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韓文慶望向大門方向,壓低聲音繼續對旎嘯說道:“聽大人之意,聖上不願我東廠、錦衣衛、六扇門插手駱家之事。
“雖已知碧落守望殿這股勢力,隱藏極深,實力龐大,但我廠衛之中,卻有不少人與碧落守望殿暗中勾結,甚或即為碧落守望殿的密探。
“若非此番東廠、錦衣衛、六扇門在京城東西兩側立下赫赫戰功,幾位大人隻怕早已遭聖上責罰了。
“故而幾位大人,皆欲盡早揪出碧落守望殿的幕後主使,一舉將其殲滅。幾位大人也深知,看似碧落守望殿敗退,死傷慘重,實則元氣未傷,且隱匿之深,更勝往昔。
“隻怕除我東廠、錦衣衛、六扇門外,朝堂之上,眾文臣武將之中,也有碧落守望殿的奸細。”
韓文慶又是一聲歎息,“隻因近日大肆抓捕,致使京城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故而陛下不得已,令我等廠衛暫停行動。然碧落守望殿卻屢施金蟬脫殼之計,線索盡斷。
“幾位大人隻好將希望寄予公子身上。故而幾位大人私下交代,公子但有所需,盡管開口,我東廠與錦衣衛,定當竭盡全力相助。”
旎嘯聽罷,拱手稱謝。
眼下正值初夏,北地雖炎熱,然閣兒之內,亦是悶熱異常。
韓文慶汗水涔涔而下,遂鬆了鬆衣襟,不經意間,頸間所佩的玉佩,顯露無遺。
旎嘯偶然一瞥,見韓文慶頸間玉佩,頓時雙目放光,脫口問道:“韓大人,此玉佩可是有何來曆?”
韓文慶聞得此言,心生疑惑,反問道:“旎嘯公子為何如此發問?莫非此玉佩有何不妥?”
旎嘯沉吟片刻,終是決定坦言相告:“敢問大人,此玉佩是否獨此一件,或有其他相似之物?”
韓文慶聽罷,情緒激動,緊握旎嘯之手,急切問道:“公子此言何意?莫非公子曾見過佩戴此玉佩之人?”
旎嘯不語,隻從懷中取出另一塊玉佩,輕輕置於桌上。
韓文慶見狀,猛地站起,手執玉佩,顫抖不已,眼眶濕潤,終問道:“此玉佩公子從何而得?又是從何人身上取下?”
旎嘯遂將那日於快活林所得玉佩之事,簡略敘述一遍。
韓文慶聽罷,淚流滿麵。半晌,方拭淚拱手,對旎嘯說道:“公子能否即刻引我前往?”
旎嘯點頭應允。
韓文慶的手下隨手擲下一張百兩銀票,未待店家反應,四人已匆匆離席,尋得幾匹快馬,直奔快活林而去。
不過半時辰,四人已至快活林。
旎嘯引領韓文慶,尋至那幾名漢家女子葬身之處。
韓文慶的兩名手下,揮刀便挖,待至一具女子屍首前,韓文慶頓時痛哭失聲,悲切之情,令人動容。
旎嘯見狀,心中也是淒楚,遂與另兩番子行至一旁,默默無言,唯有歎息。
不知過了多久,韓文慶終是哭得兩眼紅腫,淚痕斑駁,踉蹌走來。
未待旎嘯開口相勸,他竟主動吐露心聲。
旎嘯聽後這才知曉,原來韓文慶有一胞妹,名叫韓雨薇。自幼兄妹分離,韓文慶拜入武林門派,苦學武藝十餘載,方得下山。豈料韓雨薇竟被選入宮中,成為秀女。
韓文慶深知,妹妹一旦入宮,此生恐難再相見。兄妹二人自幼喪父,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待他學藝歸來,老母已因思念成疾,兩眼哭瞎,終日念叨著要在臨終前再見韓雨薇一麵。
韓文慶心中焦急,便萌生了帶妹妹逃離皇宮之念,盡管他深知此念頗為幼稚,近乎妄想。
來到京城後,韓文慶四處打聽,卻始終無法找到入宮之法。
他倒是從旁人口中得知,宮中時常有宮女和太監斃命,或被活活打死,或被裝入袋中,捆上石頭沉入湖底,更有甚者,直接被剁成肉泥喂狗。
即便非死於他人之手,也有許多宮女因受不了宮中壓迫與欺淩,選擇投井、跳河或懸梁自盡。
韓文慶聞此,心如刀絞。想到妹妹孤身一人在那深宮之中,無依無靠,年紀尚幼,隻恐早已不在人世。
此情此景,叫他如何不悲痛欲絕?
時光荏苒,韓文慶迫於無奈,念及老母臨終前的哭訴與哀求,心生一計,欲投身東廠,化為太監,隻為入宮探得妹妹生死。
東廠雖為世人所懼,唾罵連連,但韓文慶自恃一身武藝,豈肯入宮做那默默無聞的雜役太監?
