今年求賢令是否可以馬上開始!”
劉夢棣笑道:“這沈同和,去年把最後一個名額給了本王的主簿羅翰文,而另一個有其才而不得誌的才子一直沒機會去考舉人,求到他身上他卻沒給。現在他被人說授之以親,有些著急了,衙門都沒開始營業便在過年之時上了這道奏疏,想把那人拉起來而後了卻自己的毀譽!”
秦相笑道:“六爺您是什麽都看明白了。”
“秦相您的意思呢?”
“招賢令當持之以恆,暫不能廢,亦不能批。今年乃是大比之年,臣覺得,當在殿試之後將那策論之題下發學政有司,令地方學子議論,有才學新論者命地言優選,呈報禮部,令沈禮部甄別之後招賢選才,秀才者入國子監研讀,舉人者評優待選。”
孟傳臣突然問道:“若是童生上了一道較好的策論呢?”
劉夢棣笑道:“不必理會。他若是能考上舉人,以後再重用也不遲。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中的童生,哪裏有什麽真才實學。這年頭,花銀子買文章的人多了去了,都想著往上爬,可不能開這個頭!秦相擬完條以後就按秦相的意思辦,不過要再加一條,凡有封弊,以考弊罰論,永世不得錄用,累及三代!”
秦相拿起筆開始擬條,但心中想的卻是劉夢棣的處事風格與劉瀧極像。
更或者說,劉夢棣比太子更適合監國,更適合當這個太子,甚至繼位成為皇帝。
因為他已經進入了一個批閱奏疏的節奏之中。
秦相將擬好條的奏疏交給了孟傳臣。
孟傳臣看著那條子也動起了筆來。
而秦謙則是隨手又拿過一份奏疏,看也不看便說到:“這是禮部楊侍郎上的疏,說是今年冬天太寒,會試之期能不能往後延一延,怕考生挨不住夜裏的寒氣。”
劉夢棣輕笑一聲說道:“楊池是四爺黨!他哪裏是要延期,他這是急了!父皇定下的會試的主考官是誰呀?是本王!他想著讓四爺黨再做一任主考官,好將四哥的實力再充一充,哪裏能肯讓我真去做這個主考官!他是想借著這個空檔尋點本王的過錯,而後向父皇舉報,讓父皇不讓我當這個主考官。或是給本王尋點什麽事情,讓本王失德不附,也就不能主考了。”
劉夢棣歎了一聲問道:“秦相您的意思呢?”
“延期!”秦謙應了一句之後,孟傳臣連忙看向了秦謙,覺得一會兒劉夢棣定是要開罵。
誰知劉夢棣卻是歎了一聲,應道:“按秦相的意思辦吧,延期!讓禮部擇一吉日上呈再議。”
孟傳臣不解地問道:“六爺,您是不想監考會試麽?”
劉夢棣笑著說:“誰都知道主考會試能收下多少門生,將來對派係有多大的好處。可本王卻是一閑散王爺,此事與三哥、四哥他們皆是有益卻是與本王有害!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什麽是重點?”孟傳臣愣愣地問了一句。
“虧你還是戶部侍郎呢,這都想不出來?剛剛秦相雖然在本王麵前說你的不是,但他心裏卻是極喜歡你的,若是他強行不讓你進來幫著批這個紅,其實本王也無可奈何!可見他是想讓你在父皇麵前更受重用,要拉你一把的!你不如就以學生之態去問問秦相為何要延期?”
孟傳臣看向了秦謙,但卻又不敢真去問。
之前劉夢棣的確是與孟傳臣商量過,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孟傳臣進到太子黨裏熬資曆。
但他若是表現得太過殷勤,太急功近利,必然會被秦謙看破。
而他同時也想到了,劉夢棣這是使的欲擒故縱之計。
孟傳臣猶豫了一下,對劉夢棣說:“臣愚鈍。不明白六爺話中之意。”
劉夢棣言道:“父皇已經將銀餉準備充足了,甚至私自離宮去會……反正漢齊今年怕是真要打起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今年的夏收與秋收定然不能出差錯!可別忘了,父皇去年就要清丈田畝,那些世家豪強們可都不太願意配合呢!”
孟傳臣深吸了口氣說道:“夏收出問題?是呀,清丈田畝重在清查地方可納糧之田畝,以增洛倉,且漢齊之間大有不和,怕真會有戰事。此時若是世家大鬧,使得夏糧收不上來……”
“嗬!”劉夢棣哼了一聲問道:“那此事是如何發現的?”
秦謙解釋道:“是蘇言息之父自己上呈了一份請罪折子說的!”
