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太後說淡往年事
觀這老婦人,年約六旬,唇似紅蓮綻放,顏若瑩玉生輝,滿頭銀絲挽成端莊朝天髻,髻上僅簪一支碧玉鳳釵,身著暗紅色織金緞麵夾襖,領口袖口皆鑲以雪白貂毛,更顯華貴非凡。
此人正是當今慈聖皇太後李氏,本名李彩鳳,初入宮時僅為都人,後為裕王朱載坖側室,誕下二子,名叫朱翊鈞、朱翊鏐。
朱載坖登基,是為穆宗皇帝,隆慶元年,李氏被冊封為貴妃。及至隆慶六年,朱翊鈞即位,尊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後。
不知何時,李太後驀然停下手中撥珠之舉,隻覺心神恍惚,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片刻之後,一陣微風自殿外拂過,卷起幾片飄零花瓣,輕輕拍打在窗欞之上。
李太後微微抬眼,望向窗外那抹朦朧春色,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名狀之緒。
她起身緩步走向東側,目光落於佛像之上,心中似有千頭萬緒,難以言明。
此時,殿外傳來幾聲清脆鳥鳴,悅耳動聽,卻終究未能打破殿內的沉寂。
就在這時,忽聞殿外有細碎之步履聲隱隱傳來,夾雜著衣裳輕拂的窸窣微響。旋見一形容枯槁的老太監,步入偏廳之內。
觀他裝扮,身著深青蟒紋曳撒,光華內斂;腰間束以一條素雅絲絛;足蹬皂色宮靴,步履輕盈間,自有一股沉穩之氣流露,盡顯其內蘊修為。
此人正是李太後的心腹內侍,姓曹名安,年歲已近古稀,兩鬢斑白如雪,麵容清臒,顴骨隱隱凸起,唯有一雙眸子,猶如寒星閃爍,透射出精明與歲月沉澱之智。
他背脊略顯佝僂,然舉手投足之間,猶存宮中資深宦者特有的恭順與沉穩。
此刻,他行至太後背後,相距不過尺餘之地,隨即低頭躬身。
李太後未曾迴眸,心已明來者為誰,遂默然舉步,緩緩行至窗前。
曹安悄然尾隨其後,待太後止步,便趨前幾步,小心翼翼地推開了半掩的窗欞,一時間,一股略帶寒意的清風悄然侵入室內。
李太後凝視著窗外那抹初露生機的嫩綠春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她方輕輕啟齒,聲音柔和而低沉:“曹安,倘若哀家未曾記錯,你今年已是古稀之年,七十高壽了吧?”
曹安微微欠身,恭敬答道:“迴稟太後娘娘,老奴今年虛歲,恰滿七十整。”
李太後麵容恬淡,輕輕頷首,稍頃,她複又緩緩說道:“自你由十二監四司之中,被選至哀家身旁侍奉,至今已有四十載春秋了吧?”
曹安迴答道:“正是,太後娘娘,已然整整四十載了。”
李太後聽得,不禁輕歎一聲,“歲月如梭,未曾想你我皆已步入暮年,大半截身子入土,唯餘半寸未埋,僅靠著這一口殘氣,支撐著這殘軀之身。”
“太後娘娘福澤綿長,定能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聞聽此言,李太後不禁啞然失笑,旋身轉來,目光落於曹安身上,笑道:“你這老奴才,說這些甜言蜜語哄哀家開心,又有何用呢?”
曹安聞聽,隻是輕輕垂下頭顱,未有絲毫懼色於太後的微嗔,反是麵上洋溢著一抹淡然笑意。
李太後款步移至一旁座椅之上,待曹安走近身前,方輕聲問道:“你說,這世間究竟有無仙佛存在?”
曹安含笑而答:“世間是否真有仙佛,老奴愚昧,實所不知。老奴常聽說,耳聽為虛,眼見也未必為實。但老奴眼前,卻確有一尊活佛在。”
李太後淡然一笑,隨即輕歎一口氣,“嘉靖老皇爺,想必已是得道升仙,遨遊於那三十三重天之上了吧?”
曹安未置可否,僅以一縷淡然笑意迴應,望向太後一眼,隨即又低下頭去。
片刻之後,李太後問道:“你說,人這一輩子,究竟要犯下多少過錯呢?”
曹安眼神忽地一閃,旋又恢複常態,躬身答道:“過錯之多,實難計數。民間有俗語雲,吃芝麻餅哪有不落芝麻之理?”
稍頓,曹安再次望向李太後,躬身說道:“稟太後娘娘,老奴近來讀得一書,名叫《西遊釋厄傳》,其中那孫行者有一語,恰可解答太後娘娘之惑。”
李太後含笑而問:“哦,什麽話?”