他心中暗想,若能進入東廠,待權勢稍積,便可將老母接至京城,頤養天年,若妹妹尚在人世,更能護她周全,免受欺淩。
然則,欲入東廠,卻無門路可尋。
一日,家中急信傳來,言老母病重,韓文慶心急如焚,匆匆趕迴江南。
他歸家之後,方知老母已駕鶴西去,鄰裏鄉親皆說,老母臨終之際,仍念念不忘其妹韓雨薇。
葬母之後,韓文慶心無掛礙,隻待守孝期滿,便欲再次進京,尋覓世上唯一的親人,與妹妹團聚。
他在京城數月,對宮中規矩了如指掌,憶及老母遺願,遂下定決心,通過熟人引薦,入宮成為一名太監。
後又經熟人打點,加之他本領高強,竟幸運地進入東廠。
數年光陰,他深得於公公賞識,成為心腹,升任東廠理刑百戶,雖品級不過正六品,但權勢之盛,遠超四品、五品朝廷官員。
數月之前,他隨於公公前往遼東,歸來後卻一直未得妹妹消息。
他初時以為,妹妹在宮中多有不便,難以傳遞消息,加之他忙於偵輯不明勢力,京城又接連發生諸多變故,一直無暇尋找妹妹。
未曾想,今日再見妹妹,竟是陰陽兩隔,令人痛徹心扉。
旎嘯聞其言,心生憐憫,便好言寬慰韓文慶。
然他心中卻生疑惑,觀那韓雨薇與韓文慶之貌,並無半點相似之處,若非骨肉至親,何以至此?
憶及那日地底密室之中,雖光線昏暗,卻也曾目睹韓雨薇的真容,他心中更是狐疑。
旎嘯又思及韓文慶所言,為妹入宮為太監之事,雖理由似乎充分,但秀女一旦入宮,成為都人,豈有輕易離宮之理?除非有聖旨赦免,方能重獲自由,再做平民。
旎嘯麵露疑色,韓文慶見狀,眼中淩厲之色一閃而過,猶如寒光乍現。
旎嘯曆經生死無數,韓文慶的殺心一起,他瞬間便已察覺,心中更是驚疑不定,暗想韓文慶必有隱情,瞞而不露。
旎嘯心中所想不虛,就在那一瞬之間,韓文慶確已對旎嘯起了殺心。
但韓文慶轉念一想,自己實力不濟,難以匹敵,遂暫且按下此念,隻待迴到城中,再圖良機,除之後快。
這些年他在東廠,深知殺人手段繁多,若要取人性命,有諸多手段。
“雖已知碧落守望殿這股勢力,隱藏極深,實力龐大,但我廠衛之中,卻有不少人與碧落守望殿暗中勾結,甚或即為碧落守望殿的密探。
“若非此番東廠、錦衣衛、六扇門在京城東西兩側立下赫赫戰功,幾位大人隻怕早已遭聖上責罰了。
“故而幾位大人,皆欲盡早揪出碧落守望殿的幕後主使,一舉將其殲滅。幾位大人也深知,看似碧落守望殿敗退,死傷慘重,實則元氣未傷,且隱匿之深,更勝往昔。
“隻怕除我東廠、錦衣衛、六扇門外,朝堂之上,眾文臣武將之中,也有碧落守望殿的奸細。”
韓文慶又是一聲歎息,“隻因近日大肆抓捕,致使京城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故而陛下不得已,令我等廠衛暫停行動。然碧落守望殿卻屢施金蟬脫殼之計,線索盡斷。
“幾位大人隻好將希望寄予公子身上。故而幾位大人私下交代,公子但有所需,盡管開口,我東廠與錦衣衛,定當竭盡全力相助。”
旎嘯聽罷,拱手稱謝。
眼下正值初夏,北地雖炎熱,然閣兒之內,亦是悶熱異常。
韓文慶汗水涔涔而下,遂鬆了鬆衣襟,不經意間,頸間所佩的玉佩,顯露無遺。
旎嘯偶然一瞥,見韓文慶頸間玉佩,頓時雙目放光,脫口問道:“韓大人,此玉佩可是有何來曆?”
韓文慶聞得此言,心生疑惑,反問道:“旎嘯公子為何如此發問?莫非此玉佩有何不妥?”
旎嘯沉吟片刻,終是決定坦言相告:“敢問大人,此玉佩是否獨此一件,或有其他相似之物?”
韓文慶聽罷,情緒激動,緊握旎嘯之手,急切問道:“公子此言何意?莫非公子曾見過佩戴此玉佩之人?”
旎嘯不語,隻從懷中取出另一塊玉佩,輕輕置於桌上。
韓文慶見狀,猛地站起,手執玉佩,顫抖不已,眼眶濕潤,終問道:“此玉佩公子從何而得?又是從何人身上取下?”
旎嘯遂將那日於快活林所得玉佩之事,簡略敘述一遍。
韓文慶聽罷,淚流滿麵。半晌,方拭淚拱手,對旎嘯說道:“公子能否即刻引我前往?”
