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旎嘯,與三侍女共救傷者。所幸不久,關傲率數十名千陽門弟子趕至快活林,一同救治受傷的弟子。
待清查地底密室與暗道之後,六扇門大當家高穀陽問旎嘯,是否願一同進宮麵聖,卻被旎嘯婉言謝絕。
旎嘯直言時機未到,今日之戰看似大勝,實則不然。
那碧落守望殿竟再次棄尾遁逃,一夜之間,東西兩地施展金蟬脫殼之計,日後恐難再尋此等大敵蹤跡。因此,他欲在快活林再行搜尋,期望有所斬獲。
望著旎嘯一臉惋惜,頻頻歎息,高穀陽方知旎嘯確無心為官。否則,何以舍棄如此天大功勞,而讓六扇門獨攬?
故而,他先前對旎嘯的種種不滿,瞬間煙消雲散。
高穀陽僅攜數騎,匆匆奔赴京城,餘眾皆留原地。
未及更衣換裳,血衣猶染,他便直入皇宮,麵見聖上。
他深知,萬歲爺正翹首以盼,此刻若返六扇門,必為六扇門及己身招來禍端。
待高穀陽奏明一切,萬曆皇帝聞之,驚愕不已。
京師郊外二三十裏之地,竟有韃子潛藏快活林,於地底挖掘,構築秘密巢穴,人數眾多,且多為武林高手。
更有甚者,兵器盔甲、糧食金銀等物一應俱全,足以裝備近萬大軍。而此秘巢,竟隱匿百年之久,距玉泉山皇家園林也是不遠。
念及此,皇帝不禁瞠目結舌,心中震撼,險些在臣子麵前失態。
迴過神來,皇帝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命錦衣衛指揮史駱思恭,率領兩千神樞營禁軍,前往香山,徹底清查快活林及周邊香山、玉泉山一帶,以防暗敵潛藏。
昨晚東邊一戰,雖殺敵上千,然黑袍男子逃脫,皇帝本未以為意。但今聞快活林地底之事,隻覺冷汗涔涔,如芒在背。
他冷聲問道:“旎嘯緣何不隨你一同覲見?”
高穀陽躬身行禮,答道:“稟聖上,旎嘯說雖已斬敵數百,誅殺韃靼高手數名,搗毀北元在京師的秘密據點,然他自認失算,致使陛下籌謀數月之布局功虧一簣。
“他自覺無顏麵對聖上,誓要再尋線索,揪出這股狡詐之敵——碧落守護殿。”
萬曆皇帝聽罷,臉色微變,似有不信之意,此等滔天之功,何人願輕舍之?
沉吟片刻,皇帝問道:“高愛卿以為如何?”
高穀陽心中躊躇,知曉聖意難測,但旎嘯所贈之人情天大,自當有所迴報。
於是,他躬身低語:“陛下,駱家之事,枝節盤根錯節,牽涉甚廣,錦衣衛、東廠、乃至皇宮深處,還有我六扇門,皆有牽連,暗敵之影不時浮現,且又橫跨三朝,曆經數十年。若論當下何人最宜查辦此事,非旎嘯莫屬了。”
皇帝見說,微微頷首。
他忽又憶起,天明時分,東廠提督盧受與掌刑千戶於泰前來稟報,言及遼東追尋數年的那股神秘勢力,或許正與旎嘯所查之人有關。
片刻之後,皇帝複問大當家:“然則,朕至今仍不明其故,緣何他如此不計名利,不顧後果?莫非真乃癡愚之輩?亦或另有隱衷,圖謀不軌?”
高穀陽聽罷,本欲提及當年西北之事,但又恐皇帝猜忌他與旎嘯過從甚密,便答道:“陛下,臣不敢妄言。至少至今,臣未見他有可疑之行,不軌之心。至於將來如何,臣實難預料,還請陛下聖裁。”
皇帝對高穀陽的迴答頗為滿意,微微點頭,複又問道:“那快活林一戰,傷亡幾何?”