曹安迴答道:“天地本不全,更何況是人呢?人在紅塵之中,即便是十事九錯,亦是常情常理。”
李太後見說,緩緩點頭。
曹安見狀,忙上前幾步,恭敬地端了一杯熱茶遞於太後手中,隨後又退至其側,微微躬身,靜心聆聽。
待李太後輕啜一口熱茶之後,曹安又趕忙上前接過茶杯,輕輕置於一旁桌上,再次低頭,靜候太後言語。
片刻之後,李太後輕歎一聲,“七八年前,哀家所下的那個決斷,想來應是此生所犯的最大過錯了。”
曹安聞此,身軀微微一顫,抬頭望向太後,眼中似有千言萬語欲訴,卻終究還是強忍了下去。
李太後淒然說道:“哀家一時聽信讒言,授意那錦衣衛鎮撫使彭海高,引領錦衣衛殺入南華堡。
“臘月寒夜之中,致使駱家上下百餘人慘遭屠戮,聽聞僅餘一老嫗攜駱珹的孫女僥幸逃脫。即便如此,那駱家忠仆老嫗,亦命喪西邊昆侖山之巔。”
言及此處,她又是一聲長歎,繼續說道:“所幸上天垂憐,讓那駱珹的孫女得以存活。”
言罷,她目光轉向曹安,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笑意,然其中卻夾雜著自責、懊悔與憤怒之情。
少時,她複又說道:“隻怕吾兒皇帝,心中早已對哀家這個生母恨之入骨,隻因哀家身為太後,關乎皇家顏麵,故而不得不隱忍不發,未曾前來質問當年的慘事吧?”
曹安聞聽,頓覺心驚,慌忙跪倒在地,連連叩首道:“太後娘娘,您切莫再自責了。宮中暗流湧動,奸佞小人眾多,且皆善於隱藏,實難分辨。“
再者說,此次南華堡慘案,實乃有人故意借您之名,甚至偽造懿旨所為,致使駱家無辜受難。老奴已查明,那彭海高背後真正的主謀,乃是陳薑。”
李太後聽罷,苦淒一笑,“那又如何?我們手中可有確鑿證據?又或是能讓那彭海高親口招認?”
言及此處,太後輕輕擺了擺手,示意曹安起身。
觀這老婦人,年約六旬,唇似紅蓮綻放,顏若瑩玉生輝,滿頭銀絲挽成端莊朝天髻,髻上僅簪一支碧玉鳳釵,身著暗紅色織金緞麵夾襖,領口袖口皆鑲以雪白貂毛,更顯華貴非凡。
此人正是當今慈聖皇太後李氏,本名李彩鳳,初入宮時僅為都人,後為裕王朱載坖側室,誕下二子,名叫朱翊鈞、朱翊鏐。
朱載坖登基,是為穆宗皇帝,隆慶元年,李氏被冊封為貴妃。及至隆慶六年,朱翊鈞即位,尊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後。
不知何時,李太後驀然停下手中撥珠之舉,隻覺心神恍惚,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片刻之後,一陣微風自殿外拂過,卷起幾片飄零花瓣,輕輕拍打在窗欞之上。
李太後微微抬眼,望向窗外那抹朦朧春色,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名狀之緒。
她起身緩步走向東側,目光落於佛像之上,心中似有千頭萬緒,難以言明。
此時,殿外傳來幾聲清脆鳥鳴,悅耳動聽,卻終究未能打破殿內的沉寂。
就在這時,忽聞殿外有細碎之步履聲隱隱傳來,夾雜著衣裳輕拂的窸窣微響。旋見一形容枯槁的老太監,步入偏廳之內。
觀他裝扮,身著深青蟒紋曳撒,光華內斂;腰間束以一條素雅絲絛;足蹬皂色宮靴,步履輕盈間,自有一股沉穩之氣流露,盡顯其內蘊修為。
此人正是李太後的心腹內侍,姓曹名安,年歲已近古稀,兩鬢斑白如雪,麵容清臒,顴骨隱隱凸起,唯有一雙眸子,猶如寒星閃爍,透射出精明與歲月沉澱之智。
他背脊略顯佝僂,然舉手投足之間,猶存宮中資深宦者特有的恭順與沉穩。
此刻,他行至太後背後,相距不過尺餘之地,隨即低頭躬身。
李太後未曾迴眸,心已明來者為誰,遂默然舉步,緩緩行至窗前。
曹安悄然尾隨其後,待太後止步,便趨前幾步,小心翼翼地推開了半掩的窗欞,一時間,一股略帶寒意的清風悄然侵入室內。
李太後凝視著窗外那抹初露生機的嫩綠春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她方輕輕啟齒,聲音柔和而低沉:“曹安,倘若哀家未曾記錯,你今年已是古稀之年,七十高壽了吧?”
