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莊因助朱元璋奪天下之時損失慘重,故而後上百年間,不得不隱匿於雪山深處。
而後,在西域,有極西之地突有異族入侵,幾代少莊主率領山莊弟子奮起抵禦,深知戰火不可延燒至大明境內。
因此,西邊異族對華夏的入侵鮮為人知,山莊弟子在大明境內的活動也是減少,大多潛伏某地,化身秘探,默默守望大明。
朱棣奪位坐穩江山後,便代代口傳密令,甚至有皇帝留下密旨,令朝廷及皇帝時刻提防梅花山莊,猶如對待白蓮教一般。
密旨中嚴令,朝廷若有能力,便將梅花山莊連根拔起。
此密旨原藏於南直隸皇宮之內,然至正德皇帝時,於淮安府清江落水後返京不久,便大病不起,最終駕崩。
而那道成祖所留密旨,以及口傳之令,並未傳至嘉靖皇帝之手,自此密旨下落不明,知曉其存在之人也是寥寥無幾。
那時,正德帝一心效仿成祖皇帝朱棣,加之年輕氣盛,數次有意無意提及梅花山莊,並尋得開國之時,所存密檔中關於梅花山莊的記載。
他不禁感慨萬千,稱梅花山莊為保華夏九州、護王朝正統的力量,隻因太過神秘,方令曆朝曆代皇帝深深猜忌與忌憚,實乃莫大之不幸。言語之中,對梅花山莊既有惋惜之情,又滿懷敬意。
此事,恰逢唐鶴的宮中引保人穀成聽到,而後又轉述於唐鶴,唐鶴方知正德皇帝留有密旨一事,卻未曾知曉自成祖朱棣,尚有另一道密旨及口傳之令。
後來,正德皇帝自知大限將至,又念及北虜之患,心中思忖,若梅花山莊能為大明出力,則北麵之敵何足掛齒。
於是,他留下一道密旨,告誡後世之君,梅花山莊實為保華夏九州、護正統王朝的力量,大明朱家也在其列。此密旨中,對成祖朱棣所留密旨之事,則一字未提。
此密旨後傳於嘉靖皇帝之手,然嘉靖皇帝當時正為一股深藏皇宮、足以顛覆大明的暗敵所擾,此敵更可能令華夏九州再遭劫難。
那時嘉靖皇帝疑雲密布,不知該信何人,便將此密旨藏於隱秘之處,又安排諸多事宜,如突然貶駱珹迴南華堡,以致後來駱家之事發生。
其實,朱棣所留那道密旨,原藏於南直隸,由一個不起眼的太監保管。
後經朱棣一番籌謀,加之遷都北直隸,那太監便留於南邊,化身為普通百姓,並收一義子,將此密旨之事一代一代往下傳。
其間,正德皇帝曾秘密派人尋找,終得見此人。
正德皇帝借南下遊玩之機,秘密召見此人,叮囑道:“若梅花山莊重出江湖,隻要其勢力未至威脅大明基業的地步,便無需理會。若真至危及大明之時,再設法將此密旨傳於後世之君。”
自然,這一切無論是嘉靖皇帝,還是穆宗皇帝、萬曆皇帝,皆對此密旨一無所知。
密旨之重現於世,直至天啟皇帝朱由校時,才無意間被發現,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今,萬曆皇帝所見的密旨,乃正德皇帝所留。
另有一匣密折,內藏正德年間,正德皇帝暗派人所查梅花山莊諸多事宜及人物的密報,皆藏於這密匣之中。
京城之地,東畔通州城南之外,忽現一股詭譎勢力,陰霾籠罩;西北之隅,快活林中又隱秘北元餘孽的巢穴,此二事端,攪得京城內外,朝堂江湖,皆是一片風雨飄搖。
數日之間,哀鴻遍野,生死無常,更有無數清白之士,遭人構陷,無辜入獄,致使錦衣衛北鎮撫司大牢,人滿為患,哀聲載道。
慢慢地,京城喧囂漸息,朝堂之上,卻非寧靜致遠。反是廟堂之爭,愈演愈烈,猶似烈火烹油。
諸臣間,或明槍暗箭,互揭其短;或栽贓嫁禍,以求自保。加之朝臣與廠衛之間,嫌隙日深,如同水火不容。
數股勢力,盤根錯節,彼此滲透,又相互攻訐,真個是敵我難辨,我中有敵,敵中含我,好一場錯綜複雜的朝堂風雲!
卻說旎嘯,每日裏被諸多紛擾消息纏身,不免心生感慨,歎大明之內鬥損耗,令人心痛難當。
這日,他獨自漫步街頭,信步而行,不期然間,行至小時雍坊的馬巷胡同,竟巧遇韓文慶及其手下。
旎嘯抬眼望去,見韓文慶神色,似有特意尋他之意,然韓文慶卻佯裝偶遇,上前說道:“今日與公子真是天緣巧合,不如我等前往鄰近酒樓,把酒言歡如何?”