高穀陽聞言,心中微愣,旋即領悟,皇上隻怕是在意旎嘯所統率的千陽門勢力。
但他故作糊塗,精明內斂,答道:“我六扇門折損近三百精銳,尚有近百人下落不明,隨蕭公公往北追擊敵寇去了。至於千陽門,恐怕也有上百弟子戰死,三四百人負傷。”
皇帝聽罷,轉身故作沉思,麵上卻帶著笑意,神情輕鬆。
他迴想起盧受所報,通州一戰,千陽門傷亡百餘人,心中本有所忌憚,未料西北快活林一戰,其傷亡竟增數倍。
轉身麵對高穀陽,萬曆皇帝麵露悲痛與惋惜之色,緩緩說道:“死傷者,皆為我大明棟梁之材,雖出身三教九流,卻英勇無畏,殺敵驅寇,皆為英雄,皆為我大明忠良百姓。
“如此,你便代朕賜白銀萬兩,令旎嘯妥善安撫傷亡弟子,厚葬英魂。他雖淡泊名利,但絕不能讓他的手下心生寒意。”
高穀陽聽罷,連忙躬身領旨。
與皇帝閑聊數語後,他匆匆離宮,先返六扇門更衣,隨後又急赴快活林而去。
時至下午申時左右,百裏雲歌主仆,並韓夏、雲竹及其他幾山莊弟子,徑直奔迴千陽門而去。
旎嘯也是與眾千陽門弟子返歸城中。至於自周遭州府調集而來的山莊弟子,除卻負傷沉重者需留養外,餘者皆返迴原地。
就在不久前,高穀陽尋至旎嘯身前,一番言語,暗含機鋒。
旎嘯聞之,雖心中對聖上的猜疑戒備略有微詞,然思及古往今來,帝王之心,豈有不然?
他深知,昔日陝西之事,遠離京師,恍若遙望高山之巔,雲霧蒙蒙,難辨真容。
而拂曉時分,快活林中一戰,斬盡韃虜,此乃天子眼皮底下之事,曆曆在目,清晰可辨,聖上心生戒備,也是情理之中,豈能不然?
韃子賊寇隱匿於京師鄰近之地已有百載有餘,竟被他一人之力探得其蹤,繼而殲滅殆盡。
此番作為,豈不昭然若揭,顯其旎嘯及其麾下勢力,猶在那股韃子之上?
倘若有朝一日,萬歲爺親臨玉泉山皇家園林賞景遊玩,而旎嘯心懷不軌,豈不是有弑君篡位,自立為王之能?
念及此節,旎嘯心頭猛地一沉,隻覺寒意襲人,懼意油然而生。
他深知,自此往後,諸多事務,還需官府、錦衣衛、東廠等朝廷勢力打前陣,梅花山莊則宜深藏不露,隱於幕後。
又或者,時至此刻,應向那九五之尊,稍露梅花山莊之事,方為上策。
旎嘯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不過又應高穀陽所說,拂曉之後,京城內竟有上百人自絕性命,朝臣、宦官、宮女,乃至百姓、青樓女子,皆在其列。
那綺夢軒中紅牌夢蝶,原是孿生姊妹,柳夢眉與柳夢芸,皆飲鴆而亡於閨房之中。更有正西坊肉鋪吳半三,亦赴黃泉之路。
眼下京城內廠衛橫行,大肆搜捕,凡與自絕之人有舊者、有染者,皆遭囚禁。
至此,朝中眾重臣皆是噤若寒蟬,禦史們更是足不出戶。
京城東西兩側暗敵潛伏,外族窺伺,正如龍床之側,臥虎藏龍,萬歲爺豈能不怒?豈能不令廠衛徹底清查?