曹安微微欠身,恭敬答道:“迴稟太後娘娘,老奴今年虛歲,恰滿七十整。”
李太後麵容恬淡,輕輕頷首,稍頃,她複又緩緩說道:“自你由十二監四司之中,被選至哀家身旁侍奉,至今已有四十載春秋了吧?”
曹安迴答道:“正是,太後娘娘,已然整整四十載了。”
李太後聽得,不禁輕歎一聲,“歲月如梭,未曾想你我皆已步入暮年,大半截身子入土,唯餘半寸未埋,僅靠著這一口殘氣,支撐著這殘軀之身。”
“太後娘娘福澤綿長,定能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聞聽此言,李太後不禁啞然失笑,旋身轉來,目光落於曹安身上,笑道:“你這老奴才,說這些甜言蜜語哄哀家開心,又有何用呢?”
曹安聞聽,隻是輕輕垂下頭顱,未有絲毫懼色於太後的微嗔,反是麵上洋溢著一抹淡然笑意。
李太後款步移至一旁座椅之上,待曹安走近身前,方輕聲問道:“你說,這世間究竟有無仙佛存在?”
曹安含笑而答:“世間是否真有仙佛,老奴愚昧,實所不知。老奴常聽說,耳聽為虛,眼見也未必為實。但老奴眼前,卻確有一尊活佛在。”
李太後淡然一笑,隨即輕歎一口氣,“嘉靖老皇爺,想必已是得道升仙,遨遊於那三十三重天之上了吧?”
曹安未置可否,僅以一縷淡然笑意迴應,望向太後一眼,隨即又低下頭去。
片刻之後,李太後問道:“你說,人這一輩子,究竟要犯下多少過錯呢?”
曹安眼神忽地一閃,旋又恢複常態,躬身答道:“過錯之多,實難計數。民間有俗語雲,吃芝麻餅哪有不落芝麻之理?”
稍頓,曹安再次望向李太後,躬身說道:“稟太後娘娘,老奴近來讀得一書,名叫《西遊釋厄傳》,其中那孫行者有一語,恰可解答太後娘娘之惑。”
李太後含笑而問:“哦,什麽話?”
曹安迴答道:“天地本不全,更何況是人呢?人在紅塵之中,即便是十事九錯,亦是常情常理。”
李太後見說,緩緩點頭。
曹安見狀,忙上前幾步,恭敬地端了一杯熱茶遞於太後手中,隨後又退至其側,微微躬身,靜心聆聽。
待李太後輕啜一口熱茶之後,曹安又趕忙上前接過茶杯,輕輕置於一旁桌上,再次低頭,靜候太後言語。
片刻之後,李太後輕歎一聲,“七八年前,哀家所下的那個決斷,想來應是此生所犯的最大過錯了。”
曹安聞此,身軀微微一顫,抬頭望向太後,眼中似有千言萬語欲訴,卻終究還是強忍了下去。
李太後淒然說道:“哀家一時聽信讒言,授意那錦衣衛鎮撫使彭海高,引領錦衣衛殺入南華堡。
“臘月寒夜之中,致使駱家上下百餘人慘遭屠戮,聽聞僅餘一老嫗攜駱珹的孫女僥幸逃脫。即便如此,那駱家忠仆老嫗,亦命喪西邊昆侖山之巔。”
言及此處,她又是一聲長歎,繼續說道:“所幸上天垂憐,讓那駱珹的孫女得以存活。”
言罷,她目光轉向曹安,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笑意,然其中卻夾雜著自責、懊悔與憤怒之情。
少時,她複又說道:“隻怕吾兒皇帝,心中早已對哀家這個生母恨之入骨,隻因哀家身為太後,關乎皇家顏麵,故而不得不隱忍不發,未曾前來質問當年的慘事吧?”
曹安聞聽,頓覺心驚,慌忙跪倒在地,連連叩首道:“太後娘娘,您切莫再自責了。宮中暗流湧動,奸佞小人眾多,且皆善於隱藏,實難分辨。“
再者說,此次南華堡慘案,實乃有人故意借您之名,甚至偽造懿旨所為,致使駱家無辜受難。老奴已查明,那彭海高背後真正的主謀,乃是陳薑。”
李太後聽罷,苦淒一笑,“那又如何?我們手中可有確鑿證據?又或是能讓那彭海高親口招認?”
言及此處,太後輕輕擺了擺手,示意曹安起身。