旎嘯聽罷,並未推辭,遂一行四人,步入一家酒肆之中。
韓文慶更是殷勤,特地要了一間雅座,以備清談。
須臾間,桌上已擺滿珍饈佳肴,又添了兩壺聞名遐邇的濟寧金波酒。
四人舉杯相對,笑語盈盈,不覺間已是酒過三巡。
韓文慶此時開口說道:“旎嘯公子,來來來,此酒本是我家於大人欲親自與公子共酌,奈何昨晚突有要務離京,需過些時日方能歸來。
“臨行之時,大人特囑咐我,若有機會,定要代他敬公子一杯,他日大人歸來,再行設宴相邀。”
旎嘯聞此,自是謙遜推辭一番。
眾人舉杯共飲之後,韓文慶又向旎嘯說道:“我家大人屢讚公子英勇,不惜遣千陽門高手,助我東廠鏟除高麗莊與張家灣之敵。
“雖事後得知,此乃碧落守望殿拋出之誘餌,然我輩亦誅殺逆賊上千,聖上龍顏大悅,對幾位大人多有封賞。
“更不提公子與千陽門在西北快活林,大破韃靼秘點,斬敵數百高手的壯舉。然大人卻將此等天大功勞,歸於六扇門與我東廠,令我等廠公與於大人慚愧不已。”
旎嘯聽罷,心中暗道:對方隻字不提那晚百裏雲歌與子音等人,以及玄天六合所率千陽門弟子離去之事,看來盧受與於泰二人,乃是精明裝糊塗,且東廠必有求於他。
念及此處,旎嘯微微一笑,“此皆盧提督、於公公及高大當家之功。若非你等將計就計,故意落入碧落守望殿奸敵的陷阱,破其誘餌之計,我又豈能輕易蕩平於快活林北元秘點?”
頓了頓,旎嘯不禁長歎一聲,“隻可惜那快活林地底之下,並非碧落守望殿的真正巢穴,如今這股奸邪之徒,又不知隱匿於何方,恐怕近期難以再覓其蹤跡。
“若要再尋線索,將其揪出,怕是要費上一番周折,屆時還需仰仗諸位廠衛之力啊。”
韓文慶聽罷,俯身貼近旎嘯耳畔,低聲道:“我家兩位大人,在聖上麵前也是如此陳詞。
“且於大人在關外偵知一股不明勢力,與公子所查之敵竟是同一股,故而兩位大人稟明聖上之後,聖上特旨令我等廠衛,全力配合公子行事。
“聖上料定,公子必不肯善罷甘休,定會追查到底。”
而後,在西域,有極西之地突有異族入侵,幾代少莊主率領山莊弟子奮起抵禦,深知戰火不可延燒至大明境內。
因此,西邊異族對華夏的入侵鮮為人知,山莊弟子在大明境內的活動也是減少,大多潛伏某地,化身秘探,默默守望大明。
朱棣奪位坐穩江山後,便代代口傳密令,甚至有皇帝留下密旨,令朝廷及皇帝時刻提防梅花山莊,猶如對待白蓮教一般。
密旨中嚴令,朝廷若有能力,便將梅花山莊連根拔起。
此密旨原藏於南直隸皇宮之內,然至正德皇帝時,於淮安府清江落水後返京不久,便大病不起,最終駕崩。
而那道成祖所留密旨,以及口傳之令,並未傳至嘉靖皇帝之手,自此密旨下落不明,知曉其存在之人也是寥寥無幾。
那時,正德帝一心效仿成祖皇帝朱棣,加之年輕氣盛,數次有意無意提及梅花山莊,並尋得開國之時,所存密檔中關於梅花山莊的記載。
他不禁感慨萬千,稱梅花山莊為保華夏九州、護王朝正統的力量,隻因太過神秘,方令曆朝曆代皇帝深深猜忌與忌憚,實乃莫大之不幸。言語之中,對梅花山莊既有惋惜之情,又滿懷敬意。
此事,恰逢唐鶴的宮中引保人穀成聽到,而後又轉述於唐鶴,唐鶴方知正德皇帝留有密旨一事,卻未曾知曉自成祖朱棣,尚有另一道密旨及口傳之令。
後來,正德皇帝自知大限將至,又念及北虜之患,心中思忖,若梅花山莊能為大明出力,則北麵之敵何足掛齒。
於是,他留下一道密旨,告誡後世之君,梅花山莊實為保華夏九州、護正統王朝的力量,大明朱家也在其列。此密旨中,對成祖朱棣所留密旨之事,則一字未提。
此密旨後傳於嘉靖皇帝之手,然嘉靖皇帝當時正為一股深藏皇宮、足以顛覆大明的暗敵所擾,此敵更可能令華夏九州再遭劫難。
那時嘉靖皇帝疑雲密布,不知該信何人,便將此密旨藏於隱秘之處,又安排諸多事宜,如突然貶駱珹迴南華堡,以致後來駱家之事發生。
其實,朱棣所留那道密旨,原藏於南直隸,由一個不起眼的太監保管。
後經朱棣一番籌謀,加之遷都北直隸,那太監便留於南邊,化身為普通百姓,並收一義子,將此密旨之事一代一代往下傳。
