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騰陽與簡軒兩位大人的旁敲側擊,旎嘯隻是輕描淡寫地說起北元王子那顏在雞鳴山的種種,對於駱家之事,卻是閉口不談。
其實,旎嘯也在試探對方,看那一日與六扇門大當家高穀陽所言是否已走漏風聲,又或是皇宮內是否有密探竊聽。
他深知,皇帝定已派人前往臨兆府等地嚴密監視,一旦有人前去殺人滅口、清理痕跡,那便是消息已泄,落入那布局者的耳中。
當然,他也清楚,皇帝所派之人定會將此人一舉擒獲。
然而,旎嘯早已安排山莊弟子在臨兆府等地暗中監視,一來是想知曉那提前布局之人究竟是誰,二來也是提防皇帝所派之人正是那布局者之一,或是此人暗中派到皇帝身邊的奸細。
旎嘯自然明白,皇帝身邊並非人人忠心耿耿。
這一場酒宴,賓主盡歡,直至夜色深沉,方才散去。
剛出酒樓之門,旎嘯便察覺有數十雙眼睛不時向他投來窺視,他心中暗自發笑,卻也並不在意。
對於騰陽與簡軒兩位大人的盛情,他並未拒絕,吩咐沈飛備好馬車送他歸府。
坐在馬車之上,旎嘯運用傳音入密之術,對沈飛低語道:“你需在最近三日之內設法離開京城,若上麵大人問起,便尋個由頭搪塞,但切記莫要透露是我之意。”
他又補充道:“其實三日之後並無甚大事發生,上麵幾位大人也不會刻意阻攔,反倒會以為你我仍在暗中傳遞消息。”
沈飛至此,似乎有所領悟,心知旎嘯所做種種,皆是布局之中故意製造的迷霧重重,意在讓各方勢力難以窺探其真正意圖。
及至次日,果然東廠的幾位公公前來相邀,同樣未曾備下請帖,而是在街道之上半途攔截,與錦衣衛的兩位大人如出一轍。
或許錦衣衛與東廠皆不敢與旎嘯走得太近,更談不上深交,隻因他們心中皆明,此舉定會招致皇帝的猜忌與不滿。
然而他們又不得不從旎嘯口中探出些許消息,生怕旎嘯假借聖上之名,暗中拖人下水,或是讓人落入陷阱,成為無辜之災。
迴想起仲冬之時,在陝西所發生之事,錦衣衛與東廠的幾位大人與公公皆是既擔心又懼怕。要知道,旎嘯僅憑一個大陣,設下一局,便令數萬人或死或瘋,其實力之強,手段之狠,令人膽寒。
哪想沒有兩日,旎嘯攜百裏雲歌往步穎竹所居之庭院而來,院門未關,不料忽來一位不速之客,未請先通。
聞步穎竹的下人與來客交談,旎嘯三人不由轉身瞧看,但見來人年約半百,短須微張,額廣頂平,天庭飽滿,唯麵色稍暗,雖身著布衣,卻難掩其官家之氣度。
旎嘯細觀之下,恍然憶起此人乃去年三月陽春之時,於應天府城外,自己喬裝田順,攜駱風雁欲悄然渡江,不期而遇,後共舟同行的禮部右參議常敏才。
此時,聽來客話中,欲尋旎嘯公子與百裏姑娘,又見下人顧盼自己,步穎竹便轉首以詢問之色去看旎嘯與雲歌。
百裏雲歌自不識此人,正欲婉拒,卻被旎嘯暗中攔阻下來。
步穎竹見狀,遂令下人放行,繼而趨前,躬身行禮,問道:“未知大人光臨敝舍,有何貴幹?”
常敏才神色微滯,旋即不再遮掩,直說道:“我乃為尋旎嘯公子與百裏姑娘而來。”
旎嘯見對方直言不諱,料必有因,便與雲歌上前,對常敏才說道:“我們二人便是,未知大人親臨蝸居,我等榮幸之至,請大人入內詳談。”
言罷,旎嘯做了一個請入之姿,百裏雲歌亦欠身行禮。
常敏才微笑頷首,略露歉色,複觀百裏雲歌,但見其容顏絕世,花容月貌,不禁神色微變,然念及所來之事,遂收迴目光,不與雲歌對視,徑與旎嘯步入廳堂,身後隨侍二仆,各捧一精致小匣。
至客廳,一番禮讓之後,旎嘯與常敏才皆坐上首,雲歌則於側相陪。
待侍女奉上茶,品茗之餘,旎嘯方啟口問道:“未知大人此來,有何見教?”