旎嘯點頭應允。
韓文慶的手下隨手擲下一張百兩銀票,未待店家反應,四人已匆匆離席,尋得幾匹快馬,直奔快活林而去。
不過半時辰,四人已至快活林。
旎嘯引領韓文慶,尋至那幾名漢家女子葬身之處。
韓文慶的兩名手下,揮刀便挖,待至一具女子屍首前,韓文慶頓時痛哭失聲,悲切之情,令人動容。
旎嘯見狀,心中也是淒楚,遂與另兩番子行至一旁,默默無言,唯有歎息。
不知過了多久,韓文慶終是哭得兩眼紅腫,淚痕斑駁,踉蹌走來。
未待旎嘯開口相勸,他竟主動吐露心聲。
旎嘯聽後這才知曉,原來韓文慶有一胞妹,名叫韓雨薇。自幼兄妹分離,韓文慶拜入武林門派,苦學武藝十餘載,方得下山。豈料韓雨薇竟被選入宮中,成為秀女。
韓文慶深知,妹妹一旦入宮,此生恐難再相見。兄妹二人自幼喪父,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待他學藝歸來,老母已因思念成疾,兩眼哭瞎,終日念叨著要在臨終前再見韓雨薇一麵。
韓文慶心中焦急,便萌生了帶妹妹逃離皇宮之念,盡管他深知此念頗為幼稚,近乎妄想。
來到京城後,韓文慶四處打聽,卻始終無法找到入宮之法。
他倒是從旁人口中得知,宮中時常有宮女和太監斃命,或被活活打死,或被裝入袋中,捆上石頭沉入湖底,更有甚者,直接被剁成肉泥喂狗。
即便非死於他人之手,也有許多宮女因受不了宮中壓迫與欺淩,選擇投井、跳河或懸梁自盡。
韓文慶聞此,心如刀絞。想到妹妹孤身一人在那深宮之中,無依無靠,年紀尚幼,隻恐早已不在人世。
此情此景,叫他如何不悲痛欲絕?
時光荏苒,韓文慶迫於無奈,念及老母臨終前的哭訴與哀求,心生一計,欲投身東廠,化為太監,隻為入宮探得妹妹生死。
東廠雖為世人所懼,唾罵連連,但韓文慶自恃一身武藝,豈肯入宮做那默默無聞的雜役太監?
他心中暗想,若能進入東廠,待權勢稍積,便可將老母接至京城,頤養天年,若妹妹尚在人世,更能護她周全,免受欺淩。
然則,欲入東廠,卻無門路可尋。
一日,家中急信傳來,言老母病重,韓文慶心急如焚,匆匆趕迴江南。
他歸家之後,方知老母已駕鶴西去,鄰裏鄉親皆說,老母臨終之際,仍念念不忘其妹韓雨薇。
葬母之後,韓文慶心無掛礙,隻待守孝期滿,便欲再次進京,尋覓世上唯一的親人,與妹妹團聚。
他在京城數月,對宮中規矩了如指掌,憶及老母遺願,遂下定決心,通過熟人引薦,入宮成為一名太監。
後又經熟人打點,加之他本領高強,竟幸運地進入東廠。
數年光陰,他深得於公公賞識,成為心腹,升任東廠理刑百戶,雖品級不過正六品,但權勢之盛,遠超四品、五品朝廷官員。
數月之前,他隨於公公前往遼東,歸來後卻一直未得妹妹消息。
他初時以為,妹妹在宮中多有不便,難以傳遞消息,加之他忙於偵輯不明勢力,京城又接連發生諸多變故,一直無暇尋找妹妹。
未曾想,今日再見妹妹,竟是陰陽兩隔,令人痛徹心扉。
旎嘯聞其言,心生憐憫,便好言寬慰韓文慶。
然他心中卻生疑惑,觀那韓雨薇與韓文慶之貌,並無半點相似之處,若非骨肉至親,何以至此?
憶及那日地底密室之中,雖光線昏暗,卻也曾目睹韓雨薇的真容,他心中更是狐疑。
旎嘯又思及韓文慶所言,為妹入宮為太監之事,雖理由似乎充分,但秀女一旦入宮,成為都人,豈有輕易離宮之理?除非有聖旨赦免,方能重獲自由,再做平民。
旎嘯麵露疑色,韓文慶見狀,眼中淩厲之色一閃而過,猶如寒光乍現。
旎嘯曆經生死無數,韓文慶的殺心一起,他瞬間便已察覺,心中更是驚疑不定,暗想韓文慶必有隱情,瞞而不露。
旎嘯心中所想不虛,就在那一瞬之間,韓文慶確已對旎嘯起了殺心。
但韓文慶轉念一想,自己實力不濟,難以匹敵,遂暫且按下此念,隻待迴到城中,再圖良機,除之後快。
這些年他在東廠,深知殺人手段繁多,若要取人性命,有諸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