其間,正德皇帝曾秘密派人尋找,終得見此人。
正德皇帝借南下遊玩之機,秘密召見此人,叮囑道:“若梅花山莊重出江湖,隻要其勢力未至威脅大明基業的地步,便無需理會。若真至危及大明之時,再設法將此密旨傳於後世之君。”
自然,這一切無論是嘉靖皇帝,還是穆宗皇帝、萬曆皇帝,皆對此密旨一無所知。
密旨之重現於世,直至天啟皇帝朱由校時,才無意間被發現,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今,萬曆皇帝所見的密旨,乃正德皇帝所留。
另有一匣密折,內藏正德年間,正德皇帝暗派人所查梅花山莊諸多事宜及人物的密報,皆藏於這密匣之中。
京城之地,東畔通州城南之外,忽現一股詭譎勢力,陰霾籠罩;西北之隅,快活林中又隱秘北元餘孽的巢穴,此二事端,攪得京城內外,朝堂江湖,皆是一片風雨飄搖。
數日之間,哀鴻遍野,生死無常,更有無數清白之士,遭人構陷,無辜入獄,致使錦衣衛北鎮撫司大牢,人滿為患,哀聲載道。
慢慢地,京城喧囂漸息,朝堂之上,卻非寧靜致遠。反是廟堂之爭,愈演愈烈,猶似烈火烹油。
諸臣間,或明槍暗箭,互揭其短;或栽贓嫁禍,以求自保。加之朝臣與廠衛之間,嫌隙日深,如同水火不容。
數股勢力,盤根錯節,彼此滲透,又相互攻訐,真個是敵我難辨,我中有敵,敵中含我,好一場錯綜複雜的朝堂風雲!
卻說旎嘯,每日裏被諸多紛擾消息纏身,不免心生感慨,歎大明之內鬥損耗,令人心痛難當。
這日,他獨自漫步街頭,信步而行,不期然間,行至小時雍坊的馬巷胡同,竟巧遇韓文慶及其手下。
旎嘯抬眼望去,見韓文慶神色,似有特意尋他之意,然韓文慶卻佯裝偶遇,上前說道:“今日與公子真是天緣巧合,不如我等前往鄰近酒樓,把酒言歡如何?”
旎嘯聽罷,並未推辭,遂一行四人,步入一家酒肆之中。
韓文慶更是殷勤,特地要了一間雅座,以備清談。
須臾間,桌上已擺滿珍饈佳肴,又添了兩壺聞名遐邇的濟寧金波酒。
四人舉杯相對,笑語盈盈,不覺間已是酒過三巡。
韓文慶此時開口說道:“旎嘯公子,來來來,此酒本是我家於大人欲親自與公子共酌,奈何昨晚突有要務離京,需過些時日方能歸來。
“臨行之時,大人特囑咐我,若有機會,定要代他敬公子一杯,他日大人歸來,再行設宴相邀。”
旎嘯聞此,自是謙遜推辭一番。
眾人舉杯共飲之後,韓文慶又向旎嘯說道:“我家大人屢讚公子英勇,不惜遣千陽門高手,助我東廠鏟除高麗莊與張家灣之敵。
“雖事後得知,此乃碧落守望殿拋出之誘餌,然我輩亦誅殺逆賊上千,聖上龍顏大悅,對幾位大人多有封賞。
“更不提公子與千陽門在西北快活林,大破韃靼秘點,斬敵數百高手的壯舉。然大人卻將此等天大功勞,歸於六扇門與我東廠,令我等廠公與於大人慚愧不已。”
旎嘯聽罷,心中暗道:對方隻字不提那晚百裏雲歌與子音等人,以及玄天六合所率千陽門弟子離去之事,看來盧受與於泰二人,乃是精明裝糊塗,且東廠必有求於他。
念及此處,旎嘯微微一笑,“此皆盧提督、於公公及高大當家之功。若非你等將計就計,故意落入碧落守望殿奸敵的陷阱,破其誘餌之計,我又豈能輕易蕩平於快活林北元秘點?”
頓了頓,旎嘯不禁長歎一聲,“隻可惜那快活林地底之下,並非碧落守望殿的真正巢穴,如今這股奸邪之徒,又不知隱匿於何方,恐怕近期難以再覓其蹤跡。
“若要再尋線索,將其揪出,怕是要費上一番周折,屆時還需仰仗諸位廠衛之力啊。”
韓文慶聽罷,俯身貼近旎嘯耳畔,低聲道:“我家兩位大人,在聖上麵前也是如此陳詞。
“且於大人在關外偵知一股不明勢力,與公子所查之敵竟是同一股,故而兩位大人稟明聖上之後,聖上特旨令我等廠衛,全力配合公子行事。
“聖上料定,公子必不肯善罷甘休,定會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