常敏才並不急於言事,反自報家門,言辭謙遜:“老夫常敏才,去年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升任迴京,現任禮部右侍郎。”
旎嘯聽其言,心內暗諷而不露聲色,心知這位常大人之所以能居京官之位,必是借了洪公公之力,又經鄭貴妃之手謀取所得。
此時,他拱手作揖,口稱:“恭喜常大人步步高升,它日若有需要,還望大人多加庇護。”
常敏才見說,嘴角含笑,“旎嘯公子太過自謙了,以公子如今之身份,豈是我這小小右侍郎所能庇護?”然其麵上卻難掩得意之色。
“哦?大人此言,倒是讓在下有些不解了。”旎嘯麵帶笑意,靜待對方道出真正來意。
常敏才不語,隻招手喚來府中兩名下人,對旎嘯說道:“今日前來,實屬冒昧,為表歉意,特備薄禮兩份,望旎嘯公子與百裏姑娘笑納。”
旎嘯連連擺手,“大人此舉萬萬不可,我等不過一介布衣,何德何能收受大人厚禮?”
常敏才既已備禮,自是誠意滿滿:“公子雖為布衣,但言辭可直達天聽,還望公子莫要推辭,日後還需公子多多相助才是。”
旎嘯一聽,心中已然明了官場之態,便不再多言,示意步穎竹前來。
步穎竹招手喚來兩侍女,引領常府下人離去,她則又迴到雲歌身後站立。
三人重新落座後,常敏才微微一笑,目光又轉向步穎竹,心中疑惑,心想這老仆怎會一直立於百裏姑娘身後?
要知道,身為下人,理應知曉見麵禮畢,便是正事之時,她卻在此逗留,實乃無禮之舉,會遭人笑話。
卻不知步穎竹此乃有意為之。她出身名門,深知主仆之分,更懂避嫌之禮。
但她見常大人目光不時瞥向雲歌,心中已然猜出,這位常大人突然造訪,定是為掌門姑娘而來。
想到雲歌自幼生長於雪山,未經世事,哪知人心險惡,特別是朝廷官吏,如狼似虎。她身為老仆,自當陪在姑娘身邊,萬一有何不測,也好及時提醒。
其實,旎嘯也在試探對方,看那一日與六扇門大當家高穀陽所言是否已走漏風聲,又或是皇宮內是否有密探竊聽。
他深知,皇帝定已派人前往臨兆府等地嚴密監視,一旦有人前去殺人滅口、清理痕跡,那便是消息已泄,落入那布局者的耳中。
當然,他也清楚,皇帝所派之人定會將此人一舉擒獲。
然而,旎嘯早已安排山莊弟子在臨兆府等地暗中監視,一來是想知曉那提前布局之人究竟是誰,二來也是提防皇帝所派之人正是那布局者之一,或是此人暗中派到皇帝身邊的奸細。
旎嘯自然明白,皇帝身邊並非人人忠心耿耿。
這一場酒宴,賓主盡歡,直至夜色深沉,方才散去。
剛出酒樓之門,旎嘯便察覺有數十雙眼睛不時向他投來窺視,他心中暗自發笑,卻也並不在意。
對於騰陽與簡軒兩位大人的盛情,他並未拒絕,吩咐沈飛備好馬車送他歸府。
坐在馬車之上,旎嘯運用傳音入密之術,對沈飛低語道:“你需在最近三日之內設法離開京城,若上麵大人問起,便尋個由頭搪塞,但切記莫要透露是我之意。”
他又補充道:“其實三日之後並無甚大事發生,上麵幾位大人也不會刻意阻攔,反倒會以為你我仍在暗中傳遞消息。”
沈飛至此,似乎有所領悟,心知旎嘯所做種種,皆是布局之中故意製造的迷霧重重,意在讓各方勢力難以窺探其真正意圖。
及至次日,果然東廠的幾位公公前來相邀,同樣未曾備下請帖,而是在街道之上半途攔截,與錦衣衛的兩位大人如出一轍。
或許錦衣衛與東廠皆不敢與旎嘯走得太近,更談不上深交,隻因他們心中皆明,此舉定會招致皇帝的猜忌與不滿。
然而他們又不得不從旎嘯口中探出些許消息,生怕旎嘯假借聖上之名,暗中拖人下水,或是讓人落入陷阱,成為無辜之災。