“喲!”劉夢棣馬上應道:“這還算是一位好官呢,這要是別人,早就將錯就錯了!”
秦謙說道:“魏侍郎也是這麽說的。反正此事也過去了許久。蘇言息之父雖然有錯,也主動去了職,該迴來的還得讓人家迴來!”
劉夢棣說道:“此事最沒麵子的應該是刑部的杜明倫吧?當初就是他咬死了要重罰的,而三爺黨與隴王黨沆瀣一氣也不是什麽秘密了。大哥那裏定要給杜明倫找點場子,而吏部裴綽就是隴王黨,他哪裏能讓姓蘇的再迴來做官!”
秦謙言道:“如六爺所料。且六爺您也知曉,魏侍郎與臣關係非常,這個擬條臣不敢亂為。一般情況下該奏疏臣會讓給盧相來處理,隻是現在盧相不在……”
劉夢棣笑著說:“秦相能把這個案子放在奏疏的最前麵,可見秦相對此案的關心呀。沒事你且擬你的條,本王不批也就是了。”
秦謙一愣,問道:“六爺的意思是……”
劉夢棣問道:“刑部、大理寺等相關吏官是否因不查之罪而有過處罰?”
“因未鑄成大錯,故爾僅有罪俸,就是有些官吏失了些麵子,別的倒是沒有什麽。”
“那個姓蘇的呢?”
“自糾乃為其德,隻是其畢竟有所錯,故做完那一任縣令便讓其迴待職,吏部那裏也沒有再委他以任。”
“閑致了?”
“是。”
劉夢棣笑道:“姓蘇的不受其罰,已是大寬容了!起用的話就免了吧,秦相要是不擬,那本王就讓孟傳臣直接批紅了,孟傳臣!”
“臣在。”孟傳臣應了一聲。
劉夢棣言道:“批紅,凡為國出力者不得怠慢,地方當以撫恤。凡罪之過者吏部自有考選,無妄悔亡,渙之其咎。”
孟傳臣猶豫了一下說道:“六爺,皇上批紅好似極少用易經之語。”
“那你自己斟酌著用詞吧。”
“是。”
孟傳臣說著看向了秦謙,等著秦謙手中的奏疏。
劉夢棣笑道:“秦相為難者,非是駁魏景略之奏,乃是人情難做。魏景略雖想為朝廷多弄些品德高尚之官吏,但有時感情用事而不得全功,天下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人,少他一個姓蘇的也沒什麽大不了。但若是讓官吏們知曉若是犯點小錯能借用人情人脈、裙帶派係減於無形,再任官職,那這個吏治就沒辦法好了。駁了吧,別讓秦相為難了。”
秦相聽了劉夢棣的話一下子定下了心來,直接將奏疏交給了孟傳臣。
孟傳臣接過奏疏,馬上進行了照著劉夢棣的話批起了紅來。
劉夢棣問道:“對了,那個案子後來如何了?”
秦相答道:“牛侍郎以前上過一奏,說是查清楚了。是那離家的公公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年齡與自己相仿的路客,見得天在下雨,於是便將自己的蓑衣等物全給了對方,而那位媳婦自己也沒看清,隻認了雨具,這才有了此錯。該放的都放了。”
“死者查清身份了嗎?”
“查清了,是鄰縣的一名財會,前來結一筆款。”
“對道路不熟而在過河之時被水衝走?如何沒被衝到下流去?”
秦相笑道:“六爺果然看出問題來了!牛侍郎那裏都查清了,那老財會沒能收迴款,欠款之人也不願給,而將其實推入水中溺死。因河水暴漲,行兇者亦不敢深入,故屍體被留在了淺灘河岸,推入河中以後隻隨水流行進了一段,沒多久便擱於淺灘,未往下遊。”
劉夢棣歎道:“牛祿有真才實學,且不會將錯就將。比起那個姓蘇的,牛祿更難能可貴呀!”
“六爺對牛侍郎幾盡溢美之詞,對其頗有好感呀!”
“他從不與本王為難,且具事而言,即使是秦相您對他也討厭不起來吧?可惜了,四爺黨。哪天四爺黨分崩離析,秦相您是想要沈同和還是牛持生?”
同和是字,沈同和的原名叫沈練。
牛祿是名,他字持生。
秦相愣了一下的同時,劉夢棣卻是直接笑道:“你若是兩個都要,怕是隴王黨那裏不會與你妥協平分的!”
“六爺為何如此料定四爺黨會沒?”
“這不明擺著麽?四哥不願成為父皇用來製衡太子黨與隴王黨的棋子,想要弄倒大哥以後自己來與你太子黨平分秋色,不弄他弄誰?要不然父皇會想著弄出一個六爺黨出來?倒是秦相您,如何說起了四爺黨來了?莫不是有什麽奏疏與四哥有關係?”