京城之內,人心惶惶,生怕廠衛臨門。
文臣武將之中,膽小者唯恐禍及己身,而有人則借機攻訐政敵,尤其是東林、楚、齊、浙幾黨,更是借此事肆意誣陷,互相指責,鏟除異己。
再說往北追殺北元副使索南及雷影魔尊大弟子烏圖的蕭公公,領六扇門精銳近百,緊追不舍,隻因失女之痛,不顧自身傷勢,雖實力稍遜於二人,卻誓要斬對方於劍下,以報失女之仇。
此番追逐,曆經數時辰,竟至保安州,距雞鳴山不足十裏。
待清查地底密室與暗道之後,六扇門大當家高穀陽問旎嘯,是否願一同進宮麵聖,卻被旎嘯婉言謝絕。
旎嘯直言時機未到,今日之戰看似大勝,實則不然。
那碧落守望殿竟再次棄尾遁逃,一夜之間,東西兩地施展金蟬脫殼之計,日後恐難再尋此等大敵蹤跡。因此,他欲在快活林再行搜尋,期望有所斬獲。
望著旎嘯一臉惋惜,頻頻歎息,高穀陽方知旎嘯確無心為官。否則,何以舍棄如此天大功勞,而讓六扇門獨攬?
故而,他先前對旎嘯的種種不滿,瞬間煙消雲散。
高穀陽僅攜數騎,匆匆奔赴京城,餘眾皆留原地。
未及更衣換裳,血衣猶染,他便直入皇宮,麵見聖上。
他深知,萬歲爺正翹首以盼,此刻若返六扇門,必為六扇門及己身招來禍端。
待高穀陽奏明一切,萬曆皇帝聞之,驚愕不已。
京師郊外二三十裏之地,竟有韃子潛藏快活林,於地底挖掘,構築秘密巢穴,人數眾多,且多為武林高手。
更有甚者,兵器盔甲、糧食金銀等物一應俱全,足以裝備近萬大軍。而此秘巢,竟隱匿百年之久,距玉泉山皇家園林也是不遠。
念及此,皇帝不禁瞠目結舌,心中震撼,險些在臣子麵前失態。
迴過神來,皇帝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命錦衣衛指揮史駱思恭,率領兩千神樞營禁軍,前往香山,徹底清查快活林及周邊香山、玉泉山一帶,以防暗敵潛藏。
昨晚東邊一戰,雖殺敵上千,然黑袍男子逃脫,皇帝本未以為意。但今聞快活林地底之事,隻覺冷汗涔涔,如芒在背。
他冷聲問道:“旎嘯緣何不隨你一同覲見?”
高穀陽躬身行禮,答道:“稟聖上,旎嘯說雖已斬敵數百,誅殺韃靼高手數名,搗毀北元在京師的秘密據點,然他自認失算,致使陛下籌謀數月之布局功虧一簣。
“他自覺無顏麵對聖上,誓要再尋線索,揪出這股狡詐之敵——碧落守護殿。”
萬曆皇帝聽罷,臉色微變,似有不信之意,此等滔天之功,何人願輕舍之?
沉吟片刻,皇帝問道:“高愛卿以為如何?”
高穀陽心中躊躇,知曉聖意難測,但旎嘯所贈之人情天大,自當有所迴報。
於是,他躬身低語:“陛下,駱家之事,枝節盤根錯節,牽涉甚廣,錦衣衛、東廠、乃至皇宮深處,還有我六扇門,皆有牽連,暗敵之影不時浮現,且又橫跨三朝,曆經數十年。若論當下何人最宜查辦此事,非旎嘯莫屬了。”
皇帝見說,微微頷首。
他忽又憶起,天明時分,東廠提督盧受與掌刑千戶於泰前來稟報,言及遼東追尋數年的那股神秘勢力,或許正與旎嘯所查之人有關。
片刻之後,皇帝複問大當家:“然則,朕至今仍不明其故,緣何他如此不計名利,不顧後果?莫非真乃癡愚之輩?亦或另有隱衷,圖謀不軌?”
高穀陽聽罷,本欲提及當年西北之事,但又恐皇帝猜忌他與旎嘯過從甚密,便答道:“陛下,臣不敢妄言。至少至今,臣未見他有可疑之行,不軌之心。至於將來如何,臣實難預料,還請陛下聖裁。”
皇帝對高穀陽的迴答頗為滿意,微微點頭,複又問道:“那快活林一戰,傷亡幾何?”