迴想起仲冬之時,在陝西所發生之事,錦衣衛與東廠的幾位大人與公公皆是既擔心又懼怕。要知道,旎嘯僅憑一個大陣,設下一局,便令數萬人或死或瘋,其實力之強,手段之狠,令人膽寒。
哪想沒有兩日,旎嘯攜百裏雲歌往步穎竹所居之庭院而來,院門未關,不料忽來一位不速之客,未請先通。
聞步穎竹的下人與來客交談,旎嘯三人不由轉身瞧看,但見來人年約半百,短須微張,額廣頂平,天庭飽滿,唯麵色稍暗,雖身著布衣,卻難掩其官家之氣度。
旎嘯細觀之下,恍然憶起此人乃去年三月陽春之時,於應天府城外,自己喬裝田順,攜駱風雁欲悄然渡江,不期而遇,後共舟同行的禮部右參議常敏才。
此時,聽來客話中,欲尋旎嘯公子與百裏姑娘,又見下人顧盼自己,步穎竹便轉首以詢問之色去看旎嘯與雲歌。
百裏雲歌自不識此人,正欲婉拒,卻被旎嘯暗中攔阻下來。
步穎竹見狀,遂令下人放行,繼而趨前,躬身行禮,問道:“未知大人光臨敝舍,有何貴幹?”
常敏才神色微滯,旋即不再遮掩,直說道:“我乃為尋旎嘯公子與百裏姑娘而來。”
旎嘯見對方直言不諱,料必有因,便與雲歌上前,對常敏才說道:“我們二人便是,未知大人親臨蝸居,我等榮幸之至,請大人入內詳談。”
言罷,旎嘯做了一個請入之姿,百裏雲歌亦欠身行禮。
常敏才微笑頷首,略露歉色,複觀百裏雲歌,但見其容顏絕世,花容月貌,不禁神色微變,然念及所來之事,遂收迴目光,不與雲歌對視,徑與旎嘯步入廳堂,身後隨侍二仆,各捧一精致小匣。
至客廳,一番禮讓之後,旎嘯與常敏才皆坐上首,雲歌則於側相陪。
待侍女奉上茶,品茗之餘,旎嘯方啟口問道:“未知大人此來,有何見教?”
常敏才並不急於言事,反自報家門,言辭謙遜:“老夫常敏才,去年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升任迴京,現任禮部右侍郎。”
旎嘯聽其言,心內暗諷而不露聲色,心知這位常大人之所以能居京官之位,必是借了洪公公之力,又經鄭貴妃之手謀取所得。
此時,他拱手作揖,口稱:“恭喜常大人步步高升,它日若有需要,還望大人多加庇護。”
常敏才見說,嘴角含笑,“旎嘯公子太過自謙了,以公子如今之身份,豈是我這小小右侍郎所能庇護?”然其麵上卻難掩得意之色。
“哦?大人此言,倒是讓在下有些不解了。”旎嘯麵帶笑意,靜待對方道出真正來意。
常敏才不語,隻招手喚來府中兩名下人,對旎嘯說道:“今日前來,實屬冒昧,為表歉意,特備薄禮兩份,望旎嘯公子與百裏姑娘笑納。”
旎嘯連連擺手,“大人此舉萬萬不可,我等不過一介布衣,何德何能收受大人厚禮?”
常敏才既已備禮,自是誠意滿滿:“公子雖為布衣,但言辭可直達天聽,還望公子莫要推辭,日後還需公子多多相助才是。”
旎嘯一聽,心中已然明了官場之態,便不再多言,示意步穎竹前來。
步穎竹招手喚來兩侍女,引領常府下人離去,她則又迴到雲歌身後站立。
三人重新落座後,常敏才微微一笑,目光又轉向步穎竹,心中疑惑,心想這老仆怎會一直立於百裏姑娘身後?
要知道,身為下人,理應知曉見麵禮畢,便是正事之時,她卻在此逗留,實乃無禮之舉,會遭人笑話。
卻不知步穎竹此乃有意為之。她出身名門,深知主仆之分,更懂避嫌之禮。
但她見常大人目光不時瞥向雲歌,心中已然猜出,這位常大人突然造訪,定是為掌門姑娘而來。
想到雲歌自幼生長於雪山,未經世事,哪知人心險惡,特別是朝廷官吏,如狼似虎。她身為老仆,自當陪在姑娘身邊,萬一有何不測,也好及時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