秦相隨手從一邊拿過一道新的奏疏說道:“還真有一份,是沈禮部的,說是今年求賢令是否可以馬上開始!”
劉夢棣笑道:“這沈同和,去年把最後一個名額給了本王的主簿羅翰文,而另一個有其才而不得誌的才子一直沒機會去考舉人,求到他身上他卻沒給。現在他被人說授之以親,有些著急了,衙門都沒開始營業便在過年之時上了這道奏疏,想把那人拉起來而後了卻自己的毀譽!”
秦相笑道:“六爺您是什麽都看明白了。”
“秦相您的意思呢?”
“招賢令當持之以恆,暫不能廢,亦不能批。今年乃是大比之年,臣覺得,當在殿試之後將那策論之題下發學政有司,令地方學子議論,有才學新論者命地言優選,呈報禮部,令沈禮部甄別之後招賢選才,秀才者入國子監研讀,舉人者評優待選。”
孟傳臣突然問道:“若是童生上了一道較好的策論呢?”
劉夢棣笑道:“不必理會。他若是能考上舉人,以後再重用也不遲。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中的童生,哪裏有什麽真才實學。這年頭,花銀子買文章的人多了去了,都想著往上爬,可不能開這個頭!秦相擬完條以後就按秦相的意思辦,不過要再加一條,凡有封弊,以考弊罰論,永世不得錄用,累及三代!”
秦相拿起筆開始擬條,但心中想的卻是劉夢棣的處事風格與劉瀧極像。
更或者說,劉夢棣比太子更適合監國,更適合當這個太子,甚至繼位成為皇帝。
因為他已經進入了一個批閱奏疏的節奏之中。
秦相將擬好條的奏疏交給了孟傳臣。
孟傳臣看著那條子也動起了筆來。
而秦謙則是隨手又拿過一份奏疏,看也不看便說到:“這是禮部楊侍郎上的疏,說是今年冬天太寒,會試之期能不能往後延一延,怕考生挨不住夜裏的寒氣。”
劉夢棣輕笑一聲說道:“楊池是四爺黨!他哪裏是要延期,他這是急了!父皇定下的會試的主考官是誰呀?是本王!他想著讓四爺黨再做一任主考官,好將四哥的實力再充一充,哪裏能肯讓我真去做這個主考官!他是想借著這個空檔尋點本王的過錯,而後向父皇舉報,讓父皇不讓我當這個主考官。或是給本王尋點什麽事情,讓本王失德不附,也就不能主考了。”
劉夢棣歎了一聲問道:“秦相您的意思呢?”
“延期!”秦謙應了一句之後,孟傳臣連忙看向了秦謙,覺得一會兒劉夢棣定是要開罵。
誰知劉夢棣卻是歎了一聲,應道:“按秦相的意思辦吧,延期!讓禮部擇一吉日上呈再議。”
孟傳臣不解地問道:“六爺,您是不想監考會試麽?”
劉夢棣笑著說:“誰都知道主考會試能收下多少門生,將來對派係有多大的好處。可本王卻是一閑散王爺,此事與三哥、四哥他們皆是有益卻是與本王有害!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什麽是重點?”孟傳臣愣愣地問了一句。
“虧你還是戶部侍郎呢,這都想不出來?剛剛秦相雖然在本王麵前說你的不是,但他心裏卻是極喜歡你的,若是他強行不讓你進來幫著批這個紅,其實本王也無可奈何!可見他是想讓你在父皇麵前更受重用,要拉你一把的!你不如就以學生之態去問問秦相為何要延期?”
孟傳臣看向了秦謙,但卻又不敢真去問。
之前劉夢棣的確是與孟傳臣商量過,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孟傳臣進到太子黨裏熬資曆。
但他若是表現得太過殷勤,太急功近利,必然會被秦謙看破。
而他同時也想到了,劉夢棣這是使的欲擒故縱之計。
孟傳臣猶豫了一下,對劉夢棣說:“臣愚鈍。不明白六爺話中之意。”
劉夢棣言道:“父皇已經將銀餉準備充足了,甚至私自離宮去會……反正漢齊今年怕是真要打起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今年的夏收與秋收定然不能出差錯!可別忘了,父皇去年就要清丈田畝,那些世家豪強們可都不太願意配合呢!”
孟傳臣深吸了口氣說道:“夏收出問題?是呀,清丈田畝重在清查地方可納糧之田畝,以增洛倉,且漢齊之間大有不和,怕真會有戰事。此時若是世家大鬧,使得夏糧收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