高穀陽聞言,心中微愣,旋即領悟,皇上隻怕是在意旎嘯所統率的千陽門勢力。
但他故作糊塗,精明內斂,答道:“我六扇門折損近三百精銳,尚有近百人下落不明,隨蕭公公往北追擊敵寇去了。至於千陽門,恐怕也有上百弟子戰死,三四百人負傷。”
皇帝聽罷,轉身故作沉思,麵上卻帶著笑意,神情輕鬆。
他迴想起盧受所報,通州一戰,千陽門傷亡百餘人,心中本有所忌憚,未料西北快活林一戰,其傷亡竟增數倍。
轉身麵對高穀陽,萬曆皇帝麵露悲痛與惋惜之色,緩緩說道:“死傷者,皆為我大明棟梁之材,雖出身三教九流,卻英勇無畏,殺敵驅寇,皆為英雄,皆為我大明忠良百姓。
“如此,你便代朕賜白銀萬兩,令旎嘯妥善安撫傷亡弟子,厚葬英魂。他雖淡泊名利,但絕不能讓他的手下心生寒意。”
高穀陽聽罷,連忙躬身領旨。
與皇帝閑聊數語後,他匆匆離宮,先返六扇門更衣,隨後又急赴快活林而去。
時至下午申時左右,百裏雲歌主仆,並韓夏、雲竹及其他幾山莊弟子,徑直奔迴千陽門而去。
旎嘯也是與眾千陽門弟子返歸城中。至於自周遭州府調集而來的山莊弟子,除卻負傷沉重者需留養外,餘者皆返迴原地。
就在不久前,高穀陽尋至旎嘯身前,一番言語,暗含機鋒。
旎嘯聞之,雖心中對聖上的猜疑戒備略有微詞,然思及古往今來,帝王之心,豈有不然?
他深知,昔日陝西之事,遠離京師,恍若遙望高山之巔,雲霧蒙蒙,難辨真容。
而拂曉時分,快活林中一戰,斬盡韃虜,此乃天子眼皮底下之事,曆曆在目,清晰可辨,聖上心生戒備,也是情理之中,豈能不然?
韃子賊寇隱匿於京師鄰近之地已有百載有餘,竟被他一人之力探得其蹤,繼而殲滅殆盡。
此番作為,豈不昭然若揭,顯其旎嘯及其麾下勢力,猶在那股韃子之上?
倘若有朝一日,萬歲爺親臨玉泉山皇家園林賞景遊玩,而旎嘯心懷不軌,豈不是有弑君篡位,自立為王之能?
念及此節,旎嘯心頭猛地一沉,隻覺寒意襲人,懼意油然而生。
他深知,自此往後,諸多事務,還需官府、錦衣衛、東廠等朝廷勢力打前陣,梅花山莊則宜深藏不露,隱於幕後。
又或者,時至此刻,應向那九五之尊,稍露梅花山莊之事,方為上策。
旎嘯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不過又應高穀陽所說,拂曉之後,京城內竟有上百人自絕性命,朝臣、宦官、宮女,乃至百姓、青樓女子,皆在其列。
那綺夢軒中紅牌夢蝶,原是孿生姊妹,柳夢眉與柳夢芸,皆飲鴆而亡於閨房之中。更有正西坊肉鋪吳半三,亦赴黃泉之路。
眼下京城內廠衛橫行,大肆搜捕,凡與自絕之人有舊者、有染者,皆遭囚禁。
至此,朝中眾重臣皆是噤若寒蟬,禦史們更是足不出戶。
京城東西兩側暗敵潛伏,外族窺伺,正如龍床之側,臥虎藏龍,萬歲爺豈能不怒?豈能不令廠衛徹底清查?
京城之內,人心惶惶,生怕廠衛臨門。
文臣武將之中,膽小者唯恐禍及己身,而有人則借機攻訐政敵,尤其是東林、楚、齊、浙幾黨,更是借此事肆意誣陷,互相指責,鏟除異己。
再說往北追殺北元副使索南及雷影魔尊大弟子烏圖的蕭公公,領六扇門精銳近百,緊追不舍,隻因失女之痛,不顧自身傷勢,雖實力稍遜於二人,卻誓要斬對方於劍下,以報失女之仇。
此番追逐,曆經數時辰,竟至保安州,距雞鳴山不足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